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拗不过”的“拗”意思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固执
B.不随和
C.不别顺
D.使弯曲
2、下列关于课文结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桂花雨》的结尾,揭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以及浓厚的思乡之情。
B.《慈母情深》的结尾,不仅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还蕴含了作者对母亲难以言尽的感情。
C.《“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展现了作者成年后对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方式更深入的认识。
D.《父爱之舟》的结尾,照应文章开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我”对父亲及童年生活的怀念。
3、选择正确的字义。
①尽开颜________
A.全部 B.完
②尽责任________
A.完 B.用力完成 C.全部
③山穷水尽________
A.完 B.全部 C.达到极端
④想尽办法________
A.全;所有的 B.完 C.全部用出
⑤物尽其用________
A.全;所有的 B.完 C.全部用出
4、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现在,我国的军舰于hángxíng___途中可以在外国的mǎtóu___停靠,这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shíxíng___以来,各国友好相处的表现。外国友人看到中国zhǎn xīn___的面貌和科技实力,都yóuzhōng___地赞叹我国人民的伟大。
5、读成语,想名人。(3分)
完璧归赵( ) 四面楚歌( ) 负荆请罪( )
乐不思蜀( ) 锦囊妙计( ) 卧薪尝胆( )
6、一起唱反调(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单调——( )洪亮——( )
愉快——( )坚硬——( )
继续——( )丑恶——( )
柔和——( )呈现——( )
7、看拼音写汉字。
xiū sè wǔ rǔ jì diàn dǎn qiè
( ) ( ) ( ) ( )
yì:战( ) 友( ) mò:沙( ) 寂( )
8、在你的脑海里积累不少词语,请你填一填吧。
①_____览群书 风平浪______ 目不转______ ______果累累
②失之毫厘,差之______里。
③一寸光阴一寸______,寸金难买寸光阴。
9、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对“紧走搭石慢过桥”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B.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2】文中“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是_______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突出了人们走搭石时的动作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的是( )
A.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B.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4】本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乡亲们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美。 ______
(2)搭石的作用。 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上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騰,充满(生 声)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馅饺子呢!
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 拔)上了3个。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
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 要)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 侵)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的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用“_______”画出第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3】“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想一想,妈妈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为什么能够吃到糖馅饺子?“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章节和语句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皆有。
毛主席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曾阅读批注了德国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一百多字的批注和提要。在他移居长沙清水塘时,他这本书曾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这位同学才托周世钊先生带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翻阅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打开毛主席批阅过的书籍,可以看到他是怎样不厌其烦地将一个一个的错别字和明显点错的标点改正过来,又将漏字一个一个地添加上去。
【1】请你给这篇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书眉:________
不厌其烦:________
【3】毛主席看书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本段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痪(huà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à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nuè)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__________
契机——__________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 )中。
A.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____
B.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____
【3】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_________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抄下来。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父爱之舟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搬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我当值日生
清晨,我早早吃过饭,便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因为这个星期我当值日生,我和同学王丽负责检查学校的卫生状况。
我俩从一个班级到另一个班级,依次认认真真地看地面、门窗、黑板是否干净,看课桌椅是否摆放整齐。检查的结果令人十分满意,记分薄上,每个班都打上了鲜红的“优”。最后,我们来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①凝神思考的校长似乎没有发现我们的到来,他的手上正捏着一支烟,地上还有一个没有熄灭的烟蒂在冒着缕缕青烟。我内心一阵慌乱,是“说”还是“不说”,我犹豫不决。说真的,校长为了我们学校各方面工作搞上去,早来晚归,废寝忘食,吃了很多苦。如今,②学校建设得像花园;教职工意气风发,劲头十足;③我们这些“丑小鸭”一个个变成“小天鹅”,哪一样不包含着校长的心血啊!这不,他又在思考着学校的什么大事呢。我看看站在身旁的王丽,④她正歪着头对我笑,好像在说:“校长乱丢烟蒂,你敢说吗?”我想到值日生的职责,便鼓起勇气,走到校长面前,说了声“校长您早”,接着又结结巴巴地轻声说:“校长,这烟蒂是您丢的吧?”一边问,一边弯腰去捡烟蒂,不料,校长已经把它拾起来了。我偷头看了他一眼,⑤只见他脸红红的,好像做了错事的小学生,认真对我说:“谢谢你提醒了我……”
我心慌意乱地走出办公室,王丽一个劲儿地说:“你真是个称职的值日生。”可她不知道当时我的心里有多乱。
早操结束后,校长开始讲话了,我心里紧张极了,头埋得低低的,不敢正视校长。⑥操场上回荡着校长洪钟一样的声音:“今天,我要向全体师生作自我批评……”什么?校长作自我批评?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要表扬咱们的值日生,她提醒了我……”我蓦然地抬起头来,看到校长的神情是那么严肃,那么认真,我的眼睛湿润了。
【1】文中画横线的6个句子,只有3个是比喻句,这3个比喻句是第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_句。
【2】照样子,再写出五个重叠词。
例:急急忙忙 ( )( )( )( )( )
【3】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再写出三个你从课外写到的成语。
( )( )( )( )( )( )
【5】填空。(在括号里选用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答,在横线上用自己的话回答)
短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细致生动。提出批评前,“我”内心( ),不敢“说”也不忍 “说”是因为( );提出批评时,“我”( )问,大胆“说”是因为( );提出批评后,“我”( )地走出办公室,直到校长早操讲话时,“我”心里( );受到表扬后,“我”( ),是因为( )。
【6】短文最确切的中心思想是:( )
A.赞扬一位治校有方的校长勇于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的优秀品质。
B.赞扬校长治校有方。
C.赞扬“我”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D.赞扬校长治校有方和“我”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16、课外阅读。
大白鲨
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
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qù)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一系列感觉小孔,这些小孔能______(灵巧 灵敏 灵活)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______(微小 微弱 微薄)电磁场,因此大白鲨能百发百中捕获猎物。
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本文共6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分钟。
【2】在第五自然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3】短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大白鲨。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白鲨捕食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时,先要沉下海底的原因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
【5】对“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中“受到误解”理解正确的是( )
A.以为它只会伤人性命,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B.人们以为大白鲨的体态优美,捕获后能作为动物标本进行观赏。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________ 仿照——________ 仿佛——________
【2】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殿堂 ________的亭台楼阁
________的山乡村野 ________的民族建筑
【4】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断)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拔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1】分别用“○”和“△”标出描写林冲和洪教头动作的词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比赛不公平,不好使出真本领。( )
(2)从“一棒落空”“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可以看出洪教头急于获胜,脚步不稳,已经呈现败势。( )
(3)“权且”的意思是暂且;“彩头”在文中指“一锭五两重的大银”。( )
【3】“此情景”指的是什么?请你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林冲用几招打败了洪教头?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片断内容,说说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段话讲的是什么内容?(不超过10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好香的雨”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3】短文最后一句中“浸”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写出人物心情。
①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
______________
②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______________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______________
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______________
20、英、法联军把能拿走的东西全部运走了。 (改为“被”字句)
21、爸对我和弟弟说:“暑假我带你们去游泳。”(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要求用“新鲜”写句子。
23、习作。
同学们,你知道点赞的意思吗?点赞含有表扬、肯定、鼓励的意思。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一位同学,老师,或者陌生人,甚至是某个小动物……值得你为他(她、它)点赞的?请以“为 点赞”为题,展开习作。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选取典型事例,尝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3.字数不少于400。4.注意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或者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