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所学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B.刘章借搭石赞美了家乡人民无私奉献的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C.《将相和》主要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D.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口头艺术。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窈窕tiáo 薄bó弱
B.秉bǐng性 澄chéng澈
C.哗huā笑 玷diàn污
D.忌讳huì 镌juàn刻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罪证 妻子 游泳 竞然 B.树稍 访问 浇水 爹娘
C.珍贵 董得 火箭 俯冲 D.抄书 鞋子 噪声 职位
4、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填在横线上。
八仙过海——( )
千里送鹅毛——( )
三个臭皮匠——( )
打破砂锅——( )竹篮打水——( )
十五个吊桶打水——( )
擀面杖吹火——( )
芝麻开花——( )
外甥打灯笼——( )
姜太公钓鱼——( )
周瑜打黄盖——( )
1.学校要开元旦晚会,我们班要出什么节目呢?几个班委一商量,不一会儿就有了主意,这正是“________”。元旦那天节目精彩又丰富,这正是“________”。
2.我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做这个计划,最后还是没有成功,真是“________”。
3.我打碎了爷爷心爱的花瓶,心里很紧张,犹如“________”。
4.这几年全民创业,咱们老百姓的日子真是“________”啊!
5.暑假中,黎明小学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衣服、文具、书籍……虽然这些东西不是新的,却是同学们的一片心意,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写出《看海》、《三峡之秋》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写写你为什么喜欢它。(6分)
《看海》
《三峡之秋》
6、根据积累补充下列词语。
同仇敌(______) 临危不(______) (______)往直前 前(______)后继
力(______)狂澜 中流(______)柱 大义(______)然 (______)情壮志
不(______)不挠 披(______)斩棘 (______)发图强 (______)精图治
众(______)成城 合生取(______) (____)重道远 再接再(______)
7、成语填空。
一( )千( ) 浑然( )( ) 随( )而( )
雪中( )( ) 同( )于( ) 文质( )( )
纵( )交( ) ( )辛茹( ) 赴( )蹈(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季都是美的。夏天最美是夜晚。“即使是____________,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__________________,这情景着实迷人。”秋天最美是黄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人墨客的爱国情,有的埋藏在至死不渝的盼望里:“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有的隐含在一语双关的警示中:“_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有的借助事物来表达对少年中国的赞美:“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当勤勉,“我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
9、课外阅读。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lài)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我忐(tǎn)忑(tè)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来,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新年后第一堂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留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
“做完了?”“嗯!”她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
【1】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再填空。
(1)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_这句话赞美了老师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1)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____________
(2)我回头一看——是老师!____________
【3】文章中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读其中两处,说说每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德。
(1)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
_____________
(2)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
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见过这种现象的人无不称赞其奇妙之极。
海市蜃楼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揭示了它的奥秘: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发生了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看见空中或地面以上远处物体的影像。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海市蜃楼经常“出没”于两个地区。
骄阳当空,沙漠炎热,沙子被太阳晒得很烫,靠近沙漠表面的空气因膨胀而变稀薄,可上层空气冷,比较密。光线通常是直线传播的,但在空气密度不同的地方会发生折射。因此,当远处的光线从浓密的空气进入稀薄的空气时,光线就会转变,使远处的景色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是沙漠里常出现的现象。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而出现在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则成为一大景观,被旅行者啧啧称赞。
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中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疏密发生变化而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望去,就觉得好像是从海面上空的物体射来一样。
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菜阁对面海域曾发生过一次海市蜃楼。据新华社记者报道: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从蓬莱阁向北望,在长达100多米的辽阔海面上,出现种种奇观,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浪涛万顷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电视台记者在国内首次拍摄现场实况,可以使从未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人大开眼界。
【1】海市蜃楼经常“出没”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地区。
【2】短文第2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海市蜃楼的得名
B.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C.海市蜃楼是蜃吐气而成的
D.海市蜃楼只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
【3】品读画线的语句,完成练习。
(1)画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句中的“左右”可以删去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写出了海市蜃楼的名称的由来,也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读者。
B.当远处的光线从浓密空气进入稀薄空气时,光线就会转变,使远处的景色出现在人们面前。
C.“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作者在介绍海市蜃楼形成的地区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11、阅读《孟姜女哭长城》,完成下列各题。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①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②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得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忽然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她想:我( )坐在家里干着急,( )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③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就这样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经过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地方。
④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她找啊找,始终不见丈夫。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人叫范喜良吗?”民工说: “有这么个人。”孟姜女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大哭起来。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 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1】《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下面哪个不属于四大民间传说( )
A.《女娲补天》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白蛇传》
D.《牛郎织女》
【2】第二自然段中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但……而且……
B.与其……不如……
C.因为……所以……
D.如果…… 就……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排序正确是( )
A.分别——相遇——生死相离——寻夫——成亲
B.成亲——相遇——生死相离——寻夫——分别
C.相遇——分别——寻夫——生死相离——成亲
D.相遇——成亲——分别——寻夫——生死相离
【4】关于这个民间故事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残暴
B.民工的无情
C.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D.秦朝官兵凶狠
【5】你觉得孟姜女是个怎么样的人?结合文本的内容,至少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
【6】“经过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请发挥你的想象,试着把孟姜女经过的千辛万苦写具体。
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子父亲的一个虚荣。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体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向活,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娇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地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盐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视——(_______) 自卑——(_______) 繁杂——(_______) 不值一提——(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虚荣:_______
(2)矫情:_______
【3】“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父亲寄钱的情景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为什么总会想起这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放弃了更加方便的寄钱方式,而选择了比较麻烦的“每月给父亲寄钱”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
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她们飞到湖边,看见湖水清得可爱,就跳下去洗澡。织女关在机房里太久了,现在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地游泳,心里真痛快,想多玩一会儿,没想到就落在了后边。
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1】在“□”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_____________
(2)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_____________
【3】《牛郎织女》是一个________故事。我读过的同类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女们为什会来到人间?请在文中用“___”画出来。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太空“清洁工”(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就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dái)。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会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层空间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环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有没有办法清除掉太空垃圾呢?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淘气包”,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速飞行,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起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剧烈的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地点,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会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层空间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现在的做法还只能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贵,但是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合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后,再去寻找别的垃圾,多次完成清理工作。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太空“清洁工”。( )
(2)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不大。( )
(3)目前太空“清洁工”造价不贵,清理一件垃圾只需一个“清洁工”,比较合算。( )
(4)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能够多次完成太空垃圾清理工作。( )
【2】把从短文第二自然段中获得的有关太空“清洁工”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清除太空垃圾?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刘姥姥游大观园
一行人来到沁芳亭上:贾母倚栏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问她道:“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大家都说,怎么才能上画儿里逛逛呢!想着画儿也不过是假的,谁知今儿进这因里一瞧,竟比画儿还强十倍!”
贾母又领刘姥姥各处见识见识。她们先到了潇湘馆,刘姥姥见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放着书,贾母笑指黛玉说:“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
一行人出了潇湘馆,贾母带众人去坐船。凤姐就带着端饭的人,抄近路先到秋爽斋,摆开桌案。鸳鸯笑道:“外头老爷们,喝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了。”凤姐也笑道:“咱们今儿就拿她取个笑几。”鸳鸯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
那刘姥姥入了座,拿起筷子,沉甸甸的不顺手——原来风姐和鸳鸯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她。刘姥姥说:“这个叉扒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锹还沉,哪里拿得动它?"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凤姐又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愣,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上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住叫“心肝”。王夫人笑着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娘,叫“揉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那刘姥姥又夸鸡蛋小巧,凤姐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换尝尝罢。”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她忙要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1】读句子,填空。
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
句中表示“看”的词语是____,请再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
【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咱们今儿就拿她取个笑儿。”句中的“她”指____。
(2)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几贴。大家都说,怎么才能上画几里逛逛呢!想着画儿也不过是假的,谁知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画儿还强十倍!刘姥姥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3】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在宴席上是如何逗众人开心的?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村言俚语,如“这个叉扒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锹还沉,哪里拿得动它”。
B.滑稽的表情,如在高声说话后“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等。
C.孤陋寡闻,刘姥姥对贾府的一切都很好奇。
D.笨拙的动作,如夹鸽子蛋等。
【4】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
【5】《红楼梦》中有很多人物,除了文中的人物,请你再写出两个。
______
16、读下面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①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撷手发展的共同家园,是中华民族声声不息的不竭动力。②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百里挑一 绝无仅有 难以想象)的延续至今的国家。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坚强的生命力与内在的活力。
【1】第①句中有两处错别字,请你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第②句所给的三个词语哪一个最符合语境?在你认为正确的下面打“√”。
【3】句子③是一个病句,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回答问题。
《鸟的天堂》选段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ìng yī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á huà)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________”划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第1自然段写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主要是( )描写
A.动态
B.静态
【3】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语句。
【4】文中最后写“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分别指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这段话说明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选项是( )
A.说明鲸主要吃什么、怎么吃的。
B.说明鲸的种类。
C.说明鲸吃食物很快。
【2】用“ ”画出须鲸怎样吃食的语句。
【3】这段话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把加点的词“凶猛地”“锋利的”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最初的阅读
我小时候家里没有书。每天做完了功课,若想再读点儿课本以外的东西,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去小人书铺(pù pū),花几分钱,租几本连环画来看;另一个办法就是到新华书店去乱翻。然而,几分钱就可以租阅的连环画,也不是经常有钱看;新华书店去得太勤了,光看不买,别说店员会抛白眼,连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可是,少年人对生活的好奇心,一如涌动的泉水,总要喷出来。不需要谁来指教,生活便引领我,获得了一个免费博览群书的机会。
当年,虽然我才是个小学生,却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每天,我都要去离家不远的合作社——就是今天的菜市场,买菜、买油盐酱醋。很自然地我就发现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装纸上,往往有很好看的文章和故事。尽(jǐn jìn)管基本都是残篇断章,然而,一瓢之饮,亦可解渴。自从尝到这个甜头之后,去合作社买菜,就变成了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了。去的时候,我总是步履(lǚ lù)匆匆,心里想着:今天不知能否遇到好看的文章?返回的时候,为了阅读那被咸菜浸湿的包装纸,一般总是走得很慢。低着头,走在行人稀少的巷子里,眼睛注视着手里捧着的食品底下的那张纸。这情形,现在想来,仍觉得很有滋味。
如今,读书早已不再是难(nàn nán)事。然而,我至今仍不能忘怀少年时代那最初的阅读。因为,正是包装纸上那些残篇断章,使我发现了美丽的文学花园,使我一生翱翔于文学的大海上。
1.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补充词语。
( )览( )书 ( )( )匆匆 一( )之饮
3.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少年人对生活的好奇心,一如涌动的泉水,总要喷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去合作社买菜变成了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作者的童年,谈谈你读完短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桂花开时很香。(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成陈述句。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一定要改掉不好的坏习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乌龟对青蛙说:“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育是培育人类的沃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乐园。(任选一题)
1.以“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家乡的风景、特产、新鲜事等,注意要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来写,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2.你曾经去过哪些风景名胜区进行游览?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题目自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