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略 

B.骗 起

C.预 不出所

D.数 分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桑阴学种瓜(靠近)

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

C.吾矛之(好处)

D.其人弗能也(应答)

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伊凡同学荣获了《美德少年》的称号。

B. 我记不清你什么时候来泰州旅游的?

C. 我喜欢读的几本书:《家》《春》《秋》,在泰州书城都可以买得到。

D. 我喜欢的动物有猫、狗、龟……等。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请你读拼音,把汉字规范地写在括号里。

píng héng lóng zhòng fán zhí shū sh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chóu xiè lún huàn qī hēi huī huá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5、填空。

一般来说,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部古典长篇小说叫做“四大名著”。

6、填一填。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不少优秀的人物,有_________的诸葛亮,有___________的武松,有_______的石猴,有________的刘伯承,有__________的方志敏,有__________的毛主席。

7、读诗词。

(1)撩乱边愁听不尽,__________

(2)__________,寒山一带伤心碧。

(3)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

(4)____________,闻郎江上踏歌声。

(5)古诗,博大精深,意味无穷。“_______________”那是范成大笔下的孩子在学着大人种瓜的可爱烂漫;“________________”那是李白在表达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那是王昌龄在用诗句展现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8、看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l.yè      jiàng   lín( ),天气yù   ( )寒冷,在这qī   hēi( )的冬夜,他过着xīn   suān( )、孤独的生活!

2.新冠肺炎疫情侵袭宁波镇海,政府部门快速决策,没有chí   yán( )。对mì   jiē   zhě( )实行集中gé lí( )观察,广大市民牢记钟南山的dīng   zhǔ( )都戴起kǒ   zhào( )。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等火速支援镇海,大家tóng   xīn   xié   ( )迅速控制了疫情,这就是令人nán      zhì   xìn( )的宁波速度!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①以前,东南沿海的武夷山是和台湾的阿里山连在一起的。那时漫山遍野的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那里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②可是有一年,山里来了一个妖怪,占据了整个大山。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人们只好拖儿带女,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故乡。

③在大山的西边住着母女二人。母亲勤劳善良,女儿花珊十九岁,美丽、聪明又勇敢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害得生活不下去,心里很难过,她决心除掉妖怪。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

④一天,花珊告别妈妈,要上山去除妖了。妈妈拉着她的手,说:“女儿啊,妈不拦你,可是千万要小心啊!你除掉了妖怪,就赶快回家。”花珊姑娘也含着泪说:“妈妈放心,我除了妖怪,马上就回来,永远和妈妈生活在一起.”说着便离开了家。

⑤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去。突然,她发现不远的山顶上,有两道绿洲光渐渐向她靠来。姑娘断定这就是妖怪,于是搭上箭,用力朝绿洲光射去,妖怪被射中了眼睛,痛得直打滚。花珊跳到妖怪身上,举起大刀,朝它的肚子使劲砍去,直砍得妖怪乱蹦乱跳。忽然,她觉得大地在向下陷,只听一声巨响,高大的武夷山断为两半,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妖怪“轰”的一声,掉到了沟底。花珊一下子跳到了山的东边。这时,奔腾的海水涌进了大沟,形成了台湾海峡。那断裂的大山,西边就是现在的武夷山,东边就是现在台湾的阿里山。

⑥从此以后,树木、瀑布、土地又苏醒了,人们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海水却把花珊和妈妈隔开了。

⑦妈妈( )高高的武夷山顶,( )女儿能早一天回到自己的身边。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女儿没有回来。妈妈( )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 )地立在武夷山上。

⑧女儿被隔到海的东面,也时时想念着母亲。她站在阿里山的山顶上,望啊望啊,可是怎么也望不到妈妈。天长日久,她变成了一棵红桧树。红桧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不停地生长着。这棵红桧树就被人们叫作阿里山的思母树。据说,日月潭水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眼泪。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

盼望 爬上 渐渐 高高

【2】查字典填空

(1)“举”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_ 画。

(2)“举”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往上托,往上伸②举动③提出④推选⑤全。

下面词语中的“举”字,应选择哪种解释?在括号里填入对应的序号。

举世闻名_____ 举手_____ 选举班长_____ 举例说明_____

【3】第8自然段有两层意思,请分析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心中怎样的期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的小斗士指的是 ,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这其中有联合国秘书长 和南非前总统

(2)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恩科西

 

(3)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句中竟然表示 字突出表现了  

 

11、阅读

生活中的核辐射

①提起核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或者核电站泄漏……而这些不是离我们远着吗?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②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与他打交道.你咳嗽了,医生会给你开一张胸部透视单,看看是支气管还是肺部发炎了——你就将胸膛袒露在X射线前了,如果是做CT检查,你吃进的X射线会更多。这些可都属于核辐射。

③或许你会说,如果身体健康总不会与核辐射“亲密接触”了吧?那也未必,你家买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装修,而种种装修材料(如瓷砖、复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质,经过释放而飘浮于室内空气中,并随呼吸潜入肺部,播下疾病的隐患。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④即使你家不买房子,总得喝水吧,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样存在着遭受核污染的风险。就说矿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就受到过天然或人为的放射性污染。

⑤金银首饰为人们所青睐。殊不知,除纯金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掺入了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光彩夺目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材质成分更加复杂。美国专家检验了几千件首饰,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佩戴,很有可能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⑥你喜欢旅游吗?特别是每年的“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乘飞机观赏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们接受的宇宙射线剂量也会增加。

⑦由此可见,核辐射就在我们身边。而长期遭受辐射,会使人体产生诸多不适,严重的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缠上你。

⑧当然也不必谈辐射而色变,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就能将其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对辐射量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安全的。

【1】用一句话概括第②至⑥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12个字)

为了表达上面这个意思,作者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一种?(       

A.作比较   B. 列数字 C. 打比方 D.举例子

【2】判断下列信息是否科学,对的打“√”、错的打“×”。

A.长期佩戴金银首饰,会诱发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

B.一旦受到核辐射,将会对人体器官和系统造成严重损伤。( )

C.用CT进行胸部透视,接受到的X射线要比其他几种胸透检查大更多。( )

D.瓷砖、复合地板等装修材料会释放出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质,飘浮于室内空气,潜入主人肺部。( )

【3】我们该怎样将辐射的危害削减到最低限度?请联系文章介绍的相关知识和生活实际,提出一些建议,注意语言简洁明了。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片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节选自《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

【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领会画横线句子与后面句子之间的关系,照样子以“风刮得很大”开头,写几句话。

风刮得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书如“熬粥”

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起读书。

读书之法,责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级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知识和思想贫乏。”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依次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要耐住寂寞,甘守孤独。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爱玩儿,只有陈寅恪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终成大师。”

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爱益无穷。

【1】这篇短文主要想讲什么问题?用“        ”画出有关句子。

【2】“心急大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联系短文和生活,说说“心急火燎”地读书和“粗枝大叶”地读书各是怎样的。

心急火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枝大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如“熬粥”,“好米”是指_________________,“文火”是指_____________,“持续”是指_______________

【4】秘鲁作家略萨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读书会有哪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读书的经历,谈谈对文章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勿则嫌白,黛之一勿则嫌黑。

……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选段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落花生》选段

【1】文中哪句话最能解释白鹭的“适宜”?用波浪线画出来。

【2】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都用了____________ 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分别写出了白鹭的____________和花生的__________

【3】《白鹭》全文用___________的结构,首尾呼应,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落花生》文段重点写_______花生,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_____________之情。

15、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按课文内容填空。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

2读课文第三小节,说出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有三个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大气污染

【环保资料】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有三条,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科学家们发现,至少有一百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利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的质量状况,空气质量指数为0-100时,普通人群的健康不受影响。

空气质量指数(AQ1)分级表

AQI数值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AQI级别

I

II

III

IV

V

VI

质量状况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媒体信息】

近日,京城再次遭遇昏黄的雾天气,许多地区的空气质量已达到六级污染。建议人们在雾天减少户外活动,重体力劳动者、老人、儿童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应米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摘自中国新闻网)

尽管中国有巨大商机、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终将会让一些外国人望而却步,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摘自百度快照)

英国的汤普森有很多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他告诉《环球时报》的记者,伦敦能除掉“雾都”的恶名,关键在于公众的自我环保意识,大家共同来维护一个更好的自然环境。如果伦敦的空气污染问题重现,那些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定会遭遇强大的论压力,会被严惩。而在中国,目前大家还是抱怨的多,尽管政府公布不少政策,但自觉自愿执行的人还是相对太少。

(摘自《环球时报》)

【1】阅读上述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发现,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大气污染物有一百种左右。

B.北京多次遭遇雾霾,整个城区空气质量已经是重度污染

C.空气质量在I——Ⅱ级时,大多数人群可开展正常的户外活动。

D.北京等地的雾霾天气使许多外国人望而却步,不敢来华投资兴业。

【2】今天选文的AQ指数为310,你认为老年人去户外打太极拳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选文中画“波浪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媒体信息”中的三段话分别用自己的话总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清明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据说,插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条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大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大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1.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sè shè)    (zhàn zàn)    ( pì bì)

2.文中介绍了清明的__________习俗,其来源有________种说法。清明插柳,一说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_,一说是为了纪念_________,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明的习俗除了文中介绍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谈谈你对这一俗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概括上面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标出病人动作描写的内容。用“﹏﹏﹏”标出病人神态描写的内容。用“点”标出病人语言描写的内容。

【3】从病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病人。

【4】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和短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①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此时,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沃克医生惊呆了。心想: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不仅写了病人的表现,还写了沃克医生的表现,这种写法叫________,好处是:_______

19、阅读训练。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即系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了人间。

有另外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张泽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恩赐——_______   意味悠长——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理解词语。

硕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吞虎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

4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修改句子。

1.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真令人敬佩。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台湾“光复”了,我们不可能不讲国语。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很强烈的民族精神,很浓厚的爱国情意。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往广场的路不只有一条!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所给成语的意思。

喋喋不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松鼠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松鼠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能说会道。你有什么悄悄话想对祖国妈妈说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