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提出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10个省份中的中小学开展 进课堂试点。 ( )
A. 京剧 B. 越剧 C. 粤剧 D. 吕剧
2、如果让你张贴珍惜粮食的标语,你应该选用那几条?( )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B.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C.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D.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E.一粥一饭汗珠换。
F.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
3、对“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游人”指一般游客。“暖风”指自然界的春风。“暖风”把“游人”吹得如醉如迷,赞美了景色的美好。
B.“游人”在这里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在诗人看来,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4、按原文填空
(1) ,年年相见在他乡。
(2) ,明月何时照我还。
(3)悠悠天宇旷, 。
(4)家在梦中何日到, 。
5、给下面的字组词。
徘( )扉( ) 绯 ( ) 匪( )
栅( )珊( ) 删 ( ) 姗( )
蒂( )蹄( ) 啼 ( ) 缔( )
6、谈迁是________的史学家,撰写了《________》。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________。然而年过花甲的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经过几年的奋斗,完成了更加翔实的《________》。
7、根据句子意思填上成语。
雪中送炭 雪上加霜 锦上添花
①父亲的病,对贫困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________,一家人生活更艰苦了。
②他们临近毕业,正为拖欠学费而发愁,农行热心助学的举措无疑是________。
③我家从小平房搬进新楼房,正高兴的时候,亲戚又送来一盆珍贵的盆景,这使我们美丽的家更加________。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____ 精图治 临危不___ 破烂不___ 水___石穿
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屈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屈。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把下面句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___________________
【3】“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这句用“嘀嘀嗒嗒声”来衬托屋里的安静,我们平时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一种单调而细小的声音传入你的耳中,你就会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宁静。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三段画线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最后一段说“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偿不是这样呢?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母亲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母亲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如静;
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从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热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提拉巴,两人都有拔山之力,没有人能够摔倒他们。斯热阿比听到阿提拉巴是地上的大力士,很有本领,就从天上下来,和他比试。那天阿提拉巴正好出门,临行时,他对母亲说:“天上的大力士来找我,请老人家抬一块铁块招待他,就说这是我吃的东西,请他尝尝。让他等一会儿,我马上回来找他摔跤。”说完,阿提拉巴就走了。
一会儿,斯热阿比来了,阿提拉巴的母亲真的抬了一块铁块给斯热阿比,斯热阿比咬了一口,怎么也咬不动。他想:阿提拉巴吃铁块,他的力气一定比我大。想罢,他急急忙忙回去了。
阿提拉巴回来以后,他母亲把经过说了一遍。阿提拉巴听说斯热阿比咬不动铁块,就知道他力气一定没有自己大,所以,他便跑去追斯热阿比。斯热阿比刚刚要上天,就被阿提拉巴追上了。“不要走,( )你来找我摔跤,那咱们( )比试比试吧!”
斯热阿比听了他的话,就张开双手,猛地抱住他,两人就开始摔跤了。他们的力气真的非常惊人,大地被他们震得格格地响,那些山峦、树木都抖动起来。斯热阿比抱住阿提拉巴一摔,阿提拉巴踉跄一下,被斯热阿比压在地上。但他的背脊还没有着地的时候,阿提拉巴一个挺身,从斯热阿比头上翻过来压在他的身上。斯热阿比脊背落了地,但他不服输,要求再摔一次。这一次,阿提拉巴站成一个骑马式,斯热阿比用力摔他,他的两脚像生了根,一动也不动。阿提拉巴乘对方不留神,抓住对方的一只胳膊用力一摔,斯热阿比被摔出两丈多远,趴在地上动不了了。阿提拉巴走近一看,斯热阿比口吐鲜血,已经死了。
阿提拉巴回到家里,哪知天菩萨知道斯热阿比被摔死的事以后,非常生气,但又没有办法对付阿提拉巴,便派来大量的虫子来吃地上的庄稼。阿提拉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砍了许多松树,领着人们烧虫子,把天菩萨派来的虫子都烧死了,保护了庄稼。从此,彝族百姓就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接待——________ 认输——________
留意——________ 爱护——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运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
【3】用横线画出描写斯热阿比和阿提拉巴摔跤过程的句子。
【4】彝族百姓把每年的________定为火把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
傣族 那达慕
蒙古族 泼水节
回族 沐浴节
藏族 开斋节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 不如大拇指吃力, 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拖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它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他主干的。
【1】结合文章语言风格思考,在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虽………却……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
【2】文中写出了食指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食指工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读选文,你感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食指形象。
【4】请用“ ”画出你感觉风趣的语言。
【5】说说语言风趣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蚯蚓》,回答问题
蚯蚓
(1)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2)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3)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4)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第(1)段,蚯蚓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是因为它不仅能增强土壤的( ),而且它的粪便还是( )。
【2】第(2)段画线句用了( ) 和( )说明方法。
【3】蚯蚓为什么能成为现代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
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蚯蚓是人类的挚友,请将作者列出的理由用横线画出来。
13、边读边想边做。
关于“鸟”的故事
蓝天里,有阳光,
树林里,有花香,
小鸟,小鸟,
你自由地飞翔;
在田野,在草地,
在湖边,在山冈,
小鸟,小鸟,
迎着春天歌唱……
春天到了,到处鸟语花香。看,这只鸟儿,有着漂亮的羽毛,细细的爪子,眼睛一闪一闪的,多可爱呀!
快看哪,鸟儿在蓝天白云中自由地飞翔着。古时候的“飞”字,有一双伸展的大翅膀。现在的“飞”字简化了,你还能再找到“飞”字的翅膀吗?
鸟儿飞到了湖面上,它们看见水中有一块凸起的陆地,就停下来休息,人们就把这水中凸起的“小山”叫做“岛”。
这只鸟怎么没有眼睛呀?哈哈,原来它的羽毛黑乎乎的,眼睛黑溜溜的,所以我们看不清楚它的眼睛了。你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吗?
从古至今,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很多的诗人都拿“鸟”来入诗呢。现在,就请你把下面的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吧!
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杜甫
枯藤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1】最上边这是一首小诗,诗歌是讲究押韵的。请你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如果不知道什么叫“韵脚”,请你查查字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语花香”是个成语。请你再写出四个带“鸟”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关于“岛”字的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下面的这句话补充完整。
“岛”就是___________的地方。
【4】你一定知道这只看不清楚眼睛的鸟的名字,那就请你写出来吧。然后,请你至少再写出五种“鸟”的名字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按照要求,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鸟”的名字,把诗句补充完整。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易——(_______) 本来——(_______) 假如——(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协调有序”一词,并用“~~~~~~”画出描写人们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的句子。
【3】这段话主要讲了( )。
A. 家乡的搭石很美。
B. “我”爱家乡的搭石。
C. 走搭石的速度要快。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朝阳小学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后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表。请根据图表完成练习。
健康状况统计表
测试项目 | 升降趋势 | 测试项目 | 升降趋势 |
身高 | ↑ | 肺活量 | ↓ |
体重 | ↑ | 视力 | ↓ |
胸围 | ↑ | 体能 | ↓ |
影响因素比例统计图
【1】分析“健康状况统计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影响因素比例统计图”,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学们参与度不高的首要原因是场地不够。( )
(2)教师的科学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3)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是学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参不参与无所谓。( )
【3】如何让大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请你结合图表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来,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精致—(_______) 沙哑—(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散步时站住看男孩用弹弓打瓶子是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
“我怔住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我沉默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说的话。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的句子,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小男孩?选两个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男孩的爱?请用“ ”画出来(至少画两处)
【6】文中的小男孩是个盲童,他能用弹弓打中瓶子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7】当听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时,小男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会发生什么变化?展开想象,把最后一段补充完整。
【8】“夜风轻轻袭来,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①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 )是②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第①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 ;第②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 。
3.下列名言与“‘给’永远比‘拿’愉快”所说明的道理相同的是( )。(多选)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C.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D.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4.高尔基写这封信,是希望儿子明白什么道理?希望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18、课外阅读
永远执着的美丽(节选)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豪 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 扑扑)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从清晨到日暮,他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 陪)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辨 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1】联系词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______)
(2)不知道该如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______)
【2】从文中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用“√”标出。
【3】结合语境,仿照前文,试着把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4】袁隆平爷爷说过:“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这两个心愿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永远执着的美丽”中“美丽”指的是( )
A.杂交水稻田丰收的美丽景象。
B.袁隆平爷爷获得的辉煌、荣耀、名利。
C.袁隆平爷爷心中美好的愿望。
D.袁隆平爷爷不计名利、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6】袁隆平爷爷曾经做过一个“禾下乘凉梦”,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袁爷爷这个美丽的梦里,他最爱的杂交水稻会是什么样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记叙文阅读。
鼾声
①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瞭望,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傍着一双臭脚。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④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⑤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给第③自然段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主要描写的场景是______
【3】有时,浓厚的感情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用心品味。请在文中找一处父亲关爱“我”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
【4】第⑤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轻轻地”反复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改为陈述句)
3.上课是否专心听讲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修改病句)
21、哥哥对牛郎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将军白了秘书一眼:“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岛上吃晚饭。 我在岛上吃明天的早饭。(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读课文《猎人海力布》,想象洪水过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简单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