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有创造性的复述故事的方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换一种人称复述,以主人公的口吻,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可以对故事情节“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C.可以改变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再讲起因、经过。
D.创造性复述可以采用段意串联法,把各段的意思连在一起就是该篇文章的内容复述。
2、根据字典释义,“挣脱”的“挣”读音和意思正确的是( )
A.zhèng 出力量而获取报酬
B.zhēng 尽力支撑或摆脱
C.zhèng 用力支撑或摆脱
D.zhēng 用力支撑或摆脱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与其他不一样的是( )
A.枝繁叶茂的树上挂满黄澄澄的柿子,像小灯笼似的令人垂涎欲滴。
B.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冷却着片片银光。
C.柳条儿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
4、请把下列的诗句、名言、对联等补充完整。
1.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易老学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座右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实践。
⑴汉字王国:汉字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照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把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 B.
C.
D.
E.
(金文) (楷体) (小篆) (甲骨文) (隶书)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名著王国:“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我知道这句话写的是__________(谁),对应的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红楼梦》让我们感受到儿女情长,风花雪月,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的林黛玉、__________的贾宝玉。
(3)恰当地运用静态或动态描写,能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选择一个情景写一段话。
雨后的校园 火车进站 傍晚的高邮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例句,照样子,发挥想象,描写情景。
例: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火锅可真辣。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阅读,我们走进了红色经典,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毛泽东把自己的爱子毛岸英安葬在了朝鲜,这就是“_________,_____”的真实写照;刘伯承因为他_________的意志被称为“军神”;______(谁)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清贫的典范。
(2)通过阅读,我们领略了小古文的魅力。《自相矛盾》告诉我们“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从“____。”这一句中可见杨氏之子甚聪慧。
(3)通过阅读,我们走进了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7、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_________________,卧看牵牛织女星。
3.__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4.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
6.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
8.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积累。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的诗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___________”。诗中写明月泉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本册学习,我阅读了动人的民间故事《________》和《_________》;知道了地球上的_________都是太阳送来的;认识了___________的廉颇和的___________蔺相如……
3.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蕴含的各种“情”。爱国之情: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赞美之情: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思乡之情: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故园无此声。赞美之情: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9、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
夜间,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很高了。我看见这个月亮从溪边乌柏树的枝桠间,把一大片清光洒到溪边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这时我静静地听着:呵,可是真的,慢慢地,慢慢地,我听见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
——呵,我听人家说过,那草丛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蟋蟀,他是一位很好的、勤奋的少年,天天晚上学习演奏小提琴。____________,后来他成为童话世界里一位少年提琴家,这优美的小提琴声,是他演奏的。呵,真的,真的,有一阵又一阵小提琴演奏声,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传(chuán zhuàn)来了。
那小提琴拉得那么好呵,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一会听来,感到那琴声,像是泉水从山谷里流到溪中来了。
有时听来,好像是给一位小姑娘唱的一首儿歌拉着一支伴奏曲。
一会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阵细雨打在竹林里的声音传来了。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感到这提琴的演奏声,可真是多么好听呵!我____________听着____________想,这小提琴的演奏声,是从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一座露(lòu lù)天的音乐厅里传来的吧?那村庄里,今晚真的在那音乐厅里开一个月光音乐会么?这小提琴真的是那位少年音乐家蟋蟀演奏的么?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小孩子来听演奏么?……
听呵,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看呵,天上一个扁圆的、黄色的月亮,也在悄声地听着,把一大片清光洒到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1.给文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上在文中横线处。
一边……一边…… 既……又……
……因为…… ……因此……
3.读文章完成填空。
文中作者把蟋蟀想象成____________;把它的叫声想象成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想象成村庄;把____________想象成音乐厅,把____________想象成“好多好多的孩子”。因为作者的丰富想象,让人觉得“月光下的草丛”____________。
4.“溪边那个草丛的村庄”,在那个夜间,会出现怎样的场面?(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 dòu)。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 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 ”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读了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再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 的美,我是从 、 、 这几个词知道的。
【4】用“ ”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抗日英雄杨靖宇(节选)
①鬼子军官气得发疯,机枪、步枪一起向杨靖宇射击。突然,杨靖宇右手一沉,他挂彩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顿时鲜血把军装浸透了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嚎叫着蜂拥而上。这时杨靖宇枪里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为了人民的解放,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②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鬼子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1】选文第①段主要写杨靖宇________(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杨靖宇牺牲前的________描写,表现出他对革命________的信心。像这样的抗日英雄有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
【3】敌人把杨靖宇的遗体解剖后,鬼子军官惊呆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你从杨靖宇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选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2】人们要“紧走搭石”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从“____”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了一行人走搭石时的动作美;从“___”这个短语中,我体会到了走搭石时的声音美;从“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中,我想象到了走搭石时的画面美。
【4】搭石美,走搭石的乡亲们更美,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1】阅读选段,联系上下文填空。
场景 | 场景特点 | 我的感受 | 父亲的内心 |
看彩排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路过小吃街 | 热闹 | 馋小吃,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 __________________ |
吃凉粽子 | __________________ | 馋小吃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温馨 | 意外、满足 | 得到些安慰 |
__________________ | 热闹、吸引孩子 |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恋恋不舍 | 为不能满足儿子的愿望而难;决心给儿子做万花筒 |
【2】选段中有多处对比,找出2处,写出其表达效果,注意效果不要重复。
(1)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听短文,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我国最大的瀑布》
我国最大的瀑布是黄果树瀑布,它在我国西南部贵州高原的白水河上。
黄果树瀑布宽二十多米,水势汹涌澎湃,瀑布从六七十米高的陡崖上直泻下来,水花激溅,就像万马奔腾;宽阔巨大的水帘,拍石击水,发出轰轰巨响,好似雷劈山崩,叫人惊心动魄。
瀑布从高处泻落,成年累月,冲击成一个深潭,潭水碧绿,传说曾经有犀牛从潭中登岸,因而起名叫“犀牛潭”。瀑布直泻潭中,激起的水珠高达一百多米,仿佛云雾笼罩,在阳光照射下,云雾中便出现了美丽的彩虹,与白茫茫的瀑布交相辉印,景色无比壮丽。
【1】填空。
黄果树瀑布从______________高的陡崖上直泻下来,水花激溅,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⑴、我国最大的瀑布不是黄果树瀑布,它在我国西北部贵州高原的白水河上。 ( )
⑵、瀑布从高处泄落,成年累月,冲击成一个深潭,起名叫“犀牛潭”。 ( )
⑶、瀑布直泻潭中,激起的水珠高达一百米,仿佛云雾笼罩。 ( )
15、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略( ) 销毁( ) 笼罩( )
【2】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_的语气。
【3】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并填在括号里。
宝贵( ) 羡慕( ) 辨别( )
【2】文中“桃子”“石榴”“苹果”象征生活中( )的人,“花生”象征生活中( )的人。
A. 虽然不起眼,但是用处大,默默奉献 B. 外表光鲜美丽
【3】文章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用意是( )。
A.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B.突出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特点。
17、课外阅读。
童年的朋友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信心。
【1】首句“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可爱的动物”和第2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一根不断的线”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美文赏析阁。
一只海鸠(jiū jiǔ)妈妈
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百上千只海鸠,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在岩石的边际有一只海鸠,它的喙(yuán huì)紧张地半张着,灰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体上一对翅膀已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只海鸠妈妈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们的巢穴,却不愿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匍匐(pú fú pǔ fú)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寸距离了。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激烈地挣扎着,只要轻轻一拍翅,就会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很快它就将头扭回,用长长尖尖的喙与我对峙。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最后我用双手慢慢地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地平息了下来。这种长期生活在海边悬岩上远离人类的野生鸟类,此刻竟能安详地在我的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地左右环顾了,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地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一个蛋和两只幼仔。
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的时候,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出那只海鸠的样子。事实上,我们并没能俘获它,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
对峙——___________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鸠妈妈为什么不离开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鸠妈妈开始的表现是_________,当“我”靠近它时,它______,最后________。海鸠妈妈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①作者为什么没有“俘获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 不像桃子□ 石榴□苹果那样 □ 把鲜红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 □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在文中第一自然段填上标点符号。
【2】父亲把花生与__________作对比,说明了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波浪线的句子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写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他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就可以被扑灭。(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把句子补充完整,具体描述几个事例的表现来突出情景特点。
六月一日,校园真热闹。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话,写出某个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把事物比作人来描写情景。
清晨,无数雪花在空中飘扬,_____________
23、习作
观察下面的图画,发挥想象,写写爷爷生日这天发生的故事。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人物的内心。
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