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的“姿态”的意思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 )
A.天上的云朵姿态万千。
B.牡丹花向我们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姿态。
C.她用不骄不躁的姿态去面对学习
2、让我们迎着秋天,踏着丰收的 ,一起去倾听秋之歌吧!( )
A.节操
B.节制
C.节拍
D.节约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汛期(xún)懒惰(duó)允诺(ruó)推辞(cí)
B.协调(xié)战袍(páo)划归(huá)人影绰绰(zhuò)
C.擅长(shàn)抵御(yù)上卿(qīng)胆怯(qiè)
D.挽裤(wǎn)平衡(héng)岔道(fēn)鸵鸟(tuò)
4、锦上添花。
的风姿
的山谷
的断崖
的风景
的念头
的草原
5、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1.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 不破楼兰终不还。
3.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
4.在这四个单元的学习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课文是《_____》,原因是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画“ ”的词语造句。
( )( )有味 索( )无( )
自( )多( ) ( )( )雪月
栩栩( )( ) 一( )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词句积累与运用。(11分)
(1)相传王质到山上砍柴,见两个童子下棋,一局未完,其中一个说:“你的斧柄烂了。”王质回到村里才知已过了数十年。这真是“ , ”呀!
(2)《猴王出世》中的石猴可以用 、 来形容。
(3)水帘洞有一幅对联是: , 。
(4)水帘洞中有天然的石锅、石灶、石碗……你想到的成语是: 。
8、写出形容下列人物品质的成语。
蔺相如_______ 海力布_______ 陆游_______
牛郎________ 小岛战士_______关羽_______
9、课内阅读。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 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摧 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慌 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1】在括号里正确的字上打“√”。
【2】照样子,写词语。
老老小小 __________ ________
【3】海力布是从哪里听到“这个消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不相信海力布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③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④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1】画线句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②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款款地”、“悄没声地”说明了月亮怎样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③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④是从几个角度来写月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写月光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院中的桂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作者在文小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指的是什么吗?你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亮在人们心中美丽而又圣洁,从古到今它是人们歌唱、赋诗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有关月的诗句或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马克·吐温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鸟儿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的雾,与周边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影。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粉红,在那边撒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1】短文按照 顺序,分别描写了密西西比河 时、 时和 时景色的变化,写出了密西西比河黎明的美丽迷人。
【2】短文的第三自然段是 态描写,按从 到 的顺序写了树叶颜色的变化:( )——越来越浅——( )——( )——化为氤氲的雾。
【3】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说它“真正值得铭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表达方式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的黎明安宁祥和的静谧之美
B. 主要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的黎明热闹非凡的动态美
C.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优美又不乏活泼、自然、清新,让人如临其境
D. 行文不紧不慢,流露出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和热爱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听到“百鸟争鸣”,却“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第一自然段所提到的景物,展开想象,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写写密西西比河入夜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zhòng zhǒng),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转(zhuàn zhuǎn)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 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段可以看出织女是个( )的姑娘。(多选)
A.勇敢善良
B.热爱自由
C.勤劳能干
D.心灵手巧
【4】仿照最后一句话写一句话。
我喜欢校园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完成练习。
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大,也一年年地沉默。
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初二,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小樱
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
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什么忙啊
她紧张地问道
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你可以帮帮老师吗?”
“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丁香、凤仙花……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
“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
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这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锈得连边都没有了。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娓娓道来。
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望尘莫及……
是的,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
【1】给短文第3、4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
【2】请在文中找出描写小樱在“浇花”这件事情中的心理变化的词语。
惊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豁然开朗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对比
C.夸张
D.排比
【4】“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________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明白:再破的花盆也能__________,起决定作用的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不是_____,而是__________。
【5】从文中老师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老师。
14、阅读理解。
田鼠不冬眠
田鼠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里面铺满了软草;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存放粮食;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秋天到了,田鼠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们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不过,人们可是盼望这些田鼠们都死光才好呢!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表格。
生活习性 | 具体表现 |
栖息地隐蔽凉爽 | _________ |
______ | 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 |
储备粮食 | __________ |
______ | 会出现肝脏功能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 |
【2】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画“____”的句子下边的对话框里写出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4】以田鼠的口气,用拟人化的方法改写画“_____”的句子,使句子生动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它们用行动证明: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好斗的蟋蟀
蟋蟀是一种好斗的昆虫。它的身子约20毫米长,是黑褐色的。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触角比它的身子还长呢。它有三对翅,前面的一对又细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公蟋蟀有两根又小又细的尾须,母蟋蟀却有三根尾须,中间那根最长,就像一个横写的“山”字。
斗蟋蟀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两只公蟋蟀一见面就气不打一处来,只见它们身子往后一坐,浑身抖动,向对方示威。然后就迅速扑向对方,咬得不可开交。只看到12条腿在地上蹬来蹬去,这时正是它们斗勇、斗智、斗体力的相持阶段。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只坚持不住,败下阵来,夺路而逃。胜者得意地叫了起来。
【1】短文第1自然段作者抓住了蟋蟀的哪几方面来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蟋蟀有两根又小又细的尾须,母蟋蟀却有三根尾须,中间那根最长,就像一个横写的‛山’字。”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逼近”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从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作者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观察的。
【2】“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___________”字可以看出来。
【3】你是如何理解“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根三个方面来说明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抓住榕树叶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来表现它旺盛的生命力。这两段都是__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
【5】从文段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认真阅读《窃读记》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 )。
A、感到辛苦 B、如饥似渴 C、很是无奈
3、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我”强烈的___________,对读书的____________。
5、“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文段选自我国古代历史巨著______,作者是______。
【2】选文中加点字体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描写蔺相如拿到璧以后的举动的句子。句中抓住了 和 这两个方面来对人物进行刻画。
【4】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第一次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他长着细弱的小腿, 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俩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 猛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 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裂开 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 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失败 (_______) 后退(_______) 消耗(_______) 容易(_______)
【3】概括写出下面四种人的态度:
(1)老奶奶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4)胡子爷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小孩学步”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被”字句。
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写把字句
①我被这感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②我被老师说服了
22、根据要求写句子。
(1)请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公园的草丛里蹲着一只小猫。
_______
(2)寒假即将来临,阅读作业尤为重要,请设计一条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让大家都能积极阅读吧!
_______
23、习作表达。
题目: 的游戏
要求:写一写自己玩过的一个游戏,把玩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