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曰割台湾。”诗中“割台湾”是由于清政府对外战争中战败,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英国签订的某一条约的一款内容。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同盟会成立 B. 辛亥革命爆发 C. 五四运动爆发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4、邓小平是当代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之一。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并用大量篇幅介绍邓小平,文章写道:一位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标志“向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的重大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南方谈话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
5、与“1937年”、“卢沟桥”、“全国性抗战”这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西安事变
6、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可以入选的因素有
①外族入侵②宦官和外戚交替掌权③黄巾起义的爆发④少数民族的叛乱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7、梳理知识示意图有助于历史的学习。下面示意图所表示的会议是( )
会议名称 | 思想基础 | 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主要内容 | 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 |
意义 |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
8、美国作家哈里森说:“(它)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材料所述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9、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在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胜出,当选为香港新一届特首。4月11日,李克强总理颁布国务院第678号令,任命林郑月娥为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这充分体现了港人治港的原则。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间是( )
A.1997年6月30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9年12月19日
D.1999年12月20日
10、八十年前的十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长征顺利结束。
A.湖南湘江边上 B.贵州的遵义城
C.甘肃会宁 D.陕北的吴起镇
11、下列情况出现在20世纪初的日本的是( )
①实行义务教育
②穿西服
③不允许土地买卖,严禁地税改革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1839年,在广州虎门主持销烟的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左宝贵
D.林则徐
13、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突出的革命成果是
A.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 国民政府建立并迁都武汉
C. 建立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国民革命军
D.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4、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是
A. 科教兴国 B. 两个凡是 C. 求同存异 D. “双百”方针
15、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民主”“科学”与旧思想激烈碰撞
C.中国的帝制时代终结了
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16、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于这句话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⑤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17、下列历史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辛亥革命
③五四运动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⑤三大改造完成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8、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一组笔记所反映的信息最能够展现
1.我国……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 2.1956年,我国成功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 |
A.我国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B.人民海军的战绩辉煌
C.人民空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D.人民军队是文明之师
19、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国民党明显占据优势,人民解放军“小米加步枪”,但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分析根本原因是
A.军队多寡 B.民心向背 C.占地多少 D.党员人数
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①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确定了国旗、首都、代国歌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蚕食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
22、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类型的宪法。
23、1924年孙中山创办的_______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的_______(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4、兴办新的文化
教育事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____;派遣____出国深造等。
25、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_____;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图遗址毁于是_____两国之手。
27、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德国)_______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_______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_______试飞飞机成功。
28、诗歌中蕴含着历史。阅读下面的诗句,写出相应的内容,
(1)“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足对虎门销烟英雄的赞颂•
(2)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笞案.
(1)面对刽子手, 仰天长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故!快哉!”
(2)九一八亊变后,中国并产党派 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抵抗日本的役略.
(3)1940年,八路军以 为总司令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淸末状元实业家张赛提出“ ”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29、【农民创举·全国推开】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党中央的支持倡导下,这种__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30、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_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
31、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人不断为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艰辛的抗争与探索,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烈的篇章。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哪些抗争?
(2)面对中国的落后,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请写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口号。资产阶级进行制度创新,请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1915 年,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救中国进行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一位代表人物。
(4)从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2、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阶级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建立新中国】
(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它的具体时间。
【巩固新中国】
(2)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的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作战的目的是什么?
(3)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什么事件?它依据哪部法律文献进行的?
【建设新中国】
(4)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实施了哪一计划?主要任务是什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国家对哪几个方面的改造?请写出一条它的作用。
【发展新中国】
(6)我国对外开放首先是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请再列举一个经济特区。
(7)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重新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4、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生死攸关’、‘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在历史关节点上》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这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生死攸关”指什么事件?
(2)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3)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红军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