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巧对对联]现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池中荷叶鱼儿伞”,适合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

A.岸上麻叶伸绿掌

B.梁上蛛丝燕子帘

C.山上新月半亭风

D.半场杨柳拂楼台

2、“不能自己”中的“己”字的正确意思是( )

A.已经,已然

B.止,罢了

C.后来,过了一会儿

D.太,过

3、诺贝尔最突出的发明是_______。他与父亲、哥哥首先发明的是一种被称为“_______”的液体炸药,其优点是_______,缺点是_______;后来诺贝尔发明了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 ( )

A. 引爆装置;诺贝尔爆炸没;威力十分强大;不易保存;黄色炸药;能够安全运输

B. 炸药;诺贝尔爆炸油;威力十分强大;运输中非常容易爆炸;黄色炸药;能够安全运输

C. 炸药;诺贝尔爆炸油;威力十分强大;运输中非常容易爆炸;固体炸药;威力更大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

读音(   );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字典里字的解释有:缺乏财物。完了。达到极点。环境恶劣没有出路。穷凶极恶中的应选第(   )项解释。贫穷中的应选第(   )项解释,理屈词穷中的应选第(   )项解释。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____________。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感情。

2.圆明园位于____________,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6、填空。

1.《示儿》是宋代诗人____的一首_____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遗憾和强烈的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渴望人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临安邸》一诗中,蕴含讽刺意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花生》这篇散文借物喻人,告诉我们要学习花生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全文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火箭的速度极快,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7、字组四个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

.(   )过了一会,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一只可爱的小鸟(   )落到我的肩上。

.看那表情,他(   )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虽然老师病了,但(   )坚持给我们上课。

 

8、读拼音,写词语。

爸爸lǚ  xíng ____了他的诺言,暑假带我到北京旅游。我bǎo lǎn ____着祖国的fēng jǐng míng shèng______,分外开心。我在故宫里观赏着古老huáng gōng ____huī huáng ____jiàn zhù ____,在长城上感受着长城的hóng wěi____气势,在国家bó wù guǎn______里见识着各种qí zhēn yì bǎo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母爱·风筝·童话

也许,再也没有比这更亮丽的风景了——

绿草如茵,蓝天如碧。一个年轻的妈妈,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带着她的女儿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飞得挺高,风筝线就牵在那年轻妈妈的手中:她已经累了,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则拍着小手兴冲冲地笑,笑声挺亮,使人想起了天堂里的阳光。

那孩子比我小,那明媚的笑自然吸引了我,我就细看,却发现小女孩儿竟然是个不幸的盲人。

于是,也就在这一刹那,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走向孩子并抱起了她,问:“风筝飞得高吗?”

“高”

“你能看得见吗?”

“能!”

回答得那么坚定,那么斩钉截铁。

我不由得又问了一句:“那,能不能告诉小姐姐,风筝什么样?”

“就像蝴蝶结!喏!就像这个——妈妈系的!”说着,她指了指头上的蝴蝶结。

啊!多么精彩的比喻!风筝像蝴蝶结!

我不由得看了那孩子一眼:挺漂亮的衣裙,挺漂亮的蝴蝶结!啊!你真聪明!就像个漂亮的天使!”我不由得夸了一句。

小女孩儿立刻“格格格”地笑出了声。

再看那年轻的妈妈,也就立刻笑出了满脸的灿烂,显然——她挺满意女儿刚才的答案。

我本来还想再问点什么的,但我没问。

因为我已坚信不疑:有妈妈的地方,一定有阳光!

母爱,就是人间最辉煌的太阳!

【1】小女孩儿认为风筝像什么(       

A.衣裙

B.蝴蝶结

C.蝴蝶

D.小天使

【2】文中“我的心”被什么“深深地震撼了”?(       

A.小女孩儿竟然是个不幸的盲人。

B.小女孩儿比“我”小就失明了,真不幸!

C.小女孩儿明媚的笑声震撼了“我”。

D.“我”预感到小女孩儿会说她能看见风筝。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我”在编织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B.一位年轻的妈妈为盲人女儿放风筝。

C.一位盲人小女孩儿陪她妈妈放风筝。

D.“我”和放风筝的小姑娘之间的谈话。

【4】小女孩儿双目失明,为什么坚定地说自己能看见风筝?(       

A.可能在“我”问小女孩儿之前,她妈妈告诉她的,所以她说能。

B.小女孩儿像是童话里的人物,有超能力,虽然失明也能看得见。

C.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天真烂漫,善于大胆幻想,所以能这样回答。

D.小女孩儿在母爱的辉映里,显得自信和乐观,所以能这样回答。

【5】“风筝飞得挺高,风筝线就牵在那年轻妈妈的手中:她已经累了,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从这一场景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我”坚信不疑:“有妈妈的地方,一定有阳光!”你赞同这一说法吗?为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例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读读母亲说的话,母亲这样说是因为( )

A.杭州的桂花没有故乡的桂花香。

B.对故乡的牵挂和思念

C.杭州的桂花数量少。

D.“我”不再和她一起摇桂花了。

【2】由文中母亲的话,你想到的自己故乡最有特点的事物是_____

【3】第2自然段表达了“我”对故乡的_____之情。

11、生活中的语文

【1】根据上图,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提升最快的年份是( )

A.2015年

B.2014年

C.2013年

D.2010年

【2】从2008年到2015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典文学名著阅读。

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节选)

①玄德(刘备)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曹操。曹操【注】笑着说:“你在家做大事啊!”吓得玄德面如土色。曹操拉着玄德的手,走到后园,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啊!”玄德听了才放心,回答说:“没事消遣罢了。”曹操说:“刚才看见树枝上梅子青青,忽然想起去年去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指说:‘前面有梅林。’军士听了这句话,嘴里都生出唾沫,才不渴。现在看见这梅子,觉得不可不赏。又当酒正煮熟,所以邀请使君来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经好杯盘:盘里放置着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②酒至半酣,忽然乌云滚滚,骤雨将至。曹操说:“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英雄。请说说看。”玄德说:“我见识浅薄,怎么认得出谁是英雄呢?”曹操说:“不要太谦虚啦。”玄德说:“备得到陛下的恩宠和庇护,得以在朝为官。天下的英雄,实在是没有见到过啊。”曹操说:“既然没有见到过,那也听过他的名声吧。”玄德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玄德说:“河北的袁绍,连续四代做到三公职位,家门中有很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绍这个人色厉胆薄,好计谋却没有决断;干大事却爱惜性命,看见小利却不顾性命,不是英雄。”

……

③玄德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道了呀。”曹操说:“能叫作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玄德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玄德,然后又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曹操)两人而已!”玄德听到这句话,吃了一惊,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不禁掉在地上。

④这时正好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玄德才从容地低头拿起筷子和勺子说:“因为打雷被吓到了,才会这样(指筷子和勺子掉在地上)。”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玄德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何况我怎么能不怕呢?”将听到刚才的话才掉了筷子和勺子的缘故轻轻地掩饰了过去。曹操才不怀疑玄德。

【注释】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魏政权的奠基人。

【1】联系语境或平时积累,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①用鞭指说( )

②已经好杯盘( )

得以在朝为官( )

④部下能事者极多( )

【2】结合名著阅读经验,把本文的主人公填写在下图的“_____”上。

魏:__________

《三国演义》

蜀:__________

其他:袁绍……

吴:孙权

【3】选择题:第一自然段画线句子告诉了我们成语“_____”的出处。(     

A.鞭长莫及

B.望梅止渴

【4】曹操和刘备讨论的话题是__________,曹操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他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词语:胸怀大志、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笑说:“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关注带点词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阅读链接】中的这段话应该放在选文《煮酒论英雄》的第自然段后面。读了这篇选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链接】

事后,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羽、张飞,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13、读句子,填空。(10分)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

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____________的决心和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________、决定之_____

___,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________和对人民____________,表现出崇高的_______

___精神。“斩钉截铁”比喻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____________,对党和人民的____________。这句话充分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阅读《小学生错别字研究报告(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们对记录的小学生的错别字进行分析,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类:

②多写笔画。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多写了某一个笔画。

③少写笔画。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少写了某一个笔画。

④笔画形态错误。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将原字的某个笔画的形态写错了。多数情况是:该长的短了,该短的长了;不该带钩的带钩了;该写折笔的写成了弯笔,不该出头的出头了,应该出头的没出头等等。

⑤多写部件。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字中添加某个部件,其中有的添加部件后不成字,有的成了另外的字。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受到前后字的干扰,也有的是受社会用字不规范的影响,或者是“想当然”。

⑥少写部件。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将原字中的某个部件写漏了。

⑦错写部件。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将原字的某个部件写错了。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将原字的某个部件写错之后,所写字不成为字;二是将原字的某个部件写错之:所写字变成了另一个不符合词义要求的字,如演奏(演秦)、波纹(波汶)。

⑧其他的还有改变结构和同音替换。

【1】撰写研究报告,先是( ),接着写( ),然后写( ),最后写( )。上面的片段属于研究报告的( )部分。(填序号)

A.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B.研究结论

C.问题的提出                                                  D.研究方法

【2】本文将小学生的错别字分析归纳成_______(填数字)类:而将“花瓣”的“瓣”写成三个“辛”并列,则属于_________类错别字。

【3】为了撰写这份报告,作者可能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相关信息?

_______________

【4】请你针对“如何让小学生少写错别字”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片段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永远比愉快……”

1这是伟大的作家______写给____信里的话。

2文中有两处写到美好的东西”,第一处是指_____,第二处是指_______

3你要知道,‘永远比愉快……”,“____,“_____

4读了信中的话,高尔基的儿子一定会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墨香里的年味

①父亲是书法爱好者,能写一手好字,楷书、隶书都来得。从我记事起,常有人上门求字。到了年底,左邻右舍来托父亲写春联的更是络绎不绝。父亲总是有求必应。

②父亲对写春联很上心。为了避免重复,父亲在春联内容的选择上下足功夫。父亲有一本《春联集锦》,每选好一副对子,他便用铅笔做上记号。为了亲朋拿到合适的对联,他会仔细地询问门框尺寸,根据尺寸大小,裁好红纸,再根据选定对联的字数,将纸折成相应的方格归类摊放。

③准备就绪,父亲就拿出笔墨纸砚开始写春联了。只见父亲左手压纸,右手握笔,弯下身子,屏息凝神,一笔一画写得苍劲有力。不一会儿,一句吉祥的祝福语便跃然纸上。每写好一副春联,父亲都会仔细地看一遍。如果有不满意的,便重写一副,再平铺压住晾干。那些天,父亲忙得不亦乐乎,家里铺满一副副散发墨香的春联。父亲写的楷书端庄大方,隶书轻重有致。来取对联的人家看了都要称赞一番。

④到了年三十,吃过早饭后,人们就陆陆续续地贴春联了。我们家春联都是父亲贴的,父亲贴春联的认真劲儿丝毫不逊于写春联。每回都把春联粘得很结实,以至于换新春联时,总要用小刀才能把旧春联剔除干净。父亲爬上梯子,把新春联放在要贴的位置,然后让我们后退,看看春联是否放正了。有时不放心,他会让我和母亲帮忙按住对联,自己下来验收一番。

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一颗颗璀璨的烟花破空而起,它们在黑暗中盛开,那明亮的轨迹在空中舞动,像是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花朵。父亲站在对联前,仰望着绚烂的烟花,不由吟诵起来:“合家欢乐迎新春,内外平安好运来……”此时,父亲的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⑥时光荏苒,流年似水。父亲写春联已有数十个年头。如今,各种花样繁多的春联印刷品应运而生。小摊前,熠熠闪光的烫金对联耀眼夺目,颇具视觉冲击力。但每到年底,依然有亲朋请父亲写春联。来人说,还是贴手写的春联好,更有年味。

⑦我以为,更准确的说法是墨香氤氲的春联里凝聚着一种情怀,饱含着书写者对新年最虔诚的祝福。

(选自《福建日报》,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打“×”。

①第①段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父亲的崇拜之情。 _____

②父亲写的春联端庄大方,轻重有致,有楷书_____

③如今,春联印刷品应运而生,不再有人请父亲写春联了。 _____

【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是 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写出了烟花 _________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选文拍成电影,一个个场景就是一个个镜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一个场景。

镜头1:托写春联

镜头2:________

镜头3:________

镜头4:赏春联

【4】用“﹏﹏”在第③或第④段中画出一处细节描写,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墨香”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它不仅指 __________,还指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骆驼图书馆(节选)

谢素军

  撒哈拉是一个男孩,只是他并不知道,自己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同名,自然,他更不知道自己就踩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央。

有两头骆驼总会在每周周二出现,一大早便停在那个叫“塔里”的沙丘下,等待周边部落的少年前来借阅图书。图书管理员奥利奇是一个神一般的人,至少在孩子们心中是这样。他要大家尽量坐在原地看书,看完之后便可以直接归还。当然,这没有人反对,大家都不希望图书因为离开骆驼图书馆而流离失所。

可是,因为撒哈拉对书的热爱,有一次,在黑暗已经笼罩大漠,奥利奇要赶着骆驼离开时,他终于鼓足勇气伸出了右手,他要借书,并且发誓,在下周这个时候,一定亲手把书放回骆驼图书馆。

奥利奇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被撒哈拉的真诚所感动,他从骆驼背上抽出一本书交到撒哈拉手里,还用力地拍了拍撒哈拉的肩,说:“骆驼图书馆有一句口号:撒哈拉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片沙漠没有文化。'你要知道,骆驼图书馆是撒哈拉部落的希望,很多和你一样的孩子都希望能读书,能通过书本了解世界,走出文化的荒漠。”

所以,撒哈拉从未忘记保护好手中的书,尽管这本书连封面都没有,他却视若珍宝。

然而,世间有许多事都不遂人愿,就在撒哈拉借走书的第三天,全部落的人突然要搬迁,撒哈拉却抱着书不肯离开,但父亲有カ的手没能让他如愿……

1骆驼图书馆是一个怎样的图书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奥利奇在孩子们心中是“一个神一般的人”?(   )(多选)

A.奥利奇会在每周周二准时出现 B.他懂得很多知识

C.他是骆驼图书馆的管理员,可以给大家带来书,让大家学到知识,大家都很敬重他、喜欢他。   D.他总是神神秘秘地出现,离开后做什么也很神秘。

3撒哈拉向奥利奇借书, “奥利奇犹豫了许久,”此时,奥利奇可能在想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个地方表现了撒哈拉对图书的珍爱?用 ”画出相关句子。

5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骆驼图书馆的这句口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处,撒哈拉抱着书不肯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

(材料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四)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____________,不能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___________。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1按课文内容补充(材料二、四)中的空白句。

2第八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口语交际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是“推荐一本书”,编者为什么在这单元的篇章页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请结合整单元的编排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忆读书》)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我的“长生果”》)

联系课文内容,熟读深思,写出这两篇课文开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快速阅读(材料一、二、三、四),再反复默读。材料中哪个读书方法对你最有启发,请在材料中圈出来,再结合自已的读书经历,写出你运用此读书法所得的启发、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泥土的微笑》,完成问题。

泥土的微笑

①我在花园中种满了芬芳的玫瑰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燃烧的晚霞,我想等朋友来做客的时候,让他们携带些玫瑰回家。我相信朋友捧着火红的玫瑰渐渐走远的背影,一定能点燃易燃的情怀。有一天,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来探望我。我知道她平素最喜欢花花草草了,临别时,我说:“采一束玫瑰点缀你的书房吧,保证十里飘香。”

②朋友轻轻跨进花园,东闻闻,西嗅嗅,神采飞扬,就是不肯采摘。我说没关系,多的是,我又不是花店的老板,不会靠玫瑰赚钱的。说完我就举起剪刀准备献美。朋友急忙拦住,高声叫着不可不可。

③“这么美丽的玫瑰剪下来,让人心疼。”她抓紧我的袖子叮咛,“千万不能剪啊,玫瑰是泥土的微笑。谁忍心杀戮美的醉人的微笑?”

④我的灵魂悚然一惊,丑陋的泥土,卑微的泥土,朴素的泥土,因为玫瑰露出了惊艳的一笑,因为这一笑,让人爱惜非常。

⑤一位朋友在拍卖会上有幸购得一个花瓶,花瓶细颈大肚,碎花蓝白调子,流光溢彩,从造型到色彩,整个如唐朝盛世的化身,雍容,华贵,高傲,悠闲,目空一切。朋友请我们大家观赏。奇怪的是每个参观者都小心翼翼,生怕碰坏这盛世的宝贝。其实不过是一撮泥土,经过窑烧才千修百炼成瓷中经典。

⑥江南的紫砂壶玲珑剔透,泥人张的彩塑令人拍案叫绝,他们不都是泥土的微笑吗?弥真弥贵。即使曾丑陋,即使曾卑微,即使曾朴素,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⑦我懂得了,泥土因玫瑰而美丽,玫瑰因泥土而真实,即使再平凡的人,也没有理由埋没,只要努力活出色彩,就一定叫人刮目相看。

【1】朋友急忙拦住,高声叫着“不可不可”的原因是哪一项?(       

A.朋友根本就不喜欢玫瑰

B.“我”不是花店老板,不会靠玫瑰赚钱

C.朋友不好意思采撷“我”精心栽种的玫瑰

D.朋友十分爱惜玫瑰,认为玫瑰是泥土的微笑,不忍心采撷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文中“泥土的微笑”?(       

A.美丽的玫瑰

B.盛唐的花瓶

C.江西的紫砂壶

D.泥人张的彩塑

【3】认真读短文,体会作者心情的发展,概括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当“我”看到花园里芬芳的玫瑰时,心情是_____;当朋友不肯采摘,认真叮咛“我”时,心情是_____;当“我”体会到“泥土的微笑”的真正含义时,心情是_____

【4】课文写了两件小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

【5】“我的灵魂悚然一惊,丑陋的泥土,卑微的泥土,朴素的泥土,因为玫瑰露出了惊艳的一笑。”为什么“我的灵魂悚然一惊”?

________________

【6】请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写出你对“玫瑰是泥土的微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仿写句子)

那么多的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1)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照例句,把下面的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我的笔下生辉。

在我们的周围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留意过什么声音?这声音使你想到了什么?快快提笔写下来,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中那奇妙的声音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