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美中不足 完好无缺 难以制信
B.同心协力 金碧辉煌 相依为命
C.奇珍异宝 心旷神怡 一知半解
2、下列对课文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为了表现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生动地描写了他的一连串动作。
B.《威尼斯的小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C.在课文《手指》中,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3、选择题。
【1】白娘子为救被自己吓死的许仙,到( )盗灵芝。
A. 灵山 B. 金山寺 C. 净慈寺
【2】包公是什么朝代有名的清官?( )
A. 宋 B. 唐 C. 清
【3】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一起化作了( )
A. 杜鹃鸟 B. 蝴蝶 C. 两棵树
【4】桃园三结义讲的是( )三人在桃园结义的故事。
A. 刘备 诸葛亮 张飞
B. 关羽 曹操 周瑜
C. 刘备 关羽 张飞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削弱(____) 划归(____) 廉颇(____)(____) 任丘(____) 岔道(____) 拴牲口(____)
间隔(____) 荆条(____) 冠军(____) 浩瀚(____) 奔向(____) 倔强(____)(____)
5、词语运用
先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厌:_____ 诲:_____
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漫浪:_____
_____
(3)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_____ 恒:_____
_____
6、根据积累填空。
1.文人笔下万物有灵。当代作家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是“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_______),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_______),减之一分则嫌短,(_______),黛之一忽则嫌黑。”唐代虞世南诗中的蝉则是“(_______),非是藉秋风。”
2.古诗词可带我们穿越时空,与诗人同赏雨后秋景“明月松间照,(_______)。”与诗人同赏雪梅“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与诗人一道仰天呐喊“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
3.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告诫我们对学习应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_______),是知也。”朱熹要求读书要做到“三到”,即“(_______)。”他还说:“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他强调读书要不断吸收新的东西。
4.本学期,我们还积累了不少经典名句。《陋室铭》:“山不在高,(_______)。”《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管子•权修(节选)》:“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_______)。”魏征的“(_______),戒奢以俭。”
7、看拼音写词语
8、写同音字
zhēng 远( ) ( )取 ( )扎 ( )肉
qí ( ) 岖 ( )中 下( ) ( )车
jìng 素( ) 肃( ) 崇( ) ( )赛
9、课内阅读。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从选文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 )——( ) ( )——( )
【2】在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请在原文上用横线画出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
【4】这段话点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请你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2)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艰辛的历程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家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气力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口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做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⑪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⑫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⑬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1】本文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
第一次流出的是_________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_______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_________的泪。
11、课内语段阅读。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1)这一节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节运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3)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分餐,健康饮食的呼唤
材料一:刻不容缓的警醒
早在2003年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就提出了餐饮业分餐制经管服务规范。2016 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饮食新风尚——不浪费和分餐制。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启动,公筷和分餐又一次被强调。“民以食为天,更以健康为先“成为社会各界的其识。
材料二:什么是分餐
自古代以来,饮食与生存同步,饮食文化是多少年来人们对食物的认识和运用,是关于食物生产与消费的科学、技术、习俗和人文艺术的综合体。
共食指多人合用一份或几份菜肴,如同我们每家每户现在的用餐方式。在食物短缺、物质贫瘠的年代共食有着诸多好处。
分餐和共食是相对的。分餐是指由家人、厨师或服务人员,按照定量或等量的原则,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餐盘或碗中,给每一个就餐者独自享用。
分餐制更注重个人自负其责、把握分量、吃光所给。分餐让身体和心理空间都是安静自由的,当然也是卫生、互不侵染的,对养成定量搭配、卫生习惯和不浪费等优点有明显优势。
材料三:分餐的好处
①培养卫生文明好习惯,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②塑造日常生活的规范,有利于每个人树立良好健康生活行为价值观。合理膳食、规律有恒,对有效预防和延缓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影响深远。
③约束大吃大喝、减少铺张浪费,分餐有助于简餐。促进良好社会风气,使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④促进新时代饮食技术变革,对烹饪方式、量化、器皿、减少盐糖使用等提出新要求,促进中华饮食现代化,更有利于国际化交往和适应社会发展。
⑤传递优良饮食文化,为健康中国行动加油!
【1】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分餐”是指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2019年我国提出了“分餐”的要求,却没被社会各界重视。
B.分餐对有效预防和延缓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影响深远。
C.分餐可以约束大吃大喝、减少铺张浪费,分管有助于简餐。
D.分餐制的特点是注重个人自负其责、把握分量、吃光所给。
【3】下列关于“分餐的好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有利于培养卫生文明好习惯。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B.促进中华饮食现代化,更有利于国际化交往和适应社会发展。
C.塑造日常生活的规范,有利于每个人树立良好健康生活行为价值观。
D.分餐让身体和心理空间都是安静、自由的,当然也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4】实施“分餐”过程中,常常会被一些人拒绝,如果你的家里还没有实行分餐制,你打算怎么说服你的家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大舞台。
_________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块青稞饼。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子向前走着。那匹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上。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态——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一拍战士的肩头。“首长,走……不动了。”那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这草地了。”
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的波光,问:“他是谁呀?“不知道。”另一位战士回答道:“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司令员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旁,递给他一个纸包:“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他轻轻打开纸包:呵,那是几小块青稞饼。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划去下列带点字的不正确读音。
喘(chuǎi chuǎn)气 颤(zhàn chàn)抖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文中的“他”是指( )。
A.政委 B.司令员 C.小战士
【5】为什么那几块青稞饼又回到了“他”的手中?( )
A.因为青稞饼不太好吃。
B.因为战士们宁愿自己饿死,也要让司令员活下来,以带领队伍走出草地。
【6】对短文的中心概括最恰当的是( )
A.表现了司令员平易近人、关心爱护战士的品质。
B.赞扬了红军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质。
14、阅读下面课文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①“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玉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②“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划横线的两个问句,第①个是____句。第②个是____句,请将第②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____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
【3】“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蔺相如“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____
【4】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呢?
____
15、快乐阅读。
太阳(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选文中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句是( )
A.中心句
B.总结句
C.过渡句
【2】这几段话写出了太阳的三个特点,正确的是( )
A.远、大、高
B.发光、发热、太远
C.远、大、热
【3】“其实”一词与第2自然段中的( )一词意思相近。
A.觉得
B.实际上
C.抵得
【4】下面说明方法不是第2自然段中运用的有(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5】课文开头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传说,这样写是为了( )
A.说明太阳本身很大
B.说明太阳很热
C.说明古人的箭法很好
D.引起下文,提出太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的问题
16、情境一:五年级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同学们为制作小报收集的相关资料,按要求完成。
【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方格里按顺序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2】将文段中“脊”字第五笔正确的一项( )
A.、
B.㇀
C.㇏
D.ㄟ
【3】文段中“疟”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除部首还剩____笔。
【4】与文段中“稀罕”一词,意思相同的项( )
A.钱学森不稀罕国外优厚的待遇,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国。
B.圓明园中的十二生肖铜首,每一件都是稀罕而珍贵的文物。
C.骆驼在南方是稀罕东西,但是在大漠里是习以为常的动物。
D.父亲糊的万花筒,在那个年代是稀罕的玩具,我十分珍惜。
17、阅读理解
黄帝生活在五千多年前,是著名的部落首领。据说他一生下来就异常聪慧,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当时,发明了农耕和医药的天下共主炎帝族已经(哀 衰)落,而九黎族的部落首领蚩尤十分强悍暴虐,侵凌弱小,兼并其他部落。炎帝族也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只好向黄帝求援。黄帝(异 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联合炎帝族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是远古时代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大战,在后来的传说中也真的加进了鬼神。双方的将士英勇无畏,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了,(擒 檎)获蚩尤,并将他处死。战争之后,各部落一致拥戴轩辕氏为天子,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古人认为生长万物的大地土色呈黄,黄色是大地的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是大家所崇尚的颜色,因此,他们称轩辕氏为黄帝。
【1】给下面的标下划线的字注音。
坚毅(______) 暴虐(______)
【2】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3】按原文填空。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聪明——( ) 激烈——( )
刚毅——( ) 拥护——( )
【5】选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年龄时期,介绍了黄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6】黄帝为什么发起“涿鹿之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负荆请罪——顾全大局
【1】“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
A.廉颇是武将,蔺相如害怕廉颇。
B.如果蔺相如和廉颇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赵国。
C.蔺相如害怕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打不过廉颇。
D.蔺相如临时有事需要回去处理。
【2】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1)文段中画“____”的句子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廉颇心理活动的句子。
【3】你认为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
A.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B.蔺相如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C.蔺相如是一个有智谋、重私利的人。廉颇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
D.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廉颇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19、课外类文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妇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 惊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 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用“/”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盛誉”在文中的意思是( )。
A. 很高的荣誉 B. 称赞 C. 赞美,夸奖
【3】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这篇文章通过( )来表现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
A. 一件事 B. 两件事 C. 四五件事
【4】“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树叶飘落。(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读了《军神》一文,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2、用两种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这座电视塔_______
23、畅想与表达。
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过哪些快乐和忧愁?你是怎样和别人分享或对别人倾诉的?请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