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将下面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的排列是(  )

①读书更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让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②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读书能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脑袋中,犹如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

③读书还使我们情趣高雅。读书越多,书卷气越浓。

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

⑤读书能使我们视野开阔。我虽没去过非洲、南极,却能领略其风情,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①②④⑤

D.②⑤④①③

2、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种种的浪费现象常常出现,现在用一句话来提醒大家践行勤俭节约,正确的一项是(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D.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A.经过努力获得成功,比“躺平”的滋味更好。

B.书是一首多味的诗,只有用心,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C.叶叔叔是一级厨师,他做的饭菜很有滋味

D.挨批评的滋味真不好受。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

A得意__________ B__________化 C失魂落_____ D一如_____

E恍恍__________ F__________不舍 G迫不_____待 H震耳欲_____

描写人的精神、心理状态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

海力布不恋珍宝,只看中了龙王嘴里含的那颗宝石,是因为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海力布__________的品格。

2.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的溪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这句话连用四个喜欢来描写织女的人间生活,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喜欢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6、照样子,写词语。

薄弱(近义词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憎(反义词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八字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带有下列部件的字,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完好无( )     ( )下问       ( )如痴       引入歧( )

美中不( )     ( )落魄       与国无( )       金碧辉( )   

读到画“ ”的词语时,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用两三句话写一写,注意要体现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大象的乡愁

大象伏兰特来自印度,是一家马戏团的明星演员。它既温和又敬业,但辗转各地多年后,有一天它却  yuán wú gù“发疯了,给马戏团和观众带来不小的wēi  xié  fan

当地警察要求马戏团老板处死它,老板无(耐  奈)地答应了。临刑前,一位(戴  带)礼帽的小个子先生匆匆赶来,他(竟然  果然)要求老板给他两分钟时间治好大象,并自愿立下生死文书。老板同意后,这位先生径直进入铁笼。他(竟然  果然)只用两分钟就治好了这头"象。所有观众起立鼓掌高声欢呼,马戏团的明星伏兰特得救了!小个子先生感慨地对老板说:大象伏兰特没有发疯,只是思念故乡想回家了。它从小就在印度长大,所以我用印度语同它谈了一会儿心……”

后来,马戏团老板细看生死文书上的签名,发现这位小个子先生竟是英国一位有名的作家和诗人——19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先生。原来,( )吉卜林从小就热爱动物,曾长期同印度象生活在一起,(        )了解它们的习性,并学会了用印度语同大象谈话

1根据第1节中的拼音写词语。

 yuán wú gù     wēi  xié         fan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2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chǔ  chù)死   (jìng   jìn)

3在第③节的括号中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联系上下文,用“√"选出第②节括号中合适的字、词。

5简答。

文章第②节中这样写道:他(竟然  果然)只用两分钟就治好了这头"象。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字上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概括第②节节意。(字数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卖火柴的小男孩

这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

“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

“我不买。”绅士边走边说。

“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恳求道。

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

“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

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哥哥没能把零钱按时还给您。现在让我把零钱给您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

绅士去到男孩儿的家一看,只有男孩的伯母在照顾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生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1】“蓬头垢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衣衫褴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描写的是小男孩的_________,从这一描写可见小男孩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所写故事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A.绅士

B.卖火柴的小男孩

C.卖火柴小男孩的弟弟

D.伯母

【5】卖火柴的小男孩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绅士感动后做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绅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的生活中,他(1)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2)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是,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3)着千万人的斗志。

1为文中的括号选择恰当的字。

(1) A、 B、 ______

(2)A、  B、 ______

(3)A、励 B、发  _____

2给括号前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罢______回乡 A、  B、免去  C、完了

(2)与世长______ A、告别 B、请求离去 C、解雇

3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 )(多选

A. 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

B. 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C.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4对第四自然段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 陆游年迈仍不忘收复失地,临死写下爱国诗句。

B. 陆游临死前还在想着为后人留下诗篇。

C. 陆游临死前将对儿子的话写在诗中。

5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   )

A. 他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

B. 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C. 因为他亲自感受大搜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感情。

12、课外阅读。

我爱花生花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

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不要采!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采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是真的?

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是自己的功劳。

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朵小黄花默默地开,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它,我就会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普通劳动者。

【1】文章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

A.借物抒情

B.借物喻人

C.托物言志

【2】短文的第2自然段分三层描写了花的外在美,先写______,接着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_。写这些是为了____ (填序号)a.让人们知道花生花开得很慢。b.讴歌下文中有类似花生花的美好品质的人。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句:从妈妈的话中,你知道花生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句:妈妈拿_____________和花生花作对比,突出了花生花蕴藏着的另一种美,这种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通过描写花生花,赞美了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童年的泥巴

①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②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③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汪汪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④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⑤饿了,累了,我们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这时,那边伙伴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奭口舒心……

⑥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1】先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①②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③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⑤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第⑥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这个句子的前半部分列举的是__________,后半部分列举的是__________。发挥想象,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列举几种。

我们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让你感受到了_________,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父子情

舒乙

①“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着别扭。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望而生畏的人,而是个复杂的父亲。

②我童年时代的记忆中第一次真正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在济南齐鲁大学常柏路的房子里。这次记忆中的父亲正在撒尿。母亲带我到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亲走了进来,做示范,母亲说:“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你们俩一样!”于是,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而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样。

③八岁那年,离开好久的父亲终于回来,他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碚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是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由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们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④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

⑤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节选自《当花儿休息的时候》,有删改)

【1】按要求答题。

(1)下列词语不能替代第③自然段中“健谈”一词的是(______

A.妙语连珠    B.滔滔不绝    C.巧舌如簧    D.谈笑风生

(2)“欣赏”有两种解释:A.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B.认为好;喜欢。在句子“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中“欣赏”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用另一种解释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本文是按照________(A.事情发展    B.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文章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三个场景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2)从“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体会到_______________;从称呼‘舒乙’”体会到______________

(3)从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的“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这句话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__之情。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写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我愿跟着它们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到父亲对“我”的功课和成绩是放任自由的态度,作为读者的你,是否赞同这种独特的教育方法?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短文。

我曾应邀参加一所中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我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那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高出多少。校长说,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那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为别人喝彩,竟值得这样推崇。

由此,我还想起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喝彩的场面: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   运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得面无表情,   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自己狭隘和自私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1】给本文选择一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为别人喝彩   B.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

C.为别人喝彩难   D.为别人喝彩不是弱者

【2】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3】自然段说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请你就此补充一个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

书的演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短文第一句话中说的“正式的书籍”指的是( )

A.具有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竹片或木片。

B.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册”。

【2】请你说说“册”与“微型图书”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少年王冕(节选)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      ,      ;山下      ,      。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      ,荷叶上水珠      。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1.在上文的空白处填空。

2.“青翠欲滴”的“欲”查    ,音序查字法要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欲”在字典中有以下几种意思: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在这里应选第    种。

3.王冕看到眼前的美景,想到了古人说的“人在画图中”,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4.小积累。

  王冕是    朝人,我们曾经读过他的诗《    》。本文改编自长篇章回小说《            》,作者是    代小说家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节选)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尤其——______   贫寒——______

2片段末句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

3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如果把这句话中的字去掉行不行?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从这句话的数字中,你能感悟到什么?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父亲的难题(12分)

①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②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③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慢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④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⑤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没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⑥“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与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⑦“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⑧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跑不过兔子!”

⑨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无奈地落在膝盖上……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津津乐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以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2分)

 

小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2分)

 

(3)父亲之所以讲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的原因是:(2分)

 

而小保罗认为比赛取胜的关键是:(2分)

 

(4)你认为父亲遇到的难题是什么?(2分)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读一读,还可以把书比作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例:书是师,最可亲;诲不倦,更热心。

书是友,常交流;天下事,共探求。

书是镜,可照人;读好书,不染尘。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例: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照例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人们都爱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

22、句子万花筒。(10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塞外强悍的风呼啸着,仿佛诉说着长城的经历。

 

它呈半球形,一个竖着的大馒头。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话合并成一句话。

海洋是如此的富饶。   海洋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把下面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众多游客来西湖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4)说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并用它的这个作用写一句话。

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他们最古老的生命摇篮——海洋,又为他们奉献丰富的食物和珍贵的宝藏。

破折号的作用是  

我来写一个:  

(5)在海洋每年能奉献的两三亿吨水产品中,人类收获的不过七千万吨而已。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我也试着写一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书面表达

回忆一下,你的爸爸妈妈为你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把这件事写下来,写出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