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B.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
C.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D.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2、下列三组词语中都有一个词语出现了别字,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A.烤瓷 B.祥云端彩 C.鹤寿松龄 (____)
(2)A.空隙 B.挺拔秀丽 C.人迹喊至 (____)
(3)A.思辨 B.中臣良将 C.千篇一律 (____)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同心协力 无价之宝 众星拱月 不计齐数
B.难以置信 无穷无尽 长途跋涉 千真万确
C.振天动地 承家立业 相依为命 举世闻名
D.金壁辉煌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完璧归赵
4、比一比,再组词。
绰(______) 掉(______) 台(______) 胎(______)
抄(______) 纱(______) 陵(______) 棱(______)
侵(______) 浸(______)
5、修辞面面观(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
修辞方法,并选择其中两种各说一句话)。
(1)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 )
(2)于是渔火和灯光,都像惊醒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 )
(3)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 ( )
(4)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
句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这些部件可以组成什么汉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亩 久( ) (2)勿 日( )
7、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水面上渐渐(________)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________)在河边,古老的桥梁(______)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________)在码头上。
2.老师讲得精彩极了,同学们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可小张同学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歇后语)
3.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站“浪里白条”。——我知道他看的是名著(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浪里白条”是指(_________)(谁),我还知道与这本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句中“剥”的读音是(_________) ,“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我能再写两句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意思写成语,再选词填空。
1.背着荆条向别人请罪,请对方责打自己。________
2.思想一致,共同努力。_________
3.只要进攻,没有攻克不了的。_________
4.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_________
________的廉颇向在________中立了大功的蔺相如________,他们________地共同保卫赵国。
9、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
①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咽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大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因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那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擦擦——( ) 医生——( )
挂念——( ) 立刻——(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严监生的( )描写。
A.外貌
B.语言
C.动作
D.心理
(3)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头,大家纷纷猜测其中的含义,请概括着写下来。
大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妈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严监生临死时伸着两个手指头不得咽气这个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的人。
(5)结合选文联想严监生的日常生活,写出一个可以体现他性格特点的生活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 思
梁 衡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暄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枣。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点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憧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山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填空。
①文中的保尔指的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名著《 》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②将文中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3)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描绘了春和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仿照划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了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1】将“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中的“这种念头”指___________。
【3】选文细致描写了主席的神情:开始是( ),接着是( ),然后是( ),最后是( )。
A.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B.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希望能够见到孩子的遗骨
C.若有所思,作为国家主席不能搞特殊,也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D.踌躇了一会儿,意识到孩子真的回不来了,即便是遗骨
【4】读了画线句子,你想到了哪两句关于爱国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森林卫士——穿山甲
①穿山甲属食蚁动物,别名“鳞鲤”。因其,每小时挖洞速度可达2—3米,“穿山之术”超过人类和其他动物,而且它身披擀甲,全身有600多块覆瓦状的角质蟒,故而得名“穿山甲”。
②穿山甲的长相有点奇特。它身长不足1米,尾长约0.3米,体圆腹大,四肢粗短、尾扁而粗,头尖嘴细,舌长柔软,喜伸缩,可伸出口外约20厘米。
③穿山甲的生活习惯也很奇特。它喜欢温暖的山麓、丘陵,挖洞穴居,白天以土堵洞休息,入夜爬出洞外,杀敌卫林,它的食虫量很大。胃壁上有很多突起,胃里有许多小石粒,能把害虫外壳磨碎。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外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
④最有趣的是穿山甲的猎食方法。它跑到蚁多之处装死,伸出又长又臭的舌头,待蚂蚁闻腥爬满舌头吮吸涎液时,它即轻缩舌头,把蚂蚁送进喉咙,然后又伸出来……有时它发现蚁穴,也会将身体鳞片张开,散发出特殊气味。引诱蚂蚁爬满鳞片,迅速合拢,然后到江河湖溪张开鳞片,等那落水的蚂蚁浮上水面,再用舌头横扫食之。据观测,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照此计算,一只穿山甲能保护二百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霸,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⑤许多人误以为用穿山甲鳞片入药能治疗风湿、痔疮等疾病,食用穿山甲肉有滋补功效。因此穿山甲遭到大量捕杀。据统计,过去10年至少有100万只野生穿山甲被捕获,大量的非法猎捕使穿山甲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1】穿山甲得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五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穿山甲五个方面的内容,读一读,照样子填写。
【3】在完成第2小题的时候。假如需要提高阅读速度,你会用到什么好办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第⑤自然段画曲线的句子,句中的“至少”一词可以删除吗?请写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
大圣见了,笑嘻嘻的,将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辄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也!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你还不知死活!”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这郎君小辈,可急急回去,唤你四大天王出来。”真君闻言,心中大怒道:“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刃!”大圣侧身躲过,疾举金箍棒,劈手相还。
【1】文中的哪句话介绍了二郎神的身世?请用“________”画出来。
【2】选段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
A. 动作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心理描写
【3】从画“________”的句子中,你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太阳风
①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是我们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你听说过太阳也会刮风吗?
②太阳风是一种来自太阳的物质流。这种物质虽然与地球上的空气不同,不是由气体的分子组成,而是由更简单的比原子还小一个层次的基本粒子——质子和电子等组成,但它们流动时所产生的效应与空气流动十分相似,所以称它为太阳风。当然,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的风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况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中,每立方厘米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而地球上风的密度则为每立方厘米有2687亿亿个分子。太阳风虽然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在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32.7米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附近却经常保持在每秒350—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每秒800千米以上。
③太阳风虽然猛烈,却不会吹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有着自己的保护伞——地球磁场。地磁场把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然而百密一疏,仍然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尽管它们仅是一小撮,但还是会给地球带来一系列破坏。它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动;它还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造成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它还会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往下传递,直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甚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例如,1959年7月15日,人们观测到太阳突然喷发出一股巨大的火焰(它就是太阳风的风源)。几天后,7月21日,也就是这股猛烈的太阳风吹袭到地球近空时,竟使地球的自转速度突然减慢了0.85毫秒,而这一天全球也发生多起地震;与此同时,地磁场也发生被称为“磁暴”的激烈扰动,环球通信突然中断,使一些靠指南针和无线电导航的飞机、船只一下子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④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只是乘虚而入的漏网分子所为。由此可见,在无所阻拦的行星际空间,太阳风的威力有多大了。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地球上的气体是由气体分子组成。 ( )
(2)地球磁场是太阳的保护伞。 ( )
(3)太阳风的密度与地球上的风的密度相比,是非常非常小的。 ( )
(4)太阳风吹袭到地球近空时,会使地球发生地震。 ( )
(5)因为太阳风十分稀薄,所以它刮起来的猛烈劲比不上地球上的风。 ( )
【2】联系下文,第①自然段用问句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题)
A.引出下文“太阳风”这个内容。
B.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为什么把来自太阳的物质流称为太阳风?用“ ”勾画出来。
【4】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你从文中获得的有关太阳风的信息分条写下来。(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桂花雨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座 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就 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看 赏)桂花。回家时,总要(带 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用“√”标出来。
【2】这段文字中哪个词最能表现出桂花非常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夸张句。
【4】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B.母亲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着情结,因此,家乡的桂花香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C.家乡的桂花树是自己栽的,天天能闻到桂花香,杭州小山上的是供大家欣赏的,不是总能闻到,所以家乡的桂花香。
【5】最后一段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知识回顾与练习。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ù z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èng fé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这段话选自____,作者是____。
【2】“缝”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_画,____结构。“缝”的解释有:①接合的地方②缝隙、裂缝③喻言行中出现的漏洞、差错。其中“天衣无缝”的“缝”字意应选____。
【3】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用“√”选出正确读音和词语。
【4】选文作者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____的顺序来观察。
【5】你从划线句子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7、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草地上撒满了野花,也撒满了阳光。小黄麂又嗅到了山林的气息,它收拢身子刚想往前跳,猛不防让男孩抱住了。男孩知道小黄麂饿了,忙从书包里掏出一大把豌豆粒给小黄麂吃。啊,小黄麂可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嚼起来嘎嘣嘎嘣响,香味引得满嘴流口水,可吃着吃着,小黄麂记起了“醉酒”的教训——好吃的东西总是靠不住,这些圆豆豆会不会使自己晕晕乎乎呢?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大嚼起来。
【1】照样子,写词语。
嘎嘣嘎嘣 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写男孩是怎样对小黄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英雄赞歌
①“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首《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影片中,王成一边高呼“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一边拉响爆破简,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同归于尽。王成的形象是以几位战斗英雄为原型塑造的。特等功臣赵先有就是其中之一。
批注:王成的举动,使我很震撼。
②1952年10月,副指导员赵先有坚守的67高地遭到敌军猛烈的进攻。伴随着大炮的轰鸣,阵地上一片火海。赵先有面对阵地上仅有的3名战士,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坚决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战士们热血沸腾,在赵先有的指挥下,顽强地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③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腾起滚滚黑烟。赵先有冒着浓烟,冒着烈火,一会儿跳进战壕,一会儿匐前进。他的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当通信员刘顺武与团长张振川取得联系后,赵先有马上报告敌军位置,为我方的炮兵准确地指示目标。他愤怒地注视着不断冲向阵地的敌人,大喊:“开炮!”我军的大炮怒吼着,炮弹像雨点般落下,敌人发起的多次冲锋被击退。
④战斗中,王桂印和李富不幸牺牲,赵先有也多处受伤,双目失明,腿不能行。他顾不上自己的伤势,让刘顺武继续用步话机报告敌人的位置,指挥炮兵向敌人开炮。
⑤近了,更近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很快将二人包围。情况紧急,赵先有对着步话机大声请求:“敌人已上我阵地,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⑥自己的同志正和敌人混战在一起,我们的炮兵怎能再向阵地开炮?危急时刻,团长张振川又听到步话机里传来赵先有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不久,步话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手榴弹、冲锋枪响声……阵地一片寂静。赵先有、刘顺武壮烈牺牲了。
⑦团长张振川心如刀绞一般,他攥紧拳头,命令道:“老陈!开炮!狠狠地打!霎时间,炮声震耳欲聋,增援的战士赶到了。他们勇猛地冲上阵地,消灭了敌人。
⑥李风林也是王成的原型之一。李风林在战斗到只剩他一个人时,端着冲锋枪跳出战壕,向敌人一阵猛烈射击,边打边高喊:“祖国,我要坚决为你战斗到底!”子弹打完了,他也身中数弹,倒在了阵地上。
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赵先有、李风林、黄继光、邱少云……无数英雄儿女将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
⑩“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在中华大地代代传唱!
【1】阅读《英雄赞歌》,将第②一⑦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英雄赞歌
一(①):影片《英雄儿女》中的英雄人物王成,是以很多战斗英雄为原型的。
二(②-⑦):赵先有_______________。
三(⑧):李凤林在只剩自己一人坚守阵地的情况下英勇杀敌,壮烈牺牲。
四(⑨-⑩):千千万万的英雄用生命谱写了最美的英雄赞歌。
【2】读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选出表达最准确的一项:( )
赵先有冒着浓烟,冒着烈火,一会儿跳进战壕,一会儿匍匐前进。
A.具体写出赵先有战斗的场面,强调他身手敏捷的特点。
B.强调战斗环境艰苦,突出赵先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表现战场浓烟滚滚、火势迅猛,突显战斗环境的艰苦。
【3】文中多次出现“开炮”一词,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写出自己的体会。
| 自然段 | 关键词句 | 我的体会 |
1 | ③ | 他愤怒地注视着不断冲向阵地的敌人,大喊:“开炮!” | _________ |
2 | ⑤ | 情况紧急,赵先有对着步话机大声请求:“敌人已上我阵地,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 _________ |
3 | ⑦ | 团长张振川心如刀绞一般,他攥紧拳头,命令道:“老陈!开炮!很狠地打!” | ①团长要求向敌人开炮 ②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和要为牺牲的同志报仇的决心。 |
【4】阅读《英雄赞歌》第⑩自然段,这样结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英雄赞歌》,根据提示,画出两处语句,分别作批注。
提示:可以针对写得好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感受的地方……作批注。例如,某同学在读第①自然段时,看到对王成英雄壮举的描写,感受很深,于是在文中批画了相关内容,并作了批注。
19、现代文阅读。
乌龟市的烩面
①距我家一里远,有条小街,叫五桂寺,是县城西面几个乡入城路的汇聚口、异常热闹。此地是否原有一座长着5棵桂花树的寺庙,已不可考,乡人更喜欢叫它“乌龟市"。
②我童年时最向往的地方就是乌龟市供销社综合食堂.食堂门口有3个摊儿,一个卖蒸菜,一个卖烧饼,一个卖烩面,都由一个红鼻子大叔掌管着,但他主要照看的,还是最擅长的烩面。
③常有人说“这人长得像喝醉了一样。”我觉得就是在说红鼻子大叔。即使不喝酒,他的脸上也自带几分酒意。膨胀的大鼻子挤压着两颗惺忪的眼睛,像极了偷喝了醪槽(láo zāo)的肥猫。一条曾经可能是白色的灰色围腰像勒在气球上一般,绑在他一直没停止膨胀的腰上,如同一个肚兜一只需往他怀里塞进去一条大鲤鱼,他便是个老年版的大阿福。
④比阿福形象更精彩的,是他做烩面的技术。有一个暑假,在长长的五十几天里,我几乎天天跑到食堂门口,看他把敲得梆梆响的响皮炸成金黄的黄叶,然后切成细条,放进翻滚的骨汤里,放面,放海带丝和萝卜丝,再往里一大勺一大勺地放盐、味精以及芡粉水,舀起来,在空中划一道妖娆的弧,然后倒入炸好的肉丸子,等有人来买时,用祖瓷海碗盛了,再撒上几颗青白鲜亮的葱花,热气袅袅,魅惑无比。然后满意地用勺子在锅边敲两下,像是给这套完美的表演画一个句号。
⑤烩面的售价是一角二分钱,这是当时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伐。烩面里有酥肉,有圆子,还有萝卜丝和面,吃完了还可以饶上半碗汤,香喷喷,热乎乎地滑入久不见荤腥的肚子,那份美劲儿,就甭提了。即使再贫困、再抠门的赶场人、从此路过,也忍不住停下脚来,从腰上解下钱袋,抖搂出几张票子,捋直了,小心放到案板上,然后眼巴巴地看红鼻子大叔的一套舀面表演,两声勺响。颤巍巍瑞起,一喝一大口,然后长长地伸出舌头,吐出一口热气,烫得再凶也舍不得吐,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激动地吞下自己口中丰茂的水分,捏捏空空的口袋……
⑥多数时候,我都能战胜这馋劲儿。郁郁地离开。直至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乡下人从背篓里的红布里抓出两把米,“哗哗”放到秤盘上,红鼻子大叔拎起未看了看,然后倒进身后的缸里,拿起面勺,在烩面锅里给他舀了大大的一碗,我脑中一个小铃铛,“叮”地响了一声。
⑦米是最硬的硬通货!我怎么忘了这茬儿?我当即溜回家里,从来缸里抓出几把术、用手帕包了,老鼠过街一样依着墙脚,溜回烩面摊子前,感觉前后左右,都是眼睛……
⑧红鼻子大叔倒没什么反应,照样拎起秤盘,掂了掂,然后舀了一大碗烩面给我,看我狼吞虎咽地吃完,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碗边,蹲下身来,把我刚才拿来的小米包放在我的手中,说:“孩子,你记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人不能被自己的嘴指使了!"
⑨他的话音不重,却像山峦倾覆一样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捧起肥袋术,像捧看一团烧红的炭,熟虾米一般,羞愧而弯曲地离开。
⑩那是找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偷家里的米。
⑪也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不问而取。
⑫这也许是乌龟市上那碗绘面给我最大的营养,由胃入心,滋养一生。
(选自《读者(原创版)》,2022年03期有删改)
【1】请猜猜下列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近义词,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惺忪——( )
A.松软
B.朦胧
C.清醒
【2】请猜猜下列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近义词,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意犹未尽——( )
A.心满意足
B.兴味索然
C.余味无穷
【3】请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文段③选句“膨胀的大郝子挤压省两颗惺忪的眼睛,像极了偷喝了醇糟的肥猫。”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红韩子大叔肝面滑格的外貌特点。
B.文段④讲述了红暴子大叔做烩而的过程,从“敞”、“切”、“放"、“昌"、“划”等系列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红鼻子大叔做烩面的技术高超。
C.文段⑤提及再贫困、再抠门的赶场人,也忍不住点上一碗红鼻子大叔烩的面,表现了红鼻子大叔做的烩面很吸引人。
D.文段⑤加点词“丰茂”与文段⑧加点词“狼存虎咽”前后呼应,表现了“我”十分渴望吃到红鼻子大叔做的烩面。
【5】“我当即溜回家里,从来缸里抓出几把米,用手帕包了,老限过街一样依着墙脚,溜回烩面摊子前,感觉前后左右,都是眼睛……”这句话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感受。
【6】同样是拿米来换烩面,为什么红鼻子大叔只把“我”带来的米退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如何看待红鼻子大叔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说明文以“_________________”为成功。——叶圣陶
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星期天,我们一家去郊外游玩,走到半路,我突然指着眼前的树激动地喊道:“快看,这棵树真高啊!”
妈妈回答:“是呀,这棵树大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摸摸我的头,笑着说:“的确是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妹妹歪着脑袋,拉了拉我的衣角:“哥哥,这棵树远远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爸爸对我和弟弟说:“暑假我带你们去游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你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对病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暑假,爸爸妈妈带你去参观地道战遗址。行走在英雄战斗过的地道里,你会想到什么?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