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错点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铿锵(jiāng) 间隔(jiàn) 津津有味(jīn)
B.沉浸(jìn) 盛开(shèng) 一知半解(jiě)
C.颤动(chàn) 召集(zhāo) 萤火虫(yíng)
D.垂蔓(màn) 享受(xiǎng) 亭台楼阁(gě)
2、下列诗句属于“以动衬静”的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洪爆发 保持平衡 解决难题 不计其数
B.高速公路 呼啸而过 理所当然 攻无不克
C.难以置信 战无不胜 同心胁力 无价之宝
4、比一比,组词语。
拱( ) 湛( ) 缉( ) 娲( )
洪( ) 堪( ) 辑( ) 涡( )
5、按照要求填表格。
诗词佳句 | 题目 | 作者 |
___________ | ________ | 龚自珍 |
___________ | 《示儿》 | _______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________ | _______ |
6、知识回顾。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_____________。(《白鹭》)
2.《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一文描写的松鼠的特点是__________,突出了作者___________之情。
4.《父爱之舟》中,描写了“我”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这个场景流露出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shì yí yǔn nuò niàng zào xūn xiāng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máng lù tái xiǎn shū jí chuán jiǎng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8、比一比,再组词。
播_____ 幕_____ 浸_____ 津_____ 间jiān______
插_____ 慕_____ 侵_____ 律_____ 间jiàn______
9、阅读课外文段《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完成下面各题。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②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③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④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⑤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⑥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⑦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1】这篇选文我用________分钟读完,我喜欢用____________方法来快速默读。
【2】理解词语在短文中的含义: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黄金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寄出去的书原来是一块“试金石”……“试金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⑤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全文,你觉得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几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⑦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灰椋鸟(节选)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呜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这段话中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大部队”和“排空而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11、《新型玻璃》选段
夜深了,在一座(陈设、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猛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 huá huà)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 kān kàn )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用“√”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词和读音。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写一句话。
【3】这两段主要介绍了 和 这两种新型玻璃,在介绍后一种玻璃时,作者运用 和 这两个词形象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12、课外阅读
几块青稞饼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泥泞的草地上行进着。
断炊了,在他的干粮口袋里,也只剩下几块青稞饼。此刻,他正艰难地走着。那匹小马,他让腿伤化浓的战士骑了。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倒在“路”旁。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了,弯下身子,拍一拍战士的肩膀。“首长,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他听着,眉梢动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 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 眼窝里闪着泪花 问 他是谁呀 不知道 另一个战士回答说 反正是一位首长 不是师长 就是政委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到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他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是那几块青稞饼,啊!他明白了。
【1】给文中的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临”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_画,“临”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到来 ②挨着,靠近③将要,快要④照着字,画摹仿,在“临终”一词中,“临”的意思是_______。
【3】缩句。
(1)司令员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第二自然段中,“他”脸上之所以浮现出严峻的神情是因为__________
(2)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个事例表现首长关心、爱护战士的品质。
(3)文章最后一句“他明白了”是指“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理解。
桂花雨(片段)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应表现出作者( )的心情。
A.急切
B.快乐
C.开心
D.怀疑
【2】这段文字讲的是( )
A.来台风
B.抱桂树
C.摇桂花
D.看下雨
【3】完成下面的填空,正确答案是( )
文段中一个________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________的心情。
A.缠 急切
B.看 担心
C.喊 高兴
D.乐 开心
【4】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B.作者详细写“摇桂花”不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而是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C.作者详细写“摇桂花”是只为了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
D.作者详细写“摇桂花”是只因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14、课外阅读吧。
___________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前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抓了一个梨。这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有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我边走边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想来想去,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梨……梨……是梨摊上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 “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1)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词。
一( )摊子 一( )梨香
( )的梨 ( )的孩子
(3)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连忙( ) 随手( )
严肃( ) 称赞( )
(4) 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我”会想些什么呢?试着想象一下,将“我”的心理活动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5)“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一句中“丢失的东西”是指 。
(6)文中三次写“我”脸红,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我脸红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将你的感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麻雀》,完成下面小题。
麻雀
冯骥才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读·冯骥才》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
【1】下列选项中关于“麻雀”的相关信息,描述有误的是哪一项?( )
A.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
B.这种鸟儿,长得细长精瘦。
C.它们不喜欢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
D.它们喜欢筑巢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许多块砖的洞眼里。
【2】麻雀盯着米粒叫着,然后腾身而去的原因是什么?( )
A.北方人常常称它们为“老家贼”。
B.它有一双显得过大的蓝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
C.它见米粒旁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D.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时时提防人,常常盯着人的一举一动。
【3】下列选项中对句子“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这句话写出了麻雀被捕后仍想法子逃生,十分精明。
B.这句话写出了麻雀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侧面写出了它可驯服。
C.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麻雀被捉之后的凄惨的情景,表达作者对它的讨厌之情。
D.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麻雀那种渴望自由,不可驯服的本性。
【4】麻雀的精明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横线画出两处,写一写你从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
答: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下列两段话,你喜欢哪位作家笔下的麻雀,请你结合语段说明理由。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节选自屠格涅夫《麻雀》)
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
(节选自冯骥才《麻雀》)
答: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塘月色(节选)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wěnɡ)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②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不齐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作者朱自清,选入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蓊蓊(wěnɡ)郁郁”的近义词是(______),“参差不齐”的近义词是(______)。
A.郁郁葱葱 B.郁郁寡欢 C.东倒西歪 D.杂乱无章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感受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第①句采用了________(填序号),表现了荷叶_________。
(2)第②句采用了________(填序号),把叶子和花的颤动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景物转化为________景物来写,更传神、生动与具体。
(3)第③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本来是________(填序号),但句中把月光比作________,“______”字化静为动,表现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读例句,照样子进行扩写,把景物写具体。
例:月光照在叶子和花上。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四面都是杨柳。
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下列关于动态和静态的描写,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静态描写是指描绘人物、景物静止状态下的情景,比如“层层的叶子中间”写出了莲叶之密。
B.动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做运动状态的描绘,如文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字写活了雾的轻飘、朦胧。
C.动态描写要赋予描写对象生气和活力,静态描写是写出描写对象的静谧之美。
D.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引领的一句是动静结合,是为了描写树的影子做铺垫。
17、阅读材料
_______________
每当看到现在的孩子背着那印着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 说起)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我(始终 终于)向母亲开了口。“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执着 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次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腻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奇 惊喜)的发现,书包里面居然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的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噬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书包。
【1】我能在短文前的横线上写一个合适的题目。
【2】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3】我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窘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用“﹏﹏”画出文中与“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相照应的句子。
【5】我能用“ ”画出文中明确揭示母爱的句子。
【6】“书包里面居然有一个夹层 ”中的“居然” 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能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读了短文,我深深地感受到文中母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理解“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 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我想对生我养我的母亲说几句感恩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丹尼斯的爸爸怔(zhēng zhèng)了一下,他打量着库伯,笑道:“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被吓坏了的孩子。”库伯不解地问:“什么?当时您知道是我吗?可您没说呀!”丹尼斯的爸爸点点头,说:“凭我的经验,第一眼就知道是你。但我从你的眼睛里看见了焦灼(zhuó sháo)和懊悔,那不是真正小偷的眼神,所以我必须给一个犯错的孩子改正的机会。”
说完,丹尼斯的爸爸接过那张画着小太阳的纸,把一枚奖章端端正正地别到库伯警服襟前,随后两位警察立正,又相互庄严地敬了个礼。
【1】用“√”为文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懊悔——(______) 焦灼——(______)
【3】最后一句话中的“庄严”一词让我们看到了库伯对丹尼斯的爸爸的________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丹尼斯的爸爸对下一代的________之情。
【4】联系课文内容,你觉得库伯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实中你有没有和库伯相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呢?学习了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父亲的心愿
父亲是个修车的,年届四十,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父亲整天忙碌着,却常受到别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后来,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予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你只管念自己的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上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一双好鞋。”我却说:“爸,我不要,我脚上的还能穿。”但父亲还是执意要给我买。接着,父亲为我在柜台里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剩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里,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买完鞋,父亲送我上车,一路上,我只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回去,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脑海中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此时此刻,我感到手中拿着的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精力,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亲,放心!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使文意贯通。
2.第一段中的“风风雨雨”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回答问题。
“后来,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予希望最深的时候。”
(1)这时,父亲对“我”寄予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会有这样的希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常累得晕倒在地,而“我”想帮他时,他却总“笑着”说不让“我”帮,这个“笑”,反映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表明了儿子______________的决心。
6.你的父母对你有怎样的期望?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今年的全国两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改成感叹句)
21、按要求答题。
1.一天没吃饭,可把我饿坏了。(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都说元宵好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练习。
(1)改为反问句:水是九寨沟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美丽的九寨沟越看我们越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句: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乐国。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好书始终伴随着我们,在与好书相伴的日子里,我们一定有许多感受、体会、启迪、故事。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