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尽管……可是…… 不是……就是……
(1)( )我去找小刚,( )小刚来找我。
(2)( )天天的成绩优秀,( )天天的体质较差。
(3)( )这个任务很艰巨,( )我班能完成这个任务。
(4)妈妈( )关心我的学习,( )关心我的身体。
(5)( )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人们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句子排序]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裁判员宣布拔河比赛开始了。
②近了近了,胜利在向我们招手。“赢了!”我们欢呼着。
③我们的腿不断地往后移动,红领巾也从中点慢慢地向我们这边移近。
④哨声一响,同学们便使出吃奶的劲往后拉绳子。
⑤同学们马上站好队形,摆好了姿势,用力抓住大麻绳。
A.②③⑤①④
B.③①⑤②④
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②④⑤
3、“晓行夜宿”中“晓”的意思是( )
A. 天刚亮的时候 B. 晓得,知道,懂得
C. 使人知道
4、选择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惶恐
B.悬崖
C.辩论
D.无可耐何
5、死亦为鬼雄。( )
A.yí;不过
B.yǐ;又是
C.yì;也是
6、“馔(zhuàn)”这个字最有可能的意思是( )
A.金属的名称 B.一般的饭食
C.陶制的瓦罐 D.祭(jì)祖的器具
7、填入下面句子中最合适的关联词的选项是( )
蝙蝠夜里飞行,( )靠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A.是……还是……
B.不但……而且……
C.不仅……还……
D.不是……而是……
8、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 )之笔 茹( )饮( ) 依山( )( )
左顾( )( ) 从( )不( ) 局促( )( )
①这句话是文章的( ),意义深刻。
②这个乡村( ),环境优美,如世外桃源一般。
③刚来到一个新环境,他显得有些( )。
9、古诗文阅读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但”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1)只;仅仅。(2)但是。(3)姓。 这首诗中的“但”应该选第(__________)种解释。
【2】“出没风波里”的“没”应该读作(méi mò)(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___”)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捕鱼为生的人。
B.首句“江上往来人”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C.次句“但爱鲈鱼美”写岸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想着鲈鱼美味。
D.后两句写捕鱼人那只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在风浪里漂荡,时隐时现,自由自在。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B.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C.这首诗主要写了渔民的勤劳。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10、父爱的高度
⑴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⑵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⑶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
⑷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⑸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⑹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⑺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⑻“你不去?”
⑼“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⑽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⑾我不知怎么搞得,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⑿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⒀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⒁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⒂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⒃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板凳(dēnɡ dènɡ) 结束(sù shù) 热闹(nao nào)
睡着了(zháo zhuó) 不知不觉(jué jiào) 单薄(bó báo)
【2】“父亲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中,“每每”的意思是( )
A. 有一次 B. 每一次 C. 每天每月
【3】读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至少写出2个不同的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什么样的动作最能准确代表父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回放。
武松不管什么“三碗不过冈”,连喝十八碗酒;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哨棒打断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武松下冈时碰到身蒙虎皮的猎户等情节,都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l.“赤手空拳”的意思是________。
2.你从这段描写中可以得出武松有怎样的性格?
3.用“ ”画出描写老虎的句子,对老虎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12、阅读《蝙蝠和雷达》选段,完成练习。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 巧妙)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捷 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 明确),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科学家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是蒙上蝙蝠的______,让它在屋子里飞,结果_____。第二、三次实验,分别把蝙蝠的______塞上,把蝙蝠的_______封住。结果________。科学家从而得出结论,蝙蝠的飞行靠的不是______,而是__________的相互配合。
【4】你从科学家的行动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精彩回放。(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它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______) 兴奋——(______)
【3】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______)的豌豆花 (______)的叶子
【4】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这段话,请你从两个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一 次“考 试”》回答问题
晚上,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华,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正确,( )要迅速,你能行吗?”“行!”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能不行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把头一昂,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大笑起来。显然,这道题答错了。这时,爸爸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迟疑了片刻,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别人的问话。”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连忙回答:“一样重!”“哈哈……”大家又笑起来了。我抓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琢磨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 “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使劲地点点头,记住了爸爸的话。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错误( )缓慢( )百思不解( )经验(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显然:
恍然大悟: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懂了什么?
15、诗词积累。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谢灵运
天球日正中,
水笔无尘埃。——柳宗元
小朋友们,你都读过哪些描写景色的诗呢,把好的诗句整理出来。
16、修改病句。
(1)通过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使我知道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________________
(2)《昆虫记》是严谨的一部科学著作。
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这段话共有四处错误,请用恰当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看电视和广播可以增长知识,跟着《走进大自然》这个节目,我看到了草原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开满了,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飞翔。这样的美景,怎能不令人不向往呢?
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一处错字,三处语病)
去年夏天,参加了草原探险活动。那天,我陵晨出发,几公里路刚走了就病倒了,只能返回大本营。在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表达。
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回忆一下,他(她)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帮助你的?你是怎么感谢他(她)的?如果还没来得及感谢,你打算怎样表达谢意?请你以“感谢你对我的帮助”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详略得当,不但要写清楚自己的所见、所闻,还要写清楚自己的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