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B.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D.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2、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或成语填入画线部分最恰当?请你把它找出来

1开家长会时,王老师的话一结束,教室里顿时响起了________的掌声。

A. 猛烈   B. 激烈   C. 剧烈   D. 热烈

2写文章要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描述,不能任意

A. 发扬   B. 发现   C. 发挥   D. 发明

3下课了,同学们_______走出教室。

A. 继续   B. 连续   C. 持续   D. 陆续

4我们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可________。

A. 按兵不动   B. 轻举妄动   C. 蠢蠢欲动   D. 闻风而动

5班会课上,同学们     地议论起来。

A. 七嘴八舌   B. 窃窃私语   C .吵吵嚷嚷   D .叽叽喳喳

3、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最接近?请找出来。

1推 荐A. 举 荐   B. 推 送   C. 选 举   D. 建 议( )

2仍然A. 果 然   B. 突 然   C. 忽 然   D. 仍 旧( )

3顽强A. 顽 固   B. 固 执   C. 坚 强   D. 强 大( )

4猜测A. 猜 想   B. 测 量   C. 考 虑   D. 想 法( )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B.老师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刚刚还人声鼎沸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C.舞台上这位亭亭玉立的歌手是我的哥哥。

D.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真是神通广大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立(yì)    金(duó)   (wěi)  半明半(wèi)

B.豆(wǎn)    鹿(chái) 水(qián)       红领巾(jì)

C.气(fēn)    (qū)       雨(zhòu)     于东海(yìn)

D.归(huán)    (xiáng)   猾(jiǎo)     儿(qiǎo)

6、对“诸儿竞走取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

B.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

C.孩子们走过去摘李子。

7、“事到临头”中的“临”的意思是(          

A.靠近,对着

B.来到,到达

C.临近,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A.呼( )( )                 B. 上( )( )

C.( )( )不入                  D.( )( )妙算

上面含有近义词的词语是_____,含反义词的词语是_____。(填序号)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理解古诗并填空。

(1)《独坐敬亭山》一诗中    两字把读者引入“静寂”的境界。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两句中表颜色的词有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根据空。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月亮正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月亮越升越高,(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卷起了巨浪。( ),一个连朝着岸过来……

2强不弱,不劫寡, ( ),( )。

3老人满脸霜,和他卑的笑容,怄楼背影,也常浮眼前。话选文《   》

4《琵琶行》。

 

11、课外阅读。

麻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枓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1】本文主要写出了麻雀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第一个特点的语句。(至少两处)

【3】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照样子运用加点的词语,描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活动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中摘抄一句你印象最深的句子: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感悟。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节选)

①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②他带着一批臣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根本是上不去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神农带着臣民登上了山顶,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神农喜欢极了!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③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批注:

 

批注:

【1】读短文,积极思考,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第①自然段“苦思冥想”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A.闷闷不乐

B.绞尽脑汁

C.坐卧不安

D.悄然无声

【3】第①自然段神农知道老百姓疾苦后的心情是(       

A.担忧

B.绝望

C.坚定

D.高兴

【4】第②自然段画“             ”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

D.外貌描写

【5】写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做批注:用“ ”在文中画两处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旁边空白处写下你的体会。

13、课内阅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根据选文内容写出加点字“嫩”的意思。

红:_______ 叶:_______

【3】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用“ ”画出来。

14、课外阅读。

蝉(节选)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婵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婵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婵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固——________聪明——_________

【2】蝉的地穴必须能够让蝉随便地爬上爬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蝉的地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综合性学习。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正经历着抗击新冠肺炎这一特殊时期,我们无须在一线冲锋陷阵,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爱国情怀,说说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在这特殊时期实现自己的爱国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你刻苦勤奋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里人都在看电视,只有我一人在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院子里充满了复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老师正在给我们讲关于植物、动物、昆虫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通过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使我知道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________________

(2)《昆虫记》是严谨的一部科学著作。

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① 风强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清晨,我看见了花儿张开笑脸和孩子们悦耳的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写作:

生活就像万花筒,充满了喜怒哀乐,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到的,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字数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