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进公园,同学们就沉寂在融融的春光中。

B.金丝鸟渐渐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C.只要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宏伟 任务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B.坚定 安吨   欢声笑语 一如即往

C.辉印 收获 不荣争辩 小心翼翼

D.汽节 珍藏 能书善画 低头析节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方便       便       便

B.播              

C.              

D.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趣味成语题。

例句: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高的人——____________

最尖的针——____________

最反常的天气——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写词语。

1.sōnɡ shǔ________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的外形小巧línɡ lónɡ________,皮毛十分ɡuānɡ huá________

2.我们应该经常晒被子,因为太阳可以shā miè________被子表面的xì jūn________

6、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一针见(_____)  ②(_____)然起敬  ③半信半(_____

④(_____)有成竹  ⑤手忙(_____)乱  ⑥情不自(_____

(1)写出两个“一”开头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两个与③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组成配对成语。

(1)前门( ),后门( )。

(2)得道( ),失道( )。

(3)前人( ),后人( )。

(4)兼听( ),偏信( )。

8、用“精”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1)这些( )的艺术品,很受人们喜爱。

(2)这是目前最( )的仪器。

(3)这节读书分享课非常( )

(4)在妈妈的( )照顾下,我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了。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自己建造的房子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能否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的房子,”说,“送给你的礼物。”他惊讶得______,羞愧得______。

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 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  )只有一天可活,(  )要活得优雅、高贵!

【1】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受________(xiáng   xiǎng)      境________(chù   chǔ)

【2】第三自然段中的划线的字分别指的是谁,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你”指:________ “他”指:________ “我”指: ________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把下面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横线上。

无地自容       目瞪口呆

【5】“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 ”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意思不能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短文的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

【7】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 说一说读完这篇短文后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存折

一次,女儿问我家有多少钱?我想了想,把房子、家具、存款都算上,应该够50万吧。女儿脸上立即绽开笑容,说她是班上第三有钱的人了。我无奈地摇摇头。

那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操劳,母亲起夜时突然晕倒了!幸亏及时送去医院,最后总算安然无恙,但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所以,尽管假期已过,我却不放心走。母亲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机票。

行前,母亲把我叫到床前,我一眼就看见她枕头旁放着一个首饰盒,用一块红绸缎布包着,不禁一愣。我猜里面一定装着母亲最心爱的宝贝。会是什么呢?

我正猜测不解,母亲已揭开外面的红绸缎布,露出里面暗红丝面的首饰盒。母亲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绸布包,深深地看了一会儿,像是看什么宝物,然后,慢慢抬起头,看着我,缓缓道:“妈这一辈子也没钱留给你,这里面装着你的出生时的胎发,5岁时掉的乳牙,还有一张百日照,照片背面记着你的出生时辰。我一直替你留着,现在,我年纪大了,你拿去自己保留吧。”

我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瞬间,我泪眼模糊。我意识到:这就是母亲的“存折”,里面装着母亲的全部财产,没有一样贵重的东西,但是对我,每一样都珍贵无比。

带着母亲的“存折”,我踏上归程。一路上,感慨万千。和我相比,女儿是富有的,她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是我拼搏多年才得到的。但是,女儿却永远也不可能像我一样,拥有自己的胎发、乳牙了。这些记载她生命的收据,被一路奔波的我遗失在逝去的岁月里,再也找不回来了!

1文章的题目“母亲的存折”具体指什么?用“﹏﹏﹏”画下来。

2为什么说母亲的“存折”没有一样贵重的东西,但是对“我”每一样都珍贵无比?

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4自然段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深深”“慢慢”“缓缓”几个叠词可见母亲舍不得把“存折”给我。____

(2)包装的用心尽心突出了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挚的爱。____

4母亲“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是因为(  )

A.母亲不需要我们的照顾。

B.虽然舍不得我走,但是母亲不愿意耽误我的工作。

5“这些记载她生命的收据,被一路奔波的我遗失在逝去的岁月里,再也找不回来了!”正确的理解是(  )

A.表达了“我”对女儿深深地愧疚之情。

B.表达了“我”对自己已逝岁月的遗憾。

6作者感慨“和我相比,女儿是富有的,……”请结合短文谈谈你对“富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这篇长文章时,你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的?分享一下你的好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11、延伸阅读。

爸爸的爱

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爸爸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爸爸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爸爸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果的人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荡秋千摔断了腿,在前往医院的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爸爸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医院工作人员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爸爸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的生日聚会上,爸爸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让爸爸教我骑自行车。我叫爸爸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爸爸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叫嚷”一词体现了(  )

A.爸爸很不讲理。

B.爸爸为“我”受伤而着急。

C.爸爸的脾气不好。

D.医院的人不讲理。

2“我”学骑自行车,爸爸说应该放手了,是因为(  )

A.“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不需要再教了。

B.爸爸不想教“我”骑自行车了。

C.爸爸想让“我”变得勇敢,自己学会骑自行车。

D.不需要爸爸教,妈妈会来教。

3文章结尾写道:“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是“爸爸的爱”,为什么写了那么多妈妈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四季之美》(节选),完成练习。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 (慕 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 (旷 矿)神 (怡 移)。

【1】选择( )里的字,依次填在文中“ ”上。

【2】在文中的□里填上正确的标点。

【3】把画“ ”句子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

【4】《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是按照( )来描述四季景物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发生发展顺序

【5】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1)给“着实”换个词语,意思基本不变,应该是______

(2)“这情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

A.明亮的月夜。 B.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C.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3)根据第(2)小题的选择,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说说为什么在作者眼里“这情景着实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美国人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成139个亿,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在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晃动,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儿也找不到了。

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盖茨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家庭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也影响了比尔·盖茨,使他养成节俭的习惯。

时间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下这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1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联系上文,盖茨特征指的是

2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的橡树。这句话含义是什么?

3读了短文,你认为比尔·盖茨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4从下面所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个,联系前后,加以想像并简要回答问题。

1)当苹果电脑公司开发了鼠标这种新技术后,微软落后了。你认为盖茨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2)亿万富翁盖茨,有一次和同事去开会,由于迟到了一会儿,找不到免费停车位,同事建议付12美元停到贵宾车位。你认为盖茨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

 

14、阅读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美国《纽约时报》评选出2011年全球最值得旅游的41个地方,平遥古城因能完整保留其“老传统”而榜上有名,位列第37位。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代洪武年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kān)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古城有以下特点:

古城的古代民居群落保存完整。古城布局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配以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别具一格。

古城曾经是发达的金融城市。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普高”发源地之清代道光四年,中国第一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日升昌”业务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古城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平遥古城一直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城内有大小街巷一百多条,都保持着原来的历史画貌,街道两旁的店铺基本上是17~19世纪的建筑。

古城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平遥古城自有筑城活动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时间跨度大,是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的一个“文物大县”。

1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堪”的解释有:①可,能:②能忍受,能承受。

__________  设想__________  一击__________

(2)“迄”的解释有:①到;②始终

今为止__________未成功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__________的木雕__________的乡土气息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3用“_________”画出第3~6自然段各段的总起句。

4下列关于平遥古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遥古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B.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徽商”发源地之一。

C.平遥古城一直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

D.平遥古城是山西省的一个“文物大县”。

15、阅读

晒书

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

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 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 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 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 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 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 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 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 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 4 16 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 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 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 6 2 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 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 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 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

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 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 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 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___________、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地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在文中“□”中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这篇课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3】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地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新滋味”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 )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gōng gòng)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sāi  sè)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qū qǔ)了背,立刻又将头(  )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  )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  )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疲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 yīng yìng)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和读音,打上“√”

2文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内容省略 B.话题转换 C.话没说完 D.话被打断

3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母亲的负担是多么的沉重,请用 把它画出来。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表现母亲辛劳繁忙的句子,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5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猜想一下:当时我心里会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

(材料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四)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____________,不能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___________。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1按课文内容补充(材料二、四)中的空白句。

2第八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口语交际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是“推荐一本书”,编者为什么在这单元的篇章页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请结合整单元的编排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忆读书》)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我的“长生果”》)

联系课文内容,熟读深思,写出这两篇课文开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快速阅读(材料一、二、三、四),再反复默读。材料中哪个读书方法对你最有启发,请在材料中圈出来,再结合自已的读书经历,写出你运用此读书法所得的启发、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高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从文段中找出与“其实”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开头引用了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作者引用这个传说开头的作用是__________(多选)

A.引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B.揭示这个传说的荒谬(miù) C.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D.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

【3】“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表现了太阳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三段话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还准确地写了太阳的另外两个特点:距离地球远,_______________

【4】“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这一句话中可以删除“差不多”一词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根据词语“原来”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起初、本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发现真实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四点: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二是改变人称代词,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他(她);其他人称指代谁就写谁的名称。三是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个别文字可做适量改动,保留句意不变。

【2】老牛对牛郎说:“我不能帮你干活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披上老牛的皮和竹筐就往外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写句子。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仿照说说“快”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择以下一个情景写一写)

游子回到家乡             暴雨突然降临             歌声在空中回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2)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3)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4)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请另附纸)(30分)

介绍你参加过的或看到过的一个活动场景,如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班级联欢会、拔河比赛等。注意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