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道旁李 道路
B.溺而不返 返回
C.吾盾之坚 坚固
D.依然如故 缘故
2、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地止 猜到 歉意 环顾
B.后侮 陪伴 愈发 神气十足
C.居然 联系 伏案 不由自主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父子之情。
B.《学会看病》一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大量的动作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C.《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打采 ( )可名( ) ( )然( )得
晕头( )( ) 不( )自( ) ( )丝万( )
价( )不( ) 气喘( )( )
5、看拼音,写词语。
我的学校有一块劳动实践基地。今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去劳动实践基地参加劳动,同学们有的chǎn dì( ),有的bá cǎo( ),有的用shuǐ piáo( )浇水。中途休息时,有几个调皮的同学去捉hú dié( ),逮mà zha( )。还有的躲到一棵大sāng shù( )下乘凉。劳动结束时,同学们有的累得直chuǎn qì( )。有的手脚都sū ruǎn( )了……大家都说:“劳动真辛苦啊!”
6、组词。
侮( ) 面( ) 改( ) 剧( ) 猛( )
撒( ) 喃( ) 自( ) 规( ) 孤( )
7、根据所给意思,并结合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1)站在这么高的悬崖上往下一望,深不可测,令人内心极度恐惧惊慌。( )
(2)周输长叹一声说:“诸葛亮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我真比不上他!”( )
(3)他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因此,很有信心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
(4)沃克医生受感动后十分恭敬,态度肃然:“啊,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 )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看到白鹭,不由得让人想起作家郭沫若的描写:白鹭是一首_________的诗。色素的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一切都很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从来急;___________,光阴迫。一万久,____________。
3.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
4.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
5.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鳞爪飞扬。
6.《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__,除了这个故事,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我国民间故事中的经典。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心的海葵
①海葵勇于充当弱小动物的保护神,它柔弱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火热的心。
②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葵属于无脊椎动物的庞大家族,它利用水流的循环,来支持柔软的囊状身体。海葵身躯的上端是圆盘状的口,周围长满柔软的触手。触手有奇异的色彩,犹如海底绽放的菊花。
③海葵的体壁和触手上长满了有毒的倒刺,暗藏杀机的倒刺一旦受到刺激,便迅速刺中对方并分泌毒液,致其麻痹。海葵就是以这种办法自卫或摄食。
④然而,海葵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收留和保护双锯鱼。双锯鱼因形态酷似马戏团中的小丑,又名小丑鱼。小丑鱼体态娇小,柔弱温顺,缺乏有力的御敌本领,是大海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于是,海葵就利用自身的毒刺充当保护伞,为小丑鱼提供安全保障。
⑤小丑鱼之所以不怕海葵触手的毒,是因为海葵的无私帮助。海葵成百上千的触手一起随波逐流,难免彼此触碰。为避免毒刺误伤友军,海葵的身体表面便分泌一种黏液给刺细胞传达指令:凡遇有这种黏液的都是自己人,不要“开火”,当小丑鱼还是幼鱼时,就凭借嗅觉和视觉找到海葵,海葵则任由小丑鱼吸收自己触手分泌的黏液。小丑鱼等到自己全身都涂满了保护物质黏液时,就可以在海葵的保护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了。
⑥春潮水暖,暗礁上迎来了生育的季节。海葵和小丑鱼父母一起迎来了新一批宝宝,海葵保护着小丑鱼妈妈产下的成千上万的卵,承担保护刚孵化出来的小丑鱼的责任。海葵就这样无欲无求,一代又一代地辛勤工作着。
⑦当然,小丑鱼也是知恩图报的客人。当海葵依附在岩礁上时,小丑鱼会在海葵漂亮的触手丛中游动,这自然会引诱其他海洋小生物上钩,为房东带来食物。平时,小丑鱼会捡食海葵吃剩的饵料,担负起清洁打扫的工作,为海葵除去泥土、杂物和寄生虫。当海葵遭遇克星蝶鱼侵犯时,小丑鱼就会挺身而出,对蝶鱼展开猛烈的攻击。虽然二者个头悬殊,但凭着勇敢顽强,小丑鱼往往将蝶鱼打得落荒而逃。
⑧生物学家们把海葵和小丑鱼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现象”。相对于这个冷冰冰的词汇,我们更愿意把这种现象看做是动物之间一种帮助和感恩的关系,或者是一种互惠的关系。
【1】本文最适合刊登在哪本杂志上?( )
A.《意林》
B.《走近科学》
C.《故事大王》
D.《中国少年报》
【2】第①段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这种方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
【3】简要概括海葵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葵就是以这种办法自卫或摄食”,“这种办法”是指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5】第⑦自然段是围绕______这句话写的。其后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还写了鸟的不同姿态: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画线部分主要写出了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
(2)“天堂”在这句话中解释为( )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3)这一句话中第二个“鸟的天堂”还可以说成是“__________。”
【5】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用加点字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看回目,完成练习。
【1】从回目上可以知道,这本书是名著《___________》。
【2】通过阅读回目,我对第_______回很感兴趣,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年级(2)班举行以“《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优点与缺点”为话题的名著人物评鉴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观点:
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张明同学听后,立马反驳道“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你知道张明同学是如何反驳的吗?任选上面的回目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片段中描写的军神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体会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片段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一。
①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yāo( )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 ) 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shēng( )chù( ),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通读全文,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写拼音,
【2】照样子写词语,并选择用其中一个词语写话。
一罐一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请用“ ”划出其中的一处静态描写,并说说它写了什么?
答:这句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文中荷兰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每天早上,我推开窗子,发现远处的水面上总有一叶或者两叶小船,像什么人无意中遗落了一两个发夹,轻轻地别在青山绿水之中。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每天晚上,我走在月光下的时候,偶尔听到竹林那边还有桨声,是一条小船均匀的足迹,在水面上播出了月光的碎片,还有一个个梦境。但我依稀听得出桨声过于粗重,不是来自一个孩子的腕力。
我来到水边,发现近处根本没有船。原来是月夜太静了,仿佛缩短了声音传递的距离,远和近的动静根本无法区别。
我也不明白,是何处的桨声悠悠飘落到我家的墙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均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句子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中的“一点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孩儿的________、________使“我”感动,令“我”无法忘记。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一直想念着这个女孩儿?用“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5】“我”除了想念女孩儿,还想念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运用(16分)
台湾岛美丽、富饶,是祖国的宝岛。
台湾岛的西部平原盛产稻米和甘蔗,人们把它叫做“米仓”和“糖库”。台湾岛鲜果四季不断,出产最多的是香蕉和菠萝,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台湾岛上树木繁茂。高山地区有密密层层的针叶林,森林面积占台湾岛总面积的55﹪,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被称为“绿色宝库”。
台湾岛除了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矿产和水产。地下埋藏着石油、金等各种矿产达110多种。周围广阔的海洋有丰富的水产,仅鱼类就有500多种,著名的有鲨鱼、鳗鱼等。
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都是山地。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将近4000米,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山顶上冬天积雪,晶莹耀眼,远看如玉,所以叫“玉山” 。
日月潭是岛上的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坛和月坛。湖水清澈,湖面平滑如镜。岸边绿草如茵,花朵鲜艳。四周群山环绕,林木青葱,山水相映,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为著名的浏览胜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当前,海峡两岸人民正渴望早日团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2分)
(2)短文中具体写台湾岛富饶的是第 、 、 自然段;具体写台湾岛美丽的是第 、 自然段。
(3)短文中人们称台湾岛富饶的美名有“米仓”、 、 、 等。
(4)概括第六自然段的段意。(3分)
(5)用“﹍﹍"画出文章的过度。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2分)
16、阅读《城南旧事》(节选,有改动),完成题目。
①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②爸爸病倒了,住在医院里不能来。他一再叮嘱我,毕业典礼可不能迟到。我虽然答应了,但爸爸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迟到过?
③那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这时,爸爸进来了,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我居然有勇气不挪窝。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 )起来,从桌上( )起鸡毛掸子,藤鞭子在空中一( )。我挨打了。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没想到,爸爸追到学校来了,更没想到,他拿出我的花夹袄,递给我,看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子儿给我。
④当当当,钟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看外面的天,阴沉沉。我忽然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的夹竹桃今年爸爸没给上麻渣,还会开得那么美吗?
⑤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
⑥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⑦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宋妈临回她的老家时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兰姨娘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爸爸也不拿我当小孩子了,他让我独自一个去把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⑧快回家去!我进了家门,院子里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很不像样。
⑨我把刚发下来的小学文凭放进抽屉里。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他说:“大小姐,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数你最大了!”
⑩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1】选择题。
(1)联系上下文,“骊歌”的意思是( )
A.美丽动听的歌 B.告别时唱的歌 C.背古诗时唱的歌
(2)第③自然段的括号中应填的词依次是( )
A.拖 抄 抡 B.拖 抡 抄 C.抡 抄 拖
(3)第⑥自然段画“ ”的句子中“喜欢”和“怕”的意思是( )
A.喜爱 为难 B.渴望 对未知的担忧 C.对未知的担忧 渴望
(4)“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下列不符合“做大人”的一项是( )
A.不能跟弟弟吵嘴,不能招妈妈生气
B.独自寄钱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C.把刚发的小学文凭放进抽屉
(5)文中画“ ”的句子两次提到夹竹桃垂落,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指现实中妈妈摘下了花,第二次指花自己落了
B.第一次指现实中爸爸养的花凋谢了,第二次暗示爸爸生命的终结
C.第一次指爸爸没给花上麻渣,第二次指想象中的夹竹桃垂落了
(6)全文以“夹竹桃”开头,以“夹竹桃”结尾,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首尾呼应 C.总起全文
【2】第③自然段回忆了关于爸爸的什么事?概括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语段,回答问题。
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dàng dāng )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_____出来_____到树枝底下或者____到别的树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sāi sè)到老树空心的缝(féng fèng)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被惹恼(lǎo nǎo)了,( )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hěn hèn)恨声。
【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2】给语段中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3】在最后一句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句子中的“横渡”是指 ,这句话介绍了 。
【5】下面内容分别表现了什么?请选择序号填空。
A.丰富的感情 B.轻快 C.聪明 D.警觉 E.智慧
①从松鼠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 ;
②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 ;
③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 ;
④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 ;
⑤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 。
1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jiē kāi( )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 )飞,( )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 )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mó fǎnɡ( )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雷达通过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我知道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写上相对应的词语。
【3】“碍”字按音序查字法要查_________,“荧”字的部首是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仿照---( ) 重复---( ) 阻碍---( )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你能说说你从自然界中得到的启示,或者自己搜集到的一些启示吗?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小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 )肯离去。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写了( )
A.行人走搭石
B.老人走搭石
C.人们摆搭石
【3】最后一句话是对老人________的描写,体现在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上,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遇见这样的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新鲜:(清新洁净,没有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罕:(少见的;稀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夏天的南京是我国的三大“火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年糕把牙牢牢地钳住,就像是拔掉了似的疼。(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到了这种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何干?(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是一位打虎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20年后的广丰
广丰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20年后我们的家乡广丰是怎么样的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