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诗句中的“______”表明了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时间是_______,“客”交代了人物,诗中指的是_______

(2)“日暮客愁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客愁新”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由此想开去,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3、填空。

跃跃欲试        哄堂大笑            无济于事          垂头丧气

翻箱倒柜        焉知非福            聚精会神          人声鼎沸

(1)以上词语中,表示“人多”的是_____________;另外,我还知道“读书多”可以用___________来表示;“颜色多”可以用__________来表示;“商品多”可以用_______来表示。

(2)上述词语中,表示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不能解决问题的词语是___________

(3)看了体育老师的示范,同学们都__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shuǎi shǒu     yī guì     xuān nào     dū nang     suàn tái     zuǐ chún

( ) ( ) ( ) ( )( )( )

bèng bèng tiào tiào     jiàng yóu     qíng kuàng     dòu yǐn     yù bào

( )     ( )   ( )     ( )( )

jiǎng zuò     zhē gài

( ) ( )

5、《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杜甫,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B.杜甫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杜甫其人及其诗的赞誉。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诗句都出自于杜甫的诗歌。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押in韵,韵脚有森、音、心、襟。

B.诗中“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它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C.“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

D.文题“蜀相”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这首诗歌颂了诸葛亮的功业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

7、阅读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是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写的。

【2】画线句中“移舟”指的是_________,该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古诗《钱塘湖春行》后作答。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象,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战地钟声(节选)

海明威

罗伯特·乔丹听到枪声,而且下桥时觉得枪声直达心窝,好像在自己的横膈膜上发出了

回声。现在枪声逼近了,但是公路转弯处还是看不见车辆、坦克或者人。他朝桥头走了一半路,公路上还是没动静;走了三分之二路程,仍然没有动静。他手里的线也放得很顺利,没有缠上任何东西。当他手拿电线远远伸出桥外以免电线缠上桥架时,那边公路上还是没动静。他上了公路,对岸公路上还是没动静。接着他顺着公路内侧一条山洪冲刷出来的小沟迅速地退着走,同时把电线轻轻地绷紧;他的动作就像棒球场上外野手退着接飞球一样。这时,他快到安塞莫藏身的路标石碑对面了。然而对岸还是没有动静。

后来他听见卡车沿公路开下来。他扭头一看,卡车已经驶上桥头长坡。他一甩手,把电线往手腕上绕了一圈,对安塞莫大喊一声:“炸桥!”他双脚一蹬,又把电线往手腕上绕一圈,同时往后一靠,把电线拉紧。卡车声继续从后面传来,前面是公路、打死的哨兵、长桥和对岸一段没有动静的公路。接着,轰然一声,桥的中段凌空升起,就像海浪打岸一样。他把脸埋在布满鹅卵石的山沟里,两手紧抱着头,这时候才感到爆炸的气浪向他冲过来。他把脸贴着鹅卵石的时候,桥梁落了下来,就落在原来桥架的地方。一股熟悉的黄烟夹着辛辣的气味向他滚过来,接着钢铁碎片像雨点一样落下。

钢铁碎片下完以后,他还活着。他抬头往桥上看去,桥梁中段已经没有了。桥上和公路上散了一地缺缺凹凹的钢条铁片;由于是新炸断的,边子和头子都发亮。那辆卡车离桥一百码左右停住了,驾驶员和同车的两个人朝着一条排水沟奔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然——(      迅速——(      熟悉——(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下桥时觉得枪声直达心窝,好像在自己的横膈膜上发出了回声。

B.桥的中段凌空升起,就像海浪打岸一样。

C.钢铁碎片像雨点一样落下。

【3】从文中找出罗伯特·乔丹布线的路径,用“     ”画出来。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列材料,做练习。

关于阅读

材料一: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北大举行的一次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因为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以前语文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的试卷也都增加了。原来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目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更多。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没有大量的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连卷子都做不完。

材料二: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认为:一个人最迷人、最值得赞美、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确,阅读是一种优雅的姿态。一卷在手,平添几分儒雅。腹有诗书,其品自高。阅读,可以让你如春风一样温柔;阅读,可以让你如夏荷一样清纯;阅读,可以让你如秋菊一样________;阅读,可以让你如________________。书读得多了,便会有脱俗之感,使人举止得体,谈吐不凡,气质高雅。

材料三: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某小学对本校六年级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阅读时间,读书计划,读书笔记每天阅读时间,百分比,有无计划,百分比,是否做读书笔记,百分比

1小时左右,10%,有计划,10%,每读必做,5%

半小时左右,40%,有时候有计划,20%,有时会做,20%

没有阅读,50%,没有计划,70%,老师要求才做,75%

1对材料一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谈的是语文高考的改革,但与小学生也是息息相关的。

B.温儒敏甩出耸人听闻的话,目的是让高中语文老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C.温儒敏谈高考改革,目的是用高考的指挥棒倒逼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

D.大量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需要,也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2阅读材料二,根据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词句。

3阅读材料三,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小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_

4请用一段话来概括这三则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用上不但……而且……然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文本阅读

孝心教育

【材料一】 ①千万经典,孝义为先。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③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④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材料二】 由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辞:

这些荣获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出了成人所能承受的……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行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身边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你的关爱?是否懂得帮你分忧?对你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三】

中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表

项目

给父母过生日

外出和父母打招呼

主动做家务

与父母顶嘴

与父母谈心

给父母夹菜

经常

35%

60%

10%

70%

5%

5%

偶尔

65%

40%

80%

30%

70%

90%

从不

 

 

10%

 

25%

5%

【材料四】 天津市对多所学校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父母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父母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组成员魏永田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的表现?(  )

A.长幼失序

B.德智失序

C.育孝失力

D.男女失序

【2】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给父母过生日,“偶尔”的占65%,说明大部分孩子都不给父母过生日。

B.主动做家务,“偶尔”的占80%,说明大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的辛苦。

C.与父母顶嘴,“从不”的为零,说明所有的孩子都很有个性,很有思想。

D.与父母谈心,给父母加菜,“偶尔”所占的比例很大,说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

B.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

C.虽然考分红榜之下的孝道有其合理性,但少数中学生不关心家庭和父母的现象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D.“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4】从这四则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句有关“孝心”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自己某个方面的不足,说说今后该怎么孝敬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第2自然段中列举出的再生资源包括_________

【3】根据选文,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一是_____,二是______

【4】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你所了解的生态灾难类型。(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1阳关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艳阳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蜜罐温床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指的是__________

4最危险的时候__________》中的歌词。

2.后面四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从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后四句的写法,再续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钓鱼的启示》中父亲要儿子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是因为

_____________      

(2)《最富有的时刻》中父亲没有要别克轿车是因为

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疑是经冬雪未销。 

(4)我喜欢的关于一句道德的名言: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扩句。(至少扩两处)

桑娜站起来。

浪花高。

 

17、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春节一眨眼就到了。(仿写句子,用上夸张的写法)

他三天没吃饭了,特别饿。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问妈妈:“什么时候我才能吃上饺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想是树,为你撑起绿荫;梦想是光,照融寒冬白雪;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补充成一个排比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从下面两个要求中任选其一,完成习作,不少于400字。

(1)读完《尖叫的夏天》,触动了记忆中你对哪个季节的回忆?在这个季节中哪些难忘的体验,哪些细腻的感触令你印象深刻?如果让你给这个季节加一个形容词,你会想到哪个词语?请你以“____的____(季节)”为题:写篇作文。要求:围绕中心意思,选取新鲜的材料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从“每个人都了不起、读书、家乡新貌、健康饮食”四个话题中选一个,完成一篇演讲稿,要求:

★观点鲜明;

★能用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

★语言具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