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将“成熟季节,奶奶基本天天能捡拾回来一篮”放在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①等到秋收季节,桐果陆续成熟。②每天在菜地里都会有不少的桐果落下来。③奶奶总会一大早就挎上个竹篮走到莱地里,捡拾落在菜园子里的桐果。④回来后,堆在门前空坪一角。⑤积少成多,天晴时就扒拉出来晾晒,桐果外壳也就裂开来。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中的“理所当然”说明( )

A.年轻人一直以来都背老人过搭石,这已经成为当地的习俗。

B.因为有背老人过搭石的规矩,所以年轻人即使不愿意,也不得不背老人过搭石。

C.山里的老人认为背他们过搭石是天经地义的,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做。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煤炭   政通人和   内优外患

B.驯良   撒娇   糟糕   失魂落魄

C.嫦娥   嫉妒          心扩神怡

D.抽像   呻吟   廷迟   不计其数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词语。

zhì liáo     cháo shī     fán suǒ     lǐnɡ lüè

( )       ( )        ( )       ( )

jiě jué     xiànɡ zhēnɡ     màn yóu     ɡuǎnɡ bō

( )       ( )        ( )       ( )

5、五岭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感情色彩分类。(填序号)

______通人______   ②国____________   ③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马乱 ______离失______   ⑥生灵______)(______

⑦民不______)(______ ⑧路不______)(______ ⑨内____________

形容社会环境好: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社会环境差: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落花生》一文依次写了______花生,______花生,_____花生,_____花生。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略写,________是详写。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可贵的是_________

(3)《落花生》这篇文章,通过一家人在收获节上议花生,说明了_____。在写作上用了______的写作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联系上下文可知,军令状的内容应是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文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 )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回答是( )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 )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 )

【3】选文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他叫诸葛亮当面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请你发挥想象,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可能想过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路上,神鸟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闹旱灾,有个名叫阿尔拜的人去逃荒。一路上,太阳非常毒,晒得他口干舌燥,于是,他就坐在一个挺高的石崖底下休息。忽然,他听见旁边滴滴答答直响,一看,原来石崖顶上正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水。阿尔拜赶紧掏出木碗去接水。好容易接了一碗,刚要喝,忽然飞过来一只乌鸦,用翅膀把他的碗打翻了。阿尔拜非常生气,说:这坏乌鸦,把老天爷可怜我,一滴一滴赏给我的水全给弄洒了!他捡起石头,追上去,把乌鸦打死了。阿尔拜走到乌鸦跟前,发现就在前边不远的一个石崖的裂缝里,一道清澈(chè)的泉水淙(cónɡ)淙地流着。阿尔拜高兴极了,把水足足喝了个够。他回到刚才休息的地方,拿起包袱(bāofu),抬头一看,只见石崖顶上躺着一条大毒蛇,正呼呼大睡,口水顺着舌尖往下滴着。啊!原来我接的是毒蛇的口水!是乌鸦救了我的命!阿尔拜后悔得哭了起来。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体裁_________________

2好容易接了一碗,刚要喝……”一句中,好容易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对文中的人物、动物做出评价。

阿尔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態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推辞——______拒绝——______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改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精彩阅读吧

驼鹿花纹的秘密

在寒冷的西伯利亚,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驼鹿,它们的腹部布满了不规则的花纹,异常美丽。因此,动物学家把它们命名为花腹驼鹿,当地人管它们叫西伯利亚丛林勇士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个猎手遇到了一只受伤的母花腹驼鹿,他们将它带回村里豢养   。次年春天,驼鹿产下了一窝鹿崽儿   。猎人们发现,那些鹿崽儿的腹部并没有花纹,原来花腹驼鹿腹部的花纹并不是先天就有的。

鹿崽儿渐渐长大,可是,花纹还是没有出现。一直等了四年,这些鹿崽儿长成成鹿,依然没有看到花纹,这让猎人们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怪事引起了动物学家的注意。经过跟踪研究,他们终于发现:每年秋季来临,母鹿都会带领小鹿找一个荆棘丛生的地方,然后群鹿依次跳跃着穿越大片荆棘丛。因为幼鹿个子矮,所以每只小鹿的腹部都被划出了一道道渗血的伤痕。

因为受了伤,小鹿觅食时即使吃得已经够饱,也不能躺下休息,那样会扎痛伤口。所以,它们只好一直站着吃草。这样拼命进食的好处是,在酷寒的西伯利亚冬天来临之前,每只小鹿都储存了足够御寒的营养和能量。一只鹿需要经历三个被荆棘刺伤的秋季,直到它成年。而那些美丽的花纹,其实就是这些伤痕留下的印记。

动物学家们明白了在西伯利亚山林里,每年冬天因体弱而冻死的各种动物中,为什么唯独没有花腹驼鹿。

纵横的伤口都能形成美丽的花纹,这不能不让人称奇。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人和小鹿遭遇的环境极其相似,当苦难来临,心存胆怯地回避,很可能是致命的,与其回避,倒不如勇敢地去正视它,迎击它。很多时候,哪怕命运刺了你一刀,你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和搏击,伤口同样能绽放出另一种美丽。

(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豢养——

百思不得其解——

(3)花腹驼鹿腹部的花纹是天生的吗?它是怎么出现的?

 

4花腹驼鹿为什么会被称作西伯利亚丛林勇士?它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通过花腹驼鹿的经历获得什么感悟?另一种美丽指什么?

 

 

13、阅读与理解。 

白鹭(节选)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乌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在选文的前三自然段巧妙地把白鹭分别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绘,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习性。

2对画“______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白鹭虽然没有美妙动听的歌声,但它富有含蓄的音乐美,要比“歌”更胜一筹

B.说白鹭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是因为白鹭精巧匀称,像跳动的音符

C.从“不,歌未免太铿锵了”可以看出作者不喜欢听鸟儿唱歌

D.白鹭富有和谐自然、平凡质朴的含蓄之美,只可惜不会唱歌

3理解句子意思填空。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的存在让大自然充满了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恩惠”原指__________在句子中是指白鹭给黄昏的乡村带来了__________

4“望哨”含有紧张、警惕的意思。你觉得作者认为闲立树顶的白鹭是在望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并完成文后练习。

军神(节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从文中加点词能体会出_________。“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表明了________

【2】选文塑造人物形象时,用到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画线句子要用______的语气来读,“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将_______比作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

【4】沃克医生为什么会称刘伯承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七十二刀”这一具体数字的作用有( )。(多选)

A.突出手术漫长

B.说明刘伯承伤势严重

C.衬托刘伯承意志力坚强

15、   从前,有母子两人。有一年遇上大旱,(棵 颗)粒未收,家中粮只够一个人食用。于是,母亲对儿子说:“孩子呀,现在家中缺粮,如果我们娘俩吃的话,都要饿死;不如这样,我(已   己)活了70多岁了,你还年轻,改天你把我背到深山里葬了吧。”儿子不愿意,可粮食越来越少,母亲苦苦(哀 唉)求,他终于同意了。

这一天,雪呼呼得下着,儿子背着母亲向深山老林走去。

山越来越深,雪越来越大。……走着走着,儿子忽然发现母亲用手(拆 折)着树枝,不断往雪地上扔。

儿子觉得奇怪,便问:“妈呀,你都要死了,还折这些树枝干嘛?”

母亲说:“孩子呀,我是怕你扔了我以后,自己找不到路回家呀!……”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汉字打“√”

3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给它换个部首,可变成______字。

4真是天下慈母心啊!面对生死抉择,母亲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自己选择了死亡,就在临死前,还为儿子不迷路而想尽办法。请你用   画出母亲的做法。

5如果你是那个孩子,面对这样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绳子那头

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②暑假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实在使人感觉无聊,我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一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到了雇主家,问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麻袋中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了。”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释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特别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一声:“手套!”

⑦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

⑧“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⑨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

⑩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

“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带着笑意说。我却要哭了。

绳子那头喊了声:“拉我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

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他的皮肤黢黑,长年累月,恶毒的太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被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

一会儿,雇主拿来一只冰糕送给正在干活儿的父亲,父亲接过冰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

“天儿热,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冰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冰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

父亲又要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

【1】第①段划线部分的作用表述错误的项是( )

A.交代了父亲工作环境的艰苦。

B.写出天气的酷热无比。

C.为下文表现父亲的艰辛做铺垫。

D.烘托人物欢喜的心情。

【2】为什么这么热的天父亲还要戴手套?( )

A.怕速度慢影响工作进度。

B.怕工具脱手掉下去砸了别人。

C.修空调时需要用到手套。

D.父亲一直习惯戴着手套工作。

【3】对“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冰糕包含了父亲的勤劳和无私关爱。

B.冰糕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爱。

C.冰糕让“我”内心感到踏实、幸福。

D.“我”家庭十分贫困,平时很难吃到冰糕。

【4】对第段画横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神态描写,体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

B.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吃苦耐劳。

C.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工作的艰辛使父亲容颜老去。

D.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工作时动作的艰难。

【5】本文题目是“绳子那头”,如果换成“我的父亲”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段中“父亲的笑”和“我却要哭了”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段中“这种神奇的力量”是什么力量?为什么会有亲切厚重、踏实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文阅读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       )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背诵积累。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用“     ”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鸟窠”也可以叫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要求用“暖和”写句子。(4 分)

(1)形容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心里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选段的描写方法,把“春暖花开”这个画面写具体。(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

④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______开一块雪,______出地面,用一支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便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⑤……

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第②自然段中描写的“泥墙根一带”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描写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作者是从视觉______、味觉等方面进行描写的,体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的天性。

【2】第⑥自然段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描写捕鸟的句子中运用的动词是(       

A.扫                        

B.扫                        

C.扫                        

【4】第⑥自然段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表达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5】结合选文,谈谈作者对百草园有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生命的感动

       ①生日那天,妈妈郑重其事地拿出几件东西给我看。那是什么?是我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哎呀,太难为情了,快收起来吧。   

       ②一双小小的,用绒线一针针钩出来的小鞋子,一件粉红色的围兜,一个大眼睛娃娃,还有一本从我出生时一直到上幼儿园时的影集。

       ③妈妈说:“这些东西我一直保存着,就是想等你长大了给你看。现在你15岁,不小了,这些记录你成长的物品也许能让你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对生命的热爱。”

       ④爸爸则在一边笑,他似乎沉浸在回忆我小时候天真可爱的乐趣中。他闭着眼睛回忆到:“那天,我把你妈妈送进产房,就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第一眼见到你,我那个开心啊,没法说。你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像草叶上的露珠一样轻柔,小脸红扑扑的,像玫瑰花瓣一样美丽。你是爱与美的珍品,让我们无比欣喜,有女儿真好!”“寒冬腊月,你用的尿布都是先放在我怀里暖热了才给你用的。”爸爸又说。

       ⑤我听了心里也暖暖的,爸爸的爱更让我怦然心动。我仔细打量那双小小的鞋,简直无法相信我的脚曾是那么小。打开影集,哇,刚出生的我也这么一丁点儿,什么也不懂,只知道把自己的手往嘴里塞。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那是我吗?不可思议。

       ⑥爸爸、妈妈真有本事,要把这么一点儿大的小东西养育成现在的我,多不容易。

       ⑦我幼时娇小孱弱,听外婆说经常要送医院吃药打针,还常常发生点意外。

       ⑧有一次保姆不慎将热水瓶放在我玩耍的一张小桌旁,被我一脚碰翻,滚烫的开水把我的双脚烫得像两只红萝卜。幸亏妈妈及时赶到把我送进医院,要不我早成了残疾人,现在我的脚上还留着淡淡的疤痕。

       ⑨还有一次,我从木马上摔下来造成脑震荡,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在医院陪伴我度过漫长的治疗时间。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妈妈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凝聚在我的身上,她为我唱歌、为我朗读诗歌和童话,音乐和诗歌融入了我幼小的心灵。

⑩望着面前孩童时用过的物品,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十多年生命的每一个日子,我始终被爱包围,无论我用什么形式来回报我的爸爸妈妈,也只不过是滴水之于长河,那份感动将会伴随我的一生。我将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

【1】“我幼时娇小孱弱,听外婆说经常要送去医院吃药打针,还常常发生点意外。”这句话应该放在哪个自然段前最合适?(     

A.第④自然段前

B.第⑤自然段前

C.第⑥自然段前

D.第⑦自然段前

【2】妈妈拿“我”小时候用过的东西给“我”看的目的是(        

A.让“我”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对生命的热爱。

B.回忆“我”小时候的天真可爱。

C.“我”长大了,“我”用过的东西该自己保管。

D.想证明他们是多么爱“我”。

【3】读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句子。

1.把他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改为字句)

蝈蝈不肯叫。(改为疑问句)

 

21、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修改句子

(1)八次单元考试卷子被我们复习过了。(被字句转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书中的课文被我们学完了。(被字句转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被我们背完了。(被字句转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跳绳和踢毽子被我学会了。(被字句转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的生字被我弟弟抄写了一次。(被字句转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芳被一阵铃声惊醒了。(被字句转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文中故事可以浸润我们的心灵——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课文中的人物(3分)

(1)《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邱云:

(2)《小英雄雨来中的来:    

(3)《金奖章中的乌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