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B.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C.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2、下列不是谈读书的句子是( )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B.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C.旧书不厌百回读
3、下面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着急zháo
B.召集zhào
C.侮辱wǔ
D.乘机chèng
4、文史知识填空。
1.隶书形成于______晩期,通行于______。
2.《景阳冈》选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其作者是______,书中的“及时雨”是______,“行者”是______。
3.《两茎灯草》选自______代______的《儒林外史》,本书所用的手法是______。
4.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______,它建于公元前______年左右。
5.《田忌赛马》是根据______所著的《史记》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被鲁迅称为“______,______”。
5、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几组反义词。
1.公路笔直宽敞,山路狭窄弯曲。
( )——( )
( )——( )
2.这人反应灵敏,那人却很迟钝。
( )——( )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
(2)爱国是古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_____,_____”,死后也不忘祖国统一;而在林升的诗中,是对当时统治者“_____,_____”的质问。
(3)小明喜欢玩游戏,他认为现在年纪小,多玩玩,长大后再学课本知识。你会用岳飞的
“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来劝告他。
7、自主积累。把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
(1)读万卷书,________
(2)玉不琢,________;人不学,________
(3)泉水挑不干,________
(4)学而不厌,________
8、《落花生》一文依次写了______ 花生 、______ 花生、______ 花生 、______ 花生,其中______、______是略写,______、______是详写的。
9、阅读
材料一: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接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节选自《桂花雨》)
材料二: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出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们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推推担担,那一堆堆溢着清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而今剥着菱角,我又徜样在故乡的“水墨画”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
(节选自《水墨菱塘》)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第一自然段都勾勒了一幅图画,请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一中画“____”的部分,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二,给画“____”的部分加上标点。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描写菱角的味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美文冲浪岛。
杨志卖刀
杨志是有名的杨家将的后代。因为脸上有块青色的胎记,就有了绰号叫“青面兽”。他从小学武艺,长大后成了一名军官。当时的徽宗皇帝要用南方的奇花异石堆起一座万岁山,殿帅府就派十个军官去太湖边押运石头。其他九个军官都顺顺当当地回来了,偏偏杨志空手回来。太尉高俅很生气,把杨志赶出了殿帅府。
杨志孤苦一人,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他在刀鞘上插了个草标儿,别人就知道这刀要卖了。他在桥上站了一会儿,来了一个叫牛二的流氓,这家伙一贯惹是生非,大家都怕他。
牛二走上前来,抽出杨志的刀,问:“你这刀卖多少钱?”杨志说:“祖上留下的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撇撇嘴:“这把破刀有什么好,卖得这么责?”杨志说:“这刀有三件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过’。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
牛二说:“我不信,你去砍一个人我看看。”杨志说:“平白无故谁敢杀人?你不信,找条狗来我杀给你看。”牛二说:“你说的是‘杀人不见血’,没说‘杀狗不见血’!”杨志不耐烦了,顺手一推,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起来,嘴里说着,“来呀,是好汉就砍我一刀呀!”杨志气极了,牛二却又拳打脚踢。杨志便对众人叫道:“大家都看见的,我杨志没办法才在这里卖刀,这流氓不讲道理要抢我的刀!”杨志“火从心底起,怒向胆边生”,只见寒光一闪,流氓牛二倒在杨家的祖传宝刀下。
【1】解释“火从心底起,怒向胆边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志的刀有三件好处,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志被称为“青面兽”,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人物有绰号,请再写出两个人物以及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写杨志这个人物形象,为什么还要写流氓牛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严父慈母
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中成长的,我也不例外。
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和一个严厉的父亲。记得9岁时,我考试取( )了优异( )成绩。一放学,我就箭一般( )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高兴( )竖起大拇指说:“你很棒,继续努力。”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等待爸爸回来。爸爸下班了,还带回几个同事。我扑到爸爸的身上,告诉他我考了好成绩,不料爸爸却说:“高兴什么,别骄傲,还有成绩比你好的呢。”我的脸变得通红,家里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我,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客人们走后,妈妈为我争辨到:“孩子有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你应该多鼓励她,她毕竟还小……”还是妈妈对我好,我心想:爸爸一点面子都不给我。
我渐渐地长大了,也慢慢懂事了,可是我特别胆小,所以晚上做作业、练琴都要妈妈陪我,有一天妈妈感冒了,我便让爸爸陪我,爸爸却吼道:“陪什么,我就不信你不敢,这个样子你上了初中怎么办,去,自己做作业去。”我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我觉得爸爸一点也不爱我。
天气越来越冷了,还没有送暧气,所以晚上睡在床上很冰,每天都是爸爸把被子暧热后我才睡,我这才意识到爸爸对我的爱……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假如没有母亲的表扬,鼓励,我也许会失去信心。假如没有父亲严厉的爱,我也许会一直骄傲下去,甚至不能独立,一直依赖父母。
现在,我已经能独立生活了,也慢慢地体会到他们的一片苦心,不管是表扬也好,还是是批评也好,总之,他们的爱都是无私的、伟大的,缺一不可的。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的”、“得”、“地”。
记得9岁时,我考试取(______)了优异(______)成绩。一放学,我就箭一般(______)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高兴(______)竖起大拇指说:“你很棒,继续努力。”
【2】找出第三自然段中和第二自然段中的“我心想:爸爸一点面子都不给我。”相对应的句子。
【3】作者最后通过一件什么事情体会到了爸爸对我的爱?
【4】作者对父母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看法?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5】生活中,你是否也和作者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写一写。
12、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少年王冕(节选)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 蜜)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 露 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冲 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 ,荷叶上水珠 。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 古人说 人在画图中 真是一点不错 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 功) 把这荷花画下来 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1】用“/”画去选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汉字。
【2】找出选文中两个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
【3】把选文中横线上的词语补充完整,请再写出两句描写与荷花有关的诗句: , 。
【4】在片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5】用“ ”画出王冕面对雨后的美景产生美妙想象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王冕是个 的人。
【6】把画波浪线句子换成意思一样的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1)“他”为什么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
A.“他”亲自把书递给我,就没有别的事了。
B.“他”怕我感到难为情。
C.他觉得这是一件小事。
(2)“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作者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书沙龙]阅读《母亲》,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她是我的后妈,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③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俯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④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火车开动的时候,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早寻个人家好啊,好!”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
⑤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jué)线头①,每天都在忙碌着。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我总是深情地望着她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不是亲娘又怎么样呢?
⑥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①攫线头:这是弹棉花的工序,就是抓线头的意思。比喻工作琐碎、艰难。
(本文作者肖复兴,选用时有改动)
【1】[形成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完成填空。
①“商量”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文中爸爸和母亲“商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忙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文中母亲“忙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1简要概括出母亲让我感动难忘的场景(提示:请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
场景一 | 场景二 | 场景三 | 场景四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母亲把自己的亲闺女嫁到外地 | _____________ |
【3】[作出评价]关注场景和细节,体会蕴含的感情。
边读边想象这些场景,其中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从中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问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试着写一写(提示: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抓住其中的细节用几句话写下来)。
联系上下文写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生活实际写场景:(场景概括) ____________(细节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我和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带着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我说:“妈,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要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母亲年龄大了,双腿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
③横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 。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我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年轻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农民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段中的“年近花甲”中“花甲”指____岁。
【2】第②段中加点词“家长里短”中“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①家长 ②街坊 ③里边)整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请联系上下文,将第③段补充完整。
……母亲突然停了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画线句“我的心灵震颤起来”,“我”的心灵震颤的原因是:_______。
这一段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5】文章中写了不同时间的两次牵手,你能概括一下吗?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两次牵手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碗
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吃。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dūn)上,有的干脆蹲在那儿。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就吃对方一口菜;猜着了,就让对方吃一口菜。小小的手儿,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未中断过。
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忽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抬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听到她妈妈的骂声:“打破碗了?你死去了!”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地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病了,泡了一碗红糖茶给我喝。我把茶端到屋后给正在屋檐下哽(gěng)咽(yè)的小姐姐喝。小姐姐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
后来我读大学了,回家看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这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
她说得很平静,我心里却像倒海翻江一般。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在下面画横线。端着碗(zhe zhuó ) 猜不着(zhe zhuó zháo )
【2】在文中用“‖”把文章分为三段。
【3】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画“√”。
①表示省略了的话。( )
②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 )
17、美丽的秋天
秋,是四季最凉爽的季节,也是个如诗如画、多彩多姿的季节。
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走进田野,金黄色的稻穗弯了腰,轻吻着大地。农民们手挥镰刀,将一株株稻穗割下来,虽然忙得汗流浃背,却仍面带笑容。走过了田野,踏进晒谷场,放眼望去,堆积如山的谷子呈现在眼前,这都是农民辛劳的成果。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走到郊外,悦耳的鸟鸣,正此起彼落地传来,抬头一看,天空中,飘着三三两两的白云,深吸一口,淡淡的花香,已隐隐传来。
夜晚来临了,树木下,草丛里,虫儿的音乐会开始了。青蛙大声高唱着,仿佛它是一位歌王,飞舞的萤火虫,提着一盏盏小灯笼,在野草间穿梭着。
秋天,是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它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以及一段美好的时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 ) 辛劳——( ) 悦耳——( ) 喜悦——( )
【2】解释下列词语。
(1)如诗如画:________
(2)汗流浃背:________
(3)此起彼落:________
(4)诗情画意:________
【3】用“”和“ ”分别画上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作者选取了哪些植物、动物来描绘秋天美丽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天,是个诗情画意的季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故乡我爱你
月如风,轻轻飘过记忆的海洋,勾起那潮水般的回忆。也许你拥有漓江的清澈见底,也许你拥有长江的汹涌澎湃,也许你也拥有青藏高原的风情万种,但我拥有的却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啊,是我童年快乐的场所,是哺育我成长的摇蓝,那儿有我勤劳、善良的长辈。
古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故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一块世外桃源。但故乡的人却没有沉浸在美丽的环境中。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创新的面貌,靠的是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那灵活的头脑,把故乡建设得格外美丽。
故乡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没有闪烁的街灯,有的是双手开垦的梯田,有的是整齐的砖瓦房,有的是长势茂盛的庄稼,有的是一颗颗朴实的心。他们自己兴学办校,他们修建自己的发电站,他们用真诚的心去善待每一个人……他们把一生的热情和青春融入了故乡那一颗颗大树的根系,沐浴在故乡的风雨中,他们留下了一片永不褪色的记忆。故乡的人啊,我爱你们!
最值得一提的是故乡的栗子,满山遍野的栗子树,绿油油的叶子衬托出一团一团的小毛球,球内就装着栗子。那小毛球浑身是刺,形如刺猬一般,为了致富,故乡人绞尽脑汁,请专家,办夜校,搞实验,终于研制出新的品种,那又大又香的栗子哟,闪烁着故乡人智慧的笑脸,体现着时代的风采。故乡的人啊,我为你们骄傲。
如今,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在变,生活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我们小孩也在变,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是人们快乐的笑声,故乡美,故乡的人更美。
故乡的一切一切早已在我幼小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那儿有祖国进步的真实写照,那儿有祖国强大的见证。
我爱我的故乡,一个小小的村落!
【1】按原文补充词语。
_______的炊烟 ______的笑脸 ______的头脑
【2】文章开头第一段中作者列举的漓江特点是__________,长江的特点是_________,青藏高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这些特点与故乡村落的________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__。
【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一句谚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表达了对家乡的无比_________之情。类似的句子还有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描写家乡美景的排比句子。
【5】作者重点介绍了家乡的什么特产?简略写了家乡哪些变化?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语段阅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是指___________。
(2)毛主席签字的电文稿,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答题。
1.一天没吃饭,可把我饿坏了。(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都说元宵好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大象走到观众面前。
大象拿起口琴。
大象吹了起来。
22、扩句
①玻璃问世了。 ②噪音像 “隐身人”。
23、习作
同学们,《手指》一文中丰子恺笔下的“大拇指”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形状算不上美,但是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这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个人?想到了关于哪件事?
要求:①要选取典型事例,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②题目自拟。③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④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350字。⑤写完后,请改一改,对自认为写得好的2处地方做批注。⑥文中不得使用真实姓名,如果出现人名,例如“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称呼,同学请用“明明”“红红”“丁丁”等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