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下列对“如山般的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傅的身材魁梧,像山一样挺拔。

B.师傅名声很高,像山一样高大。

C.说明那一刻曹小三内心很紧张。

D.师傅身穿黑色服装,像山一样黝黑。

2、以下名言中,属于朱熹关于羞耻心的描述是( )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成戚。

C.多行不义,必自毙。

D.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3、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写(téng  bǎn   慎(jǐn

B. zhàn bèi 误(dāng xiè

C. wǎng 惚(huǎng 笑(cáo   tiǎn

D. 钱(zhèn 音(zào 力( 恿(sǒng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_______父(jiù)  _______断(zhǎn)  无_______(xiàn)

_______旋(kǎi)  _______说(shù)   盛_______(shuāi)

_______(kān)  烦_______(suǒ)   质_______(pǔ)

_______宝玉(jiǎ) _______年(mǒu)  _______章(piān)

_______亮(ɡě) _______津有味(jīn)

5、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 ______ ,第二件是:______,细腻地表现了作者______;后半部分中,三次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地感受到______。我们从中感悟到:______

6、你知道哪些写“哭”的词语?请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我们在华美诗词园地漫步,品味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的孤寂愁闷;体会纳兰性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思乡之情;感受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的悠闲自在。

(2)______________,终夜不寝,以思,无益,_____________。《论语》

(3)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陶渊明

(4)《四季之美》中,作者认为春天最美的是________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__________,飘着红紫红紫的彩。

(5)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示儿》

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这个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太阳______的特点。

2.用一个字概括下面句子表现的情景。

(1)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_____

(2)教室里静极了,静得可以听见写字的沙沙声,静得仿佛空气不再流动,静得连同学们的呼吸声也清晰可闻。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垃圾袋。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全国餐饮行业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暂不禁止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

材料二 可降解塑料指一种在自然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完全降解为环境无害物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可降解塑料包括很多种类型:从原料看,可降解塑料既可以来自石化原料,也可以来自生物质材料;从降解机理看,可降解塑料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等;从降解效果看,又可分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

这么多种可降解塑料,哪一种才是消费者可以选择使用的呢?当然是“全”降解,因为它的降解产物对环境无害。目前市场上技术路线较为成熟、产业链基础较好、标准检测体系较为完备的主要是全生物降解塑料。这种全生物降解塑料在土壤、沙土等自然环境中,或在厌氧消化等特定条件下,由自然界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甲烷、水、矿化无机盐以及微生物死体等。

那么“全”生物降解就是百分之百降解吗?不是的。从降解比例而言,依据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生物降解塑料的生物降解率达到90%以上即认为是“全”降解。因为在堆肥、土壤等环境条件中发生降解时,生物降解塑料所含有机碳有一小部分(小于10%)变成了生物死体或矿化无机盐。

全生物降解塑料会在使用过程中降解掉吗?不会的!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条件包括光、氧、热、水、生物与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尤其是微生物必不可少。而在日常使用中这些因素不会同时得到满足,因此大家不用担心全生物降解塑料在使用过程中降解掉。

材料三

图一 三类传统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图二 四种环保型替代品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内容,2021年1月1日起全国暂时允许使用的产品有( )

A.一次性塑料棉签

B.连卷袋、保鲜袋、垃圾袋

C.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D.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2】下列对于材料二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可降解塑料可在自然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降解为环境无害物。

B.可降解塑料包括很多类型,根据原料的不同可分为“全”降解和“部分”降解。

C.从降解比例而言,生物降解率达到100%才算是“全”降解,否则算是部分降解。

D.“全”生物降解塑料只要在具备光、氧、热、水、生物的条件下就能完全降解。

【3】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三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环卫工人提醒居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对环境危害大。

B.环保专家告诉市民,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的降解物对环境无害。

C.超市收银员对顾客说,纸袋跟环保布袋一样经久耐用,完全可以循环地、永久地使用。

D.外卖小哥对食客们说,竹木筷和竹木刀叉勺等竹纤维制品,它们材料纯天然,可降解。

【4】为响应新版“限塑令”,学校准备举行“减塑”环保宣传活动。现在要制作一张主题为“我们是‘减塑’行动派”的公益海报,海报的插图部分已经做好,请你写几条呼吁广大师生和家长加入“减塑”行动的具体建议,作为海报的宣传语。要求: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作答,贴合主题,语言简练,不少于四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根据课文内容,将语段补充完整。

【2】从“凡事、统统、任意”这几个词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错“×”。

(1)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全部都被销毁了。_______

(2)只有英法联军侵入并破坏了圆明园。________

【4】假如你此时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曾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材料二: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另有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如下表)。

药品广告

山地车广告

补品广告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材料三:书法学习有利于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书法碑帖的临摹中,人们通过观察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心摹手追,训练已久,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提高。其次,书法学习能培养想象力。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笔法之理,正是书法艺术有利于想象能力的例证。再次,书法艺术能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在临摹古代书法时,很多辩证统一的思想贯穿其中,如行笔中的提按、墨色的浓淡、行笔速度的快慢、起笔时的顺锋与逆锋等,都构成了矛盾统一的现象。另外,学习书法对人的专注力、耐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阅读材料一,曾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的姚喜双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能力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D.网络教学对学生汉字的书写也有影响。

【2】细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汉字危机,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正确的成语写在上面表格中。

【5】阅读材料三,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选项中,不能直接从材料三得出的书法能够培养的能力是(       

A.观察事物的能力

B.想象能力

C.辩证思维能力

D.临摹能力

E.专注力、耐力

12、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爬雪山

1935年6月,毛主席带领的红军长征队伍渡过了大渡河,来到了大雪山脚下。按季节说,6月的天气是暖和的,可是,站在大雪山脚下,一股强大的冷空气迎面扑来,有的战士冷得直打哆嗦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红军战士爬雪山了。看,毛主席走在队伍最前头。开始,虽然雪浅,可是,脚下滑,有时向上爬两步就会滑下几步来。爬了一会儿,雪越来越深了。谁要是不小心一脚踩进雪窝里,整个身子就会陷下去,半天也爬不出来呢!

一个警卫战士想去搀扶毛主席,不料脚下一滑,站都站不住,毛主席伸出一双大手把他拉住了。毛主席没有穿棉衣,他那灰色的裤子和黑色的布鞋都湿透了。警卫战士小陈走到毛主席面前说:“主席!这山太难上了,让我搀扶着您走吧!”

“不!”毛主席一边走一边说,“你和我一样的累嘛!”走到半山腰,忽然,乌云贴着山顶,暴风越刮越大。“主席!要下雪了吧?”小陈问。毛主席迎着暴风抬头望去,神情自若地说:“马上就要下雪了,让大家准备一下。”话刚说完,哗啦啦,一阵像鸡蛋大小的冰雹没头没脑地打了下来。战士们撑起了油布,让毛主席站在中间,大家围在四周。这时,暴风呼呼、雷声隆隆、雪花飘飘,简直像天塌一样。“同志们!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山顶上传来有力的呼喊声,鲜艳的红旗哗啦啦地飘着。

毛主席笑着对大家说:“那是宣传队同志们,我们要很好地学习他们这种顽强精神。”

大雪山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暴风雪停了,火红的太阳又出现在天空。毛主席健步登山,和战士们一起到达了山顶。

这时,大家觉得透不过气来,心怦怦地跳得很快,直想坐下来歌一会儿。毛主席和蔼地说:“同志们,我们不能在这里休息!这里空气稀薄,有危险。再加一把劲儿下山去!”战士们一听都欢腾起来,很快地跟随毛主席下了山。

【1】照样子,再写三个ABAC式的词语。

没头没脑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

【3】从哪里可以看出大雪山的天气变化无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警卫战士想去搀扶毛主席,不料脚下一滑,站都站不住,毛主席伸出一双大手把他拉住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

A.说明路非常滑,不容易站住。

B.说明那个警卫战士处境非常危险。

C.表现了战士关心毛主席,毛主席爱护战士的深厚感情。

【5】这篇短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学校好不容易邀请来的省特级教师将要在这所乡村小学讲一节公开课。

这所乡村小学几乎是yǔ shì gé jué(      ),学校里的老师都没见识过特级教师。有的对特级教师不以为意,有的认为特级教师是凭关系混的,是靠年龄熬的……

特级教师来了,谁也没有料到竟是一个十分年轻美丽的姑娘。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打扮鲜艳时髦(máo)一些的话,她可以和巩俐比俏。特级教师说,上课时她将随便走进一间教室。

谁也没有想到她进了一个全校闻名的后进班。

上课铃响后,所有听课的教师都进了教室。这间教室的讲台上散落着luàn qī bā zāo(      )的粉笔,桌面上铺着一层白乎乎的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巡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上散乱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着黑板,轻轻地吹去了桌上的粉笔灰。片刻的yā què wú shēng(      )之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所有的教师、学生用掌声给她的开场白打了最高分。

讲课的途中她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做,之后她又讲解了这几道题的做法。讲完之后,她说了一句:“请做对的同学扬扬眉毛,暂时没做对的同学笑一笑。

这堂课讲得十分成功,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了,什么样的老师是特级教师。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成语。

【2】“有的对特级教师不以为意”一句中,“不以为意”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上课时她将随便走进一间教室”一句中,“随便”是指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

【4】特级教师来了,学校里的老师没想到__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___

【5】特级教师走进了后进班教室,片刻之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读画横线的句子,这是短文唯一写到的特级教师说的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还缺一个合适的标题,请你拟一个,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8】短文结尾,所有老师都知道了什么样的老师是特级老师。你知道了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家乡的年糕

每年的腊月里,母亲都会为我特地蒸年糕。

说来有点怪,我对糯米做的食物特别偏爱,尤其喜欢吃年糕。放在粥锅里,或直接丢在清水里面煮,都是我爱的吃法。姐姐不喜欢,弟弟不喜欢,我嫁的那人也不喜欢,独独我喜欢。

我喜欢“糕”这个字,这是个让人充满温暖怀想的字。你看呀,一个“米”字,再加上“羔”字,是米做的小羊呢。它有着洁白柔软的身子,有着纯净若水的眼睛。

街上卖年糕的,进入秋季就有了。是个中年汉子,他用改制的自行车推着,车前,焊得平平实实一个铁皮箱,箱子上,放一个匾子,里面很有次序地排列着一排一排的年糕。他从大街上走过,车前的电喇叭里在叫:年糕,年糕。这样的叫卖,让人提早想到过年的好光景。

乡下人家过年,最隆重的,莫过于蒸年糕了。那可算得上是巨大工程,全家总动员,淘米、磨粉、烧水、上笼、出笼……一年忙到头,那些披星戴月,那些流过的汗水,那些向往中的幸福,彼时,一一落到实处,变成年糕,可触可摸。让人心满意足得很。

蒸年糕有专门的模具,称作糕箱。有意思的是,糕箱的底板上,都雕刻着花纹。这样蒸出的每块年糕上,便都印着漂亮的花纹了。我曾很迷恋于那些花纹,盯着能看半天,花非花的,充满不可言说的神秘。

蒸年糕时,大人们会关照小孩子做一件事,就是给每块年糕“点红”。用事先泡好的红粉(可食用),泡好的红粉装在小碗里,小孩子一人一只碗端着,用筷头蘸着,往糕上点,点在糕的正中央。一块一块的年糕,上面就缀着一个一个的红朵朵了。如同美人眉心的一颗痣,有了千娇百媚的味道。

现在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年糕不再只过年时才有,平常的日子里,商场里也有卖。我吃过不少地方的年糕,品种繁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等,花样百出。如浓墨重彩的女子,艳是艳了,却让人难窥其真貌,味道过甜过腻。我还是偏爱家乡的年糕,那是单纯的糯米粉做成的,不掺任何辅料,它们从糕箱里倒出来,一小块一小块的,周正得很。像乡下常见的那种女孩子,朴质,纯粹,反而让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年糕,你让我记忆犹新,忘却不了对故乡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1】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照应文题

D.启示下文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年糕和小羊都有着洁白柔软的身子。

B.到了秋天,在作者的家乡就可以吃到年糕。

C.蒸年糕的模具底板都雕刻着相同的花纹。

D.蒸年糕时,小孩子会帮忙给年糕“点红”。

【3】作者忘不了家乡的年糕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年糕模样可爱

B.年糕味道香甜

C.蒸年糕很有趣

D.年糕里蕴含了浓浓的乡情

【4】简洁地概括这篇短文中的四幅图画,依次写出。

“糕”字的含义→____________→点红

【5】文章第8自然段:商场的年糕如浓墨重彩的女子,而家乡的年糕像乡下常见

的女孩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

【6】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请参照示 例,说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

示例:年糕——“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高。

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生命的一部分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也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1】“生命的一部分”在文中是指___,作者建议我们读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2】第3自然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第6自然段,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用“ ”画出来。

【4】文中首尾呼应的两句话是(     )。

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

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C.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D.不可一日无书。

【5】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下面片段,做题。

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这个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将少年比作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2】读这个自然段,我们应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语气来朗读。

【3】写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拓展阅读。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   流)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吞   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回去,你曾经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有节奏的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其中还(蕴藏   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过装满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就建成了。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用“/”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威风凛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影无踪: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A.潮汐

B.大海的呼吸

C.神奇的大海

【4】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美文欣赏。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夏老师正在搬走学校门口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一起搬,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生活,其中也包括闭着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是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住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我听了鼻子一酸,硬咽着问:“后来呢?”

“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听着夏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

【1】文中“磕磕绊绊”的意思是( )

A.因腿脚不便,走路一拐一拐的样子。

B.因为道路坎坷走路不顺畅的样子。

C.形容人一生的不顺利与坎坷。

【2】我以为夏老师搬自行车是因为__________,实际上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

【3】夏老师为什么说盲道是“人间最苦的道”?

___________________

【4】“盲道上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话的描写属于 _____(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填序号),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并写下来。 _____

【2】请用上这样的描写方法写一写重庆的出租车。 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对比的方法仿写句子)(描写方法)

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成的笼子里。(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吊兰长得很茂盛。(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变魔术 我能按要求变换句子

(1)我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缩句)

 

(2)大鲤鱼消失在湖水中。(扩句)

 

(3)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改成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读了《小河和大海》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启发,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请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