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2、根据语境用“虑”字组词填空。

他的脸变得严肃、____,是因为他在____问题。的确,自己的生活也只能勉强维持,现在还要捐出这么一大笔钱,他不得不有所____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积累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黄河宏伟气魄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积累的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农家田园风光,孟浩然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

2.我最喜欢的一句鲁迅的名句:_______。课外我还积累了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___________

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xuán yá xǐ yuè fèi téng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jǔ sàng diāo kè bān diăn gān z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填空题。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3)燕子去了,有__________的时候;杨柳枯了,有___________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4)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借石灰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的情怀。又如李贺的《马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借马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①长缨:革命武装。②苍龙:国民党反动派。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

【2】画横线的词句表现了红军___的革命豪情。后来,人们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示____

【3】用“﹏﹏﹏”画出描写六盘山秋天景象的词句,并展开合理想象,把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

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屈指行程二万”中“屈指”的意思是______

A.低着头。   B.弯着腰。   C.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2)词中描写秋天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B.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C.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对“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B.表现了红军不取得长征胜利决不罢休的革命豪情。

C.说明只有到了长城才能算是好汉。

3“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这首词中有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这个心愿,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词和《七律·长征》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填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   (朝代)诗人 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刻地阐述了 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诗题中的意思是 子聿是他的  

(3)由古人学问无遗力中的无遗力一词,你会想到成语: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实用类阅读。

白鳍豚

①旅客乘船在长江中游旅行,偶尔会看到江面上有个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它或在波涛中翻滚,或以三角形的背鳍()劈()开浪花飞速前进。有人会脱口而出:“好大一条鱼啊!”然而这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白鳍豚(tún)。

白鳍豚的确很大,身长近3米,体重250千克左右。它的身体是纺锤形的,皮肤光滑,嘴巴尖长,上腭(è)和下腭都长着一排又尖又细的牙齿。它也有胸鳍、背鳍和尾鳍,乍一看,确实像条大鱼。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与鱼类有着本质的区别。

③鱼类有鳃(sāi),可以在水中呼吸。白鳍豚没有鳃,有肺,靠一个朝天的鼻孔在水面呼吸。白鳍豚的肺容量很大,它头顶露出水面,通过鼻孔吸足一口气,就能在水中潜行半小时左右。所以它可以像鱼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长江之中。

④鱼类没有固定的体温,而白鳍豚体温是恒定的。白鳍豚皮下有很厚的一层脂肪,可以防寒。在冬季,脂肪层厚达五六厘米,占体重的三分之一以上。

⑤鱼的脑子很小,白鳍豚的脑子却有500毫升左右,大脑皮层上有非常多的沟回,发达程度甚至超过许多陆地上的哺乳动物。

鱼是卵生的,白鳍豚却跟马牛羊一样,是胎生的。刚生下来的幼豚近1米长。雌豚有一对乳头,幼豚是靠吃奶长大的。

⑦因此,白鳍豚虽然生活在水中,却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是一种小型的鲸。

⑧大约在6000万年以前,鲸类的祖先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祖先一样,也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鲸类的祖先从陆上移居到江河湖海之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它们逐渐适应水中生活,体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像鱼了。

⑨原始的鲸类移居江河湖海以后,多教从浅海逐渐移居到深海大洋。而生活在淡水中的鲸,却渐渐地走向灭绝。世界上现存的淡水鲸只有少数几种,长江里的白鳍豚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已经证明,白鳍豚和几千万年前地层中的原始鲸类化石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称它是原始鲸类的“活化石”。

【1】下列关于白鳍豚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白鳍豚不是鱼,是哺乳动物。

B.白鳍豚是胎生的,是靠吃奶长大的。

C.白鳍豚用肺呼吸,吸一口气就能在水中潜行半小时左右。

D.白鳍豚和几千万年前地层中的原始鱼类化石非常相似。

【2】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自然段介绍了白鳍豚在江水中前进的情形。

B.第3自然段主要写白鳍豚是用鳃呼吸的,而鱼类是用肺呼吸的。

C.第4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鱼和白鳍豚在体温上的区别以及白鳍豚是怎样保持体温恒定的。

D.第8-9自然段主要写白鳍豚是如何演化并适应水中生活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第5自然段中加点的“左右”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乐园。

—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着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出去。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氦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只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

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嚣于2004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1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3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物质)。

B.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C.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D.由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段。

4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月球”“—3”“科学家三个词语(可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 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我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这篇选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的句子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把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A.关心他人   B.幽默 C.乐观 D.勤奋写作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______

(2)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我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______

(3)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______

(4)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______

3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1)句①是对鲁迅先生的动作描写,表现鲁迅先生动作快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的特点。

(2)句②描写的是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的工作态度。

4结尾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神奇的蒙古包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

在游牧生活中,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一碧万里的草原上,点缀着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犹如点点白帆,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自然风景画。

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的,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即天窗,既可通风换气又可采光。整个蒙古包用数根毛绳加固,以防大风侵袭。

蒙古包的大小由“哈那”的个数决定,一般6—8个哈那组成。包门朝南,包内坐北朝南的正中间是长者或贵宾的位置,西北角是供奉佛像的地方。正中偏南置放炉灶。包内摆有小巧玲珑的家具,包壁精美的挂毯,环境十分宜人。

蒙古包伴随世世代代的牧民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造型日臻完善,包内的陈设和建包的材料也逐渐向现代化发展,电灯、电视、收录机、无线电话已成为蒙古包里的组成部分。在建筑构造形态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独特风韵。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就地取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罗棋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古包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哈那”指__________________,“乌尼杆”指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在文中都加了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围绕蒙古包介绍了它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内容,让我们不禁想到了老舍的《草原》,你印象最深的写草原景色 ________________,这种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著阅读。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A._______(填时间)日,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颠虎,疯狂的独角龙。B._______(填人物名)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1】请在上述选段的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2】大圣在此段情节中练就的本领是:________________

14、读《只有一个地球》选段,完成要求。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毀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上文说明中又有抒情。请联系上下文意思选择恰当的标点填进文中方框里。

【2】文中的画线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选择词语填入文中( )里。

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上文按“//”划分出的部分表达了哪三方面的观点,请概述要点。

观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冋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16、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改写下面的句子)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情境续写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感情。

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操场上,__________

18、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20、渔夫的额头上刻满了一道道深深的沟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留在记忆深处的

一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一个让你感到温暖的人,一手拿手好戏……这些人或事让你感到幸福、快乐、骄傲、感动,也都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记忆中。拿起笔来,把这些留在你记忆深处的人或事记录下来吧。请以“留在记忆深处的 ”为题,选择人、事、物、活动等任意一方面,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3)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