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矗立 琉璃 湛蓝 藻井
( ) ( ) ( ) ( )
击磬 金殿 蟠龙 中轴线
2、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无_____于事 _____堂大笑 万不得_____
喜出_____外 头晕目_____ 一声不_____
_____见天日 翻箱_____柜 九_____二虎之力
(1)听到班长说下周六一起去游乐场的消息,我____________。
(2)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幽默,逗得大家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máo tǎn róu měi lè qù cǎi hó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yī shang wēi xiào dòu fu sǎ tuō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_______),空气是那么(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表示我(_______)。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就像只用(_____),不用(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3.“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又叫人(_______),既愿(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这句话是作者观赏草原美景后的美妙感受,这种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有这样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把词语填写完整。
例:白茫茫
软_____ | 湿_____ | 活_____ |
6、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________。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你眼中的鲁迅是:________。
7、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浪淘沙》。
【2】“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3】判断对错。
(1)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_____)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
(3)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崖”,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携带泥沙,浪淘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崖”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川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8、诗歌鉴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的开采过程,但它实际是象征志士仁人无论面临何种考验,都能从容不迫。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浑不怕”三字使读者联想到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一词一语双关,既是指石灰的颜色也是指诗人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9、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1】从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船长哈尔威 在舰桥上,也没有做 ,也没有说 ,随着轮船 。人们透过 ,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作者把船长比作了一尊“ 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忠于职守”四个字在《船长》一课里有千斤重。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心读读划横线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段话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 ),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人恰当的词是( )
A. 无字的歌谣 B. 优雅的小曲 C. 山雨的余韵
【2】(2)文段描写的是哪个时段的山雨?请选一选。( )
A. 雨来时 B. 雨中 C. 雨后
【3】这段话主要描写的是( )
A. 山雨的声音 B. 山雨的色彩 C. 山雨的形态
【4】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 ,运用了 的手法来表达对山雨 之情。
【5】作者把 、 、 想象成“琴键”,把 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把此时的雨声想象成 。
【6】仿照画线句子想象写词填空。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______的丝线,编织出一块又一块_____的锦缎,每一块锦缎都张扬着生命的活力。
12、阅读
星星点灯
胡 敏
星星是个盲人,她的名字是小时候被人送到儿童福利院时院长给起的。院长充满怜悯地说:“这孩子眼睛瞎了,名字上该给她点亮光,就叫‘星星’吧。”
星星长大后进了盲人福利工厂工作,以后又在一条小巷里有了自己的住房。这条小巷一到晚上就黑咕隆咚。小巷没有路灯。这和星星无关,反正她看不见。小巷的路坑坑洼洼,谁走过都会骂娘。星星起初也有些窝火。盲人就靠一双脚在世界上摸索,路的好坏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后来,星星不生气了,她发觉路的高低不平能帮助她记忆,比如说家门口有个坑,她一走到这里就知道到家了。
星星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工作以后,她就开始攒钱。她听人说过,做手术需要很多钱。星星终于攒了一千元,她想该差不多够了,于是就去医院。然而,医生的诊断却使她万念俱灰:先天眼组织缺损性失明,没法治!命中注定,星星将永远和黑暗为伴。星星恨透了黑暗。
一天,星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上床睡觉。到了晚上,她能做的事就是睡在床上,听隔壁人家电视机里传过来的声音,一直听到困乏了睡着为止。突然,她听到与电视节目无关的一声惨叫,像是有人骑车在门口摔了一跤,跟着就是一个女人痛苦的呻吟。星星赶紧起床,打开门问谁摔倒了。女人说:“快救我,我的腿大概断了。”星星就摸到隔壁居委会主任陈大婶家去拍门,还大声呼喊救人。邻居们闻声都出来看,摔伤的女人很快被几个好心人送去了医院。剩下的一些人还站在黑暗里议论纷纷,有人愤愤不平地问陈大婶:“为什么路灯管理所总是不肯到这里来装路灯,就不能让电视台、报社来采访一下吗?”陈大婶解释说:“人家讲了,这小巷不在路灯规划范围内,居民要求装路灯也可以,但需要大家出钱。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千元。”此言一出,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
只有星星一人还站着,她突然有了很古怪的想象,小巷变成了一个人,跟她一样没有眼睛。星星就像可怜自己一样地可怜起小巷来,一个已冷却的愿望重新热切起来。
后来,星星拿着一千元钱找到了陈大婶,说由她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陈大婶不同意,说这笔钱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陈大婶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星星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对了!”之后,任凭陈大婶再怎么劝,星星也不愿放弃这个决定。
星星的义举也感动了路灯管理所的人,他们很快组织施工,在小巷装好了路灯。
亮灯那天,小巷里的人都像过节似的高兴。有人说:“这装灯的钱不该让星星掏,该我们出!”星星也在一片光明里跑出了家门,她依然只能是靠想象,她似乎看到小巷睁着明亮的大眼睛冲着她笑呢。
星星想着想着也甜滋滋地笑了。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2】文章写了星星的哪两个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了星星的( )
A. 第一个愿望及其没有实现的原因。
B. 第二个愿望实现的过程。
【4】星星想为小巷装路灯的原因是( )
A. 一天晚上,一个骑车的女人在小巷里摔伤了。星星不想小巷像自己一样生活在黑暗中。
B. 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千元,大家不愿出钱。
【5】小巷里其他人的表现在装路灯这件事上与星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其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找出星星让你感动的句子,找一句抄写在下面,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菊花
①从古至今,菊花一直被世人称颂,许多文人还专门为其吟诗作赋。菊花原产于我国,距今有2200多年的栽培史,它颜色多样,花形更是千姿百态。
②俗语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有“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另有叫“墨荷”的,黑中透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盘”,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妖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③菊花的花瓣可分匙瓣、平瓣、管瓣等类型。每一种类型又有内曲、反卷、龙爪等形态。各种花瓣以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瓣长短不一,相互重叠,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④菊花不仅姿态万千,而且用途广泛。它的花朵、茎、叶、根都可供药用。此外,菊花还能做成各种菊花食品,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材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力极大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功能,被人们称为“空气的卫士”。
(有删改)
【1】短文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菊花的。
【2】文中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菊花的四种优美造型。请你对这样的写法做出评价。
_________
【4】“菊花有如此广泛的用途,确实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花卉。”这句话加在文章中,最合适的位置是第_________自然段后。
【5】从菊花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老校长举起手中的小铁棒,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上的二尺长的钢管:当——当当——当——
上课了,孩子们像兔子一般蹦进教室里。
教室里一共才九个孩子,九个孩子却分成三个年级: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读二年级,还有两个是三年级的孩子,这是农村特有的复式教学班。
这所名叫“冬茅垅”的小学是雾盖山乡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小学建在山坳顶,站在学校举目四看,尽是崇山峻岭,白云缭绕,几个小村子点缀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这所最贫困的小学,教室是泥巴墙,墙上的裂缝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翁脸上的皱褶,房顶是杉树皮盖的,已经布满了青苔,有的地方长出了一朵朵浅黄色的小蘑菇……
老校长带着娟子走进了教室,一个稍大的男孩脆脆地喊了一声“起立!”九个孩子齐声叫:“老师好!”
老校长向孩子们环视一周,微笑着回答:“同学们好!”
孩子们看到,老校长头上的白发今天分外亮。
老校长打了一个手势,九个孩子坐在板凳上挺直了腰。
老校长说:“孩子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你们的新老师、新校长,叫何娟子……从今天起,我退休了,今后就由新老师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教室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老校长说:“为了让新老师尽快认识你们,我现在开始点名……”
“盘山伢。”
“在这里!”一个身子最矮小,脑袋却像萝卜头的男孩站了起来。
娟子看到孩子的嘴唇上还挂着两行鼻涕呢!娟子走过去掏出手绢,把孩子的鼻涕轻轻擦去。
“盘小生。”
“哎!”娟子又走过去,娟子分明看到这个小男孩的衣襟居然一边长一边短---原来是扣子扣错了位。娟子把他的扣子重新扣好。
“赵三妹。”
“到!”赵三妹的嗓子很脆。娟子看到这个女孩长得很水灵,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但她穿的衣服显然太宽大了,衣襟都遮住了大腿。毫无疑问,这个赵三妹穿的不是妈妈的衣服就是姐姐的衣服,衣袖上有一个铜钱大的破洞。娟子说:“三妹中午到我办公室去,我把你的衣服给补一补。”赵三妹抿着嘴唇,脸颊泛起红红的羞涩……
老校长对娟子点点头,眼中露出赞许的微笑。
交接完后,老校长一声“下课”,九个孩子像小鹿一样蹦出了教室。
老校长和娟子回到了办公室,老校长把办公桌上的备课本和作业本推到了娟子的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娟子呀,从今天起这所学校和这九个孩子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像待自己的亲弟妹一样对待他们呵!”
娟子说:“您放心回去吧,待会儿我送您下山……”
老校长说:“不用送,我已经决定不走了!”
“为什么?”娟子不解地抬头看着老校长。
老校长微微一笑:“我舍不得这里,我要留在这里为你和孩子们做饭呢……”
娟子深情地看着老校长,突然轻轻地伏在老校长的肩头嗔叫了一声:“爸……”
【1】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1)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重心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与文中画“ ”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3】短文第④段属于_______描写,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何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结尾有什么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很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雨时,雨点儿打在头上,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照样子,仿写句子)
烈日炎炎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把王鼎钧先生的这段金言送给每个学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她写字的时候,我们( )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坚持梦想,( )能最终实现梦想。
③( )小明知道那样做是错的,他( )不会去做了。
19、按要求变换句式。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换成否定句)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夸夸我(们)的
提示与要求:在你的周围一定有值得你夸赞的人、事、物、景,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习作。要求围绕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