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四字词语练习。

忐忑不(  ) (  )衷肠

东施(  )颦 气势磅(  )

(  )负重 益寿(  )

(1)把上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2)由词语我想到了《穷人》中勤劳善良的    ,由词语我想到了母亲河    ,由词语我想到了含有这个词的一副对联:“闻鸡起舞          ,          。”

2、照样子仿写词语。

(1)热腾腾(ABB)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大吉大利(ABAC)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威风凛凛(ABCC)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我会把下面的佳句补充完整,还会灵活运用。

(1)横眉冷对千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3)诚者,天之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搜集到的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环保的宣传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临安邸》是古代的一首“墙头诗”,以讽刺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激愤之情。其中一语双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诗词天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内容。

【2】在所填句子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

7、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后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秋佳节,望月思亲,情真意切。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也是通过描写月亮,来表达诗人思念故乡,期待团圆的诗句。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下面对于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A.这是唐朝诗人王建写的一首描写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

B.“中庭地白树栖鸦”是写那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C.“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通过委婉的语气,道出了心中入骨的相思之情。

D.这首诗写得很美,但没有体现“诗中有画”的艺术魅力。

8、阅读理解

自学古诗《金缕衣》,结合注释,写出诗句大意。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惜取:珍惜着。:可以,能够。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点。莫待:不要等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奥运!”“祖国!万岁!”奔腾不息的人流在欢呼,汽车喇叭在鸣响,街北的呼喊和着街南的回应,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从复兴门到六部口,从建国门到王府井,从东往西,从西往东,火树银花辉映下的长安街,车如河水人如潮涌。

深夜将近零点,记者在复兴门登上了一辆开往天安门广场方向的公共汽车。

窗外缓缓的车流中,一辆红色桑塔纳车身贴上了醒目的美术体字样:“2008,向前!”车的前盖贴上了两尺见方的“红双喜”。离这台车不远,一位司机乘堵车的工夫,把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车一开动,立刻引来周围人群的欢呼。

①所有的车辆几乎都打开了车窗,车里的人各出奇招,表达难以抑制的欢喜。②有的将手伸出窗外,手中的国旗迎风飘扬;有的大半个身子探出窗,鼓着腮帮子使劲吹着悦耳的喇叭;有的更加“放肆”,干脆坐到了车顶上,骄傲地挥舞着彩旗、上衣;有的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旗帜,撑开彩色的伞具,反倒别具一格。③他们的举动总是招来满街喝彩。车流中,一位身材高挑、穿红色连衣裙的女青年站在汽车天窗中,迎风挥舞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公共汽车里乘客高喊:“胜利女神!胜利女神!”

《长安街——狂欢奔腾的河》节选

【1】短文第四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人们狂欢的场面。其中第______句是从整体上写车里的人的总体表现,是“面”的描写;第_______句通过细节展现了车里不同人狂欢的奇招,是对一个个“点”的描写。

【2】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段写“火树银花辉映下的长安城,车如河水人如潮涌”,表现了当晚长安城的热闹,以及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B.公共汽车里乘客高喊“胜利女神”的原因,是见到了一位穿红色连衣裙的女青年站在汽车天窗中,迎风挥舞着鲜艳的国旗庆祝我国申奥成功,画面美丽而有意义!

C.司机把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是为了引周围的群众欢呼。

【3】你认为北京申奥成功令人们狂欢激动不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果你当时也在长安街上,你会如何庆祝呢?请展开想象,抓住细节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愕然(  )   珍惜(   )

【2】联系短文内容填空。

(1)过去的“那条河流”是( )的地方,

如今的“那条河流”是(  )的地方。

(2)作者用“那条河流”作为那题目,作用是 (     )。

(3)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认为

理所当然→(   )→明 白 → (   )→(   )的过程。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打“√”,错的打“×”。

A. 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思想。(   )

B. 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目的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C. 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D. 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11、群文阅读

(片段一)武夷山的主要景点,大都罗列在九曲溪畔:石根壁笋,各浸水中;奇峰异峦,随波摇曳。人们在溪上顺流而下,就能尽阅“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秀色。漂流在九曲溪上的不是普通的小船而是长长的竹排,这似乎更能激起诗人画家的雅兴。头顶上,白云悠悠;座椅下,碧流濯足。游客的心,和溪水贴得更近,充满了山野的情趣。那九曲溪,开阔处波平似镜,卵石可数;贴崖处从容不迫,徐徐而行;转折处激流汹涌,声震山谷,使游人鞋裤尽湿,似乎有点儿紧张。水声,鸟声,风声,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使你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节选自《碧水丹山话武夷》)

(片段二)一到晚上,当我孤零零一个人走回这座深深的大院子时,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直到一天傍晚,我又走进这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节选自季羡林《马缨花》)

(片段三)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节选自纪伯伦《花之歌》)

1(信息提取)阅读以上片段,照样子完成填空。

例:片段三写了“我”是什么,写出花芬芳而短暂的一生,以及它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片段一写了_____________时见到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_____之情。

片段二写了__________的马缨花,给________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2(诗词积累)片段一中“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古诗句让我们想到的画面是(   )

A.远远看去武夷山峰峦叠翠,弯弯曲曲的溪流中倒映着朵朵芙蓉花。

B.远远看去武夷山峰峦叠翠,一层层峰峦倒映在弯弯曲曲的溪流中。

C.远远看去武夷山一片红红绿绿,一层层峰峦倒映在弯弯曲曲的溪流中。

D.远远看去武夷山一片红红绿绿,弯弯曲曲的溪流中倒映着朵朵芙蓉花。

3(对比分析)这三个片段的作者在描绘景色时都(   )

A.融入丰富的想象,使景物更生动。

B.描绘景物色彩,使景物生动。

C.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兴奋愉悦的心情。

D.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使景物生动。

4(感受方法)读三个片段,想一想我们如何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读片段一,我们可以联想到自己旅行中类似的情形,感受作者的心情。______

(2)读片段二,我们可以联想到“马缨花”的寓意:双双对对,夫妻好合。由此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与寂寞。______

(3)读片段三,想象画面,我们可以联想到四季的更替,想到真挚的康乃馨,想到热情的玫瑰,想到墓碑前洁白的菊花。______

12、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少年闰土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崔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売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又,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富生很伶,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売;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阿!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它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间土给“我”讲了四件新鲜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最后的加点部分,说说你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烧炭工和绅士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高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③“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烧炭工以和事佬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没有理会,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且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⑨“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1】“趾高气扬”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是因为__________

【3】从短文第⑥⑦⑧段可以看出绅士( )。(多选)

A.对孩子严于教育,要求孩子有错必改

B.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

C.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尊重孩子

D.看不起烧炭工和他儿子

【4】第⑩段写到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他可能想说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从加点词“用力”可以看出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而感动。 ______

(2)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是因为他担心两个孩子再次吵架。 ______

【6】读画“ ”的句子,为什么说这是“最精彩的一课”?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打往天堂的电话

一个春日的星期六下午,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里,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正在A(清闲、悠闲)地翻阅着杂志。这时一个身穿红裙子、十五六岁模样的女孩走到报亭前,她四处张望着,似乎有点不知所措,看了看电话机,又悄悄地走开了,然而不多一会儿,又来到报亭前。

不知道是反反复复地在报亭前转悠和忐忑不安的神情,还是她身上的红裙子特别鲜艳,引起了文叔的注意,她抬头看了看女孩并叫住了她:喂!姑娘,你要买杂志吗?”“不,叔叔,我……我想打电话……”“哦,那你打吧!”“长途电话可以打吗?”“当然可以!国际长途都可以打的。

女孩小心翼翼地拿起话筒,认真地拨着号码,善良的文叔怕打扰女孩,索性装着看杂志的样子,把身子转向一侧。女孩慢慢从慌乱中放松下来,电话终于打通了:……妈妈!我是小菊,您好吗?我随玲子姐姐来到了深圳,进了一家电子厂,上个月我们发工资了,等我凑足了1000块,就寄回去给弟弟交学费,再给爸爸买化肥。女孩想了一下,又说:妈,我告诉你,我们的工厂里每天都可以吃上肉呢,我都吃胖了,妈妈你放心吧,我能够照顾自己的……”

突然,小女孩的语调变了,不停地用手抹着眼泪,妈,你的胃还经常疼吗?你那里的花开了吗?我好想家,想弟弟,想爸爸,也想你,妈,我真的真的好想家。女孩再也说不下去了,文叔B(爱怜、爱惜)地抬起头看着她,女孩慌忙放下话筒。姑娘啊,想家了吧?别哭了,有机会就回家去看看爸爸妈妈。”“嗯,叔叔,电话费多少钱呀?”“没多少,你可以跟你妈多说一会儿,我少你一点儿钱。文叔习惯性地往柜台上的话机望去,天哪,他突然发现话机的电子显示屏上竟然没有收费显示,女孩的电话根本没有打通!哎呀,姑娘,真对不起!你得重新打,刚才呀,你的电话没有接通!”“嗯,我知道”“叔叔!其实……其实我们家乡根本没有通电话。

文叔疑惑地问道:那你刚才不是和你妈妈说话了吗?女孩终于哭出了声:其实我也没有了妈妈,我妈妈死了已经四年了……每次我看见同伴给家里打电话,真羡慕他们,我就是想和他们一样,也给妈妈打打电话,跟妈妈说说话……”听了小女孩这番话,文叔禁不住用手抹了抹老花镜后面的泪花:好孩子别难过,刚才你说的话,你妈妈一定听到了,她也许正在看着你呢,有你这么懂事、这么孝顺的女儿,她一定会高兴的。你以后每星期都可以来,就在这里给你妈妈打电话。

从此,这个乡下女孩和这城市的报亭主人,就结下了这段情缘。每周六下午,文叔就在这里等候女孩,让女孩借助一根电话线和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实现了把人间和天堂、心灵和心灵连接起来的愿望。

1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A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第①段画线句子,分析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孩的老家没有通电话,她的妈妈也已经去世了,可为什么她还要有模有样地给她的妈妈打电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本文中第④段写到了来打电话的女孩流泪,第⑤段中又写到了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流泪。他们两人分别为什么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___________,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3)报告厅内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国像天空,我们就像天空里的小鸟;祖国像_____________,我们就像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17、句子万花筒。

(1)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集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大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我们热爱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2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扩句

鸟儿唱歌。

松鼠是动物

 

20、漫步句子关。

公象睁开眼睛。

扩句: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记叙文。

在我们的生命长河中,会发生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这些事有的犹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有的却如同烙印,烙在我们的脑海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它的发生可能影响到你的成长,改变了你的性格和生活。正因为这件事你变得坚强,正因为这件事你变得自信,正因为这件事你变得快乐,正因为这件事你才充满智慧,同学们,下面就用你的笔把它记录下来吧!请以“这件事,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说真话,抒真情;③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流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