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

A.尊严就是勇猛。

B.尊严就是自己。

C.尊严就是飞翔。

D.尊严就是奔驰。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B.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

C.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D.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3、会意字“嘦(jiào)”的意思最可能是( )。

A.只要

B.只有

C.需要

D.要求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拼音写词语。(4分)

李白的诗篇yù mǎn )天下,他登上了唐朝最高的文学艺术殿堂。大家都知道李白yǐn jiǔ   )后诗兴大发,正是李白斗酒诗百篇。而且李白好交友,他和孟浩然、王伦的yǒu yì   )都很深厚,古时交通不便,所以一般离别不是zàn shí )的,大家难免伤感。

 

5、形近字组词。

械(________)津(________)慌(________)胎(________)滑(________

诫(________)律(________)谎(________)抬(________)猾(________

6、课文梳理间。

(1)关于读书,古人留下许多经典名句: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劝诫我们要惜时苏轼用“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多读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朱熹用”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内心澄明。

(2)现在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是不能丢掉节约的传统。“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让我们“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身体力行,做出表率,让节约成为全社会的风尚。

(3)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跟随着书本领略了自然的美景,感悟诗歌蕴含的心情,轻松如“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孤寂如“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悠闲是“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

(4)爱国是永恒的旋律,林升借西湖的暖风“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痛斥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陆游也空余“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的遗恨,梁启超发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______________。”的号召。我们祖国日益强大,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练就本领,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7、看拼音写汉字。

①启dí( )       ②lí( )       ③烦suǒ( )

8、根据语境,拼一拼,写一写。

(1)弟弟的yì méi________玩具huŏ jiàn________能从空中往下fŭ chōng________

(2)这个shŏu diàn tŏng__________能在夜里发出刺眼的guāng shù________

(3)这个wèi zhì________放了几个yóu yŏng quān___________,以备不时之需。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国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文第一自然段用对举的方式介绍了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当读到“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时,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的是在圆明园内游览时的感受,从侧面衬托出圆明园的辉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B.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圆明园中景物的特点

C.这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景物容易让置身其中的人产生幻想的特点

3会读书的人能够把长长的一段话读成短短的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符号。我可以把第一自然段读成:

(1)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标点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186010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根据选段的内容填一填。

能拿得动的东西_____

拿不动的东西_____

运不走的东西_____

2如果把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中的闯进换成进入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遗址旁,你最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白鹭(节选)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这几段话的作者是(       

A.徐志摩

B.郭沫若

C.闻一多

【2】这三幅画面里的白鹭各是什么样子的?分别具有什么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填写在表格里)

时间或地点

白鹭的样子

白鹭的特点

清水田里

______

______

晴天的清晨

______

______

黄昏的空中

______

______

【3】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几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B.“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句话说明别的鸟没有白鹭悠然。

C.“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句话说明村民对白鹭有恩。

D.这几段话主要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12、课文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壮士的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___比作_______,说明了石头砸下_______。这两个句子充分表达了壮士对敌人的__________的决心,表现了五壮士的崇高品质。

【2】请给这段文字拟个小标题:_______。在写作顺序上,这段文字先写五壮士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_______,再写子弹打完后,五壮士_______

13、阅读与实践。

2020年 5月 1 日起,北京市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啦!对于怎样进行垃圾分类,你都清楚吗?下面是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几份资料,请你认真读一读,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

北京目前采取的垃圾分类方法为“四分法”,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 圾、其他垃圾。这既是符合国家要求,也是目前最简单的分类方法 。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厨余垃圾:家庭中产生的易腐性垃圾。主要包括菜帮菜叶、瓜皮果核、鸡骨鱼刺、刺菜 制饭、冲泡饮品、残枝落叶、调料、过期食品。

可回收物: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 分使用价值,回收后经过再加 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包括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废旧 织物、废纸张、废书籍、废纸板箱、废电器电子产品等。

有害垃圾: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 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杀虫剂及其包装物,过期药 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等。

其他垃圾:除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主要包括餐盒、餐巾纸、湿纸巾、卫生纸、塑料袋、食品包装袋、污染纸张、烟蒂、纸尿裤、一次性餐具、大骨头、贝壳、花盆、灰土、陶瓷碎片等。简而言之,难以辩识类别的生活垃圾可投入其他垃圾桶内。

资料二

我叫分小萌,是一只八爪鱼,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北京市垃圾分类形象代言人。 五年级语文检测卷       第3 页       (全卷共4 页)

2018年 5 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北京市教育 委员会,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公开征集垃圾分类形象代言人,同学们创造出了 648 个卡通形象。 经过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活泼可爱的我最受大家喜爱,最终脱颖而出,开始了代言生涯。我 有很多“手”,寓意是倡导大家在丢垃圾时多伸手,主动将垃圾分类投放。我手持绿、蓝、红、灰 四色风车,代表“厨余垃圾”桶、“可回收物”桶、“有害垃圾”桶及“其他垃圾”桶的颜色 。

希望广大市民与我一起行动起来,做好垃圾分类,保护身边环境,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资料三:垃圾分类科普小常识

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 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为什么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理或焚烧所产生的 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   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次 数,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1】上面三份资料围绕着“垃圾分类”介绍了三方面内容,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让小区的所有居民都能做好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宣传警示牌吧!   请你 写出两条宣传口号或标语。(尽量简短些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玉的爷爷将废旧电池随手扔进了装有剩菜的垃圾袋里,然后放入了“厨余垃圾”箱。如果你是小玉,见到这种情况,你会对爷爷说什么呢?请你结合上面的资料,给爷爷提建 议,表达时尽量做到正确、清楚、有礼貌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被称为“绿色氧吧”。当你走进森林,会感到这里空气清新,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因为,森林仿佛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据测算,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制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使用。

  森林能吸收噪音。城市噪声污染严重,林木能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减弱这种有害的噪声。  

  森林还有杀菌作用。森林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在森林中,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最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其他地方每立方米空气至少有细菌三四万个。

  森林还能调节气候。平均一棵树在一个夏天要蒸腾2000公升的水。因此林地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地高出15~25%,降水量也有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森林的四大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短文用得最多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

  3.给短文配上总起句和总结句,分别写在文前及文末的横线上。

15、阅读。

地球的“脐带”

地球的脐带——北纬30°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也是灾难集中的地带。

这条线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埃及。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代许多名城和建筑就在这条线附近。

这条线古往今来,多灾多难。几千年前,在今天的安纳利斯群岛、巴哈马群岛及墨西哥湾地区,一块巨大的陆地沉没于海底,史书中记载的大西洲也下沉到大西洋中。被视为“魔鬼三角区”的百慕大,自16世纪以来,有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在这里相继失踪,被这块海域吞噬的人更难计其数。在川藏北纬300线上美军共损失军用飞机468架。青藏高原上的西藏,从古至今有记载的6.9级以上的地震达86次。

这条纬线地下是地球内部最不平静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隆起的速度是地区之最,每年平均上升1厘米。地球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而青藏高原下地壳厚达70千米,因而导致它的地质构造极为奇特,地震活动频繁。

地球上有大地的沉没,便会有高原的隆起。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还处在古特提斯海的-片汪洋之中,位于南纬400线,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古特提斯海板块,向北运动了7000千米,冲到北半球亚欧大陆板块之下,在距今三四千万年前崛起而成为今天的喜马拉雅山——地球上最年轻最高的山。

北纬30°线的磁场、电场、重力场与地球其他地区不同,与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对应关系也很特殊。这是造成它奇特、神秘现象的根本原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地球的“脐带”指的是北纬30°线。( )

(2)北纬30°线地下是地球内部最平静的地区。( )

(3)地球上有大地的沉没,但不会有高原的隆起。( )

【3】下列句子中,同时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是(       

A.这条线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埃及。

B.在川藏北纬30°线上美军共损失军用飞机468架。

C.地球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而青藏高原下地壳厚达70千米。

【4】造成北纬30°线奇特、神秘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搭石》选段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 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请你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3】文中“____”这个词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动作美;“_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画面美。

17、阅读理解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简单,明了),词汇(丰富,平淡),她心里非常(难受,后悔)。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   是报纸、杂志、小说,   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选择_________里恰当的字和词。

2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费了好大劲”: ;  “光读光想还不够”: ;“词汇贫乏”:

4 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是(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你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

松树,不是寻常的树木可以比拟的。不管是暖和的春天、炎热的夏日、清爽的秋季,或是寒风透骨的隆冬,它都一样青葱苍翠和茂盛,充分表现出坚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春天里,草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松树当然不会例外,也蓬勃地生长,在和煦的阳光下,静静地听着人们的赞美。

转眼间,炎热的夏天来了。阳光虽然猛烈,但是松树的叶子,更长得密密麻麻的,一点儿怕热的样子也没有,它随着风儿摆动,发出令人爱听的松涛声。

秋风过后,梧桐的叶儿开始脱落了,其他的树林,都披上了黄色的衣裳;往日顽皮的小草,也不再那么活泼了,显得有些憔悴的模样。只有直立的松树,依然如故。它昂着头,任由风吹霜打,流露出一股英勇不屈的气概。

在呼呼的寒风吹袭下,草儿全都枯萎了。有些树枝上仅剩的黄叶,也都剥落了,余下光秃秃的残枝,在北风中战栗。这时,就只有那苍劲的松树,仍然披着翠绿的衣裳,英勇无畏地挺立着。天气越是严寒,越是显出它那坚强刻苦的性格。

我们要像松树一样,有坚强的意志,有刻苦耐劳的精神。

【1】“松树当然不会例外”中的“例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本文中心,正确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使它成为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段话。

松树一年四季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____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松树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明文阅读。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遍 普通 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遍 普通 普及)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 普通 普及)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用“ ”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缩句

母亲上前说道。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

 

21、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左右为难: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喋喋不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田忌赛马》《跳水》《孔明智退司马懿》这些都是用智慧解决问题的故事。请选择你读过的一个有关智慧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启示写具体。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