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诗仙”李白……
B.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发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古代的许多说法与现代不同,比如“榜文”是“告示”的意思,“印信”指的是“公章”。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在朗读时,如何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呢?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先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朗读得流利。
B.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C.只要大声朗读,就能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
D.可以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3、关于“臣”字笔画数和第二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八 竖折
B.七 竖折
C.六 竖
D.七 竖
4、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填在横线上。
八仙过海——( )
千里送鹅毛——( )
三个臭皮匠——( )
打破砂锅——( )竹篮打水——( )
十五个吊桶打水——( )
擀面杖吹火——( )
芝麻开花——( )
外甥打灯笼——( )
姜太公钓鱼——( )
周瑜打黄盖——( )
1.学校要开元旦晚会,我们班要出什么节目呢?几个班委一商量,不一会儿就有了主意,这正是“________”。元旦那天节目精彩又丰富,这正是“________”。
2.我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做这个计划,最后还是没有成功,真是“________”。
3.我打碎了爷爷心爱的花瓶,心里很紧张,犹如“________”。
4.这几年全民创业,咱们老百姓的日子真是“________”啊!
5.暑假中,黎明小学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衣服、文具、书籍……虽然这些东西不是新的,却是同学们的一片心意,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超级模仿秀。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摘)果实 (_____)尾巴 (____)露水 (____)榛子
(清秀)的面容 (_____)的窝 (____)的叫声
爪子(锐利) 动作(_____) 反应(_____) 性格(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牛郎织女》中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比如_____________的老牛、______________的牛郎以及_____________的王母娘娘……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林杰的《乞巧》这首诗: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
2.《猎人海力布》讲述了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_____________,变成一块石头的故事,赞扬了海力布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3.唐朝诗人林杰的《乞巧》一诗就描写了人们过七夕节的情景: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
7、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婉尔一笑( ) 花团紧簇( )
操从自如( ) 耐人循味( )
熟视无赌( ) 杉杉有礼( )
冲峰陷阵( ) 含晴脉脉( )
8、请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负责——( )
慈爱——( )
凄惨——(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近万种,分为3个总目。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十余种,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0多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有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也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3】“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一句中“几乎”一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北极是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
__________________
10、 非雪天不能读书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读书,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插队山区,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一个不大的旧木箱,里面零零散散地摆放着一些比较破旧的带霉味的杂书,在箱子盖上写上一副对联就成了我“移动的书房”。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因为不仅有整把整把的时日,还有火炉相伴,烤红薯充饥,吃完后还能翻开喜爱的书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对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时而畅想,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后来返城了,我的书房也旧貌换新颜了。雪夜读书,这一欢乐的事,已经成为历史,永远不会再出现了。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
⑥清人袁枚说 “书非借不能读”,而我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提取信息)第①段中,“有接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转化而来。
【2】(积累词语)写出三个形容刻苦读书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运用)仿照例句,续写句子。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秋天读书,__________________;冬天读书,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句子)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理选择)下列对“非雪天不能读书”这个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天”既指时令的雪天,也指人生的雪天和情志的雪天。
B.只有雪天才能读书,读书可以让人忘记季节的寒冷,让人在艰难逆境中找到继续奋斗的动力。
C.读书不应挑时间,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坚持学习,多读书。
11、阅读理解。
故乡的烤红薯(节选)
谢冰莹
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
“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焦,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
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子撬(qiào)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 )很大,( )不会损伤红薯的皮。
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变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由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
“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二哥夸耀地说。
“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我首先抢着回答。
“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
“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都静下来了。
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我几乎哭起来。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
(选自《掌心里的故乡 味是故乡浓》北方文艺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活——________ 炫耀——________ 调和——________
【2】文中的括号里应该填的关联词语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
C.只要……就……
【3】作者描写烤红薯的比赛,兄妹三人个是怎样做的?他们的成绩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括号的词语,体会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
每当石榴开花,大家就盼望父亲在一颗颗石榴果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眼巴巴)地盼着“石榴节”的到来。
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石榴节”,大家望着那红得似血的果实,谁也(不忍)去摘,任它们在瑟瑟秋风中,枯萎、坠落,化成了泥土。
“眼巴巴”的意思是:________。从这个词我能体会出_________。“不忍”的意思是:_________。从这个词我能感受到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 )秋天最美是黄昏。
【1】回忆课文内容,将上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2】“四时景物皆成趣”。请从上面语段中选取一个事物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其独特韵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自己看到过的“月迹”的画面,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夜,月亮的影子出现在了深蓝色的纱帘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名著片段阅读。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国演义》)
【1】联系上下文,猜测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上报______国家
(2)下安黎庶______
(3)天人共戮______
【2】读下面的回目,你觉得上面的选段最有可能出自哪一回?( )
A.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B.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C.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D.刘玄德三顾草庐
【3】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兄弟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语段阅读。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兰克林发现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人们对他的推论有着怎样的看法?在文中用“ ”画出来。
【4】把画“____”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
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更常常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朱元璋出兵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写了一上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 )( );谋臣刘基(刘伯温)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这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了下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 )( )。又有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基脱口答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1】你能推想出朱元璋的上联中的两个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推想出刘基的下联中的两个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
夜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美丽——( )——( )
静谧——( )——( )
(2)小鹦鹉,学说话。
滋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所写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妙笔生花(接着往下写一写)
________,跌倒了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跌倒了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去年的树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儿:“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鸟儿来找树,没有找到,又去了哪些地方?最后有没有找到?
(2)想一想树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填在下面的括号里。(3)
树 ( ) ( ) ( ) 灯火
(3)鸟儿为什么要唱歌给灯火听?(2)
(4)左右两边的句子怎样连起来才恰当,在它们之间画上线。(5)
①人类学家说 a树林是绿色的疗养院
②艺术家说 b树林是大自然的美容师
③经济学家说 c树林是人类的乐园
④生物学家说 d树林是生命的摇篮
⑤医学家说 e树林是绿色的银行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5丝米和电话机
翻开科学史,许多科学家在最后离成功只差一步时,却永远失去了发明的机会。
有关电话的发明权问题曾引起一场官司。英国科学家贝尔宣布他发明了第一部电话机,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不料,就在贝尔提出申请这项发明专利后,科学家莱斯却向美国最高法院对贝尔提出了控诉,声称电话机的发明权应归他所有。法院不得不进行认真严肃的调查。调查结果证明,在贝尔之前莱斯确实已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进行传声的装置。这种装置能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但是这个装置仅能单向传送,不能双方相互交谈。对此莱斯确认不讳。于是法院和科学家都断定这种装置还不能被称为电话机。
贝尔面对法院和科学家调查组,也直言不讳,他曾借助过莱斯的实验,但他比莱斯更加细心,他发现了莱斯装置的不足,他将莱斯装置所用的间歇电流改变为连续的直流电,这就解决了话声短促多变的问题。然后,他又将莱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往里拧了半圈,仅仅5丝米,于是话声就能相互传递了。仅仅这5丝米就使电话机诞生了。这种结果使莱斯瞠目结舌,使科学家震惊万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法院最后判决是莱斯败诉,电话的发明权归于贝尔。贝尔感到他利用了莱斯的实验,同意将发明专利作为他和莱斯共有。莱斯深怀感慨地说:“我在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失败了,我将终生记住这个教训。”他谢绝了与贝尔共享专利。
【1】下列对词语“瞠目结舌”的意思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瞪着眼睛,说话结结巴巴 B.闭着眼睛,说话结结巴巴
C.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D.闭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2】这场“官司”的控诉者是____,最后的胜诉者是____。
A.贝尔 B.莱斯 C.科学家 D.调查组
【3】“5丝米”是个长度单位,我们可以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5丝米=0.5分米 B.5丝米=0.5厘米
C.5丝米=0.5米 D.5丝米=0.5毫米
【4】下列关于人物的评价错误的两项是____和____。
A.贝尔和莱斯都是热爱发明的科学家
B.贝尔和莱斯都很自私,都抢夺发明权
C.贝尔和莱斯都表现出了高风亮节
D.莱斯更具有科学精神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①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②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
③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
改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出句子。
谁都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①改为疑问句
②改为否定句
23、作文。
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优伤日子里的一缕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今天,我们就以“我的好朋友”为题目写一篇习作吧! 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