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南旧事》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 )
A.余光中 B.林清玄 C.林海音 D.席慕蓉
2、《新语文·语文兴趣活动》中与“冬暖夏凉秋和煦”对应的成语是( )
A.四季分明
B.春和景明
C.四季如春
D.春华秋实
3、民间故事的特点,下面陈述错误的选项是( )
A.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
B.民间故事没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
C.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深受人们喜爱。
D.民间故事不仅有动人的情节,还有许多精彩的人物。
4、选择下面的词语填空。
1.分辩 分辨
(1)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 )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2)我被妈妈问得哑口无言,难以( )。
参考答案:(解析: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故(1)选择:分辨。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故(2)题选择:分辩。)
2.希望 渴望
(1)同学们都( )六一儿童节快点到。
(2)被囚禁的人( )得到自由。
5、看拼音,写词语。
yā yì zào shēng qǐ dí qī hēi fán suǒ fèng mìng
( ) ( ) ( ) ( ) ( ) ( )
6、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再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______________
句子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下列成语填空。
望____欲____ ____言不____ 饮水________ ____世____名
兴高________ 足____多____ ____心____血 ________远扬
得____忘____ ____计多____ 处心________ 太____盛____
8、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天空是美丽的。lí míng( )的时候,它微微染着hóng yùn ( )。当yè mù jiàng lín( ),周围一片qī hēi( ),天空中星光闪烁,yù jiā( )迷人。不管什么时间,抬头仰望天空,总让人感到xīn kuàng shén yí( )。
9、课内阅读。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多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月下春江美
下班回家,已是幕色时分。顾不得一天的疲惫,孩子似的跟着家人乘船去河上玩。
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而船,又像是一只巨大的铲,从中豁开,慢慢地细心地豁开、划开,生怕由于不小心或者偏心分得不均匀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船后的水流“汩汩”冒个不停,像是煮沸了一样。
夕阳,只在西天留下一小块隐隐约约暗褐苍茫的晕。而这小块的晕,映照在苍茫的河面上,随着荡起的水波呈现出圈圈美丽的倒影,竟有着雨后彩虹隐没前的轮廓。越看越像,越看越美,朦朦胧胧的不可言喻的美,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果真是的。天上一小块的光晕就让满河的水以船为界,西侧是晃晃的泛白的河水,东侧则阴阴暗暗、晦涩苍苍。
新月出来了,开始值班上岗。那如眉的新月是曾经照过白居易的九月的暮江月吗如钩的新月之上只有一颗极亮的星,默默陪着他。不靠他太近,不离他太远,给他距离给他支撑和美感。星和月的影子映入河中,忽而清晰,忽而恍惚,别有一番情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苏轼的疑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则是张若虚的困顿。其实,何必问“明月何时照古人”?月圆月缺,每时每刻的月都是不同的,照耀古人的月也只是古时的月,照耀我们的也只是我们同时代的月,日新月异,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今晩,这美丽春江上的月,因为我们游玩的心情愉悦,也是愉悦的。夜幕弥散,河面开始起风,不刺骨,却也陡然觉得冷。我们的船,只得往回返。水中的月,贴近船边的月和那颗越来越亮的星,碎成点点闪闪的锦鳞帛片跳跃着,一路跟随我们。夜,越来越深。近岸的柳,黑乎乎的一片了,远处的更是如雾如梦一样混沌不清。
河面的一切都沉入梦境中了,那弯新月倒是越来越明朗,还有稀稀疏疏闪烁不定的星。
【1】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空间
B.事物的几个方面
C.时间
D.事情发展
【2】赏析画线句子,体会景物的动静之美。
(1)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
这句_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
(2)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
这句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3】月下春江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迷离朦胧的美
B.梦幻诗意的美
C.动静相宜的美
D.豪放磅礴的美
【4】欣赏着月下的春江美景,作者想到了古人的诗(词)句。你还想到了哪两句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芳草地。
天池(节选)
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到天池就是这种感觉,仿佛自己落入深蓝色湖面倒映着雪白冰峰的清澈、明丽的幻影之中了。这一天之内,我觉得风是蓝的、阳光是蓝的,连我这个人也都为清冷的蓝色所渗透了。
我走到山坡别墅,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我的面前这时展开了整个天池,这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画。你看,这广阔的湖面,为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这时我才恍然我并未到山之极峰。你看,天池那面,还有层层叠叠更高的白峰,人们告诉我最高一山,名叫博格达峰。这天池,显然是更高更高天山的雪水在这里汇集成湖。偶然一阵微风从空中拂拂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催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同游的人们都欢欢喜喜奔向天池边去了,我倒希望一个人留在这阳光明亮的阳台上,沉醉于湖光山色之中,让我静静地、细细地欣赏这幽美的风景。在我记忆里面,这天池景色,也许可与瑞士的湖山媲美,但当我沉静深思着,把我自己完全融合在这山与水之中,我觉得天池别有她自己的风度,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的确,天池是非常之美的。但,奇怪的是这里并不是没有游人欢乐的喧哗,也不是没有呼啸的树声和啁啾的鸟鸣,但这一切似乎都给这山和湖所吸没了,却使你静得连一点儿声音也听不见,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静。
从第一眼瞥见天池到和她告别,我一直沉默不语,我不愿用一点儿声音,来弹破这宁静。但在宁静之中却似乎回旋着一支无声的乐曲,我不知它在哪儿?也许在天空,也许在湖面,也许在林中,也许在我心灵深处,“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过这乐曲不是莫扎特,不是舒曼,而是贝多芬,只有贝多芬的深沉和雄浑,才和天池的风度相称。是的,天池一日我的心情是凝静的,这是我最珍爱的心境。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_______________
啁啾: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画“___”的句子是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画“~~~”的句子是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使天池的特点跃然纸上。
【3】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短文第二、三自然段写出了天池的宁静,也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境
B.短文说“这乐曲”不是莫扎特、舒曼,而是贝多芬的原因是贝多芬比他们有名气
C.短文第一自然段中”人在画图中”概括出了作者身在天池的感受
D.短文表达的是作者对天池的喜爱之情
12、阅读理解。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 ),( )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 )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写的场景是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变万化②密密层层③各式各样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3】请简单概括这段话里体现父爱的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单谈谈父母对你的爱或你对父母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两个电话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A”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撂(liào)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B”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止:“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1】照样子写词语。
颤巍巍____________ 喋喋不休____________ 结结实实____________
【2】A处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看完电视后,老王整晚都睡不着?( )
A.看过天气预报,担心母亲感冒
B.看过天气预报,担心儿子感冒
C.看过天气预报,担心自己感冒
【4】从文中画线的词语“匆匆”“连忙”和“急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王愣住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打“对”,错的打“×”。
A.老王牵挂南方的儿子,却忽略了北方的母亲,而母亲却惦记他。(______)
B.老王没有想到母亲那边下着大雪,感到惊讶。(______)
C.老王没想到母亲能从他7岁的“劣迹”一直说起。(______)
【6】说说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谚语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第一次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他长着细弱的小腿, 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俩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 猛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 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裂开 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 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失败 (_______) 后退(_______) 消耗(_______) 容易(_______)
【3】概括写出下面四种人的态度:
(1)老奶奶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4)胡子爷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小孩学步”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拓展。读圆明园相关资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等珠宝;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材料二: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雨果怒斥火焚圆明园
【1】材料一描述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指_________ 、__________。
【3】读材料二中画“﹏﹏﹏”的句子,思考:雨果真是这样认为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故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己。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会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更加衬托出夜晚的宁静;而我家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飘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无法自己:_________
②轻纱薄翼:_________
【2】画线句子中的“它”指的是____。
【3】“明月千里寄乡思”,第2自然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写故乡的____、____、____、____等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作者写过无数首思念故乡的诗歌,我们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看到明月,我们就会想起诗句“____、____”。
17、课文中成长的足迹。(8分)
普季克不相信妈妈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一天,他 (站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他越唱越高兴,不知不觉就 (手舞足蹈 张牙舞爪)起来,一不留神, (落 掉)到窝下边去了。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惊慌失措,拼命 (扇动 振动)着翅膀。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导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蹲
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 怎么样 怎么样
“嗯,没什么!”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大花猫蹲在地上,舔了舔爪子上麻雀妈妈的羽毛,绿莹莹的眼睛盯着他们,懊恼地叫着:“妙极了的一只肥嫩小麻雀,像老鼠一样妙,喵喵,可惜没有了!”
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1)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2分)
(2)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鸟妈妈动作、神态的句子,再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什么?(2分)
(4)说说你对画“ ”句子的理解。(2分)
18、阅读理解。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节选)
她快快乐乐地成长着,好像忘掉了这个话题。到了4岁半时,她又旧话重提。那一天,坐在车上,她歪着脑袋问妈妈:“人死了,会去哪里呢?”
“身体入土,灵魂上天。”
“妈妈,你死了先上天,等我死了也上天,就可以找到你了。”
“妈妈,你是一朵灰色的云。我呢,是一朵白色的云。我们手拉手在天上玩,看鸟飞。”
“可是,妈妈上天后,你要过很久很久才上天,怎么找到我呢?”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问:‘你是我的妈妈吗?’你要是听到了,肯定会开门啦!”
妈妈含糊地应着:“真好!”
可是那小家伙还意犹未尽:“妈妈,要不我是白云,你是整个蓝天。蓝天很大很大,我一上去就在你怀里了!”
妈妈实在忍不住,一把把这个小丫头紧紧抱在怀里——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
【1】“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句中的“我”指的是____,“你”指的是____。这句话表达的是_________。
【2】在女儿的眼中,母亲就是______,自己就是_______。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一样,“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3】“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中“天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飞夺泸定桥(节选)
佚名
1935年5月,红军向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泸定桥可以通过。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抢,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都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钓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剩下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沪定桥,取得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千钧一发:_________________
(2)奋不顾身: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_的故事,起因是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从中我们感受到 。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照样子,写一句话。
【5】“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剩下的都狼狈地逃跑了。”这句话描写敌人的战败,是为了烘托出________。
【6】读了本文,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的革命精神。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岸英是我的儿子。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认真倾听和注视着作报告的校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猎人终于把狼打死了。(改为“被”字句)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游隼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所有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看图画,联系生活,以“家乡的四季”为题,运用学过的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的方法,写一写家乡四季的美景。字数不少于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