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我们想告诉对方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智慧的表现。该用哪一个句子呢?( )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2、下列词语全是反义词的一组是( )。
A.密切——疏远 吸收——散发
B.上升——下降 温暖——温和
C.乖巧——灵巧 敏捷——快捷
D.强烈——柔和 光滑——粗略
3、( ),熟读深思子自知。
A.他年名宦恐不免 B.旧书不厌百回读 C.今日栖迟那可追
4、默写:《过零丁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补充词语,再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风平( )( ) ( )不自( ) ( )( )成竹
出( )划( ) ( )( )不得 心( )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一千零五十千米每小时。_______
2.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_______
7、用音节是“zao”的汉字组词
干_____ 洗_____ _____音 急_____
8、根据语境,写字词。
1.我们家后园有bàn mǔ(______)空地,母亲fēn fù(______)我们把它开辟出来种花生,翻地,bō zhǒnɡ(______),jiāo shuǐ(______),没过几个月收获了。花生虽然长得ǎi xiǎo(_______),但它好处很多。
2. 每年到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都chén jìn(______)在桂花的香气里。在这个季节里,我家都能jiǎn(_____)几大luó(_____)桂花,用来pào chá(______),做ɡāo bǐnɡ(______),享受大自然给予的ēn huì(______)。
9、课外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部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1】概括文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闻一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自然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
10、课内语段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 )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按原文填空。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_________、尝花生、_________这些内容,选文是在讲__________。我知道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好看”是指_______,“很有用”是指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口袋里的父爱
李静
①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②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丝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③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迷路。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父亲见到她,塞给她几百块钱。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贴补她。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钱。
④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她和哥哥带父亲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⑤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父亲会再次“离家出走”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起初,父亲的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叮嘱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后来不好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的。
⑥那天,她的车限行,她打车去上班,付钱时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付了车费,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
⑦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地说:“放好,照顾好自己……”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却从未停止……
(选自《读者》20174月,有删改)
【1】短文回忆了“我”与父亲的四个场景,请你简要概括每个场景,完成回忆胶片。
【2】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背着母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次提到“背着母亲”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父亲古怪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自然段中父亲自言自语地说:“放好,照顾好自己……”,联系上下文和此处语言描写,你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什么以“口袋里的父爱”为题?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用简短的文字概括选文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描写了作者摇桂花时的一系列动作: 、 、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摇花时的 。
【3】仔细体会摇桂花前后“我”的心情。下面描述恰当的一项是( )。
A.急切盼望——高兴——沉醉
B.不耐烦——高兴——新奇
【4】判断。下面是对“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的赏析,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后面打“√”。
A.这句话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巧妙地描述了桂花带给人们、带给家乡的快乐。( )
B.“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村子像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
C.桂花香气太浓郁了,不仅香飘十里,而且香飘四季。( )
D.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
13、短文。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地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在文中“□”中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这篇课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3】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地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新滋味”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轩。
舔盘
颠公家里很穷,靠父母租种地主几亩薄田维持一家四口人半饱生活。颠公有个姐姐叫田花,长得水灵灵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邻村走亲戚,路上遇见邻村地主的驼背儿子虾公。虾公看见田花, 以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连眼睛都不眨。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亲。
颠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虾公。后来虾公的老子亲自登门来要田花的年庚八字。田花父母不给。虾公老子威胁说:“不愿把女儿嫁给我做媳妇也行,明年你别种我的田,欠我二十两银子马上还清。”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给了他。
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宁死也不嫁给虾公,虾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来。
一天下午,颠公对田花说:“姐姐你别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来。”他父母说:“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还难啊。”
颠公晚上到地主家,对虾公说:“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来问你什么时候去接亲,她好准备准备。”虾公很高兴,留颠公在他家吃晚饭。
吃饭的时候,颠公装出很贪吃嘴很搀的样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饭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盘子里夹菜。虾公一家人都吃饱了,他还在慢慢吃。桌上四只盘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盘子来舔,舔干净一只又换一只,舌头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残渣刮进嘴里,油汤沾湿胸前的衣服也不顾,把盘子舔完还装未饱的样子。虾公一家在一旁像看傻子耍杂技一样。地主婆说:“老弟,你这样舔盘子太难看了,不饱再炒嘛。”地主公嗤之以鼻说:“穷鬼的肚子就像潲水桶一样,有填饱的时候吗?”
颠公又不停地舔着刮盘子的两只手,恬不知耻地说:“我舔盘子算什么,我姐在家连炒菜的锅头都舔亮哩。”地主公大惊说;“要这种媳妇简直是败坏门风,丢十八代祖宗的脸。”说完把田花的八字丢给颠公,厉声说:“饿鬼,给我滚!”
家丁把颠公轰出大门,颠公一阵风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报喜。
【1】照样子写词语。
水灵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还难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几句话概括出《舔盘》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描述了颠公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纳米技术
纳术科技作为21世纪科技界一颗放射着璀璨光芒的巨星,其辉煌的前景已被世界公认。美国密歌根大学生物纳米技术中心展示了“纳米炸弹”,其大小只有针尖的1/500,其作用是炸毁危害人类的各种微小敌人,其中包括流感病毒和疱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者李氏杆菌等。科学家们预计,如果能够成玏地把纳术管纺织成更粗的丝绒,所得到的材料将比钢铁结实100倍,导电性比铜好,而导热性比宝石好。用这种纤维做成的薄膜能够給人类来功率极高而体积极小的充电电池。人们有可能用纳技术制造出带有陈年佳酿味道的新酒,或者带有开关的忠诚的生物机器狗。超强轻型新材料还有可能使太空行变得便宜且容易。
然而,纳米技术的潜在威胁也是可怕的。有专家对市场上打着的高科技名目的“纳米美容品”和“冰雹用纳米清洁剂”等产品提出警告,说这些产品可能对身体成危害,诱发癌症。科学家解释说,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是绝对微观世界的概念,以上这些产品如果真是纳米产品,那么这些纳米微粒是飘浮和运动的,要按照物理学上的布朗运动进入食品和人体,进而进入人体细胞内。而这些产品的成分中有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锰,或者含有银,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如同“幽灵一样飘浮”,如果潜伏在细胞内,客易诱发细胞病变,进而可能导致癌症。
目前世界上纳米技术已被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但原料仍然是砷化钾等剧毒物质,这些东西变成纳米级之后,它的活性更大,毒性也更大,废弃之后对于环境有不可估量的破坏。废弃的产品暴露在空气中,对人肺产生危害;大量使用纳米石棉,其影响更不堪设想。由于业界目前的研究方法及产品弃置等未能顾及环保,专家发出警告,认为滥用纳米技术将会带来生态灾难。“纳米也可能消灭人类!”这是华南理工大学的龚克成教授在一次纳米国际研讨会上发出的警告。科研人员应该有起码的科学伦理,控制可能带来的新型生态灾难。纳米科技也要“绿色”起来,不要等到纳米有害时才想起纠偏,在科研开始的方向上加以控制,要比届时纠偏容易得多。
【1】这篇短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多选)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读了短文可以知道,纳米技术具有辉煌的前景,它已经被运用到美容、清洁、新酒、电池制造等方面。(______)
(2)从文章中我们了解到,纳米技术的潜在威胁很可怕。纳米产品会进入食品和人体,甚至进入人体细胞内,容易诱发细胞病变,可能导致癌症。(______)
(3)目前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产品被废弃之后,对于环境有不可估量的破坏,这是因为这些东西变大之后,它的活性更大,毒性也更大。(______)
(4)“纳米也可能消灭人类!”这句话是在呼吁科研人员应该有起码的科学伦理,控制可能带来的新型生态灾难。(______)
【4】“超强轻型新材料还有可能使太空旅行变得便宜且容易。”这句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纳米技术的潜在威胁也是可怕的”,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母亲的纯净水
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吃过午饭,母亲就把纯净水拿出来,递给她。接过这瓶水的时候,她总是有些不安。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怎么好,母亲早就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父亲的工资又不高,不过她更多的感觉却是高兴和满足,因为母亲毕竟在这件事上给了她面子,这大约是她跟得上班里那些时髦的同学的唯一一点相似之处了。
一次体育课后,同桌没有带纯净水。她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喂,你这水不是纯净水。”同桌喝了一口说。
□怎么会□她的心跳得急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
“瞧,生产日期都看不见了。”
“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
□咦?像是凉白开呀□ 一个同学拿起来尝了一口□
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瞬间,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确实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单单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
她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你给我的纯净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家门,她就问母亲。
“是。”母亲说,“外面的假纯净水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给你灌进了凉白开。”母亲看了她一眼,“有人说你什么了吗?”
她不做声。母亲真虚伪,她想,明明是为了省钱,还说是为了我好。
“当然,这么做也能省钱。”母亲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说,“你知道吗?家里一个月用七吨水,一吨水八毛五,差不多六块钱。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次体育课,就得六块钱,够我们家一个月的水费了。这么省下去,一年能省一百多块钱,能买几只鸡呢!”
母亲是对的。她知道。作为家里唯一的纯消费者,她没有能力为家里挣钱,总有义务为家里省钱。况且,喝凉白开和喝纯净水对她的身体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可她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同学们有人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的想法。”母亲说,“我们是穷,这是真的。不过,你要明白这几个道理:一、穷不是错,富也不是对,穷富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二、穷人不可怜。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真可怜。凭他怎么有钱,从根儿上查去,哪一家没有几代穷人?三、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
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心也慢慢沉静下来。贫穷!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她心灵的光芒。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宽大的布料,那么她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温暖的外衣。甚至,还可以把它做成魔术师手中那块幕布,用它变换出绚丽多彩的梦想和未来。
【1】在文中的“□”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对于本文的标题,理解恰当的是( )(多选)
A.母亲用纯净水的瓶子装凉白开,既能省钱,又能满足女儿的面子。
B.同学发现母亲用纯净水瓶装凉白开,让作者觉得永远抬不起头。
C.母亲的“纯净水”让作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她永远感激母亲。
D.母亲对生活的认识像纯净水一样淳朴、明净见底。
【3】母亲的纯净水使她产生了这些心理变化:(有些不安但还是高兴和满足)——(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词“温暖”意思有“天气暖和”、“心中感受到的暖意和激动”,请用与文中不同的意思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广州白云山
人们常用“白云珠水”来美誉广州,“白云”指的是白云山,“珠水”指的是珠江。广州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素享广州“市肺”的美誉。它位于广州市东北向,属我国南方五岭大庾岭支脉的九连山山脉末段,白云山聚拢着三十多个山峰,山体相当宽阔,总面积20.98平方公里,相当于澳门特区的总面积,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是广州市最高峰。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绿化面积4.2万亩,绿化覆盖率已达95%以上,植被种类相当丰富,共有植物1038种,据统计,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可供近300万人正常呼吸之用,是广州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每当霏雨绵绵,云雾缭绕于黛山葱绿间,半壁皆素,故名白云山。白云山气势磅礴,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上道路四通八达。风景优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白云山很早就闻名于世。战国时已有名士出入,晋朝时已风景宜人,唐朝便以胜地著称。宋代以来的“羊城八景”,白云山就占了多处。羊城人们一向喜欢到此登高游览,尤其在九九重阳,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每逢此时,扶老携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便构成羊城一幅独特的风情画。
千百年来,白云山名胜古迹虽多,但屡经兴废,遗存很少,尤以近百年来历尽沧桑,频遭破坏,满目疮痍,到解放时,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建国以后,经过历届广州市政府的建设和多年的苦心经营,白云山这座千古名山成为广大游人一个可游、可居、可乐的现代桃源仙境。
7个游览区,依次是: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及荷依岭游览区,区内有四个全国之最的景点,分别是: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云台花园;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观光索道——白云索道;全国最大、亚洲第二的天然式鸟笼——鸣春谷;全国最大的主题式雕塑公园——雕塑公园。
几千年来,白云山几经盛衰,到今天已成为“山幽、林绿、气清、景美”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4A”景点,并以“云山叠翠”之名列新世纪羊城八景之首。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是广州市最高峰。
B.白云山历史悠久,战国时已有名士出入,晋朝时已风景宜人,宋朝便以胜地著称。
C.鸣春谷是全国最大、亚洲第二的天然式鸟笼。
D.白云山以“云山叠翠”之名,名列新世纪羊城八景之首。
【2】下面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写了白云山的地理位置、山体面积和绿化植被等情况。
B.文章写最高峰摩星岭,说明摩星岭山势高峻挺拔,令人生畏。
C.文章将白云山面积和澳门特区的总面积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澳门特区的面积小。
D.文章写羊城人们在九九重阳,以登白云山为乐事,说明了羊城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
18、
用脑想、用心记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元,他看书看得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的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能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读上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劝告,陈正元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地读书既不能消化书的内容,又不能对重点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元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写了些什么,有几个重点,而且留心把重点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位有学问的人。
1.根据意思,从文中选填成语。
(1)形容阅读的速度很快。( )
(2)一天一天地积累。( )
(3)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对知识不加思考、分析就接受。( )
2.文中有一句话解释了题目的意思,用“”把它画出来。
3.结合自身情况,说说你读完这篇短文后的体会。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皮影戏(节选)
①要想表演皮影戏,先要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兽皮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由演员操纵木杆,令其活动。
②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田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可达55厘米,矮的仅有10厘米左右。
③表演皮影戏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每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④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⑤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表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于十八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填空。
短文围绕着“皮影”,主要是按照“( )——( )——流传广泛”来写的。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A.制作皮影时,要先将兽皮进行药物处理。( )
B.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不一样。( )
C.中国皮影戏于十八世纪中叶传到欧洲,法国人将其改造为“法兰西灯影”。( )
D.皮影戏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 )
【3】选择。第③自然段中对皮影戏深受观众喜爱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参与皮影戏表演的人很多,有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起进行。
B.皮影戏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做出高难度动作。
C.皮影戏表演时,艺人们边操纵边唱述,并配以器乐,人物还能做出高难度动作。
D.皮影戏表演很有趣,表演的人一边操纵人物,一边唱述故事,同时配以器乐。
【4】第②自然段中,能否将“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矮的仅有10厘米左右”改成“制成的皮影高的很高,低的很低”?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艺术,在横线上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圆明园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圆明园也叫圆明三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 会出现一束光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 谁也不相信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圆明园被破坏了。 改变不了圆明园的文化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两种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这座电视塔_______
23、习作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然后以此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可以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可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也可另拟。要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如果需要还可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35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