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了新含义的一项是( )
A.我把资料保存在电脑D盘的文件夹里的,你自己找一下。
B.叔叔特别喜欢潜水,还考了深海潜水证呢。
C.从我家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美丽的长江。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霎时 管理 助威 左故右盼
B.既使 疑惑 砸锅 重整旗鼓
C.模仿 澈换 搏斗 无可奈何
D.疲劳 大概 住址 横七竖八
3、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见她弯弯腰,压压腿,原地跳了几下。
①今天体育课是练习跳“山羊”。②小丽第一个跳。③然后深吸一口气,快步向前跑去。④她从踏板上跃起,双手一按“山羊”背,两腿一分,便轻快地跳了过去。
A.①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4、下面是公共场合常见的标语,语言最委婉的一项是( )
A. 随地吐痰,罚款50元!
B. 勿踏草地,请自觉!
C. 钱款当面点清,离台概不负责!
D. 施工给您带来不便,请绕行,多谢合作!
5、蟋蟀建造住宅选择住址十分慎重,它的要求有( )(多项选择)
A.依山傍水 B.排水优良
C.鸟语花香 D.有温和的阳光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杂(zá)兴 率(shuài)领
B.松脂(zhī) 崭(zhǎn)新
C.叫嚣(qì) 欺侮(wǔ)
D.遭殃(yāng) 波涛(tāo)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詹 率领 沙滩 雄鹰
B.闪烁 擦式 渗透 羽翼
C.涂沫 遭殃 敏捷 急促
D.蔬菜 防止 低碳 花穗
8、看拼音,写词语。
chuí bèi wā tŭ xuán zhuăn kuì bài yí huò
( ) ( ) ( ) ( ) ( )
shuāi dăo xùn chì xiōng huái qīng xī zá guō
( ) ( ) ( ) ( ) ( )
9、课内阅读
1.默写《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个问题后面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并把这个答案写在指定位置上。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②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③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④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⑤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⑥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他为什么会失去工作是( )
A. 工资太低 B. 左眼失明 C. 右眼失明 D. 妻子可以挣钱养家
【2】老父亲住在老年公寓的原因是( )
A. 老年公寓有吃有住还有玩。
B. 父亲为了捐眼角膜给儿子。
C. 父亲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
D. 父亲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老年公寓都是老人,可以有个伴。
【3】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 外貌描写。
D. 神态描写。
【4】第⑤段中,一股看不见的潮水指的是什么( )
A. 父亲的爱。
B. 儿子的泪水。
C. 父亲的泪水。
D. 儿子的爱。
【5】“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个最坏的打算是:( )
A. 父亲去世。
B. 和妻子离婚。
C. 没有人捐眼角膜给他。
D. 没有工作。
11、阅读理解。
观潮(节选)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 )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回忆全文,《观潮》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在第②段中的( )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3】在朗读画“______”的句子时,要读出人们______的心情。
【4】课文第②段中画“﹏﹏﹏”的句子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写出潮水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
【5】从写法这个角度,对第②段画“﹏﹏﹏”的句子做批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主要写大潮,但第①段却写了“人声鼎沸”“人群沸腾”,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
12、阅读。
医生的心思
威廉·格里辛格是德国著名医学家。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
为了能给更多的人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简练的习惯,他极不愿浪费自己和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可是许多病人不能体谅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添油加醋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唯有一个病人,令格里辛格难忘。
那是一天上午,诊所门被推开,进来了一位女病人,她一言不发地把手伸给了格里辛格。格里辛格审视了一下她的伤势,问道:“事故?”
“玻璃碎片。”女病人简短地答道。
“何时?”
“昨天早晨。”
“已处理过?”
“碘酒。”
“还痛吗?”
“感觉血液跳动。”
接着格里辛格又仔细地检查了她的伤口,迅速地进行包扎,前后仅花了几分钟。
“费用?”病人最后起身问道。
“真令人高兴!”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道,“不用付钱,夫人,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__________)
(2)形容笑容满面,人很高兴的样子。(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医生的心思”在文中指( )
A.希望给更多人看病。
B.希望把病人的病治好。
C.希望病人珍惜时间,说话简洁清楚。
【4】格里辛格说:“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是因为( )
A.这位病人的病情并不复杂,很好治愈。
B.这位病人表达得非常清楚,节约了格里辛格的时间。
C.这位病人态度温和,彬彬有礼
【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听着陈蕃这样的回答,薛勤心里暗想: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于是他紧盯着陈蕃,反问道:“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1】你这是课文《_______________》中的几段话。
【2】最后一段中的“他”是指______。你觉得他的话有什么道理呢?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另一种语气表达,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4】你能用画线句子的语气改写下面的句子,并不改变句意吗?试试看!“神舟”五号飞天成功的消息令炎黄子孙激动不已。
14、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候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能使它们分心似的。它们把嘴贴在草上,鼻翼(yì)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dài)地咀嚼(jǔ jué)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呀!我们的学校不正像这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吗?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是否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土香草”和嫩芽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怠慢的精神,同学们做到没有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茎”“草根”,同学们是否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zuó)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厌其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探究】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试提问】结合全文,尝试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含义】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_________,把同学们在学校里学习比作__________,把_________比作“草茎”“草根”,把__________比作“翻草”。
【5】【问题探究】作者讲要分得清“土香草”和嫩芽,其实是要我们分清什么?
“土香草”指的是_________,“嫩芽”指的是___________。对于周围的世界,我们要能分清是非好坏,懂得有选择地接受这个世界的事物。
【6】【获得启示】你从“羊吃草”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快乐”的样子,句子中不能出现“快乐”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上加点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例: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先写出你的发现,再照样子写一句话。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看不清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息变成了风和云。(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一个学期已经即将结束了。在这学期里,我们班同学经长阅读《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文艺》等报刊杂志。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读书活动先进集体”,这多么值得我们自满啊!放假后,我要连续读书,多读名人名著,为提高阅读水平和知识而更加努力。
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准备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为了准备累坏了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刚刚和强强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去玩。
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从不舍得买价格珍贵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祖国》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乔羽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吃完饭,我的手渐渐温和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快乐习作
题目:一个 的人
提示:我们身边人,或受尊敬,或勤奋好学,或助人为乐,或诚实或幽默……你对哪个人最熟悉?请你把他介绍大家吧!题目自拟。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③语气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