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一填。
(1)楼,最早出现于( )时期,开始是出于( )
目的,后来成为( )。
(2)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盛誉的是耸立于湖北武汉市的 ,它与湖南的 、江西南昌 的 并成为“江南三大明楼”。
(3)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登临岳阳楼写下了千古名作《岳阳楼记》 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千古佳句。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只有……才…… 尽管……还是…… 无论……都……
只要……就…… 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1)邱少云( )牺牲自己,( )破坏革命纪律。
(2)( )你刻苦学习,( )一定能把琴弹好。
(3)( )上课专心听讲,( )能把功课学好。
(4)( )周强今天身体不舒服,他( )坚持来厂里上班。
3、按课文原文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___________ 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的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 的_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_________的少年,项带银圈,手___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 _______去。那猹却将身一_______,反从他的胯下_______ 走了。本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_________》。
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___ 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___的海面上,_________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微云。忽然,海面上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_________,___________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________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_____的大海。
4、辨字组词
翼 ( ) 磁( ) 壳( )
冀 ( ) 慈( ) 框( )
蝉 ( ) 廊( ) 瞥( )
单 ( ) 郎( ) 蔽( )
5、请写出与划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
②听了伯父的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
③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 )
6、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你认为诗句中哪个字或者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句后,尝试想开去: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____”,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2】本诗作者( ),为了突出江南春*,诗人选取了____,红花,绿柳,水乡,酒店,小旗,____,春雨这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
【3】你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字好吗?说明理由。
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
8、阅读材料。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书……壁”的意思是“放在墙壁上的书”。
B.“长扫”中的“长”字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C.“排闼”是说山峰仿佛带着青翠之色推门而入,赋予了青山动感。
【2】细品古诗,感受语气,本诗可以用( )的语气来读。
A.快速、激昂
B.舒缓、闲适
C.低沉、飘渺
【3】与本诗后两行结构不同的诗句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本诗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我们背诵过他的很多诗。下面诗句中不是他创作的是( )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读《书湖阴先生壁》的后两行,试着描写你想象出的动态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提示,填写诗句。
品读了《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我们按捺不住对大自然的向往,整理行装立刻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过山庄,去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的宁静闲适;游黄河,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气势;宿江边,去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空旷寂寥;访草原,去体会老舍笔下那种“既使人______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境界……
9、阅读练习。
商鞅立木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年轻时,为了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他来到了秦国。年轻的秦孝公是一位(昏庸无能 励精图治)的君王。为了振兴秦国,他颁布了“招贤令”。
商鞅一到秦国,立即得到秦孝公的接见。秦孝公听商鞅谈论富国强兵之道,一连几天不知疲倦。秦孝公非常赞同他的变法主张,于是任命他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商鞅心想:要变法成功,就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在全国上下树立起诚实、守信的风尚。怎样才能做到令行禁止呢?他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秦国国都雍城的南门外有一个大市场,市场上店铺林立,十分繁华。这一天,9点多钟,商鞅命令两个差役把一根两丈来长、碗口粗细的圆木竖在市场最繁华的地段,赶集的群众不知搞的是什么名堂,都围上来观看。一位官员对围观的人群说:“大家听着,左庶长有令,把这根木头扛到城北门口者,赏金10两!”围观的人议论纷纷,有的说扛一根木头赏金10两,真是稀奇事;有的说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肯定是耍人玩的;有的说不知道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这根木头。商鞅听了汇报后宣布赏金增到50两。市场上的人都惊呆了。
正在这时,忽然从南边走来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大步跨到守候着木头的差役面前,说一声:“闪开了,我来扛!”他扛起木头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嘴里还嘟囔道:“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他身后的人群(汇 会)成了一条长龙。北门的城楼上站着一位威严的官员,他就是新任的左庶长——商鞅。商鞅在城楼上已经多时了,想不到悬赏让人扛一根木头,也这么颇费周折,可见官府平日的言而无信,已经在百姓中产生了多么坏的影响。他越发觉得,今天的做法有意义极了。他见小伙子将木头扛来了,脸上不禁露出(欣然 不悦)之色,立即捧出一个木盒,大声宣布道:“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手捧着50两黄金,笑逐颜开地走开了。商鞅站在城楼上对大家说:“你们都看到了吧,本左庶长说话是算数的。如今,我受国君之命,实行新法,为的是让秦国富强起来。今后,凡按法令办事者,都有重奖;违抗法令者都会受罚。”说完,命人将制定的新法令公布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这件事,传遍了全国。大家都说新左庶长言必信,行必果,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因此,对新法的执行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1】联系上下文,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2】文中的“笑逐颜开”还可以换成哪些成语?请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这根木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商鞅为什么是个出色的改革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言必信,行必果”中,“言”是说话的意思,“信”是守信的意思。在这篇文章中,“言”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拓展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 )落山涧( ),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 ;“山涧”的意思是_____ 。
【3】找出文中有“看”的意思的两个词,并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 和______ ,表现了壮士们______ 的精神。
【5】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纵身跳下深谷”和______ 我们看到了五壮士______ 光辉形象。
11、课内阅读。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战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1】选文中“屏风”一词加了引号,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
【2】“意兴依然不减”一句中“意兴”指的是___________;“依然”的近义词_______。
【3】从哪里看出同学们玩竹节人的兴致很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沮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西瓜出汗
小猴来做客,小猪把西瓜从冰箱里抱出来。
不一会儿,西瓜皮上冒出一颗颗小水珠。
小猪转(zhuǎn zhuàn)身拿来一把扇(shàn shān)子,对着西瓜一边扇(shàn shān)一边说:“冰箱坏了,西瓜冒汗了。”
小猴围着西瓜转(zhuǎn zhuàn)了一圈,想了想,说:"冰箱没有坏。"冰西瓜遇到热空气,使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遏冷,结成了小水珠。小猪听了高兴地说:“原来西瓜出汗的秘密在这里!”
【1】这篇短文一共有____个自然段。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小-( ) 出-( ) 来-( )
没-( ) 热-( ) 坏-( )
【4】西瓜出汗的秘密在哪儿?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13、 记一次校运动会
星期天,我们学校在运动场举行了一次校运动会。
上午八点,运动会开始了,首先进行的是广播体操比赛。同学们穿着白衬衫、蓝裤子,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运动场的中央。乐曲一响,大家就随着乐曲做起操来。大家一齐起立,一齐蹲下,动作整齐、协调。评委老师站在台上,不停地记录着。
接着五十米赛跑开始了。只见运动员们在起跑线旁做着准备动作。
“各就各位——”当王老师发出口令时,运动员们迅速蹲下,两手撑在地上,两眼望着前方。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旁边的观众又跳又喊:“加油!加油!”四(1)班的丁一跑得最快,脚下像踩着风,他一口气跑到终点,得了第一名。
正当我们为丁一祝贺时,运动场的东边传来了喝彩声。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女同学在比赛跳高。只见一位穿红色运动服的大姐姐向跳高架跑去,轻轻一跃,就跳过了横竿。
上午还进行了拔河跳远
投标枪
跳绳等比赛
下午五点,运动会在欢乐的乐曲声中胜利闭幕。
【1】在文中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中央( ) 迅速( ) 欢乐( )
【3】照样子,写词语。
例:整整齐齐(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本句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5】本文写了开校运动会时,同学们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比赛。文章着重记叙了_____、____、_____,文章在叙述的时候,有详有略。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项运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动物的弄虚作假》一文,完成文后题目。
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到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就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喜欢装死的狐狸,其装死的技艺更高。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立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绝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洲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绝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1】文章中,列举了动物“弄虚作假”的形式有哪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本文首尾呼应,揭示了动物弄虚作假的本质。
C.文章除了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采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D.最后一段告诉人们,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可以像动物一样弄虚作假。
15、按要求写句子。
(一)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下列词语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队伍 的 不 那么长 一定 赴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4)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5)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6)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7)黄河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缩写句子)
(8)战士们击落了四架飞机和三辆坦克.(修改病句)
17、用一个词语代替“说”字,改写下面的句子,且意思不变。
科学家说:“如果人类还不爱护环境,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毁灭!”
答: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3.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改为“把”字句: 。
2.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
改为反问句: 。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仿写一句话: 。
20、在旧社会,没有谁能改变小女孩凄惨的命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文字蕴文化,汉字富内涵。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