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B.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C.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D.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左传》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监生(jiān) 蘸酱(zàn) 长膘(biāo)
B.禽兽(qín) 扳手(bǎn) 发怔(zhèng)
C.桅杆(guǐ) 咆哮(páo) 琴弦(xuán)
D.刷浆(jiāng) 喧哗(huá) 窈窕(tiǎo)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 )毽子 ( )年糕 ( )牙齿 ( )尾巴
( )耳朵 ( )真理 ( )肚子 ( )妖怪
5、认真听两遍,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那个小站在邻县,距离她父母所在的城市有两个小时车程。
B.女孩打电话给父母,说她要去一家外企上班了。
C.列车停靠在那个小站时是凌晨六点十分,停靠时间约十分钟。
D.女孩的母亲捧着一个空空的瓷缸站在月台上向女孩挥挥手。
2.这个故事最能体现母亲情感的细节是( )
A.打电话 B.呼唤名字 C.催喝汤 D.挥挥手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光复--( ) 熟练--( )
浓厚--( ) 真挚--( )
宽敞--( ) 准许--( )
7、比一比,再组词。
疑( ) 援( ) 址( ) 肋( )
凝( ) 缓( ) 趾( ) 胁( )
灼( ) 洛( ) 眩( ) 健( )
钓( ) 络( ) 炫( ) 键( )
8、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繁茂________ 索性________
居然________ 挨近________
9、阅读《新型玻璃》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夜深了,从一座(排列 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切 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huà huá)破玻璃企(qì qǐ)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zhí zhǐ)夜班的看(kàn kān)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把括号里不正确的字音用“\”划去
【3】在“□”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10、阅读理解
①人,在他的一生中都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
②记得我的这一时刻出现在八岁的那一年。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很静,没有一点声音。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发出的清香。
③我下了床,轻手轻脚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
④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看门狗从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也没说话。
⑤也许,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那么宁静——野兔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⑥……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⑦一个八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鸟儿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⑧生命在活动,地球在旋转,江河在奔流。这一切对他来说也许是莫名其妙的事情,可他已经模糊地意识到: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刻。
——节选自[美国]格拉迪·贝尔《最美好的时刻》
【1】结合语境,给下面括号前的字注音。
梨花( ) 万籁( ) 俱寂( ) 下襟( )
婉( )转啼( )鸣 模糊( )
【2】看下面的例子,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吗?
黑压压、亮晶晶、( )、( )、( )、( )、( )
【3】 “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试着用此修辞方法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说说第6段的“这无边无际的宁静”是指什么?第5段的“并不那么宁静”又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美好的时刻。作者为什么把这段看似平常的时刻,视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模仿第7段划线句的写法,采用“当我……,我感到……”的排比句式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在某一情景下的真实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上下文想想第⑧段中用“地球在旋转,江河在奔流,生命在活动”与“生命在活动,地球在旋转,江河在奔流”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什么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1】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4自然段各自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表述,用“——”分别画出各段的中心句。
【3】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具体指什么?请梳理文本信息,填写下表。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 | 优点1:__ | 优点2:____ |
碎片化阅读的“忧愁” | 问题1:____ | 问题2:_____ |
得出的结论 | _______ |
【4】平时生活中,你经常进行_________阅读。读完此文,你得到的阅读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一杯牛奶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时,小男孩却有点bù zhī suǒ cuò( )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杯水喝。这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要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离开这户人家,他( )感到浑身是劲,( )还看到上帝正朝他微笑。
数年之后,那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shù shǒu wú cè( ),她被转到大城市的医院,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dà mínɡ dǐnɡ dǐnɡ( )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会诊。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来历时,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曾经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决心要jié jìn suǒ nénɡ( )治好恩人的病。因此,他特别地关照这名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终于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上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名特殊病人的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一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1】“医药费——满杯牛奶”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凯利医生是个______________的人。
【2】看文中拼音,把词语写到文中括号内。
【3】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3、读课文片段,做题。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选文画“﹏﹏﹏”的句子写了白鹭美得不可挑剔,可以用_________这个词来代替。
【2】选文第3自然段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与水田的搭配适宜、和谐。
【3】白鹭无论在何处都是美的,作者通过第3、4自然段文字的描写,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两幅精美的图画,请你给两幅画各取一合适名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白鹭站立于小树绝顶,人们猜测“他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爸爸的味道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日子久了,那种气味就代表他(她)。
F说,他爸爸是一家海鲜酒家的厨师。小时候,每晚爸爸下班回来,他都嗅到爸爸身上那股浓烈的腥味。他们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爸爸身上的腥味令他很难受。他和爸爸的关系很差。考上大学之后,他立刻搬出去跟朋友住。父子俩每年只见几次面。
后来,他爸爸病危,躺在医院里。爸爸临终的时候,他站在爸爸的病榻旁边,老人家身上挂满各种点滴,加上医院里浓烈的消毒药水味道,他再也闻不到小时候他常常嗅到的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那股为了养活一家人而换来的腥味。他把爸爸的手指放到自己的鼻子前面,可是,那记忆里的腥味已经永远消失。那一刻,他才知道,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
爸爸走了,他身上的腥味却永存在儿子的脑海中,变成了愧疚。F说,他不能原谅自己小时候曾经跟同学说:“我讨厌爸爸的味道。”
他记得他有一位同学的爸爸是修理汽车的,每次他来接儿子放学,身上都有一股修车房的味道。另一个同学的爸爸在医院工作,身上常常散发着医院的味道。
爸爸的味道,总是离不开他的谋生方式。爸爸老了,那种味道会随风逝去。我们是否尊重和珍惜过他身上的味道?
【1】写出近义词。
愧疚——_____ 浓烈——_____ 狭小——_____
【2】F考上大学就搬出去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爸爸临终时,F为什么会觉得“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令F感到愧疚的原因是( )
A.没有常回家看爸爸。
B.和爸爸的关系很差。
C.他过去居然讨厌爸爸的味道。
【5】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加油站
金字塔是历史的见证。没有奴隶们的劳动,哪里可能有什么金字塔。古埃及的帝王们想通过金字塔使自己万世不朽,但真正不朽的却是奴隶们的劳动和创造成果。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不正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
1. 解释词语。
(1) 万世不朽: (2)见证:
2. 埃及的首都是( )
3. 金字塔里尚未解开的秘密有许多,请写出两个。
(1) (2)
4. “万世不朽”这四个字如果按音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 )
A.万世不朽 B.世万朽不 C.不世万朽
5. 没有奴隶们的劳动,哪里可能有什么金字塔?(改为反问句)
6.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不正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改为陈述句)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结局。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
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喜欢读《水浒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三部著作中都有哪些家喻户晓的故事?请分别写出一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果然 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 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 开创)出美好的境界。
【1】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请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用“\”划去。
【3】形近字组词。
淘(_______) 陪(_______) 脯(_______)
陶(_______) 培(_______) 铺(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珍珠鸟对“我”信赖的语句。
【5】谈谈你对“信赖,往往( )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稷、黍、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
③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膩的淀粉赋于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④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教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槽糕。
⑤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⑥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⑦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
【1】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举例子 作比较
C.列数字 举例子
D.作比较 列数字
【2】下列不属于绿豆用途的一项是( )
A.制作冻冰棍
B.淀粉含量高
C.制成绿豆汤
D.“解毒”功效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就开始种植绿豆了。
B.绿豆淀粉颗粒细腻,充分的搅拌后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透亮、筋道。
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
D.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
【4】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这句话中的“在很大程度上”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绿豆汤?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实际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一碗馄饨》回答问题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
【1】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以想像,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
【2】④⑧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3】⑤段中“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从老婆婆的“平静”中,你读出了什么?
【4】⑨段是文章结尾段,这里未写出来,现请你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20、按要求写句子。
1.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芳草地。
谁不说咱家乡好,门前的小河、屋后的小树林、美丽的大山……哪一处景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