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奸贼(zéi) 任凭(pín)
B.携带(xié) 日积月累(lié)
C.岂敢(qí) 眼眶(kuàng)
D.明晃晃(huǎng) 枝折花落(shé)
2、下列哪些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中“这部书”指的是( )
A.《三国演义》
B.《四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4、看拼音,写词语。
hào hàn huī huáng jìng jiè fáng ài yǐn b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jū shù xiāo huǐ hóng wěi dīng zhǔ biān jiā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shè shì dù_____ fán zhí_____ liánɡ shi_____
méi tàn_____ dì qū_____ shā jūn_____ zhì liáo_____
6、补全下列词语,并给所填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心( )神怡 ①空阔 ②心境阔 大③荒废,耽搁
(2)应接不( ) ①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②虚伪的,不真实的
(3)不可计( ) ①责备,列举过错 ②一个一个地计算
7、根据提示填空。
(1)《从军行》中抒发戍边将士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子吟》中直接抒发对母亲感激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有耻,__________。《朱子语类》
(4)“而立”指人________岁,“古稀”指人________岁。
8、填上关联词语读一读,再仿写一句话。
(1)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 )饭店,( )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来看书的人( )很多,( )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这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请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某小学五年级200名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
用途及所占人数 | 用途及所占人数 |
储蓄56人 | 自置书籍10人 |
买零食、添小玩意儿38人 | 交学费30人 |
电脑游戏卡之类36人 | 献爱心4人 |
生日请客送礼16人 | 其他用途10人 |
【1】同学们的压岁钱使用在哪方面是最多的?哪方面又是最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压岁钱来自置书籍的学生人数是多少?对此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自身情况,你认为怎样使用压岁钱才有意义?简要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①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②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③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文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把小艇比作___________,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把小艇比作___________,写出小艇两头翘起的外形特点;把小艇比作___________,写出了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巧( ) 屹立( ) 手足无措( )
【3】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个句子是为了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管……总……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即使……也……
(1)( )来往的船只很多,( )船夫依然操纵自如。
(2)(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3)( )是极窄的地方,他( )能快而平稳地穿过。
(4)船夫( )行船速度极快,( )能急转弯。
11、读书中,我发现许多作都善于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请读完下文后完成习题。
梅花
①我爱梅花。
②在那和风煦煦的季节,任由奇花异朵怎样炫耀,梅花也不出来享受享受人们赞许的目光。而当风雪纷飞之时,梅花却独自开放。原本我以为它很孤独,现在我明白了——是它不争不斗,淡泊名利!
③而当狂风肆虐,大雪纷飞,寒霜降包裹梅花之时,它却丝毫不畏惧。越是这样,它就越有干劲,越长越红,越长越鲜艳。原来我不太明白,现在我明白了——梅花越挫越勇!
④毛主席曾写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作为报春的使者,当春天到来,百花齐放时,梅花又默默地把自己藏了起来。原本它以为你胆小,现在我明白了——它甘愿为别人付出,而不求回报!
⑤我爱梅花!
【1】文章中,作者赞颂的梅花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还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世界。由梅花我们可以赞美不屈不挠的革命战士,因为他们都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下面的事物可以用来赞美谁呢?
竹子——( ) 路灯——( ) ( )——( )
【3】看看旁边这幅梅花图,结合上边的短文中的信息。请你一段文字说明梅花的特点。至少用上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这句话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 。
【2】“那段日子”指的是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又是指:___________
【4】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妞儿
林海音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端了两个碗,又买酱,又买醋,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种说不出的气恼,一下窜到妞儿身旁,叉着腰问他们:“凭什么?”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就住在那条胡同里?”“嗯。”我说。“第几个门?”妞儿问道。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去玩。”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怕什么,她又不吃人。”她仍然是笑笑地摇摇头。
妞儿一笑,眼底下鼻子两边的肉就会有两个小旋涡,很好看。我心里可是有说不出的喜欢她,喜欢她那么温和,不像我一急宋妈就骂我的:“又跳?又跳?小暴雷。”
我在井窝子旁跟妞儿见过几次面了,只要看见红棉袄裤从那边闪过来,我就满心的高兴。可是今天,等了好久都不见她出来,很失望,我的绒褂子口袋里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
又等了一会儿,我觉得很没意思,只好回家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暴躁——______ 厌恶——______
【2】多默读几遍,读好了,再填一填。
(1)“我”第一次见到妞儿是在_____________,第二次见到妞儿是在___________。
(2)读画横线的句处(两处),你会发现,“我”和妞儿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我”____________,妞儿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第2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在描写人物时主要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多选)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4】本文描写细腻、真实,表达“我”对妞儿的真挚情感的语句无处不在,请找出一句,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要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豉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葡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这几段文字加一个小标题:______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出人物的什么特点?选择正确的说法。
①赵王____A.胆怯 B.考虑周全
②蔺相如____A.逞能 B.勇敢、果断
【3】蔺相如是怎样逼秦王击缶的?写出相关句子。
________
【4】选文中对蔺相如进行了_____、_____、_____描写,我从中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_____的人。
15、课外阅读。
人类的保健卫士
①当你望着那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森林,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为什么人们都喜爱森林呢?如果说啄木鸟是树木的保卫者,青蛙是农作物的卫兵,那么,我要说,森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
②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到舒心、惬意。据测算,200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千克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猛增,人们会感到城市里的噪声大,森林却又具有吸收噪声、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它们大都能释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释放出50千克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中细菌念量多也就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中就有细菌三四万个。可见,森林卫上的本领还真大呢。
③森林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都要邀请森林这个家族的成员到街道旁、公园里、花圃中安家落户,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这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边来安家落户吧。
【1】第②段的结构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单选)
画“﹏﹏﹏”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多选)
A.作比较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举例子
【4】“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它们大都能释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这句话中的“大都”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那些乱砍滥伐的人说点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 (蛰伏 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 (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 (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权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宽、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新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1】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①②两个自然段都说明了松鼠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
第①自然段:___、___、___。
第②自然段:___、___、___。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
【4】文中写松鼠搭窝的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______
17、[读书沙龙·二]阅读《母亲》,完成习题。
母亲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她是我的后妈,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妈示威,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③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俯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④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嫁到了内蒙古。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⑤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jué)线头①,每天都在忙碌着。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我总是深情地望着她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不是亲娘又怎么样呢?
⑥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①攫线头:这是弹棉花的工序,就是抓线头的意思。比喻工作琐碎、艰难。
(本文作者肖复兴,选用时有改动)
【1】[形成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完成填空。
(1)“商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文中爸爸和母亲“商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忙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母亲“忙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1简要概括出母亲让我感动难忘的场景(提示:请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
【3】[作出评价]关注场景和细节,体会蕴含的感情。
边读边想象这些场景,其中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解决问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试着写一写(提示: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抓住其中的细节用几句话写下来)。
联系上下文写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生活实际写场景:(场景概括)_____________(细节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双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3】针对画“ ”的句子,提出两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想到的成语(或俗语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快手刘》(节选),完成小题。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荼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地下钻过去的?
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己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他那时过40多岁吧,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
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快乐呢!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便宣的价格。______
(2)形容话多,说不恰当的话。______
【2】快手刘,外貌特点:______________;职业:___________;特长: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选择合适的选项。
A.扬扬得意 B.疑惑不解 C.信心满满
(1)“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______
(2)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______
(3)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______
【4】读文中画横线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型转换。)
1、少先队员怎么能怕困难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影响老师的工作。(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 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2.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黄山。(改成“被”字句)
3.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你能说它不重要吗?(改成陈述句)
4.我喝着可口可乐和花生米,心里舒服极了。(修改病句)
22、按括号内文字要求把句子换种说法 (4分)
我坐在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改为把字句)
现在台湾“光复”了,我们不可能不讲国语。(改为反问句)
23、习作。
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情很多。父母的关怀、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这些都似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请你选择一件具体的事例来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1.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2.重点介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