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B.太平天国无法克服领导集团的腐朽
C.太平天国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D.太平天国缺乏优秀的军事领导人才
2、“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瑷珲条约》的签订
3、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D.创办黄埔军校,准备出师北伐
4、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建立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 B点到 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6、今年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全面立体真实展现社会主义新西藏。今年(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
A.65周年
B.70周年
C.75周年
D.80周年
7、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
A.通讯
B.习俗
C.交通
D.娱乐
8、“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这两句话中的“此”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开国大典
D. 三大改造
9、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 1934年 B. 1939年
C. 1948年 D. 1959年
10、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1、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瑞金
B.延安
C.西柏坡
D.上海
12、邓小平曾在一次谈话中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农村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农村改革巩固了人民政权
D.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增加
13、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14、“清代乾隆以后,我国外贸出口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出口产品的主产地长期分离,直至1842年才被打破。”这是由于( )
A.开放宁波、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开放沙市、重庆等为商埠
D.外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得到普遍认可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占主导
C.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遭到动摇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成效斐然
16、“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基于这一认识李鸿章等人创办了
A.一批近代新式学堂 B.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C.一批近代报刊杂志 D.一批近代军事企业
17、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黄埔军校建立 B.北伐战争胜利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重庆谈判
18、下列不属于党的十四大会议内容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9、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血战台儿庄》
②《飞夺泸定桥》
③《我的1919》
④《井冈山》
A. ③①②④
B. ③④②①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20、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获取大量赔款 B. 浩劫并焚毁圆明园 C. 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2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______ 。中共 ______ 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2、被誉为“铁人”的人是—— 。
2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为首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获得了统一。
2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
(1)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①_________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鸦片战争中,广东水师提督____________在虎门炮台壮烈殉国。
(2)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是____________。
(3)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是____________。
26、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78年,安徽______村村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27、目的:
国民党 | 一方面为________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____________身上 |
共产党 |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________ |
28、定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其改名为____________,作为都城。
29、______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______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0、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禁烟第一人”的是_____,他的主要功绩是_____。
31、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2、观察下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所在地
B.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所在地
(2)据图指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3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简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4、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几千年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活跃】
材料一: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异常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
【制度创新】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思维导图构建完整即明确写出①②③④的名称。
【经济发达】
材料三:四川境内只流通铁钱,铁钱分量重,单位价值比铜钱低,买卖商品用铁钱极不方便,不能适应大额异地贸易交换的需求。当时成都富商大贾云集,商品交易日增,所以,富商就把现金交付本地殷实商铺,收款商铺把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入用楮纸制作的票券,交给存款方。这样,四川商民之间,建立了一种类似飞钱而又只在一省区域内流通的交子。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政府鉴于私交子的信用不足引起的债务纠纷,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派京官二人担任监官,主管交子发行兑换,史称“官交子”。
——摘编自刘汝明赵文龙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科研习——经济与社会生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货币的演变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文化灿烂】
材料四: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这是因为它都是讲述古人的事情,让百姓都能看懂听懂,而不同于文人学士抒发自己情怀的作品。
(4)材料四说明元曲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写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中华文明成就。