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序变换]下列句子词序变化后,意思改变最大的一项是( )
A.你不来我就不走。——你不走我就不来。
B.这个好消息他完全不知道。——他完全不知道这个好消息。
C.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他俩被找回来了,快来看!
D.小狗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小狗摇着尾巴,在炕边走来走去。
2、综合实践。
我们在向别人推荐一本书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点介绍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生动,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鲜明,思想给人启迪……
B.重点介绍书的价格。
C.推荐理由可以只说一点,也可以说几点。
D.把重要的理由说具体。可以结合书中相关的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来说明你的理由,可以转述和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还可以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3、[多音字]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便捷(biàn) 强迫(qiáng) B.龟裂(guī) 三更(gēng)
C.奔向(bēn) 出差(chāi) D.冠军(guàn) 任丘(rén)
4、填空题。
(1)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有了满满的收获《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的母爱和父爱;《忆读书》让我懂得了“读书好,__________读好书”的道理;我们要像__________那样满腔热忱地热爱着祖国,做一个搭石般__________的人。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__________,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__________。
(3)“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的作者是__________。
(4)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
(5)关于读书,《论语》强调“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进步;曾国藩则主张“第一要__________,第二要__________,第三要__________。”
5、将句中画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选择合适词语填一填。
民不聊生 理所当然 惊天动地 诡计多端 气急败坏 足智多谋
(1)我们要努力学习,按道理应当这样。(____)
(2)一声炮响, 声音很大,震动了天地,我们赶紧握住自己的耳朵。(____)
(3)小红看到这样鼻子都气歪了,一定又发生什么事了。(______)
(4)黑暗的旧社会,政治腐败,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____)
(5)诸葛亮富有智慧,善于谋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的军事家。(______)它的贬义词成语是(______)
6、按要求写成语。
表示人物神情的:洋洋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两个字是一对反义词的:转败为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一文中“将”指_______,“相”指________,“和”是______之意。课文以________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_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
(2)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_____跑得最快。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______。科学家认为_______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3)有了_______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___________,还有力地打击了______________,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翠绿的颜色,___________,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_________。
(2)《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写了____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时间是________,大家看到了__________,这是_______描写;第二次时间是________,大家看到了_________,这是_______描写。
9、现代文阅读。
月光启蒙
①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差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②“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③“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④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⑤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⑥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⑦“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⑧“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⑨“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⑩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⑪我问:“朝哪里猜?”
⑫母亲说:“朝吃的猜。”
⑬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⑭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根据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___________
②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或者一下子领悟明白了某种道理。——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最美时辰”是指童年的夏夜。
B.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童年夏夜和风和流水的轻柔动听。
C.第⑤段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住在黄河故道的家乡人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精神生活富足,喜欢唱歌谣。
D.第④段是围绕这段的第一句话来写的,具体写了母亲给“我”什么样的启蒙。
【3】读了文中的童谣、歌谣,你想到了小时候唱过的哪些童谣?选一个写下来,或者自己创编一个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画线句为什么说“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童年的夏夜,母亲给我做了什么?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至少写两个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表达了对夏夜,童年和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视死如归
1931年深秋,王若飞同志在包头不幸被捕。敌人知道他是我们党的干部,想从他的嘴里得到党的机密。
一天晚上,几个特务闯进牢房,掏出手枪,对准王若飞的胸口。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王若飞镇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敌人没有办法,气得像疯狗一样,他们把王若飞押到刑场上。王若飞站定了,抬头望着北边那巍峨的大青山。大青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
敌人用枪口从背后对准王若飞,凶狠地说:“这是最后的时刻了。再给你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
王若飞整了整衣领,迎着深秋的晚风,望着周围的山峦。他挺直身子,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
一分钟过去了,又一分钟过去了,等了好几分钟……敌人没有开枪。王若飞视死如归,厉声喝道:“开枪吧!混蛋们!”
敌人还是没有开枪。
王若飞忽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敌人。敌人吓得后退了几步。王若飞(轻视 轻蔑)地说:“你们这套把戏,对共产党人是没有用的!”
敌人妄想用死来威胁王若飞同志,他们的(阴谋 计谋)又一次失败了。
【1】用“○”圈出文中括号内搭配恰当的词语。
【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王若飞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
【4】第6自然段抓住了对王若飞的哪些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王若飞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
【5】像王若飞这样的英雄有很多,正是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如果为他们颁发“英雄”勋章,请你试着完成颁奖词。
英雄是艰难困境中的挺身而出;英雄是_________;英雄是__________……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11、课文片段阅读。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这段话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反映了什么?
3.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慈母情深(节选)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真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只要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文中画“ ”的句子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主要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实践探究。班级开展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发现身边有很多错别字现象,所以想搜集街头的错别字,思考街头出现错别字的原因。chū móu huá cè,nǐ dìng改进建议。于是,同学们在学校附近的街头展开了一次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在学校附近的街头xìng zhì bó b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街头易错的错别字及总体情况。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们行走在街头,可以看见城市广告、宣传画、招牌、标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故意使用别字,有的______,有的误用繁体字,有的滥用简体字等。 在调查的102张街头广告中,有48张街头广告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如,将“______”写成“打拆”,“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______”写成“寻人启示”…… 四、研究结论 (一)原因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街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①写字人没有查证就suí yì使用汉字。 ②商家故意写错汉字,以此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③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掌握一些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区别。 (二)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
【1】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的汉字注音。
chū móu huá cè( ) nǐ dìng( ) xìng zhì bó bó( )
suí yì( ) 搜( ) 滥( )
【2】画“ ”句子有1处语病,请说出错误原因和修改方案。
错误原因:____________;修改方案: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在语段“____”写上恰当内容。(前三个空写词语后两个空写句子)
【4】改正街头商铺招牌中的错别字。
图①中有3个错别字:______应改______为,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
图②中有1个错别字:______应改为______。
14、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我和爸爸
也不知从何时起,爸爸每天早上总会给我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虽然不大记得第一次吃面的感觉,也渐渐习惯了用父爱做调料煮出的面的滋味,但我深深知道里面所蕴含的关爱、呵护和希望。
爸爸虽然才38岁,但他继承了爷爷早起的习惯,每天起床洗漱完毕,第一件事就是给我做一碗面。面做好以后,爸爸静静地等我醒来,那样子就像爱花的人欣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儿慢慢开放,然后再耐心地看着他心爱的女儿狼吞虎咽地吃完最后一口。
爸爸为了工作、为了家庭忙碌。当我看到日历上的“父亲节”,我想,我什么时候也给爸爸端上一碗做的面?和爸爸端给我的一样。
机会终于来了。爸爸出差那天恰好是一个星期天,我暗下决定,星期六晚上早早睡下,第二天一定给爸爸来个惊喜。在睡梦里,爸爸慢慢品尝着我给他做的面,嘴里不停地称赞:“女儿的面好香!真愿每天都吃女儿做的面!”我清晰地看到爸爸翘起的眼角的皱纹,更添了他的几分稳重、成熟和英俊!就像爸爸每天送我一样,我把爸爸送出了家门,我高兴而自豪地笑出声来。猛然睁开眼,天已大亮。一骨碌翻身下床,爸爸已经走了。我气得拍手、跺脚,大骂自己太不争气。餐桌上的一张纸跃入眼帘:
锅里有面,好好照顾自己,我下午回来!(爸爸)
唉!爸爸的那一碗面在眼前,而我的那一碗面却在梦里……
(选自《小学生获奖新作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边读边想象,短文中哪些场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至少写出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上下文,结合划线句子猜想一下“我”星期天准备给爸爸来个惊喜的具体做法,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清晰地看到爸爸翘起的眼角的皱纹,更添了他的几分稳重、成熟和英俊!”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和文中各部分的联系”和“表达的情感”两方面来体会文章结尾的特点,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的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是说,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父亲把花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比,说明花生没有________,却有__________。
【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是父亲教育子女学习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3】“我”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的做人的道理是___________。
【4】“我”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两种事物简单写一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作为报酬。老山羊一听,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过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背上缓缓走来,毛驴看见了,上前问道: “牛大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毛驴冷笑道: “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背:bēi( )bèi( ) 扇:shān( )shàn(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缓缓( ) 友谊( )
(3)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括号里打“√”。
①毛驴说的。 ( ) ②牛大哥说的。 ( ) ③老山羊说的。( )
(4)下面的3个题目,哪一个可以做这个故事的题目,请你选择一个,在括号里打“√”。
①毛驴和老山羊( ) ②老山羊和牛大哥( )
③毛驴和牛大哥( )
(5)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后, “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什么?请在括号里打“√”。
①说明毛驴很不服气。( ) ②说明毛驴觉得很惭愧。 ( )
③说明毛驴毫不在乎。( )
(6)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小名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得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森儿”。在“森儿、森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叫我小名,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森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我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这地说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关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李萍将送给我的大蛋起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森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森儿呀,挺好玩的名字!”李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啊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然。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小孩子了。”
临上火车的时候,我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含了泪,脱口喊了出来——“写信回来,森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长大后的“我”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叫“我”的小名?联系全文概括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曾两次抗议妈妈喊“我”的小名。第一次抗议的语气______,妈妈的表情___________;第二次抗议的语气______妈妈的表情___________。从妈妈两次表情上,可以想象她当时的心里话是:____________。
【3】读读关于“生日聚会”场景的描写,你觉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同学们都到家里祝贺体现了“我”爱热闹。
B.爸爸妈妈忙前忙后,体现了对“我”的关爱。
C.“我”热情大方地招待同学们能体现出“我”的成长。
【4】“车站送别”最打动你的细节是什么?用“ ” 勾画出来,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5】结尾处“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美文赏析。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了,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啊,太可怕了……”
(1)为加粗的字注音。(5分)
禀告( ) 厄运( )掳去( ) 撑着拐杖( )( )
(2)这则寓言中讲述了一个怎样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举几个例子。
(4)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才能培养坚韧的意志吗?
19、课外阅读。
我怀念故乡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一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四周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中午,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洒落一地的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来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阴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吗?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吗?
【1】快速阅读短文,我打算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选择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
A.用于引文的省略。 B.用于列举的省略。 C.表示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1)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______
(2)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______
【4】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老榕树外形及____________、铺在榕树下的____________和在榕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方面的内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榕树深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选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面对敌人的威胁,我们不能束手就擒。(改为反问句)
(2).他已经远走他乡,每年都很少回家几次。(修改病句)
(3).在战场上,战士们与敌人展开视死如归的斗争。(缩写句子)
(4).为了让生病的母亲安心治疗,我不得不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改为肯定句)
2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新鲜:(清新洁净,没有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罕:(少见的;稀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打扫干净了屋子。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2)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极大地震撼了中华儿女。(缩句)
(3)是啊,谁愿意和失败者在一起呢?(改为陈述句)
(4)草原的景色很美丽。(改为感叹句)
23、习作。
题目:感动
生活中总有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人或事物,母亲手上的一块老茧,父亲脸上的一条皱纹,朋友的一声问候,老师的一句安慰……都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弦。请选择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人或一个场景写一篇作文,写出真情实感,语句要通顺,书写要美观,不少于 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