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写词语。

  zhuī  dào ké  sou   shēn  yín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xiū  kuì wú  qiónɡ  wú  jìn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biǎo zhì tuì jìn   zhū shā   hóng tóng tó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不能出现重复的词语)

( )的丁香花               ( )的眼睛                 ( )的声音

( )地鼓掌                         ( )地沉思               ( )地听着

4、加点字注音我最棒

1(   ) (   ) (   )

(   ) 摩(   ) (   )

2老师拿着一(    )(    )走进教室

 

5、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 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选连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恨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的《_______》。

【2】“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_______心情:“寒”字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_______

【3】写出总括全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

7、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填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   (朝代)诗人 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刻地阐述了 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诗题中的意思是 子聿是他的  

(3)由古人学问无遗力中的无遗力一词,你会想到成语:

 

 

8、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不怕困难的意思。                                 ( )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

【3】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①父亲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年了。

②1936年10月19日清晨,7岁的我从沉睡中醒来,觉得天色不早,阳光比往常上学的时候亮多了。我十分诧异:保姆许妈为什么忘了叫我起床?我连忙穿好衣服,这时楼梯上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许妈来到三楼,只见她眼圈发红,却强抑着泪水对我说:“爸爸没了,依现在勿要下楼去。”我没有时间思索,不顾许妈的劝阻,急忙奔向父亲的房间。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的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母亲流着泪,赶过来拉住我的手,紧紧地贴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么。我只觉得悲哀从心头涌起,挨着母亲无言地流泪。父亲的床边还有一些亲友,也在静静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亲的醒来。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的愁苦和悲痛……

③70年过去,这个场面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清晰,仿佛可以触摸。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父亲的写作习惯是晚睡迟起。早晨不常用早点,也没有床上喝牛奶、饮茶的习惯,仅仅抽几支烟而已。我早晨起床下楼,蹑手蹑脚地踏进父亲的房间,他床头总是放着一张小茶几,上面有烟嘴、烟缸和香烟。我取出一支香烟插入短烟嘴里,然后大功告成般地离开,似乎尽到了极大的孝心。每次许妈都急忙地催促我离开,怕我吵醒“大先生”。偶尔,遇到父亲已经醒了,他只眯起眼睛看着我,也不表示什么。就这样,我怀着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样的满足心情上幼稚园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诧异——( )                  悲痛——( )

【2】用“ ”画出描写鲁迅先生去世时样子的句子。

【3】用一句话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的愁苦和悲痛⋯⋯”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时间能带走房间里的愁苦和悲痛。

B.“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的愁苦和悲痛”这个说法形象地渲染了当时的悲痛气氛。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嗄羧后面,想看个(明白 究竟)       嗄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 注视)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chǎng  tǎng)           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hǒu  kǒu)      叫。这时,它身体(鼓胀 膨胀)      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bēng  běng)      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1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 。  字典的解释:a欲望b想要c需要将要。联系课文应选 ________。

2给下面句子里的究竟选择正确的解释。 

究竟:A.原委、结果; B.归根结底、毕竟; C.用于疑问句,表示追究,相当于到底”。

①大象究竟是怎样知道自己的死期的呢?________ 

②我和波农丁 地跟在宫缩的后面,想看个究竟。________ 

③嘎羧要走的事究竟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所以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________

3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和读音。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片段中波农丁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A. 说明当时抬嘎羧的时候,波农丁在场。

B. 波农丁的话很好的解释了嘎羧不同寻常的行为,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嘎羧躲过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C. 波农丁的话,告诉了这里曾是把嘎羧抬上岸的地方。

11、课内阅读。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zǎn cuán)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hōnɡ hònɡ)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xīng xìng)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bǐnɡ pínɡ)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1】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用“____”画出描写围观的人入迷的样子的句子,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屏风”指的是______,“一切秘密”指的是“______” “大步流星”“怒气冲冲”通过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老师生气的样子。

12、课外阅读。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节选自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

1请根据短文内容,为短文起个标题,并把标题写到开头的横线上。

2根据短文第⑤段内容,选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通过触觉感受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的轻柔和温暖。

B.作者娴熟地通过人体感官来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情有感。

C.春风会传来繁花嫩叶的声音、鸟鸣、流水声、短笛吹奏出的嘹亮的声音。

D.春风会带来青草味、花香、新翻的泥土气息。

3有人认为,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因此三个排比重复了。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主要描写春天的景色,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它与写春景有什么关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自清眼中的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年。在你心中,春天还会像什么呢?请结合实际生活,用几句话描写你心中的春天,或者你曾经在春天里做过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种树老人(节选)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我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动静,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手,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大黄狗转来转去,修枝剪叶,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破坏——______ 顽皮——______ 好像——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写老人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语句。

【3】“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这是________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深刻含义:____________

【5】“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的正确含义是( )

A.老人爱树,死后也变成了一棵树。

B.写出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C.老人种树就是为了让人们都记住他,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

14、快乐阅读。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1】片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用“﹏﹏﹏”画出文段的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分别从 两个方向进行具体描写。

【3】文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描写的。

【4】第②段写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说说写了哪些小动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根据文意,再续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习。

1.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用关联词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精神。(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写一个“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20、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校园里,老师和蔼可亲、同学助人为乐、师生和谐相处……家庭里,父母长辈的关爱呵护……社区里,工作人员为我们送来“温暖”……或许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或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或许只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就是这一点一滴,却往往让人感动。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写的时候先想一想哪些事情让你感动?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再从中选择一两件印象特别深刻的事,写清楚令人“感动”的地方,可以通过写事情发生时的环境,人们做事情时的表现等,让文章感动自己,也感动读者。

要求:1.题日自拟。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整洁,表达真情实感。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