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搭配
严肃的________ A.批评
严厉的________ B.教育
严格的________ C.谈话
2、学习课文前,要查找课文的时代背景等资料,有利于我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关于课文的资料,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是当时南宋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求苟且偷安,政治上腐败无能,社会暗无天日。
B.《少年中国说》的写作目的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C.《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英法联军对中国肆无忌惮地侵略。
D.《示儿》的写作背景是作者看到当朝统治者即将收复失地,但作者已处弥留之际,因此告诉儿子要等收复后以祭祀的方式告诉他。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翁:你们的父亲
B.万马齐喑究可哀。 喑:嘶鸣
C.九州生气恃风雷? 恃:依靠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
4、比一比,再组词。
5、请把下面的字词语补充完整。
自(______)自(_____) (______)出(______)外 异(______)同(_____)
不知(_____)(_____) (_____)苦(_____)高 (_____)(_____)在乎
(_____)头(_____)气 (_____)有(_____)有 (_____)山(_____)岭
(_____)蹦(_____)跳 素不(_____)(_____) 韦(_____)三(_____)
6、选词填空。
爱惜 珍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一种( )书籍的习惯。
(2)他十分( )时间,一分钟也不让它白白地浪费掉。
安静 宁静 平静 寂静
(3)老师来了,教室里立刻( )下来。
(4).海上有一轮明月,照着( )的海面。
(5).他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一般的( )。
7、按要求答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诗句)
2.松树长在山崖边。(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有一座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辨字组词。
销(___________) 壁(___________) 拱(__________) 琐(___________)
悄(___________) 璧(____________) 哄(__________) 锁(__________)
9、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慈母情深(节选)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真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只要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文中画“ ”的句子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主要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天桥》,完成练习。
天桥
天桥,是对各类天桥的统称。其实,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人行天桥”,“车行天桥”,人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等。
天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已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斜拉结构天桥等多种。它们有的结构简单,便于建造;有的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有的凌空飞架,雄浑壮观……构成了城市现代交通的一幅彩虹竞渡的立体画卷。
天桥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环型、喇叭型等。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为例,在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而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大分明显的。我国自1964年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交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目前所建各类立交桥已达数千座,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删改)
【1】本文依次写了天桥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仔细观察选文第2-4自然段,可以发现每个自然段都是________结构。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4】“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环型、喇叭型等。”一句中加点的“基本”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上合适的说明方法介绍介绍姚明。(不少于两种说明方法)
中文名:姚明 别名:小巨人、移动长城 身高:2.26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鸵鸟
①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乌。
②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是a________在它们跑得疲倦时,________能胜过一匹快马。
③过去人们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b________来不及逃跑,________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无论……都…… 即使……也…… 只有……才…… 如果……就……
①但是a________在它们跑得疲倦时,________能胜过一匹快马。
②过去人们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b________来不及逃跑,________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
【2】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主要”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本文中的句子说明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描写鸵鸟善于奔跑。
①说明方法________;例句:________。
②说明方法________;例句: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牧场之国
①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②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③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④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⑤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摊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你知道每次都是在赞叹什么吗?请选一选。
A.夜晚安谧静美 B.草原与骏马的和谐之美 C.牧场景致壮观 D.动物们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要描写汽笛声和车船的来往?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画线句写“漆黑的夜晚”和“微弱的光芒”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它的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过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先生所写的《鸟的天堂》。
【2】文中“大的,小的”写出了鸟的__________不一;“花的,黑的”写出了鸟的_________很多;“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的_________各异。
【3】“应接不暇”在文中指 。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4】这段节选文字主要是对鸟的______态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的生动画面。
【5】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短文,回答问题。
鲶鱼潭(节选)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山村里的泥潭里,有一条大鲶鱼在修炼。
突然有一天,百年不遇的龙卷风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里,顿时小山村被摧毁了:树木被连根拔起,倒在了地上;村民们有的被压在了房子下面,有的被树木压着;很多鸟儿都掉下来摔死了。
就在这时,泥潭里的大鲶鱼腾空而起,在天空中旋转起来,不一会儿,它的全身粘满了人。大鲶鱼把所有的村民都粘在了自己身上,并且把他们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大鲶鱼告诉那些得救的村民:“我是泥潭里修炼千年的鲶鱼精,应玉帝圣旨,下凡来保护你们这个小村庄。”村民们听了大绘鱼的话后,很是高兴,但也很伤心——高兴的是他们得救了,伤心的是他们的房屋全都被龙卷风给破坏了,没有了家,村民顿时大哭起来。
【1】用“______”画出大鱼拯救村民的句子。
【2】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途鱼?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评价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测故事的结局,请你接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
星期天的下午,我坐在窗前做作业。忽然天色暗下来,要下雨了。我赶紧关好窗户,屋里显得特别闷热。
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拉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
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愈来愈多,汇成一条条小溪。
一会儿,云散了,雨住了,太阳照亮了大地。我推开窗户,一股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空气像滤过似的,格外清新。窗外的杨树、柳树,经过雨水的冲洗舒枝展叶,绿得发亮,美丽极了。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我会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是作者的________。
【5】文中的一个拟声词是:________。
【6】“闷热”的“闷”音节是_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组成词语:________。
16、阅读
母爱无声
文/李桂芳
母亲悄然将她叫出教室,欣喜地告诉她:“娃,妈在学校食堂里找到了一份勤杂工作,一个月五百块呢,最主要的是妈每天都能看到你了。”她不想让同学们笑话自己母亲干那么低贱的工作,于是说:“妈,那活儿苦,你另外找个活儿干吧。想我了,我会来看你。”“不,妈就在这儿,你不知道自从你到城里读高中,妈就天天夜里梦见你。”母亲固执中带点孩子气地说。
说不过母亲,她就脸色阴郁地进了教室,全然没顾及身后母亲那复杂的表情。那天到食堂打饭,虽然她故意去得很晚,可还是遇到了正在收捡碗筷的母亲。当母亲远远地向她投来关切而甜蜜的笑容时,她勉强地笑了,但那是担惊受怕的笑,她怕被同学看到。从那以后,她不再去母亲工作的一楼食堂打饭了。
一天,班里的一个女生带给她一包东西,说是她的家里人托一楼食堂的一个女工转交的。她听了,急忙打开看,里面都是她最爱吃的东西,还有一张字条,上面是母亲歪歪扭扭的字迹:娃,妈不会打扰你的,你就安心念书,好好保重身体。你也别来看妈,妈忙,也顾不上跟你聊。
看了那字条,她的泪一下子滚落下来,为自己的虚荣,更为母亲那深沉的爱。可看望母亲的念头还是被虚荣心强烈地压制着。
一天,当她在二楼食堂那个熟悉的窗口打饭的时候,那个打饭的阿姨边递给她饭盒边悄声对她说:“这是你妈妈给你的信。”她疑惑地接过信展开来:娃,看到这封信时,妈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就在城里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活儿不算苦,钱还比这儿挣得多。以后要是工地上休假,妈就穿得体体面面地来看你。
她默默地流了好久的泪。
两周后,母亲果然穿着新衣服来看她了。可她看出来了,那衣服是最便宜的劣质货。她不自然地摩挲着母亲的衣服,突然,她在母亲的衣兜里摸到了一张字条。母亲慌乱地来抢夺时,她已经看到那是一张母亲签给工头的领条,上面清楚地写着那月的工钱400元。她的泪禁不住滚落下来。母亲抬手为她抹泪,那手的粗糙生生地刺痛了她的皮肤,还有她的心。
泪就在那一刻重新汹涌起来,为了爱,为了那份无声的母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固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母亲为了满足女儿的虚荣心,工作的地点从___更换到了____,体现了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和______(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2)读划波浪线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那手的粗糙生生地刺痛了她的皮肤,还有她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次写到作者流泪,请简要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院士胡瑞忠
“作为科技界的一份子,我会弘扬科学家的精神,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将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2021年11月18日,62岁的胡瑞忠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一番感言,赢得了阵阵掌声。他讲述亲身参与科研的故事,深深感动了现场听众。从他透露的种种细节中,人们切实体会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高尚情怀。
胡瑞忠,湖南道县石马神村人,一位从贫困农家走出来的科学家。作为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成长于道县,求学于成都,成名于北京,是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湖湘文化孕育出来的国家栋【粱 梁】大才,为我国地球化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此次当选,( )是他个人无上的荣光,( )是道县人莫大的荣耀,家乡人民以他为荣,以他为傲!
胡瑞忠当选院士的喜讯传到道县后,家乡人民和亲人们纷纷送上真挚的祝福。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他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矛 茅】,是老师的【骄 娇】傲,同学们的榜样。“他勤学苦练,弄不懂的事情就会问,对学习很专一。”胡瑞忠院士当年的小学老师胡祥亿回忆说到。胡瑞忠院士数十年如一日,在科研领域孜孜耕耘。有一次他弟弟去看望他,见他刚做完手术没多久便又去实验室,还怎么拦都拦不住。胡瑞忠院士的弟弟胡瑞生说:“他这人不把工作做好绝不收工,他带给家人的影响很大,不论我们这一辈,还是晚辈,都以他为榜样,读书都是很拼的。”
科学家离我们很遥远,远得似乎是一个只能写在作文中遥不可及的梦,但咱们的家乡人胡瑞忠不忘初心,持续创新探索,勇攀科研高峰,最终实现了科学家之梦,他亲口告诫我们:要勤学、活学、精学,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1】请在【 】里画“√”选择正确的汉字。
【 粱 梁 】 【 矛 茅 】 【 骄 娇 】
【2】请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此次当选,( )是他个人无上的荣光,( )是道县人莫大的荣耀,家乡人民以他为荣,以他为傲!
【3】科学家胡瑞忠是哪里人?他是哪个领域的著名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胡瑞忠在老师眼里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化身为小记者,采访时你会对胡瑞忠院士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碰到回乡探亲的胡瑞忠爷爷,你想亲口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一记耳光
①如果人生是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么美德便是海的博大;如果人生是高耸入云的青山,那么美德便是山的巍峨;如果人生是湛蓝美丽的天空,那么美德便是天的伟岸。美德如此重要,而缺少美德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那一记耳光……
②我实在没有料到,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且极少发怒的父亲,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我的脸颊上落下重重的一巴掌,起因十分简单。
③我踢球回来时饥肠辘辘,用仅有的车费买了两碗豆粥。车依然坐了,下车时,我躲在大人的身后,居然没有被发现。当我眉飞色舞地把这一伟大的经历讲给父亲听时,不想却换来了一记耳光……
④父亲本不该这样。
⑤这以前,我去邻镇踢球,回来时,因迷了路,耽误了好久。父亲几乎把整个城镇翻了个遍,当一位好心人将我送回来时,父亲依然在寻找。他见了我,眼睛猛然如鹰般明亮了起来,而在明亮之后,又折射出一道寒光。他将手臂高高扬起,他要打我了,然而他的手臂只是缓缓落下,他不忍心打我。
⑥而这一次,父亲仿佛用尽了平生的力气,一直过了半天,我的耳朵依然嗡嗡作响。
⑦睡觉的时候,父亲轻轻走进我的房间,轻声问道:“还疼吗?”我转过身,没有作答。那一刻,我甚至发誓,一旦有自立能力,马上离家出走,即使父亲病了,也不回来看他一眼。
⑧父亲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许久,他终于打破了沉默:“人可以穷,但德万万不能穷。”他停顿了一下,似乎还想说什么,然而没有,他只在床边放了五元钱,随后走出房间说:“去补上车票,不要丢失了你最重要的东西。”
⑨那一年,我才十岁,我几乎不明白父亲的用意,不过现在,我明白了父亲是叫我挽教我的灵魂啊!
【1】“我”为什么没有料到父亲会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父亲本不该这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见了我,眼睛猛然如鹰般明亮了起来,而在明亮之后,又折射出一道寒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中“最重要的东西”指什么?请据此谈谈父亲第一次不忍心打“我”,第二次却打了“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题目改为“最重要的东西”好不好?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呼 兰 河 传(节选)
萧 红
除了念诗之外,我还很喜欢吃。
有一只鸭子掉井里了,祖父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啦啦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要么就说:“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祖父越称赞我能吃,我越吃得多。祖父看看不好了,怕我吃多了。让我停下,我才停下来。我明明白白的是吃不下去了,可是我嘴里还说着:“一个鸭子还不够呢!”
注:本文略有改动。
1.短文最后一句话中画“ ”的词语可以换成 。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爱吃烧鸭子?
3.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祖父对“我”的疼爱、宽容?
20、我洗干净了红领巾。(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照例句,把下面的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成意思不变的陈述句。
等打跑了敌人,还怕没有好日子过?
_________________
23、造句练习。
(1)其实:
(2)那么……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