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百姓陷在泥沼和火坑里”意思最相近的成语是( )
A.兵荒马乱
B.流离失所
C.生灵涂炭
D.民不聊生
2、对号入座。
因为……所以…… 即使……也…… 只有……才……
(1)( )共产党,( )能救中国。
(2)( )这部电影太感人,( )我打算再看一遍。
(3)( )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不能骄傲自满
3、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特点( )
A.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B.方劲古拙,蚕头燕尾;
C.狂放不拘、飞扬飘逸;
D.行云流水、舒展有型。
4、根据语境填写名句。
(1)“克勤于邦,_____________。”出自《 __________ 》。
(2)成语“__________”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我们穿戴在身上一丝一线,都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
5、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绝顶”一词中“绝”在字典里有4种意思,①断绝;②穷尽;③独一无二;④极,最;在这儿选择第(_______)种解释,再任选一种解释组词(_______)
2.“拘束”的“拘”字查大写字母是(_______);要查的部首是(_______);除部首还有(_______)画;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逮捕或扣押;②限,限制;③固执。这里应取第(_______)种解释。
3.“释”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说明,解说;②消除;③放开,放下。“解释”的“释”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爱不释手”的“释”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4.“秉烛夜游”的“秉”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 “秉”字有两种解释:①拿着,握着。②古代容量单位。应取第(_______)种解释。
6、我能读句子,按要求填写。
(1)你喜爱的书就像是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以上的句子中,作者分别把书比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关于书,你肯定也有一些自创的比喻,请大胆地把它们写出来吧!
(2)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这句话为了突出松鼠的警觉,将松鼠和山鼠________。这种说明方法比较常见,我会照样子补写。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________还要尖些。
(3)我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积月累
(1)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闻官军收河南北》
(2)古人对各个年龄段有不同的称谓。如三十_______,四十而________。
(3)五霸强,________。己有能,________。
(4)楚人有鬻___________,誉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很多,如孩童参与劳动的情景“童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稚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他们尽兴游戏的欢乐;“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情趣。
(6)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我们要及时伸出援手,正所谓“恻隐之心,_________”;做人不能有害人之心,因为“__________,必自毙”。
8、辨字组词
跌( ) 遐( ) 瘩( ) 跋( ) 啃( )
铁( ) 假( ) 搭( ) 拔( ) 恳( )
9、阅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给选文每段都是一幅画,请你给这三幅画各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幅画的画面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0、他听说曼陀罗花有麻醉作用,可是该服用多少才算合适呢?一天,他称出两份曼陀罗花药末,一份备用,一份吞服下去。吃完药,李时珍对徒弟说:“等会儿药力发作,你用针扎我身上的穴位,用刀子在我手上划,看疼不疼。”徒弟含泪点点头,这种麻药吃多了是会致死的,他真为师傅捏一把汗啊!过了一会儿,李时珍觉得有些头昏心慌。于是,他杀意徒弟用针扎他的手。可是,当徒弟用针扎他的时候,疼得他把手缩了回去。李时珍知道,药力还不够,他又服下了另一份药。不一会儿,李时珍觉得天旋地转,接着就昏过去了。徒弟用针扎、用刀尖划他的皮肤,他也不知道。就这样,李时珍终于摸清了服用这种麻药的分量。
【1】选文中,第一个加点的“他”指的是( ),第二个加点的“他”指的是( )。
A. 李时珍 B. 李时珍的徒弟
【2】李时珍服用第一份药后有什么感觉?再服用第二份药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时珍通过这次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事件中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春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颗颗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③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④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1】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
(2)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
【2】(1)第②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重点描写了_____和_______两处景物,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2)下面景物不可能出现在这幅水墨画中的是( )
A.月光下的竹林 B.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C.一望无际的田野 D.迷人的柿子园
【3】第③段的中心句是______。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人们的歌舞声和_______、蛤蟆、________、蟋蟀等小艺术家们的声音。除了这些声音,还可能会有什么声音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_______
【4】对短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静态描写主要借助视觉和想象,勾勒出家乡夜晚风景的美丽
B.文中的动态描写主要借助听觉,体现了家乡的夜晚充满生气,更衬托了家乡夜晚的静。
C.本文开头总体说家乡的秋夜是素雅、幽静的,第③段与开头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D.本文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了两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热爱和赞美。
【5】试着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家乡夜晚的静态美或者动态美。
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今天的世界是名副其实的“极速世界”,到处是快餐,快餐式的旅游、快餐式的阅读、快餐式的家庭生活……还有那快餐式的心情。有时,我们确实需要讲将脚步放慢一点。
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现代人旅行,从海南岛到哈尔滨,飞机只要几个小时,旅行感都还来不及出现,旅客已经从夏季飞进了冬季,可是,呼啸的飞行( )看不清长江,( )看不清泰山。古人骑一头毛驴上路,歇歇停停地走了三个月,他们不在乎哪一天抵达目的地,但他们说得出哪里草长马肥,哪里风高雪厚,小桥流水,黄土高坡,只有一程一程地慢慢走过,人们才可能真正认识江山,否则,我们只不过认识一张地图罢了。
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尝文学经典的醇香。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在滚浪红尘中,离“心清自得诗书味”的境界越来越远了。然而,阅读就像与一位慢条斯理的智者交谈,是急躁不得的。读一本巨著是如此,读一篇美文、一首好诗亦是如此。不细细品味,你如何能读出“煮酒论英雄”的那份豪情与智慧?不跟随陶渊明一路寻觅,你如何到达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不让心灵带着想象的翅膀翱翔,你如何领略得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韵?
亲爱的朋友,世界( )处处争先恐后,( ),我们不要只顾手忙脚乱地往前飞奔,有时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有时,我们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按照( )的结构方式来行文的。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4】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飞机飞行速度之快,形象地写出了今天的世界是名副其实的“极速世界”。
B.写出了人们在享受“极速世界”的同时,也有“旅行感”缺失的遗憾。
C.形象地写出了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字里行间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民族自豪感。
【5】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节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这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题目。
某小学五年级196名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用途及所占比例
用途 | 储蓄 | 买零食 | 买玩具 | 生日请客送礼 | 购买书籍 | 缴学费 | 献爱心 | 其他 |
所占比例 | 28% | 19% | 18% | 8% | 5% | 15% | 2% | 5% |
【1】小学生使用压岁钱用在哪方面是最多的?哪方面又是最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置书籍占压岁钱使用的比例是多少?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哪方面的压岁钱使用可以节约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身情况,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有意义?简要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生命的掌声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一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放学后,她又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着英子的名字。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红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英子很有礼貌地向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中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三年时光,匆匆而过。高考过后,英子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用“/”划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蜷缩(quán juǎn) 歧视(zhǐ qí)
骤然(zòu zhòu) 忧郁(yōu rǎo)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 激励—( )
突然—( ) 伤残—( )
3.英子为什么每天早早来到教室,又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英子来说,为什么那次掌声是“生命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语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用“____”画出描写榕树静态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榕树静中有动的句子。
【2】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请工整地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西风胡杨》节选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1】胡杨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胡杨的无私时,描写奇花异草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是如何描写胡杨的悲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 春天最美——黎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 )着鱼肚色的天空,( )上微微的红晕,( )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在文段中用“——”画出来。
【2】把句中表示颜色的字词画上波浪线。
【3】在句中的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动词。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作用是( )(多选)
A.给云以生命。
B.写出了天空中云的颜色的变化过程。
C.写出了云的动态之美。
D.写出云的静态之美。
18、快乐阅读轻松答。(19分)
时 间
每天早晨起来,我都计划这一天该做些什么,到晚上躺在床上时,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做。记得幼年作文,总爱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些词句,似懂非懂地照抄。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灵里,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个白昼,同一个夜晚,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了,去了又回来了,直到鬓(bìn)边有了白发,才__________惊觉光阴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来。于是,问自己:过去几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8月中,在美国一小镇,拜访( )了一位84岁的老学者,在他那狭窄( )的厨房里,我向他倾诉内心的困扰( )。
他说:“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我说 是的 我在尽力 但是 我已浪费了几十年 他摇摇头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了《物种起源》;奥本海默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了家务和孩子忙,浪费了时间,也能发现镭(léi)元素,而又把孩子教养成科学家。”
我大喊:“这些人都是天才!我只是个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你有权评定你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__________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们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但是,我年纪大了。”
“我70岁那年,拟定一个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和一位30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计划,他笑了笑, 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已不多,还能做些什么,10年过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里忙着。”他挺了挺胸,笑了。
“你那位年轻朋友呢?”我问。
“不再年轻,已经中年啦!”
“对他来说,这10年,应该是黄金年龄,想必有很不错的纪录。”
“没有,他承认过去的10年是空白,真正的空白。”
“为什么?”
“依旧__________、推推挤挤地生活,1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一番话,如__________,我呆住了。
(1)把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文中括号里。(3分)
(2)在文中未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3分)
(3)我能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2分)
当头一棒 蓦然 熙熙攘攘 妨碍
(4)你敬佩文中的老人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达尔文、奥本海默、海明威、居里夫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溜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填空。同样是伸出手指头,描写却有区别:先是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再后来_________________。
【2】节选的内容中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能不能加上严监生的语言描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展现了严监生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应该是什么样的?
( )——( )——( )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难道巴迪的诗写得不精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2)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3)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4)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22、我会给句子变花脸
在同学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他。
①改为双重否定句:
②改为疑问句:
③改为反问句:
23、写作。
如果你可以进入时光隧道,穿越到一个你最想去的地方,你会去哪里?在那里你会遇到什么新奇的事?请以“我来到了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把题目补充完整,想象大胆、合理,400字左右,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