1、填空题
1.笛福是____国______家,人称__________ 。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____国_____。他的代表作有 _______、____________。
3.1632年,鲁滨逊出生在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兄弟_____人,他排行_______。
4.鲁滨逊从小喜欢胡思乱想。父亲一心一意要他学_______,可是他只想__________。
2、默写诗句。
(1)_________,日暮客愁新。
(2)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3)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4)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5)__________,死而后已。
(6)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7)__________,天涯碧草话斜阳!
(8)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9)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
3、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
4、看拼音,写字词。
1.他刚把自己méng fā( )的念头说出来,便遭到了大家的fǎn bó( )。
2.中方愿参与阿根tíng( )和拉美地区的jī chǔ( )设施建设。
3.我挑着shuǐ tǒng( )在田埂上行走,mài suì( )弄得我腿上直yǎng( )。
5、正确书写词语。
xiū sè fán zhí cuī huǐ bá sh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快乐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
尚②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⑤风吹雨。
铁马⑥冰河入梦来。
【1】这是一首绝句,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看出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
【2】品读上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1】这两节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恨不得”的意思是__________,反复运用“恨不得”起强调的作用,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用“恨不得”写一句话,表现你对某事物的热爱之情或厌恶之情。
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词,“________”是词牌名。这首词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叫__________,后一部分叫_________。我还积累《_____》《____》等词。
【2】这首词一共写了_____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请用“______”在词中画出相关语句。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9、阅读。
同学们,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金牛送福,家和业兴”。中国邮政定于2021年1月5日发行《辛丑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其设计延续了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家国”理念。两枚邮票分别展示了国家的期许、家庭的企盼,组合而成浓浓的新春祝福。
【1】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请你写两个关于牛的成语______、______。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祝福语,送给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写了一幅春联,上联是“一曲牧歌传牛背”,下面适合做下联的一项是( )
A.无边柳色绿村头
B.铁牛喘月平畴绿
C.茧手挖来遍地金
D.为民当效黄牛力
【3】浩明和小康想给上面的两枚邮票起个名字,浩明觉得“奋发图强”好,小康觉得“牛年大吉”好,你同意谁的说法呢?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弹 弓 杨
冯骥才
①杨匡汉是一条中年大汉,身高八尺,长胳膊长腿,腰粗如树,人称大杨。他有蛮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着热气,立秋后还光膀子,不穿褂子,顶多一个布坎肩。他个人不弄刀枪,只玩一把弹弓子,平时掖在后腰带上,撂地 注 演艺时,才拿出来亮一亮真本事。
②一天撂地卖艺时,大杨上身光着膀子,斜挎一个黄布袋,里边是弹丸。
③只见大杨把胳膊一伸,手一张,手心向上,一忽而“嗒”的一声,射出的弹丸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央,一手见神功。众人惊叹不已。
④说时迟那时快,大杨又从挎袋里拿出弹丸,这次是两个。他先是脑袋向后一仰,眼望天空,来个“犀牛望月”,一弹射上去。跟着飞速转身,一回头,又来个“回头望月”,一弹又射上去。跟着,只听天空极高极远之处,传来清脆的“啪”的一声,原来后边的弹九追上前边的弹丸,击中击碎,众人应声叫好。
⑤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天津无人不知,绰号“一身皂”。
⑥“一身皂”二话没说,在桌子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拿出一个玻璃球,稳稳搁在壶嘴上,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
⑦这茶壶只是茶摊上的壶,可是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
⑧大杨全没当事。他从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使劲一扯。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地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再一看茶壶没事儿,壶嘴也没事儿,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
⑨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⑩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谁欺负我,谁欺负人,过了头,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
⑪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
⑫七年后,庚子事变,天津城北这边叫洋人糟蹋得厉害;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凶。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
⑬这话真假无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 (有删改)
【注释】撂地:指艺人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演出。
【1】根据提示梳理小说情节。
【2】文章第①自然段作者用三句话介绍了“弹弓杨”之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习惯奇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抓住_______描写,写出“弹弓杨”_______________。
【4】“弹弓杨”说他留一个弹丸专打恶人,而且“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这个说法在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他只是随口说说,表明自己弹丸的用途。
②为下文洋人军官被杀的情节作铺垫。
③这句话也是对“一身皂”的一种警告,警告他不可欺人太甚。
④这是说给在场百姓听的,让大家知道他的厉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小说的主人公是弹弓杨,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写“一身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结尾写到“洋人军官被杀惨状”和“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马铃薯将成为主粮
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为除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
与稻米、小麦、玉米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 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据了解,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将马铃薯当作主粮。比如欧洲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50-60公斤,俄罗斯人均年消费量达到170多公斤。当前中国只有少数地区将马铃薯当主粮,更多的是将马铃薯作为菜来食用。未来马铃薯将从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马铃薯主粮化实际上就是把马铃薯加工成适应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面包、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
据了解,到2020年,我国根食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主根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 、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 ”的“四省”作物。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我们要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争取有显著进步,马铃薯的主粮化产品成为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选择之一。”
【1】下列关于“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理解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我国农业部即将推出的一项战略。
B. 把马铃薯加工成主食产品是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C. 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后,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文中画“ ”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 列数字、举例子 B. 列数字、作比较
C. 作比较、打比方 D. 作比较、举例子
【3】“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用“预计”一词使说明更加( )。
A. 准确科学 B. 富有条理 C. 生动形象 D. 通俗易懂
【4】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原因?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马铃薯写一则广告用语,让人们选择马铃薯为主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我的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一生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其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的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③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所有人把脑袋转向了窗外。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说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是曹文轩,这个反差也太大了吧。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儿就把作文本撕了,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坐在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⑤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她宿舍门口。我记得我不是轻轻地把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门踢开。她拉开了门,微笑地看着我说:“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这些字虽然非常稚拙,但是还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儿,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浮夸了。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我听后羞愧得无地自容,自己之前就像一只骄傲的小公鸡,自我感觉已然是才华横溢的大人物了。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儿地铺在校园里。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老师的教诲更是让我受益无穷,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浮躁:_______________
无地自容: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自然段写出了“我”被批评后的一系列激烈反应,这一段主要是对“我”的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我”的内心________。
【3】现在,你明白老师当众批评“我”的真实用意了吗?写下你的理解。
________
【4】概括短文第④~⑥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
【5】你喜欢文章这样的结尾吗?说说理由。(开放题)
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了,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从我脚边(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了。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作者在这段话中曾用“溜走、飞去、跨过、闪过”等四个词语描述时间的来去匆匆,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分别将他们准确地送回原文。
【3】还记得课文里这样的比喻吗?“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试着再默写一句作者类似表达手法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文段,完成填空。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文段两句话中分别运用分号,组成了两个________句。仿照文段,完成下面的仿写。
荷花在池塘中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_;青蛙在荷叶上放声歌唱,_____________。微风吹来,________________;清波漾漾,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难道不吸引我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用关联词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其变成比喻句)
(3)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桑娜不得不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改为肯定句)
2.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3.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4.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日子怎么过?(改为陈述句)
5.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6.父亲对我说:“打你不是为别的事,就为你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19、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大家都被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2.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教室里一片欢腾。(改为比喻句)
3.他在狭小的房间里执著地研究着。 (改为夸张句)
4.杨利伟自豪地说:“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改为转述句)
21、习作园地
小学六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这最美丽的时光里,你一定懂得了很多很多吧。你是不是懂得了什么是幸福与快乐?是不是懂得了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是不是懂得了珍惜时间、珍惜友谊、珍爱身边的一切……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记下自己成长的故事,留下童年最珍贵的纪念。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围绕一件事,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有条理。
2.不少于400字。
3.书写端正,卷面整洁。友情提醒:书写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