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等dài   jì使   xiáng受   chà道

B.jūn裂   qián水      mán怨

C.不jīn 标shí xiào母   qiāo然

2、查字典,“疾”有四个意思: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   

下面这个句子中两个“疾”字的意思依次是哪个选项? (        

鲁迅在灯下奋笔书,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的文字。

A.②④

B.①②

C.④③

D.④②

3、下列各组词语,意思相近、表达效果相同的一组是(   

A.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B.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C.鸡蛋里面挑骨头——吹毛求疵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时候,题目中的指的是_____指的是_______

2.文中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稍______

6、加偏旁组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7、根据提示填空。

1.荷兰,是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

3.《景阳冈》一课中的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概括为:喝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件事。

4.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5.在本学期的日积月累中,我知道了“郎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榜文”的意思是_________。我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如,“人有耻,__________。”“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多行不义,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积累了许多诗句,如,“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列句子,完成练习。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________

请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另一种事物: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

徐元鹏

小时候,我很怕父亲。

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工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装配了一个大衣柜。刚刚装好,父亲便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然后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质问:“你瞎了?”突然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的头上。

后来,每当父亲举起巴掌时,我都心有余悸,生怕会落到我头上。

然而,另外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对父亲的看法。有一天,我在家里偷偷把新买回来的座钟拆开了,正在研究的兴头上,突然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匆忙之间,我慌乱地把座钟拼凑在一起。

父亲进屋后,一直没有出去。将近中午时,他盯着座钟说:“嗯?怎么停了?”他边说边搬起座钟,当啷一声,钟摆在里面发出碰撞边框的声音。

我害怕地低下了头,他几步走过来。我把眼睛一闭,等着那满是老茧的手落下。可是那手掌只是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倒像是抚摸。

那个年代,一台座钟可比一个木柜要值钱啊,为什么他不生气反而高兴呢?

一直到我成家立业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你跟我学木工是学手艺。做木工活好比做人,一榫(sǔn)一眼都要套牢弄实,才能保证家具结实。做人,也要实在,不要投机取巧。可你拆座钟,那是钻研,我不想让孩子没有前途……”

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自作聪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有余悸: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些描写让我们到了一位____________的父亲。

【3】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次举手掌

第二次举手掌

事 件

_____

_____

父亲的做法

_____

_____

原 因

_____

_____

【4】本文中“我”难忘的是___________,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短文中父亲的“巴掌”的?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     。有 的菩萨,有 的天王,还有 的力士。

(2)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   的,有   的,有   的,还有

  的。

 

11、阅读课内文段,按要求作答。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   )。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   )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给加点字注音。

【2】本文的叠词增加了语言的韵味,请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四字叠词抄写下来。

ABAB__________                    AABC__________            AABB __________

【3】选择题。

(1)“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下面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归鸦急急匆匆要回窠里喂孩子。

B.这句话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表现了景物的美。

C.常人眼里的乌鸦并不美,但在作者笔下却成为美好的象征。因为作者描写的“点点归鸦”像人一样充满了感情,“急急匆匆朝窠里飞去”。

D.这句话写出了秋天的动人之处。

(2)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作者描写的景物有( )

A.鱼肚色的天空、彩云   虫鸣

B.鱼肚色的天空、彩云、红晕

C.鱼肚色的天空、彩云

D.鱼肚、天空、彩云

【4】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四季之美》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 )

(2)“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这里的静态描写表现出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的微妙瞬间。( )

(3)《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 )

12、   梅香

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润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梅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⑪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⑫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静心闻一闻从我们心中流露出来的梅香吧!

1面对盛开的梅花,富人在遇见乞丐前后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震惊→______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后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文章第自然段,谈谈为什么说“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自然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不富有,也许被别人看不起,但我们却有“自己的人格梅香”,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遇到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欢悦不已:  

兼而有之:  

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2分)

反问句:  

陈述句: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6分)

盲人为乘客演奏的曲子有:(写四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    “这一切”是指

。(4分)

“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4分)

 

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4、快乐阅读

舍本逐末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信,并马上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得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国国君之命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   贵贱之分,   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

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

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1)知音屋(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上(   开( 国(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唱反调(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淡——   )自豪——  

轻视——   模糊——  

(4)美容院(填上恰当的词)。

满分5 manfen5.com

 

(5)变色龙(按要求改写句子)。

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改为字句和字句。)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画“——”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巧巧嘴。说说舍本逐末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游圆明园遗址

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奶奶、妈妈和表弟一同去圆明园遗址游览新开辟的福海公园。

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威严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似的。继续往里去,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我看见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侵略者(     )烧毁了我们美丽的圆明园,(     )摧毁不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精神。这边虽还是伤痕累累的劫后遗址,但在那边却已建起了漂亮的福海公园,使它成为第二个圆明园。

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好似一块无瑕的翡翠。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一座座小桥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啊!圆明园,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

【1】认真读文章,填空。

作者写福海公园的美,先写了湖水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接着写____像个大托盘。

【2】文中过渡段是第三自然段,它在文中起____的作用。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到文中(     )里。

不仅……还       如果……就       虽然……但是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用“——”画出来。

【5】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掉,告诉了我们什么?

____

【6】你认为该不该重建圆明园?为什么?把你的理由写下来。

____

16、阅读探秘。

橘子与毛衣

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我生病住院。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来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

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候着母亲的到来。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恰巧,橘子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寡母收入菲薄,供我读书,住院看病又花费了不少钱。购买日常品也愈来愈困难,更别提橘子之类的水果了。

突然,一块橘皮不知从哪里落下来,我茫然地盯住这片橘皮,想像着这水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我再也抵挡不住那种诱惑,趁人不注意时,拾起那块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吮吸着那令人心醉的芬芳。在梦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当时,我还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背脊上。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 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母亲弯下了腰来,脸贴着我的头,温柔地说:“不要哭,孩子,妈妈要给你买橘子。”说完,她就走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了,她真的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橘子。

母亲靠在床上。当我动手把那些鲜艳的金橘整齐地码在枕头边时,她静静地观察着,我抚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记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没有察觉到母亲是什么时候离去的。隔壁的病床的大娘正斜眼看着我,轻声地对她的儿子说:“她的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才换了一篮子的金橘。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橘子?毛衣?我的母亲的毛线衣?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苦涩的微笑和虚弱的身体。

【1】第④段“我被一阵呜咽声……攥着那块橘皮”,当“我把自己的小脸贴在她的背脊上……擦干了双眼”,什么原因使母亲流泪?为什么不让“我”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中体现母爱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三个问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的微笑为什么苦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代文阅读

我的读书经历

①小时候,无论春夏秋冬,每当夜幕降临,我总是爱缠着家人给我讲上一段故事。

②其中小姨讲得最好,我最爱听,因为她讲得十分生动,引人入。起初她讲的是童话,后来小姨给我讲起了《三国演义》的儿童版,刚开始我还觉得没什么意思“那个脸红红的,胡子长长的叔叔真的很厉害吗?”到了后来,我是越听越爱听,真恨不得小姨一天讲完。《三国演义》里的诗数不胜数,小姨总是给我一句一句地讲意思,还要求我读出来,虽然当时读完就从脑中抹去,但现在再拿起书读《三国演义》时,那些诗我依然能够清楚地回忆起来。

③这大概是我儿童时期读过的第一本名著吧,因为当时还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那时读书,不过是为了在小伙伴炫耀或是应付妈妈布置的“三句话日记”罢了。

④然而,到了已粗识文字的今天,我已经知道了那个红脸叔叔“姓关名羽字云长”、“三句话日记”叫读后感。

⑤光阴似箭,转眼,我上了小学,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几个月下来《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我都以听评书、看书的形式了解了,这时,读书、听评书的那种感觉,绝对是世界上顶有趣的事了。

⑥那时的作文就是写话,而每次写话,在我眼里都是一次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因为读书让我积累词句、了解故事,而评书,让我对故事了解更深、有了真情实感。虽然我那时还不懂什么叫总结概括,更不知道什么叫读书方法,但是我在心中已经总结出了一些方法:写文章一开始绝对离不开模仿,因为模仿可以借鉴文中的思路、想法、好词、好句,可谓受益无穷。

⑦那时的我也因为读书的增多而懂得更多,一部分写作方法也从读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跳读法、精读法等方法,我都已会用,更可贵的是我又知道了一个写作方法:写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⑧到了现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文言文原著小说,我都已略知一二,《八十天环游地球》、《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外国小说,我也能在朋友们闲谈时言语上几句,像《细节决定成败》一类的理论书,我更是看过许多。

⑨总而言之,书对我们的作用是不言而的,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1写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

引人入 ______) 不言而______

2作者最初对“读后感”的认识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自然段中,作者总结出来的写作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作者的读书经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我代表我的祖国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不过是个愚昧无知的材料,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备受歧视。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坐在一起聚会。一个浑身散发着酒气的洋学生站起来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结业的时候,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他的画受到法国艺术界的好评。在几次竞赛考试中,他都取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轰动了美术界,那个向他挑战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1)不平等地看待。_____

(2)无端生事,想要引起冲突。_____

【2】徐悲鸿受到什么挑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外国学生的侮辱,徐悲鸿是怎么做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有志者,事竟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 、所   、 所   ,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   ,表现了大自然的  

(2)《黄果树瀑布》一课的中心句是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蔺相如对秦王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外公,这是您最宝贵的画。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定有许多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向大家介绍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注意要写清楚喜欢它的原因,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