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音错误的( )
A.螃蟹(páng xiè)
B.咂嘴(zhā zuǐ)
C.拖沓(tuō tà)
2、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称呼有好几种,他最不喜欢的是( )
A.齐天大圣
B.美猴王
C.弼马温
D.泼猴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年,我在农村听到很多新鲜事。 记者对新鲜事物都有敏锐的感觉。
B.厦门气候温和,十分宜居。 陈老师说话很温和。
C.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他精神上的负担太重了。
D.他很大方,不会计较这几个钱。 这种布的颜色和花样看着很大方。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跌倒——( ) 美丽——( ) 滋润——( )
静谧——( ) 失败——( ) 害怕——( )
5、比一比,组词语。(3分)
载( ) 棒( ) 暮( )
栽( ) 捧( ) 幕( )
6、根据内容填空。
从1840年到1949年的110年间,英,法,日,美,俄等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请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所造成的损失:_______________
7、积累运用。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________,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________。
2.________,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________,少年富则国富,________,少年________……
3.读了唐朝诗人_______的《乞巧》,我从“________,________。”这句仿佛看到了当时家家乞巧的盛大场面。
4.每当听到诚诚说:“妈妈,反正时间还很多,我先玩一下!”,妈妈总是用晋代葛洪说的“________,________。”告诉诚诚要抓紧时间,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功夫。我还积累了一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描述的情景,填上合适的名言。
小明喜欢玩游戏,认为现在年纪小,多玩玩,长大后再学课本知识。你会用岳飞的“_________。 ”来劝告他,用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他抓住现在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生命的一部分(有删改)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的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是在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能看书。
读书自然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心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是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成为名著经典的书,作为重点读;热门的书,可拿来翻阅;的确好的书细读;虚有其名的,粗读可矣。偶然遭逢的书,也无妨翻翻,虽不怎么样,但也可以悟出一些社会、人生状况的道理。普遍认为是坏书的书,出于好奇,拿来翻翻也无大碍,只是要排拒那些坏书的影响。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满,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1】这篇短文主要想告诉我们:______(用原文回答)
【2】说一说作者认为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______
【3】在“全民阅读”大潮下,你是怎样理解“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______
【4】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
【5】学校为同学们开辟了“读书吧”,开放了图书室。请你为“读书吧”拟一条合适的标语。
______
10、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漫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段话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劲:A.趣味; B.力气; C.精神; D神情、态度。
(1)他的手劲真大。 (_______)
(2)下棋没劲,不如打电脑。 (_______)
(3)他那股骄傲劲儿。 (_______)
(4)他把所有的劲都用在学习上了。 (_______)
【4】“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两句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______)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______)
11、课外阅读。
动物的奇特语言
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②动物的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仅能分泌0.1微克的性外激素,但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角甚至在1公里外都能接收到这种信号。蜜蜂分群时,蜂王离开原来的蜂巢到另一个地方,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使失散的蜜蜂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能很快组成一个新的蜂群。
③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在模仿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海豚是一种很聪明的哺乳动物,其大脑的体积和表面积远大于其他灵长动物,科学工作者正试图破译海豚的语言,使人与海豚进行“对话”。
【1】文章从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说明动物奇特的语言。
【2】概括第①段的主要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工蜂把蜜源信息告诉同伴的方法。
B.鹿科动物向同类发出警报信号的方法。
C.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
D.工蜂会跳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
【3】判断下列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的白色“信号”……(打比方)______
(2)蜜蜂分群时,蜂王离开原来的蜂巢到另一个地方,能分泌一种聚集激素,使失散的蜜蜂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能很快组成一个新的蜂群。(作比较)______
(3)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仅能分泌0.1微克的性外激素,但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角甚至在1公里外都能接收到这种信号。(列数字)______
(4)在模仿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举例子)______
【4】如果将下面的两个例子补入文章中,应分别补入哪一段呢?
(1)雄孔雀在求偶时,会翩翩起舞,来表达对雌孔雀的“爱慕”。(应补入第_______段)
(2)蚜虫发现七星瓢虫等天敌前来袭击时,马上分泌报警激素,警告其他蚜虫不要前来,以免被吃。(应补入第_______段)
12、主题阅读拓展。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的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点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谁知竟一下子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大娘家的热炕上。老大娘给她熬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住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都团聚吧!”历经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
【1】《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是( )
A. 《牛郎织女》 B. 《梁山伯与祝英台》
C. 《白蛇传》 D. 《孔雀东南飞》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孟姜女寻找丈夫的意志很坚定?画“ ”。
【3】找出孟姜女苏醒后老大娘说的话画上“____”。从老大娘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孟姜女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欣赏
竹炭包说明书
【产品功能】
本品能有效净化空气,防霉除臭,调节湿度等。
【使用方法及用量】
拆开外包装将本品置于汽车内、居室、柜子、冰箱等处。每个独立空间(1平方米以内)用200克竹炭包一包。
【注意事项】
①本品无须洗涤,使用一两个月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几个小时,以保持竹炭包功效。②一般开封使用一年的竹炭包最好处理掉,这样更健康。处理方法:可以烧掉或回收到垃圾站,还可以埋入泥土,改善土壤活性。
【1】一个3平方米的空间建议放几包200克的竹炭包?( )
A.1包
B.2包
C.3包
D.4包
【2】竹炭包的有效使用时间一般是多久?( )
A.一两个月
B.一两年
C.一年
D.两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竹炭包的功能单一。
B.竹炭包用久了可以洗涤晾晒。
C.在有效期内竹炭包可以重复使用。
D.竹炭包不适合放置在比较大的空间里。
【4】废弃竹炭包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奶奶觉得冰箱有异味,便把未拆开外包装的竹炭包直接放进冰箱里,请问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在家里的新车里放入了3包竹炭包,一个月后,竹炭包有异味,妈妈认为竹炭包已失效,要把竹炭包扔掉,你会怎样劝说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文/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姓徐,名锦澄。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檀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每每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我不禁还怀着深深的敬慕之意。
【1】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迎刃而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的“果然”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把相关句子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徐先生教了“我”哪些作文的技巧?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读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
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海边,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贝壳,啊,找到了……
那时,我才六岁,是对过生日情有独钟的年龄。我喜欢过生日,因为我会吃到大蛋糕。而那次过生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忙碌了一上午的我,终于可以吃到①________的蛋糕啦!瞧,那蛋糕又大又圆,被纯白的奶油覆盖着,上面堆满了各种奶油花儿,好像在对我笑着,可爱极了!蛋糕上还用红色果酱写着“生日快乐”。在烛光的映衬下,蛋糕真令我②________啊!我③________地想吃掉它。
终于到手啦!一大块蛋糕被我拿在手中。我咬了一大口,啊,真是美味啊!姐姐突然笑了,这笑让我有些④________。一照镜子,呵!我把一块奶油蹭到了鼻子上,活像一个小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姐姐不爱吃奶油,正想着怎么办,忽然看见我鼻子上的奶油,眼睛一亮,笑眯眯地说:“妹妹,过来!”我想都没想,大步跨了过去。姐姐让我坐下,只见她端来一个盘子,里面有我爱吃的奶油,我以为她要给我吃,赶快张大了嘴。“啪”,一块凉凉的东西贴在了我脑门上,接着是脸,再到下巴,我知道是奶油,便伸长了舌头去舔,却听见了一阵大笑。去镜子前一看,哈!镜子里出现了一只小花猫!满脸的奶油,东一块,西一块。我的脸被这种“高级化妆品”涂得好似京剧脸谱。不,京剧脸谱的颜色没这么单一。纯白的奶油从镜子里看好像小花猫的毛,我舔奶油,活像一只馋猫!我也笑了,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我摇身一变,竞变成了一只馋嘴的小花猫!
童年趣事,件件都像一枚枚五彩的贝壳,这些五彩的贝壳,托起了我五彩的童年!
【1】选词填在短文的横线上。
A.莫名其妙 B.盼望已久
C.垂涎三尺 D.迫不及待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我舔奶油,活像一只馋猫
B. 童年趣事,件件都像一枚枚五彩的贝壳
C. 各种奶油花儿,好像在对我笑着
【3】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6、课内精彩阅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中的“小家伙”一词反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描绘的画面多美呀!请给这幅画起一个恰当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二氧化碳
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把一只小白鼠放入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不到几分钟,这只小白鼠就会一命呜呼,人如果进入这种环境情况也是如此。
但是,你可知道: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在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动物所需要氧气的含量却微乎其微,后来,在生命的发源地——海洋中出现了植物,绿色的生命。它们吸收了水、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提高,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动物,最后出现了人。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于是,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基本不变了。可以设想一下,大气中要是不存在二氧化碳,那么,地球上便不会出现绿色的生命,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也就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更不会有人类这样发达的社会。
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也比较稳定,把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瓶口向上,不加盖子,里面的二氧化碳也不会跑掉。因此,用二氧化碳和一些灭火剂制成的泡沫灭火机,成了人们灭火时的有效工具。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当它从灭火机中喷射出来,就迅速覆盖在火的上面,隔绝了火与大气中氧气的联系,火得不到氧气的助燃,最终只有熄灭了。
用机器把二氧化碳制成晶体——“干冰”,用飞机把它撒在干旱地区的上空的云层里,可以吸收周围的水分,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消除旱情。
夏天,清凉可口的饮料——汽水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人喝汽水时,二氧化碳能带着大量热量从人体跑出。
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1】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第三自然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之间的密切关系。
【4】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然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氧化碳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请简要答出两个例子。(可结合短文,也可结合生活实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这是表示对人惧怕。”一句中的“这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画“_____”的句子,找出能证明鹅的这一特点的一句,画上“~~”。
(3)这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鹅的傲慢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上帝只给你一只鞋子
在美国,有个小男孩家境贫寒,直到上学了,还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鞋子。他听别人说,圣诞节那天,在任何一家商店,只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告诉上帝,老板就会代表上帝满足你的要求。
圣诞节到了,他看到一家鞋店的鞋架上有一排漂亮的鞋子,就走进鞋店对老板说:“今天是圣诞节,我特别喜欢这双鞋,您能帮我转告上帝把这双鞋子给我吗?”老板看了看他脚上的鞋子就明白了一切,接过鞋子说:“好的,孩子,我这就去和上帝说说。”然后就拿着鞋进里屋去了。不一会儿,老板出来了,不过,手上只拿着一只鞋子,交给小男孩说:“孩子,上帝说了,他只能给你一只鞋子,剩下的那一只,得由你想办法赚钱来买。”小男孩问:“那我要赚多少钱才能得到另一只鞋呢?”老板说:“两美元!”小男孩说:“那好吧,我想办法回去赚钱,不过那只鞋子你一定得给我留着!”“放心吧!”老板笑了笑说。
小男孩回家后,靠捡拾废品攒够了两美元后,就高高兴兴地跑到那家商店交钱,老板边夸奖边把另一只鞋给了他。从此,他拥有一双漂亮的新鞋子。
小男孩长大后,做过救生员.解说员.广播员,后来又进入演艺界,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并于1980年当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他就是罗纳德.里根。
在总统任期内,有一次,有记者问起对他成长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里根谈到了儿时那次圣诞节祈求上帝赐予他一双鞋的事。他说:“后来我才知道,那双鞋子的原价是38美元,一半的价钱也要19美元,老板只要我两美元,不过是想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上帝不会给你想要的全部,他只会给你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多,也不会少。上帝给你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才能得到。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上帝” ___________________
【2】造句。
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小男孩儿长大后,做过救生员,解说员,广播员,后来又进入演艺界,成了家喻户晓
的明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双鞋的原价是38美元,一半的价钱也要19美元,老板只要我两美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想象把小男孩挣钱的艰难过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那位老板,数天后看到拿着两美元的小男孩,你会怎样夸奖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影响里根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改成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寻找。(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渠的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很惬意。(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变换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提示写句子。
(1)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改成反问句)
(2)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给句子改变说法,意思不变)
23、习作。
记忆中的
回顾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有父母真挚的爱与温暖,有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有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有成长中的难忘瞬间,请以“记忆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选择一个场景。运用恰当的方法写完整,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