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比赛中,林丹先输一局,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也不着急。
B.登上那巍峨耸立的泰山却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美中不足。
C.父亲生气了,在大声喊叫,打着手势,冲着儿子指指点点。
D.技能比赛失败了,李东休息了片刻,又神气十足地上班去了。
2、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澄(chéng)澈 秉(bǐng)性 迸(bèng)裂 镌(juàn)刻
B.幔(màn)子 擂鼓(lèi) 折腾(zhē) 拟(nǐ)定
C.矜(jīn)持 眼晕(yùn) 恐吓(xià) 发怔(zhèng)
D.监生(jiàn) 桅(wéi)杆 牲畜(chù) 揿(qìn)电铃
3、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叙述方法,讲述了恩科西与艾滋病做的故事,表现出恩科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有联合国秘书长____________和南非前总统____________等。( )
A. 顺叙;勇敢顽强、关心他人;安南、曼德拉
B. 倒叙;勇敢顽强、关心他人;安南、曼德拉
C. 插叙;勇敢顽强、关心社会;安南、曼德拉
4、我会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 )
(2)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尊敬爱戴的人。 ( )
(3)富有诗画的意境。形容自然环境或文艺作品给人以美感。 ( )
(4)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 )
(5) 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 )
5、补充成语并完成练习。
( )天动地 举世( )名 众星( )月
( )衣足食 心( )神会 ( )离失所
(1)表示“到处流浪,无处安身”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选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意思写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①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________
②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________
③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________
④数数目时往往以五为单位,一五,一十,十五,二十……数下去,因此用“一五一十”比喻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________
⑤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________
⑥形容舍不得离开。________
造句:________
7、补充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
①不( )一格 ②众星( )月 ③完( )归赵
④( )直气壮 ⑤难( )置信 ⑥无( )之宝
(1)佳佳拿着奖杯走过来,同学们像许多星星环绕这月亮般围着他。可以替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具体情境描述,选择相关的四字词语。
在场的人都瞪圆了眼睛,大家都无法相信,站在眼前的奥运冠军,竟是当年那个柔弱的女孩。( )
(3)一切磨炼和挫折对我们来说都是_________________。(选词填空)
8、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1)极目远_______ (2)喜不自_______ (3)半夜三_______ (4)养_______处优
(5)发_______发傻 (6)_______然大悟 (7)手忙脚________ (8)龇牙_______嘴
9、课外阅读。
二战时期,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当天,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把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在战争中被德国法西斯杀害了。战俘出现了,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号,脸上的稚气表明他不超过20岁。面对中年妇女愤怒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蓦地,中年妇女停住了,怔怔地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刺痛。在这个年轻战俘的脸上,她看到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
妇女犹豫了一下,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地垂了下来。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包着的面包,轻轻地递到年轻战俘的面前。年轻战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惊恐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到他手中,他才如梦方醒,一把抓起面包,连包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到年轻战俘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摩着他头上的绷带,失声痛哭起来!
悲恸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看着眼前的一切。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
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围观的人们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食品,一齐递向受伤的战俘……
1.请你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挤过人墙的中年妇女,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面前,举拳要打,为什么又停住了,木雕般站在那里?
3.妇女将面包递给年轻的战俘,他为何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4.读了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想?
10、 放学(节选)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麻雀似的冲出教室,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
孩子们往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们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经过一个庭院深深的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大铁门,狼狗就扑过来,小男生们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们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克利斯转弯,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
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
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钟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1】“死党”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安安他们在放学路上做了很多事,请简要写出三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试着补写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4】加批注是读书的好习惯,请细读第5自然段,从品词语、悟感情的角度,紧扣两个加点词语,把批注内容写下来__________。
【5】短文中不停地出现时间,如“11点半”“11点45分”“12点整”……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车把上的纸鹤
从学校毕业的那年暑假,我突然萌发单身去江南一座古城旅游的念头。
古城很美,景色很多,却都分散在各处。我正为此犯愁,旅店的一位阿姨告诉我;“我们这里的一些修车铺里,可以出借自行车,租费极廉。”太好啦!正合一个穷学生的心意。于是我当即在旅店附近的一个车行里,租借到了一辆七成新的自行车。
我兴奋地骑上自行车,在古城宽阔的大道上一溜烟似的疾驰,心里真像插上了翅膀般的自由、欢愉。嗨,只花了一天半时 间,城内的几处景点就留下了我“到此一游”的踪迹。
第三天下午,我又兴冲冲地骑车向郊外的一个著名风景区进发,到那里已是三点光景。环顾四周,没有找到寄存自行车的地方,只有在公园对面的那片小树林里,横七竖八地停放着几辆自行车。我图省事,便将自行车也往那里一放,返身买票进了公园。
景区的面积很大,一路上走马观花游下来已花去不少时间, 然后又坐上了驶往湖心岛的游船。心一静下来,才猛地想起自行车好像忘了上锁,一摸口袋,果然不见有车钥匙。我顿时惊出一 身大汗,啊,这下闯大祸了!游兴全消,苦苦哀求船工将我放上岸去。船尚未停稳,我就箭一般地窜上岸,拼命朝公园出口处跑。
此时,天色暗淡下来。远远地朝对面那片林子望去,不好,那里只剩下孤零零的一辆自行车了。我按住自己那颗狂跳不已的 心,奔跑过去一看一一啊!不禁喜出望外,正是我租来的那辆车 呢!可是车却是锁着的。仔细一看,车把的刹车上夹着一只用纸折成的鹤。我涌上一阵莫名的希望:那车钥匙会不会就在纸鹤里呢?取下纸鹤,一摸,硬硬的,在它的肚子里,果然藏着一把钥匙!
我端详着这只可爱的纸鹤,竞发现它的尾部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叔叔,请小心。”激动的暖流顿时传遍全身,这是一位好心的孩子干的,他的巧妙安排,让车主人心领神会,却又不套引 起旁人的注意。
我多么想当面对他真诚地道一声感谢,然而望着暮色中空寂的周围,从何处觅寻他呢?这纸鹤自然成为我的珍藏,哦,珍藏着这位好心孩子对我的一份关爱,也珍藏着我对他的一份怀念。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端详:
心领神会:
2.仔细阅读上文,将下列反映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按顺序排好(在词语前的括号里加上序号)。
( )喜出望外
( )大惊失色
( )温暖如春
( )兴致勃勃
( )心急如焚
( )心存感激
3.你觉得那个孩子将车钥匙放在千纸鹤里有什么好处?
4.如果你就是这位到古城游览的学生,当你发现纸鹤里的钥匙,看到孩子写的纸条时,你会在心里默默地对那位好心的孩子说什么呢?请写下来。
5.你认为“车把上的纸鹤”这个题目取得怎样?为什么?
12、课外阅读。
浣熊
浣熊体型较小,体长约40到70厘米。标志性的特征是眼睛周围有一圈深色皮毛。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并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
浣熊是“游泳健将”,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白天它们大多在树上休息,晚上出来活动。
浣熊是食肉类动物,但偏于杂食,喜欢容易捕获的猎物,特别是鱼、两栖动物和鸟蛋。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及温度。
【1】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浣熊很擅长游泳。( )
(2)浣熊是食肉类动物,只吃肉。( )
(3)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及温度。( )
【2】请用“ ”画出浣熊名称由来的句子。
【3】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我会用作比较的方法改写这个句子:__________。
【4】读了篇短文,你能说说怎样才能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吗?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 题
他还清楚地记得,许多年前,在一个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他回到学校。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口袋里的手攥(zuàn)着那张五十元钱。
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没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巍巍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异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在颤动着。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希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过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他到了学校。老师正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五十元钱放在红布上。
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看这五十元钱和一篮鸡蛋,愕然无语。
(1)第一段中的“盯”和“攥”两个词语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3)“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______的情感。
(4)小说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试想,老师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_______________
【2】读文段②,用“﹏﹏”画出表示时间的字词,你从这些字词中体会到什么?
【3】第二段中的划线句子是( )句,在文中起______作用。
【4】这两段话从( )、( )方面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作者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①中,作者用了排比的方法介绍圆明园的各种建筑,请你模仿这样的方式写几句话,描绘节日热闹纷繁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欲擒故纵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买了一座房子住了下来,想在那儿安静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写些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来这里玩,他们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男孩子们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年轻人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个人每人一块钱。”
三个男孩子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
男孩子们很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每天放学后,继续去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以后我每天只能给你们每人两毛钱了。”
“两毛钱?”一个男孩子脸色发青,愤怒地说,“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你表演呢,我们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宁的日子。(有改动)
【1】老人去跟男孩子们谈判,下面不是他的真实想法的一项是( )
A.他想在那儿安静地度过自己的晚年。
B.他受不了这些噪音。
C.他很喜欢看男孩子们踢桶玩。
D.他得想个办法让男孩子们不来这里玩。
【2】文中两次写到老人的神情,分别是“____”和“____”,老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 )
A.通货膨胀使他的收入减少了一半。
B.最近他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
C.他想让男孩子们误以为自己为不能观看他们的表演而感到可惜。
【3】找出第4~6自然段中表现男孩子们心情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变化都是因为_____________,最后他们也因此不再“表演”了。
【4】老人用“欲擒故纵”的策略,成功地获得了他想要的安宁,在这个故事中,“擒”指( ),“纵”指( )
A.让男孩子们不再踢垃圾桶
B.和男孩子们谈判
C.一步步缩减给男孩子们的费用
D.让男孩子们踢垃圾桶
16、阅读理解
我发明的“新型玻璃”
玻璃是家家都需要的。但是,现在的玻璃却有许许多多的隐患,比如:它又薄又脆,有时连声波也会震碎,破碎后因伤人,四季只有透明的颜色,太单调……我要发明一种新型玻璃,以便清除隐患。我在窗户上做了一下修改:
我发明的新型玻璃里面有微型芯片,窗户上有许多细小的透气孔,我用CDM和YOUNGE材料制成的,怎么样?很特殊吧?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最近发明的新型玻璃吧!
大家肯定会想,装芯片有什么用途啊?装上芯片是为了让窗户在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半透明的漂亮的图像,使人心情舒畅,有益身心:春天,玻璃上会出现春意盎然的景象,柳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夏天,一派炎热的气派出现在玻璃上,太阳快发“高烧”了,一个小孩子在街道上一边走,一边吃雪糕……。秋天,上面会显现出大丰收的景象,麦秆黄了,稻田也黄了,红柿子挂在树上,显得亮极了……。冬天,会出现一片欢快的情景,一群小孩子堆雪人,一群小孩子打雪仗。大家会想,这整天开着太费电。不会的,我在上面安装的是微型的二极发光管,并在上面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透气孔顾名思义,就是通风换气的小眼儿。可我做的新型玻璃上面的透气孔,不仅有透风换气的功能,还有别的功能,比如:夏天会喷出凉气,冬天会喷出热气,平时还会喷出等离子净化空气,制氧等功能。
在材料上也是与众不同,我在上面加了CDM和YOUNGE材料。所谓CDM材料,就是我最新研究出来的化学材料,使玻璃坚硬无比;所谓YOUNGE材料,就是超级软化剂。这两种材料合起来具有防弹、不易破碎、坚硬无比。既使破碎,YOUNGE也会把玻璃软化的,就不会划破手啦!
这就是我的新型玻璃。怎么样?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充。
“装芯片”作用是(_______)
透气孔作用是(________)
【2】文章第一自然段划线句子,作者列出现在的玻璃的存在的隐患,目的是为了(____)
【3】作者在介绍过程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方法。
【4】CDM和YOUNGE材料相结合的好处是什么?在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否有自己设计的新型玻璃?如果有,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大观园。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_________ 立刻—_________ 爱慕—_________
【2】花生最可贵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这样的比较有何用意: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故此: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揩揩: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表示严监生动作的词句。
【4】“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此时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严监生临终为两根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突出严监生害怕侄子瓜分他的财产
C.体现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他
D.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严监生的吝啬
【6】你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竹 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用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 )味道鲜美,( )还可以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
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着身子,吮吸着雪水。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季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畏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竹子的品格不正是我们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为诗人所题写,为画家所描绘,为艺人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1)在短文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填上相应的序号。
A.拟人 B.排比 C比喻 D.反问
①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 )
②历来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人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
③竹子的品格不正是我们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
④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着身子,吮吸着雪水。(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改写成“把”字句)
②竹子的品格不正是我们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改为陈述句)
(4)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
20、读书巧比喻。
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很多名人对书也做了形象的比喻,特别是高尔基对书的比喻更是多。请你写几个。
高尔基说书是 ;书是 。
惠普尔说书是 。
歌德说读书是 。
21、大树用绿荫滋润着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外祖父递给我一块手绢。
改成“把”字句: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改成转述句:
23、表达与交流
题目:我喜欢(讨厌)的一种小动物
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写清楚你喜欢(讨厌)的一种小动物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喜欢(讨厌),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字里行间,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