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目不暇接 奇珍导宝

B.不可计数 无拘无束

C.内优外患 金碧辉煌

D.朦朦细雨 安居乐业

2、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书法家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作品。

B.《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隶书代表作之一。

C.这些字的书写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

D.欧阳询是唐代的著名书法家。

3、下列对课文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读了《我和祖父的园子》,让我们感受到萧红在祖父的院子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全文充满了祖父对她满满的爱。

B.《景阳冈》一课,我们认识了勇敢威武的武松;《草船借箭》一文,向我们展现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C.《军神》一文,对沃克医生的大笔墨描写也是为了写刘伯承。

D.从《汉字真有趣》中,我们了解到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五中字体最为典型。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冠”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A.帽子;B.居第一位;C.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请你给下列词语中的“冠”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夺( )   (2)怒发冲( )   (3)树( )

5、填空。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非淡泊_________,非宁静__________

②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

上面几句名言表达的共同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生字组词。

( )  ( )  ( )  

( )  ( )  ( )

7、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心情舒畅,精神愉快。_________________

2)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

8、补全诗句。

(1)________________,不耻下问。

(2)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一)(节选)

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1】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哥哥和嫂子的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们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短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深深的忏悔

总也难忘那个小女孩儿,那个被我伤害过的极可爱的小女孩儿。

那还是二十年前,我在一所中学教语文,一次上作文课,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一个奇妙的设想。在收上来的作文中,我发现了不少想象力极丰富的文章。但也有一篇让我看了极为恼火,这就是那个小女孩儿写的,她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有一个美丽的设想,我要让苍蝇变得像蜜蜂一样可爱!

怪了!苍蝇明明是人人讨厌的玩意儿,她却想入非非地要把它们变成蜜蜂。这还得了?荒唐!荒唐透顶!于是,气恼的我甚至没有细细地看完全文,就恶煞地批道:荒唐!不成立!请考虑重写!于是她哭了,哭得挺伤心。我也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于是,就在前不久,就在过了整整二十年后,我却突然发现了我当年的过错是多么的深重!多么的不可饶恕!

那是一个宁静的黄昏,一个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人在闲谈聊天时告诉我,在澳大利亚的纸币上——面值50澳元的纸币上印着苍蝇!我顿时吃了一惊!并猛然想起了二十年前那篇作文。天!那个意欲把苍蝇变成蜜蜂的作文不仅不是痴人说梦,而且恰恰是一个极美丽的预言。

放眼当今世界,不是真的有人把苍蝇印在纸币上了吗?这至少意味着,在澳大利亚,面目可憎的苍蝇的确变了,变得一如美不胜收的蜜蜂了。

我请教那位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他稍加解释,我立刻茅塞顿开。

原来,澳大利亚极干净,苍蝇所爱好的传统环境”——脏与臭,在那里根本不存在。既然无此种生存环境,也就不见了传统型的苍蝇。换言之,按老传统,苍蝇与垃圾腐物为伴的,可是在澳大利亚,由于人们的严格管理,那里根本就找不到垃圾与腐物,环境干净程度堪称世界第一!自然,一旦苍蝇找不到赖以生存的垃圾与腐物,也就不得不转而飞向草原森林!转而以那里的植物液汁为食,以那里的野果嫩叶为食,久而久之,它们的生活习性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不再因为肮脏而让人深恶痛绝,反而有了蜜蜂般的业绩。试想,当它们为庄稼树木传授花粉时,难道不是莫大的功劳吗?

于是我又想起了那女孩儿的作文:要让苍蝇变得像蜜蜂一样可爱。这本是一个无比神圣的美丽企盼,可我却偏偏判了它的死刑。那孩子的思路其实很对,也完全合乎逻辑,这就是:只要苍蝇不再与垃圾为伴,它们就准能变成蜜蜂。多么美好的设计,花似的;多么甜美的设想,蜜似的。

她现在在哪儿?还记得这件事吗?啊,那个美好的天使般的小女孩儿!

自然,也正是因为这个,我才发现并认定,原来——像蜜蜂一样,永远在阳光下飞翔着的,是孩子美丽的心灵。在无以名状的深深地忏悔之后,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只为了孩子们那极美丽的心灵。

1忏悔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的意思,文中老师因什么错误而深深忏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句写老师发现自己错了,对小女孩儿的作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话,这句话同时运用了比喻和对偶。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老师经过忏悔,得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结论,这是怎样个结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下列要求或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

1)表明思想开通,立刻明白了道理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表明对苍蝇喜爱和憎恶之情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重点段落品析。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仿写词语。

怒气冲冲(ABCC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 B. 体现小男孩的勇敢。 C. 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3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骄傲”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

【2】在短文中找出一个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短文找出一句与名言“满招损,谦受益”相似的名言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的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文中“大的,小的”写出了鸟的________不一;“花的,黑的”写出了鸟的_______很多;“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的_______各异。

【2】“应接不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只具体写一只________鸟,这就是________结合的表达方式。

【4】选文主要体现的是作者对鸟的__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

【5】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间?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概括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延伸练写: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既写了群鸟,又着重写了一只画眉鸟。请你也试着用这种写法写一写课间在操场上活动的同学们吧!(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三借芭蕉扇

这一日,孙悟空来到翠云山芭蕉洞借扇子。铁扇公主不但不借,反而取出扇子一扇,把悟空扇出五万多里。

次日,悟空又来到翠云山。他变作一个小虫儿,躲在茶沫下面,来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他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疼痛不已,只好将芭蕉扇借给悟空。悟空满心欢喜,拿了扇子来到火焰山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焰足有千丈之高。悟空方知自己被铁扇公主骗了,扇子不是真的。

孙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孙悟空借扇子的事情告诉了他。假牛魔王先是故意捶胸顿足,提醒铁扇公主保管好真扇子,又套出了真扇子的使用口诀。悟空拿到扇子,学会了口诀,现了本来面目,径自出了芭蕉洞。

再说牛魔王得知此事,连忙追了上去,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又从悟空手里把扇子骗了回去。孙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牛魔王抵挡不过,大败而逃。铁扇公主连忙把真扇子献了出来。

孙悟空拿着真扇子,走近火焰山,用尽气力扇去。只一扇,那火焰便灭了;又一扇,清风微动;再一扇,细雨霏霏。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扇,大雨哗哗而下。

孙悟空把扇子还给铁扇公主,师徒四人继续向西走去。

(1)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子,一借,被   ;二借,   ;三借,被 。(3分)

(2)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从这句话加点的部分可以看出   。(3分)

(3)   在短文中画出写悟空每次借扇的方法的句子。短文为什么要详细写悟空一次又一次地借芭蕉扇呢(4分)?

 

 

(4)短文题目是三,为什么不用三?(3分)

 

 

 

15、课外阅读。

审间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间谍机关收容了一名可疑分子。这人自称比利时北部农民、流浪汉。他衣着破旧,蓬头垢面,面容憔悴,看那样子似乎已有好几天没吃过东西了。法国反间谍人员跟他初步接触后发现,此人只懂法语,不懂德语。可是,经验丰富的反间谍人员认为他可能是德国纳粹间谍。

反间谍军官吉姆斯负责这一案子。他保持高度警惕,一心要找到突破口,心想,只要我能证明他是德国人,就能识破这个流浪汉的真面目。

这天,流浪汉坐在吉姆斯办公桌对面,一副乖顺老实的样子,等待审问。

“你会数数吗?”吉姆斯问。

“会!”流浪汉操着一口流利的法语,认认真真地数数。尽管有几处最容易说错的地方,他也说得极其熟练。数完后,流浪汉还憨厚地笑了笑。

吉姆斯没有找到一丝破绽,只好让卫兵把流浪汉押回小屋。

不久,屋外突然人声嘈杂,浓烟滚滚。在小屋外看守的法国士兵用德语高声呼叫:“着火了——”流浪汉对此毫无反应,闷头睡他的觉。

吉姆斯又请了一位法国农民来和流浪汉聊天,说了很多种庄稼的事,那流浪汉居然说得头头是道。

这可把吉姆斯难住了。难道他真是个比利时农民?为慎重起见,吉姆斯还想试试。

第二天,流浪汉又被押进吉姆斯的办公室。他还是那样,显得稳重、平静。

吉姆斯正在认真地审阅一份文件,看也不看眼前的嫌疑人。他读完文件,在上面签完字,然后慢慢地抬起头,很随便地说:“好啦,你没问题,可以走了,你自由了!”

听了吉姆斯的话,流浪汉突然表现出一种轻松的神情,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想:

。想到这,他站了起来。

哈哈,吉姆斯突然发出得意的笑声说:“你上当了!”

原来,刚才吉姆斯是用德语说这句话的。流浪汉听懂了,无意间露出了懂德语的老底,暴露了身份。

吉姆斯终于以此为突破口,查办了这个德国间谍。

【1】吉姆斯为了识破流浪汉是间谍这个身份,先后用了四种办法,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是对德国间谍的神态描写。仔细读读这几处神态描写,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给文中画横线的地方补充出“流浪汉”的心理活动。

【4】吉姆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写作背景资料 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在那里扎根落户,艰苦创业。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了一个个农田连片、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经济网络。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浑黄一体:__________________

高大挺秀: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话,体会白杨树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写作背景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此时,爸爸在想:_________

(3)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爸爸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B.句子中“高大的白杨树”指爸爸,“几棵小树”指他的儿女们,“风沙”指成长中遇到的困难。

C.爸爸看到小杨树在边疆苗壮成长起来,仿佛看到了沙漠变绿洲的美好景象,感到很欣慰。

D.表明了边疆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4】你觉得白杨树还可以象征我们身边的哪些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1健康是生命之本的正确解释是(   )

A. 草木的茎或根   B. 量词

C. 事物的根本、根源   D. 主要的;中心的

2每天四问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用横线②画出相关语句。

3陶校长的这段演讲中,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向我们说明了________的重要性,最后希望我们树立________。

4选文中两个离不开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①的句子是________句,你能仿写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  从容)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我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在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zuò)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那就是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  践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踩踏  践踏 )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女工也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了。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又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脚下发出一阵“沙沙”的响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从上往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军绿大衣……最后我看到了他的双脚——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眼里竟有泪光闪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却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  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  多读了几本书  或是一个人了解  红楼梦  的情节  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  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在⑥自然段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

3联系上文理解词语。

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手投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记叙了一个雪天,“我”走进市图书馆的阅览室,发现每个进来的人都像我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使擦地女工不断地奋力擦抹;只有一个送水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擦地女工眼里闪现出泪光。这件事让“我”想到了一个词——“修养”。

5文章⑤自然段,通过对送水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女工 “表情复杂”和“泪光闪现”中,我又读出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6你是怎么理解“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这句话的?请你联系生活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被称为“绿色氧吧”。当你走进森林,会感到这里空气清新,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因为,森林仿佛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据测算,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制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使用。

  森林能吸收噪音。城市噪声污染严重,林木能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减弱这种有害的噪声。  

  森林还有杀菌作用。森林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在森林中,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最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其他地方每立方米空气至少有细菌三四万个。

  森林还能调节气候。平均一棵树在一个夏天要蒸腾2000公升的水。因此林地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地高出15~25%,降水量也有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森林的四大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短文用得最多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

  3.给短文配上总起句和总结句,分别写在文前及文末的横线上。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仿写句子。

例:一本好书是一盏明灯,它将照亮人生前进之路。

一本好书是___________,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成字句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晚饭我已经烧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结合东东拍摄的金佛山画面,把句子写具体。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完成下面的习作,相信你是最棒的。

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了、太迷人了。雷声、风声、动物的叫声,人的说话声、笑声、脚步声,物体的撞击声、摩擦声……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展开想象,把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详略得当,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