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十六岁的姐姐学习很刻苦,她说美好的豆蔻年华不能虚度。
B.爷爷七十岁了,虽然到了古稀之年,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C.人到四十,不惑之年,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D.“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的情感是( )
A.对景色的赞美
B.对友情的怀念
C.对家乡的思念
D.对人才的渴望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渲染(xuàn) 粗犷(ɡuǎnɡ) 拘束( shù ) 侮辱( wǔ )
B. 召集(zhào) 炽热( chì ) 澄澈(chénɡ) 颠簸( bǒ )
C. 胆怯(què ) 脊梁( jǐ ) 咀嚼( jué ) 允诺(rǔn )
4、经典积累:
(1)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2)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便是长进。(朱熹)
5、按要求排列顺序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词语。
星星 月亮 太阳 地球 宇宙
(2)请你划去下面一组词语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语。
鸟 兽 水 鱼 虫
6、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选词填空。
( )尽脑汁 养( )处优 ( )拳擦掌 ( )面朝天
心惊胆( ) 不( )其烦 良( )美景 不可( )数
(1)碰到这个难题,她虽然_________,但_________也想不出解决的的办法来。
(2)比赛开始了,八位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_____________,跃跃欲试。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后两句:“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分)
(2) 舟已行矣,而 ,求剑如此, !这句话出自《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讽刺了 。(3分)
(3) 水是技艺高超的 ,水是优秀的 ,水是体温的 ,水是良好的 。水是人体的 ,勤奋又忠诚。(3分)
(4) 知道错了,不难把 ,错误可能是 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 。(2分)
(5)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 、 、 、 。其中你最喜欢的是 ,说出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姓名(至少两个) 。(3分)
8、用“激”组词,填在括号里。
王大爷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英雄,他满怀________地讲述了一次与日本鬼子进行________战斗,最后全歼敌人的经过,听完他的报告以后,我们的心情非常________,英雄们的事迹将永远________我们前进。
9、综合实践。
写好汉字,学好母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结合本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校开展了“写好汉字,学好母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练习。
【1】请结合材料,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拟一句宣传语。(紧扣主题,言简意赅,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主题“写好汉字,学好母语”设计两个活动。
(示例)活动一:汉字书写比赛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
【3】我校五(1)班正举行有关规范汉字书写的辩论会,正反方激烈交锋,请针对下面的反方观点,为正方写出辩论词。
反方:现在是信息时代,人们已习惯使用键盘书写,有这样快而好的书写方式,我们何必浪费时间练习写汉字呢?
正方: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复活节岛
太平洋的南部,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小岛,那就是有名的复活节岛。这个岛过去经常有火山爆发,至今岛上还有许多死火山。//
这个岛出名不在于有火山,而是因为岛上那些巨型石雕人。岛上一共有670个石雕人,其中267个集中在拉诺拉拉库火山下,其余的分布在岛上的其他地方。这些石雕人特别高大,一般在7至10米之间。体重一般在50吨到60吨左右,最重的估计有90吨上下。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巨人,谁到了它们面前都会发出惊叹。
这些石雕人的模样非常奇特,一个个大头、窄额头、高鼻子,眼眶全都深深的。他们的头微微地往下垂。嘴巴撅得能拴住一头驴。
它们的双手按在鼓起的肚子上,都带着红色岩石雕成的圆柱形的帽子。造型手法非常夸张,好像今天“现代派”的作品。石雕人的表情各不相同,有的高傲,有的平和,有的愤怒,有的快乐,有的忧郁,还有的表现出对什么都无所谓的神态。//
这些巨大的石雕人到底是谁的杰作?这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有人说这些石雕人是印第安人的杰作,因为几千年前这一带是印第安人聚居的地方,他们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可是为什么别的东西都消失了,只有这些石雕人存在呢?这种说法比较渺茫,又缺乏有力的根据,因此许多人都不信服。
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石雕人是宇宙人的杰作,因为要完成这些石雕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雕刻到运输在今天也是相当费力的,远古的人根本无法做到。这里曾是宇宙人的基地,他们在宇宙里纵横奔驰,到很远的地方去开辟新天地,忘记了这里还有这么一块乐土。当然,这种说法更加离奇了,简直像神话一样,所以它的可靠性就更小了一些。//
说来说去,复活节岛上的石雕人至今还是一个谜,谁也没有揭开。越是这样,这些石雕人的魅力就越大,到那儿去找答案的人也就越多。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揭开这个谜。
(1)文章已经用“//”分成四段,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___”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想象推测,这些巨型石雕人可能是谁的杰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旭日
听人说,日出的景象非常美丽,我总想亲眼看一看。今天我起了个大早,怀着新奇的心情悄悄地走到阳台上。
我仰望深蓝色的天空,稀落的残星疲倦地眨着眼睛。周围的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我凝视着东方,东方渐渐有些发白了。过了一会儿,星星全都不见了,远处的楼房、树木、街道隐约可见。渐渐地,东方有些微红,并越来越浓,不断的向上扩展着。终于,太阳公公露出半个火红的脸,染红了天边,我不由的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空气。升高了,更高了,火红火红的太阳悬在空中,放出耀眼的光芒。周围的一切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啊!太阳升起来了,它把温暖洒向大地,把光明带给人间。
【1】“旭”是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画,本文组词是_____,词义可理解为_________。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1)看的不明显,不清楚 ___________
(2)清楚明白。 ___________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上“√”。
糊(hú hū) 露(lù lòu)呈(chéng chěng)
【4】短文赞美了太阳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用“ ”标出描写旭日升起过程的句子。
【6】我怀着什么心情看日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过日出么吗?写一写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的维克托
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他的名字叫维克托。
维克托和同学熟悉以后,就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奇遇,例如他怎样一个人扑灭一场大火,又怎样从河里救起一个快要淹死的孩子。大家都信以为真。
有一次,班上的同学排演一出话剧,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同学突然病了,大家都发起愁来。“我很熟悉这个角色,就让我来演吧。”突然,维克托自告奋勇地说。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都从心里感激他。
到演出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遍校园的各个角落,仍不见他的踪影。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走进教室,看见维克托正悠然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大家立刻围了上去。
“你那天为什么不来演戏?”
“忘了。”他若无其事地回答。
“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大家都提高嗓门责备他。
同学们气愤极了,大家约定在两个月之内,谁都不理睬维克托。
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但是他终于懂得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1】把这篇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2】请从文中找出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
①“忧”是因为________。
②“喜”是因为________。
【4】在同学们不理睬维克托的两个月里,维克托心里会怎样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找出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谈到,“我很喜欢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说英雄,谁是英雄啊?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当时,在梁家河的山沟里看这本书,那种感受很强烈。”
材料二: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2月15日报道: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英雄”?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代嫦娥——中国首位升空女航天员刘洋、当代精卫——坚持在沙漠种树的“大地妈妈”易解放、当代大禹——抗洪战士……他们的声音和形象随着音乐缓缓浮现。今晚,上海民族乐团《英雄》中国创世神话主题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追忆远古神话英雄,致敬当代英雄。
“神话故事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而英雄这个根和魂一直传承到今天,没有断过。我们的艺术家和创作团队都感受到神话英雄、当代英雄的力量。因为不满足于现状,想要改变,会碰到很多困难、质疑,这就需要一颗坚毅的心,百折不挠的精神。”
音乐会最后,“大地妈妈”易解放和“时代楷模”钟扬的妻子张晓艳走到台上,观众席响起热烈的掌声。易解放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刚刚视频把我和精卫联系在一起,其实我比精卫幸福,因为精卫只有一人填海,而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志愿者,我相信当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终有一天把沙漠变成绿舟!”张晓艳说:“从作品中看到了传承和创新,感谢从古至今的英雄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感谢演职人员为我们奉献了美好的作品。”
材料三:
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德国)贝多芬
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法国)罗曼·罗兰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赫塞
【1】从三则材料里,你了解到哪些主要信息?简要概括出来(每份材料至少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里提到哪些英雄?你对哪个英雄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你觉得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则材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三仿写,表达你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父亲的考题
儿子事业有成,但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地步。一天,父亲给一向(甲)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
儿子紧张的情绪(乙)了下来。
“再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
儿子的嘴角挂出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倒了右腿上。
“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3人。” 新- 课- 标-第 -一- 网
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得速度也在加快。
“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下一站上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
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亲,关怀的问:“完了吗?”
“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列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这是一个小站,只下去10个人,上来8个人;下一站也是一个小站,下去6各上来9个。”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
“再下一站下去101个,上来18个;再下一站是终点......”
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你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个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露着一股得意。
“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
儿子一下子懵了。
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带不走。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一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的少,哪个站台付出的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认真的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世。”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懵了( ) 真谛( )
2、选出文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
甲处:( )A、炫耀 B、夸奖 C、标榜
乙处:( )A、松弛 B、松懈 C、懈怠
3、第4自然段中,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 描写和 描写。
4、第11自然段中,儿子“得意”的原因是 。
5、父亲出考题的目的是 ;父亲出这个考题是为了告诉儿子
。
6、本文是按 的顺序叙述的。
7、从父亲的话中,你能看出父亲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吗?
15、课内阅读。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回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对花生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赞美花生的品质。
【2】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其用意是( )
A.突出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
B.突出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欢的特征。
C.表明父亲只喜欢花生,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想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片段,按要求做题。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第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哪几种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话从______、______方面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3】用“_____”划出承上启下的句子。
【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访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哧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一天,他提出要外出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疑惑,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去了。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方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了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道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做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细细地找,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吃惊,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狐疑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1】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______________→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______________→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2】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
(1)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2)我们都哑然笑了。
第(1)个句子中的“笑”:________________
第(2)个句子中的“笑”: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从哪个角度描写人物,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儿子还小,壶就总在儿子的被窝里。儿子的被窝总是热烘烘的,父亲的心里总是热烘烘的,他们面前的日子也总是热烘烘的。
(1)“总”在文听意思是( )
①全部的;全面的 ②一直;一向 ③毕竟;总归。
(2)照样子写词语。
热烘烘: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热烘烘”的不同含义填在相应句子后面(只填序号)。
A、指看见儿子能睡得暖,能幸福地成长,父亲心里很高兴;
B、指日子虽然清苦 ,但父子情深也让这个家其乐融融,让人看到一幸福和希望;
C、指儿子得到了父亲的关心和呵护。
①儿子的被窝总是热烘烘的( )
②父亲的心里总是热烘烘的( )
③他们面前的日子总是热烘烘的( )
19、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钢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读了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3】选文第2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的构段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起________的作用。
【4】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来到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________。
20、将下面的句子改为比喻句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
21、我洗干净了红领巾。(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关于“书”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明小天使”活动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诗中月。
(1) ,江清月近人。
(2)大漠沙如雪, 。
(3)秦时明月汉时关, 。
(4) ,江枫渔火对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