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委托(wěi tuō) 尊重(zūn zhòng) 夸耀(kuā yào)
B.饥渴(jī kě) 承认(chéng rèn) 耕耘(gēng yún)
C.樱桃(yīng táo) 慈祥(cí xiáng) 眷恋(juàn 1iàn)
D.奔赴(bēn fù) 由衷(yóu zōng) 炮弹(pào t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小组讨论时,大家的发言很激烈。
B.妈妈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我很难发现她。
C.田野里,庄稼丰收在望,长势喜人。
D.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3、《贪心的木匠》故事中当矮人要离开这里时,木匠送给矮人的礼物是( )。
A.金币
B.烤肉
C.糖果
D.长袍
4、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yì xiè yù shì
商_____ 纸_____ _____发 发_____
压_____ 酬_____ 抵_____ _____强凌弱
闲_____ 倾_____ 监_____ 姓_____
5、写出下面句子中带点词的反义词。(5分)
(1)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
(2)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
(3)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 )
(4)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 ( )
(5)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 )
6、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
(2)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3)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___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5)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自相矛盾》)
7、傍晚, 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 。瞧,那些 多像儿子 啊!(《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8、冬风似虎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雀尽潜藏。
9、快乐阅读。
高尔基和孩子们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孩子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本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随即将珍藏多年的一本□童年□寄给了这位小学生□难怪孩子们常说□□有了困难找高尔基□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于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当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夸奖。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一位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在第2自然段中的“□”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短文通过________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可见高尔基对孩子既有________的爱,又有________的爱。
【4】 “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1】用“——”线画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2】细读短文二、三句,你从“凡是”“统统”“任意”三个词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_的语气。
【4】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加油站
老师让同学们用“活泼”造一个句子,并郑重声明:一定要造好,还要让家长签字后再交上来,错误的要受批评,而且要重罚。儿子就把那个他自认为正确而且非常漂亮的句子“阳光很活泼”交了上去,可没有想到却挨了老师的批评,骂他笨,连个句子也不会造,还罚他站了一节课。
1. 你能用“活泼”造一个句子吗,快试试身手。
活泼:
2. “他把那个他自认为正确而且非常漂亮的句子‘阳光很活泼’交了上去,可没有想到却挨了老师的批评。”
(1) 用一个成语表示画线的部分:( )
(2) “自认为”是什么意思?你认为小男孩是自负呢,还是自信? 说明理由。
3.读文中画线部分,作为学生,你认为老师应该怎么说才能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
老师让同学们用“活泼”造一个句子,并郑重声明: 。
4. “阳光很活泼”符合下列哪句诗词所描绘的景象( )
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亲爱的女儿:
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你是健康的,我就是欣慰的;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当你来到人世,我的世界便充满了快乐,你是我生命的全部!当看到你一天天长大,我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作为父亲,由衷地为有你这样的女儿而骄傲!
我想对你说:你不仅是我的希望,更是我生命的延续和传承,更是我的明天和未来,看着你学习,看着你进步,真为你高兴!看着你开心的笑颜,看着你活泼的花季,我更是有说不出的愉悦!
女儿我想对你说:战胜挫折和苦难的武器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要想屹立在冷漠的山峰之上,让荆棘和陷阱匍匐在你的脚下,法宝只有一个:勤奋学习!从现在就不要荒废光阴,从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始。天上只有无情的风雨霜雪,从没听说过有救世主。女儿,你要自强!
人活着就会有烦恼,或大或小。我们都用不同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看着它的美,看着它的丑。我们会有感慨,会笑,也会伤心。但“有爱的世界,就有希望。”我们无法去改变一个人既定的选择,虽然有很多事情按照常理,我们应当去努力劝阻,但是对于一个人自身而言,是喜是悲,或许和我们的想法大相径庭。每一瞬间人的想法都有可能发生着转变,对生对死,对很多……在爸爸妈妈慈爱的目光下,你慢慢长大了,也许觉得我们不能真正的理解你。还好,你有儿时的伙伴和小学的同学,他们和你一样喜欢流行音乐,一样喜欢玩耍,一样喜欢上网和你的朋友聊天。但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你们之间是不是有了隔阂?是不是发现了她(他)细微处的缺点?可你们都有一颗青春跳动的心,又为什么不试着相互包容呢?
女儿,爸爸或许有时候会忽略了对你的另一种关爱,对你内心的关爱,请理解我,原谅我,就像我依旧深爱着从小到大犯了无数错的你一样。最后我要说一句:你永远是爸爸手心里的宝。
祝女儿学习进步,活泼美丽,开心快乐!
永远疼你的爸爸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 ) 愉悦( ) 屹立( )
【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你不仅是我的希望,更是我生命的延续和传承,更是我的明天和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爱的世界,就有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有什么想对自己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乐园。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非常( ),非常(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 )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将文段内容补充完整。
2.用“——”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3.这一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描述松鼠漂亮的形态的?
14、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慈母情深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乙文:母爱难忘
那一个冬天的下午,虽然没有飘雪,但却冷得入骨。看到这重重叠叠的山峦,我会不由想起母亲千万次的叮嘱:“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到了村口,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背着背篓的老妇人,正在吃力地迈着沉重的步子,艰难的前行。我快步跟了上去,当老人缓缓回过头来,原来是我的母亲。我抢过背篓背在背上,觉得它好沉好重。母亲走在我前面,这时我才注意到母亲变了许多,头发更黄更白了。特别明显的是她的背驼了许多,我不知这是怪无情的岁月还是怪她那永远卸不下的背篓。
到了家里,母亲就忙着生火做饭,她一定知道我饿了,还把准备拿去卖来买盐巴的几个鸡蛋也煎来给我吃。吃饭时,母亲告诉我,父亲出门打工去了,这么冷的天还在为人家开石头打沙,准备找点钱,等翻年了买头牛来春耕。我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这香喷喷的油煎鸡蛋我怎么也咽不下去。母亲突然默默不语,我早已双眼模糊。
睡前母亲问我:“你明天一大早就要赶路回学校吧?睡早点哦!家里只有这两元钱了,你拿去坐拖拉机回学校吧!我把那只老母鸡用口袋装好了,你拿去城里卖了做生活费吧!”我接过母亲那把皱巴巴的零钱,有些哽咽的说:“妈!那只老母鸡还是不卖吧!那是咱家里唯一的一只鸡啊!留在家里生蛋吧!我回去艰苦点,只要有米就行了,菜可以不吃的啊!”,“这怎么行?我们再苦再累也不能让你受苦啊!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走出大山。我和你爹都希望你以后有出息,你一定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哦!”我没有再说什么。
回到我的房间,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光,将那把角票又数了一遍,两元!一分不少!从这些钱里,清晰地闻到母亲劳作的汗味,我心里一阵酸楚,那夜,我怎么也无法入睡。
第二天天还未亮,母亲就起来为我做好了饭菜。吃过饭后,在母亲千叮万嘱中,我提着那只老母鸡,背起行囊踏上了出村的山路。来到村口,当我回头看时,母亲还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我,母亲那佝偻的身影,在蒙胧的晨雾中,是那么的瘦小和脆弱。我已深深地意识到,母亲老了!我真担心突然一场风雨会把母亲吹倒。当我再次回头上路时,突然发现我的背包好沉,好沉!
【1】阅读甲文,请你结合文段说说我拿到钱时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乙文,文末写道:“突然发现我的背包好沉,好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后,请你作个对比,说说这两篇文章内容和情感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冯君莉《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①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我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②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是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分外悠闲。我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尽情泼洒。因此,留下了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1】仿照“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描写颜色的方式,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 ______
【2】运用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
【3】阅读第①自然段中画“ ”部分,填空。
作者抓住草滩的绿茵茵、油菜花的( )、湖水的( )等特点,采用( )态描写,描绘出了那画一般的美。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
16、阅读理解题
有人送我一株草
①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求学。
②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日子了,我由一个应征事情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事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③远远的草坪边半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视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来。
④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⑤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⑥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株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⑦“来!给你……”他将小草当珍宝一样递上来,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对□微笑□就是这个样子□他轻轻地说。说完拍拍我的面,将我的头发很亲切地弄弄,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⑧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⑨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⑩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法子忘记他。
⑪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⑫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株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
【1】在文中的“□”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句并填空。
(1)第②段中的“压”字很形象,既写出了我的步子____________,同时也写出了我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
(2)第⑩段中“他的脸在记忆中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法子忘记他”,作者模糊了____________,但没有忘记____________。
(3)第⑪段中“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的一笔债”,这笔债指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出。
17、哨卡(节选)
①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里。屋外(______),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说:“太危险了……”上校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②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率领的一行人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人,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
③风雪中,哨卡上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④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上校的……亲弟弟……”
⑤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⑥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 ),支撑在天地之间。
【1】给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
A.狂风怒号 B.波涛汹涌 C.各有所长 D.融为一体
【2】画横线的句子是属于( )(A.人物描写 B.环境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
【3】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选择恰当的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外貌描写
(1)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 )
(2)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 )
【4】短文中描写将军往哨卡攀登时的艰难很细致,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说明将军好久没有攀登了,所以失去了耐力与技巧。( )
B.说明哨卡的环境恶劣,突出边防战士的艰苦。( )
【5】读“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惊愕”的意思是_________。当时将军可能在想:_________
【6】上校将自己的弟弟安排在最艰苦的地方执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将军在得知哨兵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执勤时,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在知道那位战士是上校的弟弟后,向所有的军人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将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8】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军人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B.军人站在高高的山峰,显得比别的人要高很多。
C.突出刻画了军人坚守高峰的高大形象,给读者展示一幅壮观的画面。
18、认真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伞
①那年,我回到东北创作一部小说。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②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着电话吼道:“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③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妈妈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④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一行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⑤雪停了。黄昏了。我回到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⑥晚餐桌上,妈妈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⑦我鼻子一酸,眼前又闪现出她夹着伞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明白,妈妈就是那把伞,阴郁了自己,给了我晴朗。
材料二:
某小学为了了解学生和父母的亲密程度,便对五年级的458名同学进行了一次问老调查。下表罗列了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
问题1:父母记得你的生日吗? | 问题2: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 | ||
选项 | 比例 | 选项 | 比例 |
记得很清楚 | 89.08% | 记得很清楚 | 35.58% |
有时会出错 | 6.77% | 只记得其中一人 | 28.49% |
记不住 | 3.28% | 两人的都记不清楚 | 20.62% |
不知道他们是否记得 | 0.87% | 从来没有记过父母的生日 | 15.31% |
材料三:
107岁的妈妈去参加别人的婚礼,桌上摆着喜糖,老人拿了没吃,而是放在口袋里。到家后,她从兜里掏出一颗,递给身旁84岁的女儿。女儿接过糖,脸瞬间笑成了一朵花。这个简单的举动,让众多网友鼻子一酸…… |
【1】以上阅读材料表达的共同看法是( )
A.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却不知道爱父母。
B.父母和孩子都应该互相关爱。
C.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会超过孩子对父母的爱。
【2】读了材料三后,你觉得最恰当的评论是( )
A.两位老奶奶都好幸福。
B.不管孩子长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小孩。
C.牙都没了,还给她糖,纯属多余。
【3】细细品味,三份材料传递出怎样的父母之爱?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慈爱 宽容 无私
材料一: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
【4】细读材料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并写写原因。
场景: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一的结尾说:妈妈就是那把伞,阴郁了自己,给了我晴朗。那么材料二、三中的父母是什么呢?仿照着写一写。
材料二:父母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百岁的妈妈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拓展阅读实训
做一只独立飞翔的鹰
生态学家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发现,老鹰都把窝巢(筑 建)在树梢或是悬崖陡壁上,母鹰先(衔 咬)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 找)来些尖锐的“小石子”(铺放 摆列)在荆棘上面。后来又衔了些枯草、羽毛或兽皮盖在小石子上,做成一个孵蛋的窝。小雏鹰慢慢长大,羽毛渐渐丰满,这时,母鹰认为,该是小鹰学会“自我独立”的时候了。母鹰开始“搅动窝巢”,让巢上的枯草、羽毛掉落,而露出尖锐的小石子和荆棘,小鹰被扎得疼痛难耐,嗷嗷直叫,可是母鹰却很无情地加以驱逐、挥赶,小鹰只好忍着痛振起双翅,离巢他飞。
母鹰残忍无情吗?不!母鹰深爱着它生养的小鹰!但是母鹰更渴望它疼爱的小鹰能成为四处翱翔的飞鹰。因此,必须无情地逼着小鹰飞离舒适的家,勇敢地学习“独立”。
其实,人生就像一碗蔬菜汤,如果没有搅动,鲜美调料就会一直沉在碗底,惟有辛勤地“搅动自己”,才能让内在的才华与能力全部呈现。就像小鹰一样,母鹰无情地“搅动鸟巢”才逼得它必须独立展翅飞翔。
现在有许多家长就是舍不得他的“小鹰”,不愿意让他飞出窝巢,还把子女当成小孩子看待,每天去学校“看望”孩子,给他送吃的送喝的。这样一来,孩子便适应了这种环境,以后到任何地方都要依靠父母才能生活,对父母产生依赖。这种人注定什么事也做不成。
相反你如果学会了独立,经过各种磨练,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成熟,面对人世中的种种困难、处境,都会变得从容不惊,应付自如,遇到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总之,我们要勇敢的走向独立,因为在学会独立时你会变得成熟,坚强。来吧,让我们一起学会自主,做一只独立飞翔的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Xuán yá cán rěn mó liàn fēi xiánɡ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在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字。
老鹰都把窝巢(筑 建)(___)在树梢或是悬崖陡壁上,母鹰先(衔 咬)(___)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 找)(___)来些尖锐的“小石子”(铺放 摆列)(___)在荆棘上面。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对老鹰的叙述,目的是什么?
(___)
【4】解释下列词语的文中的含义。
其实,人生就像一碗蔬菜汤,如果没有搅动,鲜美调料就会一直沉在碗底。
(___)
【5】在文中找出和标题“做一只独立飞翔的鹰”相照应的句子。
(___)
【6】读了本文,你的感悟是什么?写一写。
(___)
20、纳兰性德身在万里之遥的边关,怎能不思念故乡?(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
21、句子练习。
(1)改为反问句:水是九寨沟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美丽的九寨沟越看我们越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句: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23、笔下生花。
写一篇和环境有关的作文,题目自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