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州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 ③___________可亲

④不____________ ⑤前功______________ ⑥全神____________

2、成语填空。

( )( )登场   ②字正( )( )   ③有板( )( )

④曲终( )( )   ⑤惟妙( )( )   ( )( )如生

⑦画龙( )( )   ( )( )流水   ⑨黄钟( )( )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①南山寺里的数百个罗汉千姿百态。( )

②文章的最后一段起了( )的作用。

③练习普通话,每说一句话要力求( )

3、课外连连搜。请你课外搜集资料,写几个古今中外著名的音乐家及作品。

音乐家: 作品:   音乐家: 作品:

音乐家: 作品:   音乐家: 作品: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___________的形式,从__________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_________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从____________引入,接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个方面说明的______________事实,最后告诉人们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内外积累与运用。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_____那样,到处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出自课文《_____》,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 

2.杜牧的《江南春》中,既写出了江南景色的丰富多彩,又写出春天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朱熹在《春日》中赞美春天绚丽多彩的诗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 

4.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____与人。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默写该词。

【2】这首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通过对明月惊鹊、_________、稻花飘香、_________等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说说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5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外,

,路转溪桥忽见。

【1】在上面的横线上,补写这首词缺的句子。

【2】读词的上阕,我们可以知道词人辛弃疾伴着清风夜行于黄沙道中,看到了_____________,闻到了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还有人们对_________的谈论。

【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江月”是题目。

B.“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道”是时间,“行”交代了事件。

C.从“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一句可以看出,词人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D.词的下阕中“见”的意思与“现”相同,应读作xiàn。

【4】读词的下阕,你的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想象一下,并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提示,填写诗句。

诗词古风中,诗人们为我们拉开了亲近大自然的序幕。沐春风,朱熹踏青泗水,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的万物生机;爱夏雨,苏轼畅游西湖,领略“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的奇丽景色;添新愁,孟浩然夜宿江边,引发“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的孤寂心绪;隐山林,孟浩然田园会友,做出“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的美丽约定。

8、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作者:   代诗人   

       ,日暮客愁新。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   代词人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两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3】《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诗都写了_____(时间)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前者表达了_______,后者表达了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下面是三所学校三年语文监测平均分及每所学校每年每个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平均数量。请根据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4年监测

2015年监测

2016年监测

阅读课外书/生

第一小学

81分

80分

82分

15本

第二小学

78分

74分

70分

5本

第三小学

83分

86分

91分

30本

 

 

1根据表中各学校三年的教学成绩,选择其中一所简要概述语文教学质量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语文质量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苏西的作文

①苏西一进门就哭了起来。妈妈一边把女儿楼到身边,一边笑着问道:“怎么了,孩子?" “噢,妈妈,麻烦大了。”苏西呜咽着,“所有同学明天早上都要交作文,可是我从没写出来一篇。 我们至少要写12行,憋了整个下午我才写了几个字。”只见苏西在纸上写了三个题目:时间、自制和勤奋。“时间是短暂的,我们大家都应当充分利用时间。” “自制是非常有用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想做任何事情都要很勤奋。”这就是她写下的所有的句子,显然这根本算不上一篇完整的作文。

②“现在,”苏西说,“对这些题目我再也想不出一个词了,我知道,明天上学一定交不上写好的作文了,呜呜……”妈妈说:“亲爱的,你是在尝试着写自己根本不了解的题目,所以没有开好头。现在,去花园里玩吧,玩的时候别想作文的事,半小时后我叫你。”

③于是苏西就像一只小鸟分样飞进了美丽的花园里,开始快乐地玩耍。好像只不过玩了几分钟,苏西就听到妈妈喊她。她立刻跑回屋里,手里捧着小花,小脸红扑扑的,看起来很高兴。

④“苏西,现在我要你坐在窗前,取一沓整洁的纸和一支铅笔,写下你看到的东西。”妈妈吩咐说。苏西禁不住笑起来,这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她向外望去,边看边想,边想边写,简直是文思如泉。她一会儿抬头看着窗外的落月、云彩、山丘,一会儿低头在纸上不停地写着,',沙沙”的写字声和窗外的鸟鸣声交融在书起,很快一报纸就要写满了。这时,妈妈进来了;笑着问:“苏西, 你的作文怎么样了?”

⑤苏西惊道:“作文?你可是告诉我别去理会作文的啊 ,我还没有想呢。 我刚才只是非常开心地写下了看到的窗外的景物。 ”

⑥妈妈拿过苏西的稿纸,大声朗读起苏西写的文字:“我坐在窗户前的一张小矮凳上,窗户半开着,从这里可以嗅到花园里飘来的缕缕花香。天空被落日染得绚烂极了,有紫色的、粉色的和金色的,还不住地变幻着,我相信没有谁的颜料盒里会有这么漂亮的颜色。

⑦“我看到一朵洁白的云彩,高高地漂浮在天上,好像一艘大轮船航行在蔚蓝的海面上。若是它不会让我眩晕的话,我真想坐在云彩上。现在,就在我写字的时候,云彩变幻着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而且都非常漂亮

⑧‘绿色山丘的山尖上镶着金边,看上去像披着金色的外衣。我可以看到远处的河流,看上 去在非常宁静地流尚,尽管我知道它正飞快地奔向大海。”

⑨妈妈说:“苏西,你看,这其实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⑩“一篇作文!”苏西激动地问,“真的吗?它可以称得上作文吗?"“是的,亲爱的,还是一篇好作文呢。”妈妈回答说,“我们来给它加一个题目吧。我确信你的老师会和我一样非常喜欢这篇作文的。它是你亲自写出来的,而且如此优美。”苏西开心极了,妈妈抚摸着她的头说,“亲爱的,你看,如果你描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写作文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②自然段,苏西为写不出作文而难过,妈妈给她的建议是什么?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为什么妈妈会给出这样的建议, 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思如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哪里可以看出苏西文思如泉?用   画出来。

4阅读第⑥~⑧自然段,你会给苏西的作文加一个什么题自?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喜欢苏西的这篇作文吗?请你给苏西的作文写几句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呢?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阅读本文的感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1、阅读。

【材料一】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下图为会徽。

(图片来自互联网)

【材料二】

近四届冬奥会金牌榜等情况统计表

届别

举办地点

举办时间

金牌榜三甲

中国金牌榜名次

20

意大利都灵

2006.2.10-26

德国、美国、奥地利

中国第14名

21

加拿大温哥华

2010.2.12-28

加拿大、德国、美国

中国第7名

22

俄罗斯索契

2014.2.7-23

俄罗斯、挪威、加拿大

中国第12名

23

韩国平昌

2018.2.9-2.24

挪威、德国、加拿大

中国第16名

【材料三】

让“3亿人上冰雪”,是中国政府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庄严承诺。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冰雪运动,让更多人通过练习冰雪运动受益,这个宏伟的目标也在逐渐实现。借助北京冬奥会的红利,越来越多地方成为冰雪运动的“热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明确提出全国中小学要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要开设冰雪项目运动课程。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首都体育馆勉励冰雪健儿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少年强则中国强,体有强则中国强。希望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把冰雪运动各个项目开展起来,让冰上项目强项更强,同时抓紧补上雪地项目短板,把没有开展的项目开展起来,促进冰雪运动在我国全面开展。”

【1】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张家口市举行。( )

(2)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提供了比赛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

(3)《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开设冰雪项目运动课程。( )

【2】【材料四】中,习总书记讲话的主要精神是(       

A.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B.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

C.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把冰雪运动各个项目开展起来,让冰上项目强项更强。

D.促进冰雪运动在我国全面开展。

【3】结合阅读材料,概括中国近四届冬奥会金牌数现状并展望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

【4】星光小学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决定在全校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请你向同学们发出倡议,有针对性地拟定几条建议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了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小萝卜头。小萝卜头( )火柴盒,把虫子(   )进去。他正要( )盒子的时候,突然( )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吧!”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2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你能推测他此时会想些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美丽如初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            )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惊喜地只叫了一声“妈妈②”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③”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náng,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④”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仿佛看到,当年外婆也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给文中标序号的地方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我不认识“悚”字,可以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我不会写“行náng”这个词,可以用____________查字法。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月朗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

絮絮叨叨: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中加点的词语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波浪线勾出第五段中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用直线勾出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

【7】联系短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   )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   )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个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定夺”的意思是(   )

A.决定取舍 B.决定夺取 C.一定夺取

2为短文中的词语找意思相近的成语。

如梦初醒—___________  两手空空—___________  东张西望—____________

3在第五自然段的(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观看这鲜艳的国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情景,在横线上填入表示“说”的词语或短语。

大街上,一群人围在一起__________:“小姑娘真是善良啊!”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跟我学:扩句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然后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自己提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1.华夏子孙企盼你的归航。(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思念着你啊,香港;在那一串串的故事里,讲述着你啊,香港。(仿写句子)

在那漫长的岁月中,______着你啊,______;在那__________________着你啊,______

 

17、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字句: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8、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你在横线上改写。

我对晓彤说:“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___________:“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十分低微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他是去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改为直接引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妙笔生花。(30分)

人的一生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到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恩格斯说,不幸是一所伟大的学校。世界上只有一种不幸比任何不幸都不幸,那就是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过不幸。挫折并不代表失败,可并不可怕,正是有了挫折,在与挫折不断的斗争中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的耐力。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也遇到过挫折和困难?你是怎样来面对与处理的呢?你的的朋友、你读到的人物在对待挫折时是如何表现的呢?请你选择一项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