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与原句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黄昏的时候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一种乡居生活中的恩惠。
B.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冬晨多么和谐啊!
C.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声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D.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下面四个词语中,与其他三个感情色彩不同的一个是( )
A.呕心沥血
B.殚精竭虑
C.处心积虑
D.煞费苦心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横。
B.全年,整个村子都侵在桂花的香气里。
C.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D.他们把园明圆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通通掠走。
4、背诵积累
(1)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表现乡村昼夜耕、织劳作繁忙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4)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
(5)《从军行》中,表达了将土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下图配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画“ ”的词语造句。
( )( )有味 索( )无( )
自( )多( ) ( )( )雪月
栩栩( )( ) 一( )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慕(________) 陪(________) 谎(________) 誓(________) 嫌(________)
暮(________) 倍(________) 慌(________) 譬(________) 谦(________)
7、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____不像桃子____石榴____苹果那样____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____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____
8、结合语境填写日常积累的诗(词)句、名言警句或按原文填空。
1.读书应该注意什么呢?老师告诉我们:“古人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多读书,对同学们的帮助更大,就像杜甫诗句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家庭条件好了,浪费现象也多了,当你看到水龙头打开忘记关了这样的现象时,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劝他。
3.爱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的爱国期盼;“____________,万马齐喑究可哀”写出了龚自珍对当时社会风气的痛恨。
9、课外阅读
简单的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用干柴搭起了篝火煮起鱼来,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儿力气也使完了。他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大海,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们每一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
几年后,他们盖起来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狼吞虎咽(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
【2】作者写了两对饥饿的人,其中第一对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另一对的结局: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写这两对饥饿的人的经历。
【3】为什么这两对饥饿的人会有不同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选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抒发感情
C.承上启下
D.托物言志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11、读课文片段。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从文中找出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__________
【2】用“ ”在文中画出能说明“应接不暇”的词意。
【3】“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句子中前一个加引号的“鸟的天堂”实际指___________,后一个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意思是__________。
【4】选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的动态画面,其中后两句话作者主要从_______、________、姿态等三个方面表现这里的鸟非常多。
【5】“鸟的天堂”指的是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天马河上的一棵大榕树,它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景观。请你代表五年级同学为其制作一张环保宣传语吧。
__________________
12、“一朵花”指丰台花乡。读《丰台,美丽的传说》,完成习题。
①丰台花木种植的历史源远流长,兴于金元,盛于明清,自古便以“丰台芍药甲天下”而闻名于世。关于“丰台”名字的由来,还有个美丽传说呢!
②相传金朝有位太子喜欢郊游,一年春天,太子带着侍卫出宫春游。当一行人马来到山脚下时已是人困马乏,太子便在树下闭目休息。
③忽然间,一阵清风传来奇异的花香,太子随着花香定睛一看,发现自己竟身处一片花海之中,太子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
④正在这时,一群美丽的姑娘向太子走来。只听为首的身着红色纱裙的姑娘柔声说道:“不知太子游览百花山,未曾远迎,失礼了。”闻着这沁人心脾的花香,看着这女子,太子竟痴痴地说不出话来。姑娘们看到太子这个样子,都忍不住笑起来。
⑤银铃般的笑声让太子回过神儿来,“您刚才说的百花山,就是眼前这座开满鲜花的山吗?”“是的,太子殿下喜欢这里吗?”“喜欢,太喜欢了!难道您就是百花山的仙女?”太子说完,姑娘们又是咯咯咯地笑起来。“殿下,我们就是些侍弄花草的村女,您宫中那些女子才是仙女呀。再说,这里哪有皇城美?”身穿红色纱裙的姑娘笑着说。“这里繁花似锦,还不都是因为有你们这些勤劳美丽的仙女?唉,皇城可没这儿美呀!”太子满脸( )地摇摇头。“太子殿下,想看到如此美景并不难。您只需在皇城外,面对此地的方向搭建一座拜郊台。郊台建起,我们姐妹自然就会过去,让那一带花团锦簇。”
⑥太子还想说什么,却转眼间发现红衣姑娘飘然不见了。太子急忙拉住另一位身穿蓝色衣裙的女子问:“拜郊台建好后,你们真的会来?”蓝衣姑娘说:“拜郊台建好,姐姐们自然会去。她们也想把拜郊台点缀得像这百花山一样五彩缤纷。”“那你也会去吗?”蓝衣姑娘说:“我乃兰花仙子,兰花生性喜阴怕光,喜湿忌燥,所以我不能离开山涧泉水。殿下以后如果想见我,就在这个时节来山中看我吧!”话音刚落,兰花仙子也飘然离去。
⑦“兰花姐姐不要走!”太子( )得大叫,睁开眼来才发现是个梦!
⑧太子渴望美梦成真啊!于是就在面对百花山的丰宜门外,建起了拜郊台。拜郊台建好的第二天就有人来禀报,说一夜之间,丰宜门外至拜郊台之间的地带开满了各种鲜花,月季、牡丹、芍药……简直成了花的海洋。
⑨太子听了,急忙骑马奔至丰宜门外,他果真看到了满眼的鲜花。只是,太子 ,却怎么也没见到美丽的兰花。
⑩回宫后,太子传旨,将丰宜门外至拜郊台间的地带赐名为“丰台”,还让当地老百姓们以种花为主。从此,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着种植花木的技艺,丰台因此成为了著名的花乡。
【1】填空。
①丰台花木种植兴于__________,盛于__________,可谓源远流长。
②故事中,“丰台”就是指__________到__________之间的地带。
③“丰台芍药甲天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想讲好这个故事,请帮她选择、填空。
下列情节线索中,最能帮小丽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的是:( )
A.出宫春游→游赏百花山→游赏丰宜门外
B.梦游百花山→丰宜门外建拜郊台
C.春游人困马乏入梦乡→梦游百花山遇花仙→梦醒建拜郊台
【3】文中有两处括号,联系上下文体会太子的情感,第1处应填( ),第2处应填( )。
A. 疑惑 B. 着急 C. 遗憾 D. 愤怒
【4】文中划线处,怎样讲能体现民间故事这种口头文学具有语言通俗活泼的特点?( )
A.太子望眼欲穿
B.太子盼星星盼月亮
【5】读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太子眼前的美景”会是什么样?请把这美景写具体。
太子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太子在丰宜门外的花海中没见到兰花呢?在文中用曲线画出原因。
【7】读下面有关丰台的民间故事题目,你发现这些故事寄托着丰台人民哪些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在有些季节里,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几斤。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几斤珍贵的水。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向来温顺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地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么喝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犟(juéjiànɡ)。人和牛就这对峙(zhì)着,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喇叭,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它还是不肯让开。老牛凄厉的哞(mōu)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在一片静寂中慢慢往回走去。
【1】给这段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任凭:_____________
恼羞成怒:_____________
【3】“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老牛的两次哞叫,你能听懂吗?“凄厉的哞叫”是指_____________;“仰天长哞”是指_____________。
【4】文中多次写到“泪水”,但“泪水”的含义却不一样:运水战士和司机的“泪水”是指_____________;小牛的“泪水”是指_____________;老牛的“泪水”是指_____________ 。
【5】认真阅读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在这段文字里,最能表现老牛性格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的语句是第( )、( )、( )句。对老牛这些行为的描写更突出了此时此刻的老牛_____________。
【6】这段短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老牛浓浓的母爱。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以“水”为中心,可用文中的四个字来概括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索水成功;④老牛让水。
14、阅读。
不能流泪就微笑
在美国的一座山丘上,有一间不含任何有毒物质、完全以自然物质搭建而成的房子,里面的人需要由人工灌注氧气,并只能用传真与外界联络。
住在这间房子里的主人叫辛蒂。1985年,辛蒂在医科大学念书,有一次到山上散步,带回一些蚜虫。当她用杀虫剂灭蚜虫时,却感觉到一阵强烈的痉挛,原以为那只是暂时性的症状,谁料自己的后半生就此毁于一旦,杀虫剂内含的化学物质使辛蒂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她对香水、洗发水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许多化学物质都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支气管发炎。这种“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尚无药可医。
患病头几年,辛蒂睡觉时口水流淌,尿液变成了绿色,汗水与其他排泄物还会刺激背部,形成疤痕。她不能睡经过防火处理的垫子,否则会引发心悸。辛蒂所有吃的、喝的都得经过选择与处理,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辛蒂所承受的痛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989年,她的丈夫吉姆用钢与玻璃为她盖了一个无毒的空间,一个足以逃避所有威胁的“世外桃源”。
8年来,35岁的辛蒂没有见到一棵花草,听不见悠扬的声音,感觉不到阳光、流水。她躲在一间无任何饰物的小屋里,饱尝孤独之余,还不能放声地大哭。因为她的眼泪跟汗一样,可能成为威胁自己的毒素。
而坚强的辛蒂并没有在痛苦中自暴自弃,她不仅为自己,也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1986年,辛蒂创立了“环境接触研究网”,致力于对此类病变的研究。1994年,她再与另一组织合作,创立了“化学伤害资讯网”,保证人们免受威胁。目前这一“资讯网”已有来自32个国家的多名会员,不仅发行刊物,还得到美国上议院、欧盟及联合国的支持。
生活在这寂静的无毒世界里,辛蒂却感到很充实。因为不能流泪的疾病,她选择了微笑。
【1】联系短文,说说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1)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蒂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具体做了哪两件事?简要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蒂所承受的痛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下面不是辛蒂所承受的痛苦的一项是( )
A.睡觉时口水流淌,尿液变成了绿色。
B.没有矿泉水喝,所以只能喝蒸馏水。
C.不能睡经过防火处理的垫子,否则会引发心悸。
【4】“因为不能流泪的疾病,她选择了微笑。”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她不能流泪,只好以微笑掩饰痛苦。
B.辛蒂在痛苦中不自暴自弃,选择了坚强和乐观。
C.辛蒂在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而感到充实。
【5】下列对文章大意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辛蒂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后,在“世外桃源”里过着无比孤独痛苦的生活。
B.辛蒂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后,一直生活在逃避所有威胁的“世外桃源”里。
C.辛蒂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后,在“世外桃源”里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
【6】辛蒂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从如何面对逆境方面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联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大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骨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例: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合精神,愈秀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刷子李(节选)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1】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不同角度,先用一个词概括,再写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来写曹小三,下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曹小三的描写是叙事的线索。
B.通过描写曹小三,侧面表现了刷子李真有绝活。
C.曹小三只是一个徒弟,粉刷技艺差,衬托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D.写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动,衬托了刷子李的绝活名副其实。
【3】对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刷子李的绝活,若非目睹,很难相信。
B.绝活是刷子李自我挑战、不断磨炼的结果。
C.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获益多多。
D.曹小三领悟力极高,别人一辈子都难以领悟的他一天就明白了。
【4】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里还写了很多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故事,请把他们的别号与高超技能连一连。
泥人张 深藏不露的船夫,功夫高,身手快如风
张大力 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就捏出了海张五瓢似的脑袋
苏七块 能举起聚合成店铺门口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
一阵风 医术精湛,善于正骨拿环,诊金七块银元
17、阅读理解。
跳水(节选)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了,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正在这时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的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加点的“四十秒钟”和“时间太长”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书沙龙]阅读《松鼠(节选)》和本课课后习题“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部分内容,完成习题。
【材料一】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节选自《松鼠》
【材料二】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节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在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两则材料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外形的?二者在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呢?请根据材料内容完成表格填空。
外形 | 材料 | 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 | 表达上的不同 |
一 | ①面容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_⑤尾巴 | __________ | |
二 | ①体形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 | ____________ |
【2】【材料一】画直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老是”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面两则阅读材料,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外形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走 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 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 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 消灭)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认真读文,再想一想,选择括号内最恰当的词语打“√”。
【2】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读一读,再联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中加点词,我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此时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对谁说,又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先体会例句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再仿照着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孩子在水上乐园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变魔术 (我能按要求变换句子)
(1)我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缩句)
(2)大鲤鱼消失在湖水中。(扩句)
(3)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改成陈述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 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换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换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欢植树。(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一定知道小明家在哪。(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养成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定州塔也叫开元寺塔,是定州的标志性古建筑。请参考后面给出的资料,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一下定州的游览名胜——定州塔。
要求:
(1)写清楚定州塔的主要特点,分段介绍定州塔的不同方面。
(2)注意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引起读者的兴趣。
(3)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