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根据《伯牙鼓琴》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_”。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贝多芬遇到盲姑娘,创作了《____________》。开始乐曲悠扬舒缓,“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洒满了银光。”
(2)《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______》。文中闰土月夜刺猹的描写尤为传神:“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
2、我能认真听老师读“听力材料”两遍后完成练习。
1.根据短文要想表现的主题拟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_
2.安徒生是怎么回答有钱人的讽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助思维导图,品味名著
根据《爱的教育》一书,把老师的“爱之网”和人物记录卡补充完整。
●数次进行家访,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每周二都会带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学习。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补充并工整地抄写下面的诗句
人生自古____________? __________照汗青。
5、看拼音,写词语。
xiū sè shuāi jiāo páo xiào dǐ yù fèi ténɡ yǎn lián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chóu 一(______)莫展 (_______)怨
mí 猜(________) 书(_________)
6、日积月累。(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解释下面的词语。
寻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 )写的一首( )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平明”的意思是( );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 )的品质。
2.《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 ),地点是( ) ,景物是( )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8、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吕氏春秋》:“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③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1】补齐注释。
【2】这首诗写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并没有写弹奏的技巧和琴声,而是重点写了____________,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将这个峨眉山上下来的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如听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余响入霜钟”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D.“不觉碧山暮”是说音乐听着听着就到了早晨,与前一句中的“霜钟”呼应。
【4】“客心洗流水”中的“客”是诗人自谓,由此联想到孟浩然的“日暮客愁新”,我猜李白的这首诗在赞美琴声美妙、感慨知音的同时,也寓有_________________之情。
9、阅读与理解。
在急流中
①贝江,从迷蒙的深山中流出来。湍急的江水,在曲折的河道中卷着浪花,打着旋涡,一路翻腾着奔向远方。
②轮船顺流而下,江水拍击船舷,溅起一排排水花。我站在船头,悠闲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江两岸是绿荫蓊(wěng)郁的青山,山坡上覆盖着翠竹和杉树,还有杜鹃。我想,若是在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盛开时,一定会很美。
③我向前方望去,只觉得眼前一亮——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划竹筏的好像是一个女人,因为远,看不清她的面容,只见她双手不停地划桨,驾驭着筏子,灵巧地避开险滩和礁石,在湍急多变的江水中曲折前行。她背着一个红色的包裹,远远看去,像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
④很快,小筏子就到了大船的跟前。划竹筏的,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神色镇定,平静的目光注视着前方。她身后的红包裹,原来是一个襁褓(qiǎng bǎo),她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江上赶路。我向她挥手,她朝我微笑了一下,脸上泛起一片红晕,马上又将目光投向江面,双手奋力划桨,继续在急流中探寻安全的通道。我发现,襁褓中的孩子将脑袋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正在酣睡,筏子上的颠簸和江上的惊险,他居然一无所知。
⑤小筏子和大船擦肩而过,我们的相逢只在一瞬间。
⑥回头看,那小筏子很快便消逝在远方,只有那簇耀眼的红色,在水烟迷蒙的江面上一闪一闪,像一簇不熄的火苗……
⑦在贝江上见到的这一幕,我很难忘记。急流中那位驾筏的年轻母亲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再也不会消失。在喧嚣(xiāo)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襁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喧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语句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___细致描写,刻画出年轻母亲___________的形象。作者描写“酣睡”的孩子,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最后写道:“在喧嚣人世里,有几个人能像她那样勇敢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急流呢?”“生活的急流”是指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读细品,我会理解。
他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撒满 洒满 布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 (刮起 卷起)了大风, (刮起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月光曲》音调和节奏的变化,反映了贝多芬的思想感情的起伏。课文一开始描写了一天夜晚,贝多芬演出结束后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悠闲,就像 ; 忽然,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茅屋里传出来,正是他谱的乐曲,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他走进茅屋。他看到了穷兄妹俩,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同情、爱怜之感油然而生。他的心中仿佛是 。他情不自禁地弹了一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尤其是她立刻判断出弹琴的就是贝多芬先生!多可爱的盲姑娘!她虽然穷,却这样爱好音乐,而且竟有这样高的音乐理解水平、欣赏能力!这时,贝多芬激动不已,感情的波涛终于冲开闸门,胸中激荡不平,就像是 。
(用原文填空)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再写一个比喻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一件小事
鲁迅
①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②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好容易才雇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儿,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临近S门,车把上刮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③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她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她的破(A.棉 B.绵)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兜住了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她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④她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她说:“您怎么啦?”“我摔坏了。”
⑤我想,我眼见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A.做 B.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儿去。
⑥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她的臂膊,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⑦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走出一个巡警,这才下了车。
⑧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我不假思索的从外套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⑨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这一大把铜元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⑩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有删改)
【1】请选择正确的字形打“√”。
(1)(A.棉 B.绵)(2)(A.做 B.作)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耳闻目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假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因生计问题,“我”雇了一辆人力车去S门→__________→车夫搀受伤的女人去了巡警分驻所→__________。
【4】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第④段画线句子则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车夫这一__________形象。
【5】有人认为文中第⑦段画“______”的句子不符合“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请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读全文,你认为车夫是个____________的人;“我”是_____________的人。
12、课文片段回顾。
他含着热泪握住宋庆龄的手,说:“谢谢您,夫人!”
宋庆龄轻轻摇了摇头,微笑着说:“不,应试感谢你。我感谢你,国民感谢你!”
【1】语段中的“他”指谁?他为什么要感谢宋庆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庆龄所说话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综合实践。
微波炉使用说明书
本品功能全面,使用便捷。360度加热控制,使美食的每个角落都均匀受热。五档火力,匹配不同口味:低火,煲汤煮粥;中低火,鲜美解冻;中火,炖煮食物;中高火,蒸制食物;高火,加热食物。
使用方法:①接通电源,打开箱门,将食物放进微波炉中。②关上箱门,拧动旋钮选择火力及时间(熟米饭,2-3分钟;蔬菜,3-5分钟;肉类,4-6分钟)。③听到加热完毕的提示音后打开箱门,取出食物。
注意事项:①请使用微波炉专用容器,忌用金属、封闭容器。②在没有放入食物之前,请不要启动微波炉。③汤类不能超过容器的60%,以免溢出。④禁止加热带壳食物,以免食物爆裂。
【1】奶奶想用微波炉热牛肉,应该选择的火力是___________,加热时间为_________。
【2】奶奶要将盛在不锈钢碗里的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记叙文阅读。
①窗外传来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我故意大声问:“谁呀?”只听得一阵哄笑声。我知道,这是我的学生们叫我去学校的。我拿起书走出屋子。
②我们这里是山地,学生居住分散,到学校要翻山、穿林、过河,走不少的路。所以,学生们晚上都是在家里学习的。但是,学生几次向我提出,晚上要到学校做功课,并提出了许多理由:家里没通电,一盏油灯一家人争着用;家里人多太吵等等。总之,好像不到学校就无法完成功课似的。见我还是不同意,学生就提出了折中的办法:没有月亮的晚上在家做功课,有月亮的晚上就到学校来。我仍不同意,因为白天的工作太忙了,晚上多想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写自己的日记。可是,到了有月亮的晚上,就有一群群学生来家里向我央求:“咱们一起去学校吧,你看书,我们做功课,那多好!”看着他们渴求的眼睛,我最终还是心动了。
③腋下夹着书,我和孩子们一起踏着月色去学校。深秋之时,夜凉如水,真有点儿“霏霏凉露沾衣”的感觉。圆圆的月亮挂在树梢上,看上去湿漉漉的,仿佛刚刚在清水里洗过一样。小河里波光粼粼,好像涌动着一河月亮。我们沿着长满杨柳的河堤走着,时而走进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恰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意境之中。孩子们簇拥着我,蹦蹦跳跳,书包里的文具盒叮当作响。他们大声嚷,高声笑,全然没有了平时课堂上的拘谨。偶尔还有人“啊——嗬”地喊一嗓子,肆意挥洒着心中的快乐。
④一路欢乐一路歌,到了学校走进教室后,学生们的言行马上收敛了。见我坐在桌前翻开书,他们便不再说笑,一个个轻手轻脚地坐到位子上。一阵翻动文具的响声之后,教室里便渐渐安静下来。孩子们开始做功课了,有的头发从耳边垂下,遮住了半边脸;有的眉头微皱,一本正经的样子;有的歪着头拿着橡皮,用夸张的动作擦本子……那些神情很是悦目。
⑤看了一会儿书,我站起来在教室里巡视。有的学生写得很快,字却不工整,不用批评他,只要走到他身边停一下,他写字的速度就骤然放慢,字也马上变得规规矩矩。谁也没说一句话,但又分明是进行了一次“对话”。
⑥月光下,夜风悄然潜入教室,窗外的大叶杨不时发出沙啦啦的响声。学生说得不错,我看书,他们做功课,大家无言地相互守着,这样的确很好。
⑦我是不会让学生待太久的,否则,他们的家长会惦记。只要功课一做完,我就赶他们回家。孩子们 :“你不走,我们也不走。”我 :“你们先走吧,可以一边走,一边唱歌,我坐在教室里听你们唱,等听不到你们的歌声时,我再走。”大家快活地答应了。他们一出校门就唱起来,而且故意大声唱。我想,孩子们一定是笑着唱的吧?山村的夜晚很宁静,那歌声夹带着稚气的童声,显得极为清亮,传得很远很远。清脆的歌声不时惊起此起彼伏的狗叫,于是,寂静的夜一下子被搅乱了,喧闹起来,生动起来。
⑧听着孩子们的歌声,我能准确地判断出哪几个学生朝哪个方向分路了,进了哪道沟,上了哪条岭……歌声渐远渐弱。终于完全消失,狗也不叫了。夜又重归宁静。这时,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庄。
⑨有月亮的晚上,真美!
【1】联系上下文,先梳理故事的情节图,再回答问题。
(1)用小标题把下面的“情节图”补充完整。
决定去自习——踏月去学校——( )——( )
(2)借助情节图,可以感受到“我” 的形象,孩子们 的形象。正确的选项是( )
A.亲切、热爱学生 天真淳朴 B.善良、有爱心 天真可爱
【2】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②自然段划“ ”处“我”的内心想法,写一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划“ ”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描写,文章多次写到月亮,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氛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了铺垫。
【4】请在第⑦自然段的“ ”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代替“说”(可以填表示“说”的词语,也可以填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
【5】好的题目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也可以表达中心意思。你为本文拟定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末尾“有月亮的晚上,真美”这句话饱含了怎样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山村宁静祥和的夜色美。
B.老师和学生的形象美。
C.山村纯洁质朴的师生情感美。
D.主要是赞美月亮的美。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支书在瓢泼大雨的夜晚镇定地指挥村民过木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奔去。(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乐园。
(1)“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还有日晷(guǐ)、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读名著时,我们都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请你评价一下鲁滨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照样子,补写句子)小学的时光如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选择一个,写一两句话。
坐在教室里 上学路上 跑步 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跟我学:陈述句改感叹句,首先要在句中加入“真是、好、真、多么、太”等字词;然后在句尾加“啊、呀”等表感叹的字;最后加上感叹号!
1.安塞腰鼓深深震撼了我。(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5.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1.我们的人被他打死了四十九个呢!(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队奏起狂欢的音乐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11分)
(1)①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②这两句子都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
请把上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4)用温和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温和(表示气候):
温和(表示态度):
21、习作。
请你以一只生活在小河里的青蛙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建议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呼吁人类减少污染,保护河流。
要求:①注意建议书的格式;②把建议的原因和具体内容写清楚;③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