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战争年代;人民想过上哀鸿遍野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B.她往往能够别出心裁,制作的风筝就是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2、《八仙过海》中,铁拐李将龙头拐杖变成( ),破浪而去。
A.龙舟
B.花轿
C.毛驴
D.彩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落花生》借父亲的口,赞扬了花生虽然不好看却很有用的品质。
B.《搭石》采用写景抒情的手法,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珍珠鸟》启发我们:信赖,可以创造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美好境界。
D.《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说明人类完全可以控制光的速度。
4、文学常识填空。
《山行》作者是晚唐诗人________,他与李商隐并提,世称__________。
5、根据语境默写诗句。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今中外有远大志向的人,没有一个不惜时如金的。陶渊明的《杂诗》中直言:“_________,一日难再晨。________,岁月不待人。”岳飞在《满江红》中高歌:“_______,_______,空悲切。” 葛洪殷殷劝诫青年们:“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伟大领袖毛主席更是一舒豪情:“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小的天窗是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是高尚的精神活动,许多名人对阅读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英国的大哲学家培根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书是最高尚的;另一位英国作家洛克说:读书仅仅是向大脑提供________,只有思考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强调了思考在阅读中的作用;而美国的凯勒则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书的作用:一本书像________,带领我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3.走进本单元的名著之旅,你一定被名家名篇中的精彩语句陶醉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味吧。我最喜欢的文学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属于心理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最精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积月累。
1.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3.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4.中国人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如龚自珍写下期待
人才辈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节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
8、词语综合训练。
1.“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可以用成语_________来概括。
2.“美中不足”的意思是______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
3.“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这个句子中“扫视”的近义词是______。
4.“津津有味”可以形容_______和__________。
9、 我和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带着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我说:“妈,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要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母亲年龄大了,双腿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
③横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 。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我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年轻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农民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段中的“年近花甲”中“花甲”指____岁。
【2】第②段中加点词“家长里短”中“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①家长 ②街坊 ③里边)整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请联系上下文,将第③段补充完整。
……母亲突然停了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画线句“我的心灵震颤起来”,“我”的心灵震颤的原因是:_______。
这一段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5】文章中写了不同时间的两次牵手,你能概括一下吗?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两次牵手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内容我熟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理解下列词语。
玲珑剔透:_______________
金碧辉煌: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把这段文字分成三层。
11、课内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的病情后,( )悲观消沉,( )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 )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关爱( ) 柔弱( ) 坚强( ) 特别( )
【2】选择下面适当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
他( )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A.一边……一边
B.不仅……而且
C.不是……而是
D.与其……不如
【3】选择下面适当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
他得知自己的的病情后,( )悲观消沉,( )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A.一边……一边
B.不仅……而且
C.不是……而是
D.与其……不如
【4】概括这段话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
B.恩科西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C.恩科西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仅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而且还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5】读一读最后一句话,想一想“接受”和“爱护”两个词的位置能对调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从第一段船长语言中一连串的感叹号,你体会到船长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而当时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船长的_________________。
【2】“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短短四十秒,大家却觉得太长,说明当时人们的内心是_________________。
【3】危急时刻,船长逼孩子跳入大海,他是怎么想的?请用几句话表达清楚船长当时的思维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让母亲坐在石头上休息,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寻不见娘。走不得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段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次日早晨,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了,直到泗州大圣庵后掘土坑葬了。
(有删改)
【1】给文章加一个标题,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文章跟《景阳冈》一样,都选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李逵的绰号是________________。
【3】请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排序: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怒杀小虎 B.掘土葬母 C.不见母亲 D.再除两虎
【4】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武松和李逵同为打虎英雄,你更喜欢谁?请结合课文和本文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理解。
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后,世界上充满勃勃生气,草原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女神女娲目睹世界万象,非常高兴,但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她才猛然醒悟到,如果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就可以排解孤独和寂寞了吗?于是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来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A.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B.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C.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D.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E.他们容貌不同,性格相异,举止有别。F.纷乱的人群,围着女娲,欢呼跳跃,但是转眼之间便离开了女娲,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在是太大了,无论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一个绝妙的办法。她从山崖上 下几根藤条, 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 到水中,一头 在手上,然后用力一 , 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 ,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从此,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存下去。
【1】下面这句话是从第3自然段中抽出来的,将其放在A、B、C、D、E、F中的_______处更合适。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
【2】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第4自然段的横线上。
挥 牵 搅 编 摘 抛 抖
【3】有人说文章第1自然段与“女娲造人”关联不大,可以删掉,你认为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终于找到一个绝妙的办法”中的“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描写女娲时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 )
A.这篇神话用奇妙的想象,科学解释了人类起源。
B.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人类的原始观念。
C.这篇神话赞颂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D.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
15、阅读。
献你一束花
①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②她一直垂着头。前四天,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垂下来。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③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④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许多名扬海外的姑娘们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地拿了两项冠军。回国时,就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死死纠缠着问:“你最喜欢什么?”她不知如何作答,抬眼看见一束花,便说:“花!”于是就有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两年来多次出国比赛,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是不是这就加重她的思想负担?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它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⑤本来她怕见人,走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冷落,加重了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⑥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原来是机场那女服务员。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⑦“我真糟!”她赶紧垂下头。
⑧“不,你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⑨“我是失败者。”
⑩“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⑪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浓郁的香气竞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她顿时热泪满面。
⑫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1】选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2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3】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4】选文第11段中“奇异的力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为什么会重新抬起头来?
_________________
【6】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其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 )无儿无女,( )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告宣布 宣传)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 )这是栋有名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高升 提升 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住了大半辈子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 诚实 诚意)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文中括号内最准确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青年为什么能赢得住宅的购买权呢?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写上合适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文中的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什么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宇宙空间既无氧又无水,周围还游荡着无数运动的流星,宇航员“行走”太空,必须具有特殊防护性能的“航天服”。
目前最新型的航天服由尼龙、涤纶等九层绝缘材料叠合而成。它既能抵御宇宙射线,又能防止流星袭击。服装小巧、灵活,具有供氧、供水、隔热、存尿、通讯、摄影、照明等多种功能。为保证宇航员安全,还设有灵巧的电子报警系统。
整套宇航服从头到尾密封性能极好,总重量一百一十三千克,这样重的服装在地面上穿戴,恐怕大力士也承受不了。不过,进入太空轨道,处于失重状态,穿戴也就十分自如了。何况这种航天服的四肢、腰部等处,都装有自动关节,十分灵活。
这套航天服的价值是二百一十五万美元。这是历代帝王的龙袍所望尘莫及、自愧不如的。
【1】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袭击——( ) 自如——( )
【3】仔细阅读短文,想一想你从文章中获得了哪些关于宇宙航天服的信息,请从不同方面简单写出三条。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最后一自然段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任选一个写句话: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写一写划线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整套宇航服从头到尾密封性能极好,总重量一百一十三千克,这样重的服装在地面上穿戴,恐怕大力士也承受不了。________________
(2)这套航天服的价值是二百一十五万美元。_______________
【6】你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哪些高科技产品,请选择一种,给大家简单介绍它比较新奇的一个方面(5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
18、国民阅读大调查
材料一:
第十五次全国成年人阅读率统计图。
材料二:
第十五次全国未成人综合阅读率统计图。
材料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可知,2017年成年人阅读率最高的是( )
A.图书 B.报纸 C.期刊 D.数字化阅读
【2】根据材料三可知,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最多的人群是( )
A.10~29周岁 B.30~39周岁 C.40~49周岁 D.50~59周岁
【3】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年人2017年综合阅读率比2016年下降明显
B.未成年人综合阅读率连续两年明显高于成年人
C.2017年,未成年人不同人群的阅读率均比2016年略有提高
D.10~29周岁人群的数字化阅读率比其他人群的总和还高
【4】根据材料三可知,70周岁以上的人群,他们的数字化阅读率几乎为零,你认为主要有哪些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生命之伞——臭氧层》,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之伞——臭氧层
①在地球上空20至30千米的大气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其中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太阳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人类及地球的所有生灵!
②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英国的“云雨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在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③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很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器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由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④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1】文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臭氧层作用
B.保护臭氧层
C.臭氧层被破坏
D.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 )
A.氟氯烃
B.氯利昂
C.氯氯甲烷
D.CFC类物质
【3】第2自然段中,臭氧层“空洞”是指( )
A.臭氧层缺失
B.臭氧稀薄区域
C.臭氧层空隙
D.臭氧层形状如“洞”
【4】自由氯原子的特点是( )
A.顽强
B.稳定
C.光化反应
D.破坏臭氧分子
【5】短文第1自然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称臭氧层为“生命之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写句子。
我放走了那只可爱的小鸟。
(1)改成“被”字句:
(2)改成“把”字句:
扩写句子。
(3)( )小姑娘( )跑过来。
22、按要求写句子。
(1)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门豹惩治了官绅。 西门豹教育了百姓。(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门豹对巫婆说:“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这姑娘不漂亮。”(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忌的马比齐威王的马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父亲的泥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你的成长路上,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一个物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
请围绕“成长路上最深刻的记忆”选择一件事情,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