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缩写方法的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
A.缩写前要认真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要点。
B.缩写的主要方法是摘录、删减、概括、改写。
C.缩写时要学会概括,将具体的描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D.缩写不能改变文章的体裁、中心意思、人称、叙述顺序。
2、对“秦王双手捧住壁,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是( )
A.秦王想要拿城换壁。
B.秦王对蔺相如十分不满意。
C.秦王非常喜欢这块壁。
D.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3、下列词语搭配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意志坚强 房屋倒塌 发扬作用 发挥风格
B.解除痛苦 发现问题 发明创造 支配时间
C.改正错误 改善态度 改变生活 悉心指导
D.寻找机会 认识深厚 继承传统 感情深刻
4、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①________外公把伞歪向了我这边,________每次回来肩膀都是一半湿一半干的。
②小姑娘找水________很困难,________她还是把水给过路人喝。
③熙熙心里知道,________给妹妹输血,妹妹________有可能康复。
5、课文《父爱之舟》结构
第一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7、我会比一比,再组词。
拇(________) 跳(________) 瞎(________) 挠(________)
姆(________) 眺(________) 割(________) 烧(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jùn qiào chuī fú qǔ pǔ chāo yuè pí juàn
( ) ( ) ( ) ( ) ( )
zhān shī jù huì ɡāo ánɡ còu qiǎo suǒ suì
( ) ( ) ( ) ( ) ( )
9、课外阅读。
父亲的画面(节选)
刘墉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父亲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bó bù)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
父亲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yīn yān)红的血迹……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这句话中划线的词语“气候”的意思是( )
A.时令,节气。
B.天气。
C.结果,成就,前途。
D.人的神态风貌。
【3】短文一共描述了五件与父亲有关的画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四个画面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________这个画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
【4】父亲对“我”的宠爱,母亲不无抱怨,甚至认为“我”可能因为父亲的宠爱而成不了气候。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待父亲对“我”的这种宠爱的。
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我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次我偷了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荡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里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①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②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没有我在草坪上踢足球了,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把“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和“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两句中的“表达”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①的语言描写,表达了爹当时的_____心情,反映了他对“我”的关心与疼爱。画线句子②的神态描写反映了爹对“我”自己能骑车的______。
【3】本文的题目是“父亲的爱”,为什么作者写了很多母爱的表现呢?( )
A.因为作者从来没有感受到父爱,只感受到了母爱。
B.因为作者是以母爱的表现作对比,更鲜明地表现父爱的特点。
C.因为母爱比父爱更加深厚,更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D.因为母爱与父爱是联系在一起的,写父爱必须写母爱。
【4】通过阅读文章,你觉得文中父亲的爱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他,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
①朝鲜北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园里,长眠着一百多名志愿军的英灵。其中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圆形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牌,上面镌刻着七个大字:“毛岸英同志之墓。毛岸英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月25日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牺牲。”
②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毛岸英投笔从戎,随彭德怀司令员来到朝鲜战场。
③11月24日下午,三架美国轰炸机在志愿军总部上空盘旋侦察。彭总发现这一情况,决定除作战室留下两人值班外,其余人员一律进入防空洞隐蔽。人们迅速地隐蔽起来。
④本来,岸英今天可以不到作战室的木板房去值班,可他想起今天是第二战役第一天,事情千头万绪:彭总的命令要发布到各兵团,各军,前线的胜利捷报要及时传回祖国。想到这,防空警报一解除,他便从防空洞冲出来到作战室去了。
⑤“轰……”天空中仿佛惊雷滚滚,那三架B—29轰炸机狡猾地调转机头,重又飞临总部上空。
⑥有人大喊:“不好,快进防空洞!”话音未落,炸弹就砸下来了,仅房顶就落了几十颗。顿时,烈焰升腾,蔓延成一片火海!
⑦岸英英勇地以身殉职!
⑧毛泽东得到岸英牺牲的消息沉默了好一会儿缓缓地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停顿了好一会儿,毛泽东扳着指头算了一下说:“岸英牺牲的时候刚满二十八岁。为了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的共同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⑨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儿子的评价!
⑩毛岸英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
【1】给第八自然段(画横线处)加上标点。
毛泽东得到岸英牺牲的消息________ 沉默了好一会儿________ 缓缓地说 ________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投笔从戎:_________
以身殉职:__________
【3】缩句: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毛岸英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鼓励的魅力
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几个月后正式上岗。
这天,他给3位顾客理完发,顾客都不太满意,可是听完师傅的话都满意地告辞了。
晚上打烊,徒弟愣诱地问师傅:“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我没有一次做对了。”
师傅宽厚地笑道:“不借,每一件事都包含了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外。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是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手艺更加精湛了。
人,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鼓励他人既是处世的艺术,又是做人的美德。被鼓励的人心怀感激,恰是对鼓励者最好的回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在短文中找一找.填一填。
(1)晚上打烊,徒弟( )问师傅。
(2)师傅( )笑道。
(3)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 )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手艺更加( )了。
【2】想一想,填一填。
(1)短文中有( )次对话。
(2)师傅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徒弟是希望他( )。
【3】用短文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鼓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是……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选。
对短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 )
A.这段话概括了鼓励的作用。
B.被鼓励的人一定要懂得回报他人。
C.告诉我们应该学会鼓励他人,同时接受鼓励要心存感激。
1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父亲的爱(节选)
①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②我出嫁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xǐng)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1】选文第①段描述了______的场景,“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爸爸是想______;“他只是微笑”,爸爸在想______。
【2】第②段描述了______的场景,描写了妈妈“掉眼泪”和爸爸“大声擤鼻子”的动作,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______。
14、课外阅读。
①都说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②记得六岁那个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在春日阳光的映照下,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母亲端详着我,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恐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此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和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挣扎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摸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
⑪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吧!
——选自《儿童文学》,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推想第③段和第⑦段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①匮乏__________
②惶恐无措_____________
(2)短文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⑤﹣⑨自然段,并完成练习。
Ⅰ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个场景?请依次写下来。
⑤母亲翻找螃蟹——⑥______——⑦_______——⑧_______——⑨_______
Ⅱ细读文段⑨这个场景,从母亲的神态和动作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情感,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这些句子中,“寒冷的春日”反复出现,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体会这篇短文结尾的特点,想一想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6)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加这个题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15、阅读
胜利(节选)
陈力娇
土拨鼠在站岗,有人要侵略他的家园。他的家在地下3米之处,有两个出口,里面有绵软的草絮供他们休息,但是这一切都无用了,已经有四五家土拨鼠的家被洗劫一空。
土拨鼠又名旱獭,他的皮毛很珍贵,能为人类换大钱,他的油能让马笼头和马缰绳坚固如钢铁。这些土拨鼠自己也知道,因此土拨鼠的妈妈让土拨鼠无论如何要守住自己的家园。
有个人30岁左右,对付土拨鼠,他既有经验又耐得住性子,他先把土拨鼠家的一个洞口堵住,然后守住另一个洞口,又不是只守不攻,他会把一挂人类庆贺节日用的鞭炮,拴在一只事先逮住的小土拨鼠的尾巴上,然后点燃爆竹,放开他。小土拨鼠受了惊吓,就会直奔洞里找妈妈,那么家里不管有多少土拨鼠,都会在呛眼的烟雾下窜出洞口,一个家族就这样毁灭了。
土拨鼠的妈妈身体很虚弱,刚为他生下3个小弟弟,因为奶水不太多,已经有两个小弟弟饿死了。妈妈听土拨鼠把这些说完,撑起身子对他说,“人类在自讨苦吃,没了我们,就无法保持生态的平衡。”
土拨鼠明白了妈妈的话,又去站岗了,但是这一次他有些心事重重,也就是在这一刻,他一下子长大了。
这一天清晨,阳光很柔和,四周青草葳蕤,一片祥和,是个让土拨鼠忘记灾难的美好时刻。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来了几个少年,他们采取灌水的方法,灌水当然不如放爆竹了。土拨鼠躲在岩石后面忍不住笑出了声。
忽然他看到一只瘦弱的小土拨鼠拱出了洞口,这让土拨鼠大吃一惊,他知道如果这只小土拨鼠也被在尾巴上拴上爆竹,那他的整个家族瞬间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土拨鼠按捺不住了,他必须在这一刻力挽狂澜。如果可能他想和人类谈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换得和平也在所不辞。
就在那几个少年往小土拨鼠的尾巴上拴长长一串红色爆竹时,土拨鼠箭一样窜了出去,他直奔那双绑爆竹的手,用他好看的两颗小门牙死死地将它咬住。少年松开了小土拨鼠,小土拨鼠连滚带爬回到洞中。
但是土拨鼠无疑被捉了,尾巴上也被拴上了爆竹。
土拨鼠没有反抗,他很驯服,爆竹像风筝的尾巴一样牢牢地固定在他的尾巴上,这时候土拨鼠抬头看了看天,他很希望这时的天空出现一只风筝,他好和它媲美一下,看谁飞得更高。
爆竹点燃了,一阵震耳的鸣响如同打雷。土拨鼠没有跑,更没有回洞,他镇定了自己,任那爆竹一点点接近自己的身体,然后奋力一跃,跳上了那些惊慌失措的人们高高的肩头……
(摘自《意林》2019年第22期)
【1】加点的“这一刻”在文中指( )。
A.土拨鼠辛辛苦苦地站岗
B.土拨鼠理解了妈妈的话
C.土拨鼠一下子长大了
D.人类开始捕捉土拨鼠时
【2】下列哪项不是人类捕捉土拨鼠的办法?( )
A.堵住洞口
B.燃放鞭炮
C.洞口灌水
D.只守不攻
【3】少年捕捉土拨鼠时,土拨鼠的情绪变化过程是( )
A.放松——激动——大吃一惊——平静——镇定
B.大吃一惊——激动——放松——平静——镇定
C.放松——大吃一惊——激动——平静——镇定
D.放松——大吃一惊——激动——镇定——平静
【4】对“撑起身子”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土拨鼠妈妈身体虚弱
B.土拨鼠妈妈十分顽强
C.土拨鼠站岗十分劳累
D.土拨鼠妈妈担心生态
【5】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
A.环境 丰富文章内容
B.动作 突出清晨祥和的气氛
C.环境 反衬危险到来
D.心理 深化文章主题
【6】文章结尾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请结合文本展开想象,续写两三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站岗的土拨鼠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千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地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根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喊了一向:“快去找你爹!”
【1】用“ ”画出王母娘娘怎样得知织女的处所。
【2】选段中“抓住”“狠狠”说明了王母娘娘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3】“织女心里恨极了……”中的“恨”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段,你想对王母娘娘说些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记一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第一次以(迅、讯)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严重、重重)的一掌。 起因非常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座)车的5分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厉)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而且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使父亲病了,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价格)。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呆了许久,他靠在床边,点燃一支香烟。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夸耀)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发展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他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的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却不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东西时,你不是夸奖我,而是责备我,让我明(辨、辩)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一块湿毛巾擦去了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财会科长几十年,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来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贫穷,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你坐车不买票和偷人家东西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贫字。蚁穴虽小可以溃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衬衫里取出钱包,掏出2毛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盯住我:“你再去游泳,要多买一张票要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次涌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全懂得故事中蕴涵的深奥道理,但是凭我的直觉感觉到了父亲的舐(shì)犊(dú)之情。
从那以后,每当在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诱导),我总会想起那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用“”划去( )里的错字和(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文中有许多成语或者四字词语运用得非常准确,请你摘抄在横线上(最少3个),并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挨打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我”的心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给我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父亲给“我”讲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你对文中这句话的理解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和这句话类似的古语还有一句,请试着补充完整:勿以善小而不为,__________________。
18、读课内片段,做下面各题。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输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军令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2】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 )
②“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的回答( )
③“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 )
④“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 )
【3】选段最后一句话,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可以看出周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19、课内阅读。
黄山奇松(节选)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 居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_______,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_______,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_______。
【1】用“__”把文段中括号内恰当的词画出来。
【2】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
A. 特定称谓 B. 引用文句 C. 特殊意义
【3】把下面的三个句子还原到文中A、B、C三处,只填序号。
⑴、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⑵、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⑶、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4】迎客松和送客松的枝干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送客松这黄山三大奇松,期中写的最详细的是________。
【6】黄山奇松的代表是什么呢?
________
20、李老师得意忘形地宜布了这个好消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秋天,熟透了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3.我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都合不拢眼。(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22、按要求写句子。
1.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成转述句)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用加点字造句)
3.白云在天空中飘荡。(扩句,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3、习作天地。
漫画往往能教给我们一些道理,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你对漫画的理解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