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_____________,都种着____________,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2、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2)造物无言却有情,________。
(3)__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
(4)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5)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
(6)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7)绿树村边合,________。
3、根据要求做题。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灯结( ) 能歌( )舞 ( )心所( ) ( )然不同
( )精( )神 得意( )( ) ( )头丧气 心平气( )
(1)画“_________”的词语含有一对近义词,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
(2)这两篇文章,尽管风格上____________,但内容上却有相通之处。
(3)形容非常满足,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遇到事我们不能慌张,要____________地应对,这样才能解决好问题。
4、《鲁滨逊漂流记》是以第____人称写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他是该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要气馁,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就像苏轼的《浣溪沙》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一句关于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中有一句可以用于歌颂教师,请问是那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有时候我们想要做什么事却怎么也做不成,不想做什么事却无意间成功了,用一句古诗可以形容这种情况,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阅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 ,(2) 。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_____》。
【3】这首诗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表现江南春天的特点,请至少写四个景物出来。
_____
7、古诗阅读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①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①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②江隈:江湾。
【1】“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是一首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
【2】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B.金沙:指金沙县城。
C.云崖:像云彩一样美丽的山崖。
D.三军:这里指解放军。
【3】请你分析一下“金沙水拍云崖暖。”中“暖”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那只松鼠
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它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
逮(dǎi)住了一只松鼠的我,心里当然异(yì)乎寻常地高兴。在家时,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可惜上海的高楼大厦(shà)绝无松鼠的踪迹;想买一只,却又没有精力去逛市场:万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却逮到了一只。
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绒绒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niè)手蹑脚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一下蹿(cuān)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líng)俐(lì)、可爱至极的小松鼠。我兴奋无比,跑东窜西地去抓。后来,我动用了随身携(xié)带的网袋,才网住了它。
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想伸手去摸摸它。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更像是对人类的蔑(miè)视……
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回原处,定格。
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
但我毕竟忘不了那只松鼠,所以在一次得意忘形的餐桌上还是说漏了嘴。我惶(huáng)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女儿竟一点也没有嗔(chēn)怪的意思,依旧稚气未脱地沉浸(jìn)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着深情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身边了吗?”
(1)解释下列词语。(3分)
蹑手蹑脚:
逃之夭夭:
得意忘形: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惶恐——( ) 嗔怪——( ) 蔑视——( )
(3)逮住了一只松鼠的“我”,为什么异乎寻常地高兴?(2分)
(4)“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长叹一声”、“终于”,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5)作者说“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能替作者说出来吗?(2分)
(6)为什么“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2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新闻一则
①这两天,武汉同济医院门口的一座过街天桥突然火了,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观看。桥两边的栏杆上,安装了大量玻璃,每块玻璃上写着各个省市和人民解放军,在疫情期间援助湖北武汉医疗队的名称、医疗队人数、支援过的城市,并配有一幅各个省市的地图。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称,一个个鲜活的数字,让武汉人民、湖北人民永远铭记。
②记者来到这座过街桥上进行随机采访。桥上的行人明显比平时多了一些,大家驻足观看,或拍照留念,好像都想在桥上多停留一会儿,舍不得离开。一名七旬老人,看到桥上的数据后哽咽着对记者说:“感谢他们,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行了,武汉人民会永远记得他们。”说完,老人对着桥梁深深鞠躬致谢。一位大学生在每一块写有援助湖北医疗队名称的玻璃前都深深地鞠一躬。他说,今天是专门过来打卡的,要用这种方式感恩对武汉的支援。
③据了解,这是全国首座抗疫主题天桥,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大家走在这座天桥时,会想起全国的支援,唤起市民的战疫记忆。
材料二:网友留言
【1】这两份材料都和__________有关系。
【2】材料一的第②自然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叙述。从“面”的角度,写了__________,从“点”的角度,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材料一的第②自然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4】从网友的留言中我们能看到,有的留言表达了武汉人民对全国人民的感激之情,有的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与幸福,还有的表达了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时光的气味
①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秒。
②于我,2015年惊心动魄的那一秒,带着桂花的气味。那一秒,桂花树漏下了一缕很亮的阳光,照在母亲左脸颊花白的鬓发间。突然,一颗铜钱大的黑痣映入眼帘!我感到心脏停跳了一秒后,咚咚咚失了节奏。
③我说,妈!这颗痣什么时候有的?四周静了下来,只有我的声音飘忽着,听起来有点远。母亲说,没事没事,以前就有的。“怎么这么大?这么黑?去医院看过吗?”“没有,不用,有点破了,我用孢子粉涂了,过两天就好了。”
④深夜,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黑痣”,恐惧像洪水浸漫了我。难道充溢着桂花香的那一秒,那么美好的一秒,是母亲和我们的分水岭?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家,没有母亲的人生,尽管我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⑤手机相册里,绽放着母亲一个个笑脸。我一幅幅翻看着,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不不不,不会的!
⑥那几日,我照常和父母说笑,出去采风,拍照片和视频给他们看。父亲说,拍照没意思,多拍点视频,留着将来看。我说对对对,拍视频,鼻子却酸了起来。这句平常的话,我都听不得了。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要不要强拉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父亲说,我们都这把岁数了,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高寿啦。
⑦父亲,我从小最敬畏却最懂我的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独自沉在谷底的心。他伸出手,把我捞了上来。
⑧时光在几天后的另一秒,变成了红薯粉圆子的味道。我下楼来,母亲手里正做着圆子,她歪了歪头,侧过脸给我看,说,你看,掉了!
⑨一个淡褐色的疤痕,替代了那颗烙在我心里的黑痣!
⑩她说,昨晚洗澡脱衣服不小心扯了一下,扯掉了。
⑾那一秒,我在心里跪下了……感谢老天让我仍然拥有完好无损的母亲,让我继续有力气直面并不总是完好无损的人生。感谢老天给了父母那么大的心,把一场惊险看得那么云淡风轻。然而,他们是真的心眼大,还是只为宽慰在他们眼里永远孩子般的女儿?这世间有多少父母,在病痛煎熬中天天盼着儿女回来,却口是心非地说,我们都好,忙你们的。
⑿时光往往会安排一个一闪而过的时机,让你表达你的感恩,让你把感恩付诸行动。有时,时光又会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但时光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过去后,便来不及了。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图表。
【2】文章主要写了两种“时光的气味”,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3】读一读文中画“ ”的句子,谈一谈你对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新颖别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母亲把那颗痣看得云淡风轻,其实是为了宽慰女儿,不让女儿担心。
C.本文的语言风格清新活泼,浅易明快,全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5】读第4自然段,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6】文章的最后说,“有时,时光又会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你觉得“母亲的黑痣”给了作者什么警醒?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大国工匠神奇妙手“复活”兵马俑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今日中国骄傲于世的文化丰碑。但你可知道,当兵马俑刚出土时,两千多年的历史积尘已经把它们压成了碎片。马字,就是一位特这千万碎片化零为整的文物修复师。
②为了抢救这座历史丰碑,让中国的历史文化重现辉煌,马宇率领他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修复工作。马宇团队正在修复的是最为著名的一号坑。兵马俑深埋两千多年,大部分陶月和地下环境已经融合在一起,突然出土,会使兵马俑的存身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为了避免环境变化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害,一号坑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环境,马宇团队的大量修复工作只能在现场进行。每到夏季,覆盖着大棚的兵马俑坑就成了一个大蒸笼,坑内温度经常达到40摄氏度,酷热难忍。工作期间,马宇和同事们一直是大汗淋漓,整天像是在用热汗洗脸。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因为酷热而失去专业化的细心和冷静。
③在拼接兵马俑的过程中,只要有一块陶片位置出现错误,整个拼接过程就必须重来。拼接难度最大的是那些体积小、图案较少的陶片。为了一块肉片,马宇有时需要琢磨十多天反复预演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才能够使得陶片回归最准确的位置。正因为如此,修复一件兵马俑,往往需要耗时一年,甚至更久。
④由于埋在地下年代久远,兵马俑陶片表面非常脆弱。修复人员用刮刀清理的时候,既要刮净泥土,又要保证文物的完好,走刀的分寸需掌握得极为准确。马宇曾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你把它破坏了,你不可能把它复原回来。我们要凭自己的良心,把这件事去做好。这是作为一个文物修复人员最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这就是当代中国的大国工匠,一位国家文化使命承当者的内心世界!
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国工匠马宇带领着他的团队,以崇高的使命感和精湛的技艺挑战困难,用他们的神奇妙手“复活”了一个个兵马俑。修复后的兵马俑再现了中国尘封两千多年的文化奇迹,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瑰宝。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
(2)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
【2】短文第④自然段“这就是当代中国的大国工匠,一位国家文化使命承当者的内心些界”中的“内心世界”指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宇和他的团队在修复兵马俑的工作中,发现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积尘已经把兵马低用成了碎片,他们要将兵马俑“复活”
B.马宇和他的团队在修复兵马俑的工作中,不怕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挑战困难,用他们的神奇妙手“复活”兵马俑。
C.马字和他的团队在修复兵马俑的工作中,不怕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挑战困难,以精湛的技艺“复活”了兵马俑,再现了文化奇迹。
D.马宇和他的团队在修复兵马俑的工作中,清理了大量的泥土,以精湛的技艺“复活”兵马俑,再现了文化奇迹。
【4】文章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马宇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马宇和他的团队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无价之宝
有一年德国闹饥荒,有个富人把20个穷孩子请到了自己的家里,对他们说:“这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每人一块,拿吧。以后每天这个时候都到这里来拿,一直到灾难(nán nàn)结束为止。”
孩子们抓住这只篮子,你争我夺,大家都想挑最好最大的面包,可是抢到手以后,也没说一声谢谢就走了。
唯有衣着整洁的穷女孩费朗西丝,她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等到别人拣完了,才过去拿了剩在篮子里的最小的一块面包,谢了谢主人,然后悄然地不慌不忙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孩子们故伎重(chóng zhòng)演,还是那副饿狼扑食的样子,可怜的费朗西丝这次拿到的面包还没有别人的一半大。但是,等她回到家里,母亲切开面包的时候,里面却掉出许多白色的新银币。
她的母亲心里很纳闷(mèn mēn):“马上把钱拿回去,因为这钱肯定是谁错放到面包里去了。”
费朗西丝将钱送了回去。但是施主说:“不,我没有弄错。我是故意把钱放进最小的面包里去的,目的是想赏给你,我的孩子。记住,宁可拿最小的而不去抢最大的面包的人,将来一定会得到比放在面包里的银币更好的赐福。”
无私的品质是一种无价之宝,她使人的心灵显得高贵而又圣洁。平素别人比我们自己更加关注这种高尚的行为和崇高的德性,心地无私的人,必将得到别人的厚爱而幸福一生。
【1】为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文中正确的音节。
灾难_____(nán nàn) 故伎重_____(chóng zhòng)演
纳闷_____(mèn mēn)
【2】“第二天,孩子们故伎重演”词语中划线词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文中具体指哪些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写费朗西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读写费朗西丝的句子,写她“衣着整洁”“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等别人拣完了才去拿最小的”“谢了谢主人”“悄然地不慌不忙回家”,你最欣赏她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费朗西丝这样做跟她的家庭有关系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链接阅读。认真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做题。
①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②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③在种类繁多、观点不同的众多书籍中,不仅有毫无益处的,而且还有“毒品”或“麻醉品”。究竟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稽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④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技,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从文中找出形容鲁迅酷爱读书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横线上。
【3】根据鲁迅推荐的读书法,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读书法 | 采用该种读书法的好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会联想到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第④自然段,我们会联想到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的读书经验,请你再向大家介绍一种读书方法及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篇短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酷爱读书的鲁迅先生。请写出一句鲁迅先生(或与他有关的名言,再写一写你从这句名言中体会到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改成比喻句。
晨雾飘浮在黄海滩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漫步句子关。
公象睁开眼睛。
扩句: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路边的柳条在风中摇曳。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会场上响起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
20、老师组织了比赛。(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选取了四篇与鲁迅相关的文章,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了鲁迅的人物形象。请你将学文时积累的方法运用到作文中,然后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人触动你的心灵,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写下来吧。
要求:①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
②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情节连贯、语句通顺、富有真情。
③题目自拟。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姓名。校名一律用“阳光小学”代替,班名一律是“六年一班”,人名一律用“小××”代替。
④字迹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字数在4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