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祖父的园子》选自          。(   

A.萧红《寄小读者》

B.冰心《寄小读者》

C.萧红《呼兰河传》

D.老舍《呼兰河传》

3、下列四句话中,使用的表达手法和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技上。

B.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C.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D.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辨字组词。

借(  ) 操(  ) 沏(   ) 抚(  ) 

措(  ) 躁(  ) 砌(   ) 拢(   )

5、精彩赏析阁。

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1)根据提示写词语。

ABAC式:    

(2)根据短文,理解词语。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3)三贯通有必要吗?表达出了季老的什么样的心情?说说你的理解。

 

 

 

6、辨别下列字的音、形、义,再组词。

( ) ( )

( ) ( )

jiàng ( )   mēn ( )

jiāng ( )   mèn ( )

 

7、看拼音写词语

gāo bǐng   lǎn duò   xī han   fēn fù   huī huáng   nán yǐ zhì xìn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补充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眉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水性江南(节选)

王本道

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

一次重读《老子》时,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茅塞顿开:“天下英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英之能胜。"老子一通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

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有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里看江南的花,花如烈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雨中藏着万山……江南的人也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冷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オ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

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1描写下面词语形容的画面。

莺飞草长:_______________

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江南美,美在江南的_______,江南的_____,江南的_________。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的水,既__________又坚韧顽强;江南的风物,既__________又雄伟挺拔:江南的人既_______又侠骨铮铮。

3文章标题水性江南的含义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

B.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C. 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4仿照给出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在下面的横线上拟写一句歌词。

二月里看江南的花,花如烈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雨中藏着万重山;

________________

10、学校大队委举行“致敬长征”情景剧表演活动,回忆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六(1)班表演小队的同学计划参加,请你阅读下文,按照要求帮他们完成活动的准备工作。

贺龙钓鱼

①太阳还没有落山,夕阳的金光,透过天边飘散着的朵朵云彩,投射下来,把川西草地染成一片火红。

②部队进入草地以后,粮食供给几乎完全断绝了。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身体十分虚弱,伤病员一天天在增多。眼看大家饿着肚子行军,政委任弼时和关向应心里非常焦急。这时,兄弟部队送来一批粮食和牦牛肉。他们当即决定:把这些食品尽快分到连队去。考虑到总指挥贺龙的身体日渐消瘦,任政委便吩咐警卫员给他送去一些牦牛肉。

③警卫员匆匆来到侦察连,高兴地把牦牛肉捧到贺龙面前。

④贺龙以怀疑的语气问道:“这……哪儿弄来的?”

⑤警卫员解释道:“兄弟部队支援的。是政委叫我给您送来的。”

⑥“哦,你把它送到随军医院去,让伙房给伤病员打个牙祭。然后回去对政委说,我吃了。”

⑦看到警卫员有些犹豫,贺龙小声地说:“这事,我负责给你保密,一定!快去吧!”

⑧警卫员仍然有点犹豫

“叫你去就去嘛,吃的,我自有办法。”贺龙显出生气的样子。

⑩警卫员噘(juē)着嘴,很不情愿地提着牛肉走了。//

贺龙来到他那匹心爱的大红马面前,“老伙计……”他用大手掌抚摸着它长长的红鬃(zōng),红鬃马会意似的轻摇着头。贺龙转到马身后,随手拔下几根马尾,非常熟练地把它接起来,又从衣袋里取出一根别针,放在口里咬了咬,做成一个弯弯的钓钩。他将马尾和钩子一拴,捆在一根树枝上,就成了一根钓鱼竿。

贺龙手执钓鱼竿,一个人蹲在溪边的小树下。他留着短髯(rán)的厚嘴唇叼着个大烟斗,两眼专注地望着水面。他几乎是“竿无虚发”,不一会儿便钓了满满的一串。

长征中环境非常艰苦,贺龙就是这样利用战斗间歇去钓鱼。钓来的鲜鱼,他往往自己不吃,而是分给同志们。有时,政委派人给他送来干粮、马肉,他总是挥一挥手里的鱼竿,拒绝送来的食物。

这简陋的鱼竿,如同他亲密的伙伴,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它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

太阳落山了,夜幕渐渐降临。荒漠的草地一下子变得很凉。贺龙站起身来,抖落身上的泥土,收拾好鱼竿,提着一大串活鲜鲜的鱼儿,大步向总部走去。

总部的同志们看见贺龙提着鱼走来,发出一阵阵欢呼。

任政委快步上前,拉着贺龙的手,不安地说:“老总……你又把牦牛肉送给了伤病员,今天准又没吃东西!”

“哪里的话,你看!”贺龙指着故意腆起来的肚子,然后挥一挥手中的鱼竿,“我有它哩!”接着“哈哈哈”地一阵仰天大笑。这笑声,是那样的爽朗、乐观、感人,它在空间的草地上散发开来,是那样悠远……//

——选自西师大版语文第十册,作者伍之轮,有改动。

【1】大队委要求演出的剧情至少有三幕,请根据文中“//”划分的段落,给三幕剧拟好小标题。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2】第自然段的“竿无虚发”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龙担任本次情景剧的警卫员这一角色,为了演好角色,他需要走近人物,揣摩人物心理

第⑦⑧自然段中写了警卫员的两次犹豫,他第一次犹豫时心里可能在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犹豫时可能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完成剧目简介和故事研读后,同学们要开始创编剧本了,请你协助他们,根据第3自然段的内容完成这部分的剧本创编。

时间:某日

地点:______

人物:贺龙(总指挥)、战士

道具:干粮、马肉、鱼竿

【部队进入草地以后,粮食供给几乎完全断绝。贺龙经常利用战斗间歇去钓鱼分给同志们。这天,政委派一位战士给他送来干粮、马肉。】

战士:(捧着干粮、马肉)老总,______

贺龙:(______补充动作描写)我不需要,拿回去吧。

战士:(面露难色)任政委命令一定要让你收下。您需要补充营养!

贺龙:(______补充神态描写)真的不用,去拿给更需要的伤员!

战士:(放下干粮、马肉)老总,您别为难我了。这次您一定要收下!

贺龙:(挥一挥鱼竿,笑)_______

战士摇了摇头,无奈地拿起干粮和马肉,转身离开。

11、课内阅读。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段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1】上面这几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

【2】写出“凶猛”的近义词和反义词: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写须鲸喷气形成的水柱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和“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写出了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5】请运用一种说明方法简单写一件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文明用餐》,根据题目回答问题。

文明用餐

材料一:认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家庭聚集性。它一般寄居在人体的胃部或十二指肠部,有时也出现在人的口腔、唾液中。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共同就餐、经常在外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国人热衷合餐制的原因

①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发病率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合餐制则是罪魁祸首之一。

②细究起来,面子是首要问题。很多人觉得,聚餐时大家在一起,你来我往,共品佳肴显得亲切。特别是长辈或者领导,用自己的筷子给你夹菜,显得亲切,没有架子。如果这时拒绝,就显得不合群。

③其次要归结于长期养成的习惯。据史料记载,我国唐宋以来开始合餐制,自此亲朋好友在一起围桌就餐。抗击非典疫情时,社会上就有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不过,由于大家都嫌麻烦,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④最后是餐具问题。很多餐馆或嫌麻烦,或出于工作疏漏,没有及时给食客提供公筷公勺。为了图省事,很多食客就以自己的餐具给别人夹菜,而此时唾液中的很多病菌伴随而至。因此,餐具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

材料三:公筷公勺彰显文明新风

2020年6月1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学防疫、避免病毒交叉感染需要重视细节,而日常用餐环节不容忽视。有疾控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使用公筷与否对用餐后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菌落总数最大相差250倍。主动使用公筷公勺、践行分餐制,养成文明就餐良好习惯,能够有效避免“病从口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自觉践行,相信舌尖上的“新食尚”,也能促进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如何推进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1.用餐时,应用公筷公勺取菜(汤),放置在自用餐具内,再以私筷私勺进行食用。

2.使用公筷公勺应该注意公共卫生,使用后立即放还至原位,以便其他宾客使用。

3.公筷取菜宜适量,不可将多取的菜放回盛器。

4.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或撤盘,应使用公筷公勺。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刻的(       

A.革兰氏阳性螺旋菌

B.革兰氏阴性螺旋菌

C.革兰氏阳性杆菌

D.革兰氏阴性杆菌

【2】以下关于幽门螺杆菌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和家庭聚集性

B.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C.幽门螺杆菌一般寄居在人体各部位

D.经常在外就餐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3】“既然大家都知道合餐的弊病,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这句话加到材料二中,你觉得加在(       )最合适。

A.第①自然段段首

B.第①自然段段末

C.第②自然段段末

D.第②自然段段首

【4】下列不是国人热衷合餐制的原因的一项是(       

A.面子问题,觉得大家一起吃饭很亲切

B.长期养成的习惯

C.餐馆的工作疏漏,没及时给食客提供公筷公勺

D.大家都嫌麻烦,不想多洗餐具

【5】材料一中画线句子中的“一般”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6】很多人没有使用过公筷,如果你是餐厅服务员,你将如何劝说客人愿意使用公筷并引导客人正确使用公筷,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

13、喝春酒

①过了元宵灯节,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零食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桂圆、松糖等,并不稀罕。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慈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这八宝酒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kǎn)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酒席不同,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⑦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⑧今年,我也学着母亲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倒一杯给儿子喝,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⑨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乡的酒呢?

【1】本文回忆了儿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三个场景,分别是第①自然段我喝春酒,第②到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到⑥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到第②自然段中画“_________”的句子,联想起《桂花雨》中的类似描写“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这样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对“我与小花猫”的细节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A.突出我很不小心是个鲁莽的孩子。

B.突出我十分爱喝母亲泡的八宝酒。

C.突出小花猫是个爱喝酒的小酒仙。

D.突出母亲亲手泡的八宝酒特别好喝。

【4】联系上文,体会第⑧段中“如法炮制”的意思,将作者是怎么做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结合文中描写,从两个不同方面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坚固的“健康城堡”。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1以上这“两问”都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来讲的。  (   )

A. “问什么---为什么要问----针对问题怎么做”;

B. 事情先后;

C. 时间先后。

2在“第一问”中,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从_______两方面进一步论述了健康的重要性。 (   )

A. 设问;正反   B. 反问;正反   C. 夸张;好坏

3在“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坚固的‘健康城堡’。”这句中,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来说明__________的至关重要。(   )

A. 设问;健康   B. 比喻;健康   C. 拟人;身体

4“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中的“源泉”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_____,有了学问,才能__________。  ( )

A. 有源头的水;求知;更好地生活

B. 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求知;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15、课外阅读提升。

寻觅故乡的味道

一直觉得小时候母亲做的饭菜特别香。如今,感觉母亲做的菜虽然样式多,但很少有记忆里那香喷喷的味道。母亲说,你想念的不是菜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

是的,我喜欢春天里家乡绿油油的麦苗和满地的油菜花。每年春天,路边总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整个村落都泛着油菜花香。绿油油的麦地里有很多荠菜,半天不到,就能采到一篮子。回家洗干净、切好,与新鲜的猪肉、蒜苗等一起叮叮梆梆剁成饺子馅。

喜欢夏天的菜园,那里有丰富的宝藏。在黄瓜架下摘浑身青涩带刺的黄瓜;在西红柿架子下,从满是白里泛青的颜色里寻觅红红的西红柿;在辣椒秧里摘红色的、青色的辣椒;在遍布南瓜花的瓜藤间摘大大的南瓜;在高高的豆角架下,挑那些垂下来的长长的、嫩嫩的豆角……

喜欢秋天的时候,一望无际的金黄的稻子。从路边看去,那么整齐,仿佛一队队等待检阅的精兵,威武地站立着。微风吹去,它们又随风轻轻舞蹈,你推我,我推你,好不快乐。父亲把水稻收割完,再用拖拉机一点一点地运回去,放在晒粮食的场上。白天,看着稻子们在太阳下懒洋洋地睡觉;晚上,在满天星星下再把它们堆起来,等着第二天继续晒。一堆一堆的收获、一堆一堆的欢乐,渗透的是父母的汗水。

喜欢年前的冬天,父亲在院子里用青灰画上圆圆的圈,寓意第二年的好收成。下雪天,一家人躲在暖暖的屋子里,聊天,看电视,简单而温馨。天亮推开门,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

喜欢家乡的一年四季,喜欢那些属于记忆的味道。夕阳西下,只有袅袅的炊烟,还是那么熟悉,还是那么亲切,还在告诉我,故乡的味道,依旧如故。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再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香喷( pèn pēn )   亲( qiē qiè )

2请用  画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总起句。

3短文中画“____”的部分写得很美,请你试着赏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结尾与开头____,总结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表达了作者_______

5读读短文,请你说说故乡的味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找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写出了鸟的各种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小鸟们生活得很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________多、________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____________

4这段话是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

17、按要求,回答相关的问题。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1】父亲送我上学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父亲送我上学时动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为什么选择背着我走,而不是让我自己一个人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掏的。可是,当赚了钱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儿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真是贪生怕死!”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齐襄公即位后每天只顾吃喝玩乐,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君,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齐桓公一听,说:“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让齐国走上了霸主之路。后来管仲回忆起与鲍叔牙相交以来的事,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不行,因为鲍叔牙过于刚正,不能包容坏的一面。如果把政权交给他,既害了你齐桓公,又害了他自己。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相交至深的故事。后来这个词常被用来比喻朋友之间深厚的交情。

1(阅读计时)本文约67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__分钟。

2(提取信息)“管鲍之交”的“管”指的是管仲,“鲍”指的是鲍叔牙。“管鲍之交”这个成语,后人常用来比喻(  )

A.管仲和鲍叔牙的深厚情谊。 B.朋友之间深厚的交情。

C.齐桓公和鲍叔牙的患难与共。 D.交情不太深厚的朋友。

3(整体感知)读故事,梳理本文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管仲一开始是辅佐公子纠的,后来被鲍叔牙推荐辅佐了齐桓公(公子小白)。

B.鲍叔牙和管仲是交情深厚的朋友,鲍叔牙数次在关键时刻帮助了管仲。

C.鲍叔牙辅佐齐桓公(公子小白)登上了王位,却把丞相的位置让给了管仲。

D.管仲在临终时恩将仇报,告诉齐桓公鲍叔牙不能接替他担任齐国的丞相。

4(策略运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完成下面的练习。

默读下面这段话,抓关键词句概括主要意思,最准确的一项是(  )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A.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

B.管仲是齐国名相,鲍叔牙是齐国大夫,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C.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

D.管仲、鲍叔牙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

5(策略运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完成下面的练习。

边读边思考,概括下面语句表达的意思,下列概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鲍叔牙的仆人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

A.鲍叔牙的仆人对管仲不满。

B.鲍叔牙对管仲不满。

C.仆人觉得鲍叔牙不够意思,出钱少分钱多。

D.鲍叔牙的仆人想要出钱与主人一起做生意。

6(策略运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完成下面的练习。

读到第4自然段时,我不理解“内乱”这个词语,在不影响阅读速度的前提下,下面做法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赶紧请教同桌。

B.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弄明白。

C.举手向老师提问。

D.暂时不管它,继续往下读,再结合下文的内容来理解。

7(问题探究)鲍叔牙推荐管仲当宰相的原因是(  )

A.管仲是他的好朋友。 B.管仲的能力更能胜任此职。

C.管仲对母亲很孝顺。 D.齐国内乱时管仲帮助了齐桓公。

8(问题探究)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结合具体事件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拓展运用)历史上,体现友谊深厚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将相应典故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舍命之交   B.刎颈之交   C.忘年之交   D.鸡黍之交

(1)范式和张劭______   (2)羊角哀和左伯桃______

(3)蔺相如和廉颇______   (4)孔融和祢衡______

19、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 )浪费了时间,( )搞坏了身体。

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意译)

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

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精读:________________

(2)浏览: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短文中提到的“学”“习”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画线句的原文吗?请选择正确答案(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想一想,怎样才能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照样子,选择带点的关联词语另写一句话。

例: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在飞行。

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成意思不变的反问句。

老藏羚羊跪着用祈求的目光盯着我们,我们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

22、母亲从衣兜里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实践园。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特别是我们身边的动物,你一定仔细观察过,比如小鸡吃食,公鸡打鸣,鹅鸭凫水,鸟儿飞翔等等。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把它写下来。注意写好动物的外形和动作,题目自拟,3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